2021年高考作文备考一轮复习学案专题十二:善于分解论点,打造对照式式结构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年高考作文备考一轮复习学案专题十二:善于分解论点,打造对照式式结构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9-04 16:13: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1年高考作文备考一轮复习
专题十二:善于分解论点,打造对照式式结构
一、核心方法:善于分解论点,打造对照式结构模板
1.对照式模板样式
模板结构 模板解说
引论 提出中心论点 分论点对比式就是在论证过程中,把两种性质、特征截然相反或者有差异的事物加以比较,通过比较来讲清道理,阐明观点。正反对照式有“纵比”和“横比”之分:(1)纵比,即把历史和现状、过去和现在对比;(2)横比,即把这种现象和那种现象,这个人和那个人进行对比,一般都是同一个时期的人和事。
本论 分论点+正面论证
分论点+反面论证
正反论证+分析点题
结论 总结全文
  2.分解中心论点,提炼对照式分论点之二法
(1)横向对照法
横向对照法,即将两个事物的不同方面作对比,或是将两种性质截然相反的或者是有差异的事物进行比较。通过这样的对比,对错误的或者差的事物予以否定,对正确的或者好的事物予以肯定。比如《劝学》中的经典议论,荀子将“骐骥”和“驽马”、“蚓”和“蟹”从自身条件优劣、奔跑寻食态度、最后努力结果等方面进行对比,进而得出结论:学习要持之以恒、专心一致。
(2)纵向对照法
纵向对照法,即按照时间的顺序,将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情况进行对比,或者将同一事物在不同的时间、地点的不同情况进行比较。
二、对点专项训练
1、(片段式训练)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对照式结构模式列出写作框架。
在韩国北部乡村,每年采摘柿子时,人们总会留一些给在这里过冬的喜鹊,免得它们冬天无法觅到食物而饿死。第二年春天,心存感激的喜鹊便把柿子树上的害虫捕捉得干干净净,从而确保了柿子的丰收。以色列人收割庄稼的时候,在靠近路旁的庄稼地四角会留下一部分,既为报答上帝的恩赐,也给那些没有饭吃的贫苦路人提供方便。
在收获的季节,留点柿子在枝头,留点庄稼于地角,往往就是给自己留下生机与希望。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何感想?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我的论点:我们应善于利用双赢的智慧。
分论点①(正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论点②(反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①(正面)帮助别人时,自身的价值便会得到体现,会使自己获得极高的信誉。②(反面)疏于施助于人,就无法体现自己的价值,不会获得别人的信任。
2.(整篇训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①“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1935年“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标语
②“团结起來,振兴中华!”——1981年3月20日,北大学生口号
③“小平您好!”——1984年 10月1日,北大学生国庆游行标语
④“因为有你,永远做更好的自己。”——2018年6月25团中央十八大宣传语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根据要求写作的能力,以材料作文的方式呈现。写作时要仔细阅读所给材料,把握材料中心,确定立意。本题所给材科由四则标语、口号组成。第一则是20世纪30年代国破家亡之际,学生的爱国最亡运动的标语;第二则是改革开放初期北大学生口号,呼喊出了全民族共同的心愿;第三则是建国三十五周年国庆时北大学生游行标语,当时改革开放已经取得初步成就,标语表达了对总设计师的由衷感激;第四则是刚刚闭幕的共青团十八大标语,表达的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自信,重新出发的思想。四则标语口号时间跨度大,反映了中国几十年的历史发展进程。每个历史进程都与国家民族大事,或者说跟中国向何处去的前途命运相关。而且这些标语每则都跟青年学生有关,都包含着担当、积极向上的自信心和震撼力,充满着团结奋斗的动力。因此考生写作中可围绕“团结奋斗”“责任、担当”“不忘初心”“与民族共同进步”等角度立意。如写“责任、担当”,行文时可从材料分析入手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进行论证,论证时可以结合名言及典型事例进行分析,如梁启超“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领袖对青年的寄语等,让文章有现实意义和针对性。
立意参考:
①不忘初心,方得始终;②青春与时代同舞,梦想与发展共现;③责任与担当,中国青年;④勇做护潮儿,奋斗有方向;⑤与祖国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⑥天行健,青年白强不息;⑦开风气之先是青年人的特质;⑧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奋斗就恩一种幸福;⑨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民族;⑩不忘初心,青春建功新时代。
范文: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不忘初心,能使我们在追梦路上少一份迷茫,多一份执着。
梦想总是基于现实却又高于现实,有人吐槽道:“梦想是完美的,现实却是残酷的”,而从古至今,追梦者无数,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壮志,也有"路漫漫其修远兮”的失意情怀,更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的爱国之心。然要实现梦想,达其壮志,必应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赵慕鹤老人,高龄87岁,仍“头悬梁,锥刺股”,心怀考大学的梦想,最后得以实现。“可谓活到老,学到老"此后也有人挖苦他,“你必须毕不了业”。而他用行动和实力让质疑他的人闭了嘴。因此,即使现实在不断否认你,给你一人比别人低的起点,是想让你去逆袭、去拼搏、去改变命运的不公,这才是实现梦想的本质。
他,满腹经纶,年轻时不得志,梦想得不到。烛之武,虽有豪情壮志,满腔热血,却得不到朝廷的重用。应对现实,他不忘初心,仍想建功立业,“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当“国危矣”之时,他毅然挺身而出,应对百万大军,他没有丝毫畏惧,凭借自己三寸不烂之舌,不负郑伯所望,使秦王“乃还”。可见,只要生命之灯不熄,梦想不灭,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实现自身价值。
反之,若失其本性,因满足现实,而失去斗志,那梦想只是一个完美的泡沫,最终只是“梦想”。唐末李隆基,曾志向远大,在他的治理下,国力强盛,人民幸福安康,有“开元盛世”之美称。但唐玄宗因此失去斗志,满足现实,宠爱杨贵妃,不理朝政,以致宦官专权、安史之乱,国家走向灭亡。这何尝不是给后人教训呢?在诱惑面前,只有做到不往初心,向着梦想不断前进,方得始终。
因此,应对现实的骨感,我们能做的,就是向它发起挑战,正如应对带刺的玫瑰,我们若不能忍受荆棘与树枝的划伤,又怎样欣赏它的美艳呢?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让我们心怀梦想,策马加鞭,不断前行。
3、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这世上只有一种成功,就是用你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
——电影《头文字D》台词
人生只有一种确凿无疑的幸福——就是为别人而生活。
——托尔斯泰
结合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写作的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给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本作文题目由两个部分组成,提示语和要求。要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这是两句含蕴丰富,可以引发读者悠远想象的话。要想写好这篇由富有哲思的话引发出来的作文,要深层次地挖掘话语的含义。
【审题】
本题的特点是两则材料的内涵相反,构成鲜明的对比关系。其方法也是先分析各则材料的内涵,再比较出相异点,这相异点就是这组材料的作文立意所在。此种审题方法可以简称为求异法。以上是多项材料提炼观点的一些最基本的方法。根据材料提炼观点,前提是要读懂材料,在此基础上,恰当地运用一种或几种分析方法,立意就会很准确。这两则材料都是讲人的一生该怎样活。材料一“为自己而活”是讲要关心自己,重视自己。材料二“为别人而生活”强调要有奉献精神。两者谁是谁非呢?都很有道理,但都只是就某一方面而言,两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若将两者结合起来,就既全面而有很合理。因此,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既要有“为自己而活”的信念,又要有“为别人而生活”的奉献精神,这样的人生才是幸福的。
参考立意: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只有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才能获得人生幸福;人生的幸福;幸福的内涵;人生的意义等。
【素材】
(1)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萧楚女
(2)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鲁迅
(3)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歌德
(4)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爱因斯坦
(5)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一岁半时因病丧失了视觉和听力,这对于一般人来说是不可想象、不可忍受的痛苦。然而海伦并没有向命运屈服。在老师的教育、帮助下,她凭坚强的毅力战胜了病残,学会了讲话,用手指"听话"并掌握了5种文字。24岁时,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著名的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以后她把毕生的精力投入到为世界盲人、聋人谋利益的事业中,曾受到许多国家政府、人民的赞誉和嘉奖。1959年,联合国曾发起"海伦?凯勒"运动。她写的自传作品《我生活的故事》,成为英语文学的经典作品,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广泛发行。敢于正视人生的疾苦和磨难,是海伦成功的根本。正是如此,她才成了全世界残疾人的精神代表,成了残疾人的骄傲。
【范文】
人生的价值
人生在世只是短短的一段时间,既要为自己而活,也要活出价值、活出意义。当我们站在生命的尽头,回首过去的时候,我们该怎样评价我们的一生呢?
人,活着就要活出生活的质量,活出生活的价值。这样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
人固有一死,或轻与泰山,或重于鸿毛。人生的价值不仅在于你活了多久,还在于你做了什么。太史公司马迁是一位智慧的长者更是一位懂得生命价值的人。当他因为“李陵之祸”遭受屈辱和不幸的时候,他选择了活下来,选择了为自己而活。而在那个名声高于一切的封建年代,司马迁的选择是如此的艰难。生,无颜面对世人;死,愧对逝去的祖先。司马迁从孔子、吕不韦身上看到生命的价值,他活了下来。用他的一生写成了一部《史记》,一部成一家之言的巨著,他给世界留下了他的智慧,他又选择了为别人而活。司马迁的一生是光辉的,有价值的。
马加爵本是一个很有前途的大学生,可是他却做出了让全社会痛心的事情。他为了报复,一时的快感,成了世人所唾弃的人。他的生命是没有价值的,他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他的人生只为他自己活了。生命对于他来说只是活在这个世界上。他来到这个世界上给世界留下丑恶,这样的生还有意义吗?
人活着就是要做点什么,给世界留下一份美丽。岳飞留下了“待从头,收拾旧山河”的忠心,文天祥留下了“留取丹心在汉青”的志向,于谦发出了“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呐喊。他们的人生都是有意义的,他们不但为自己活了,也为别人活了。
当然,如果能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所说:“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它给予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他在临死的时候就能够说:'我已把我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如果我们活着能像这一类人那样有所作为当然最好不过。就像鲁迅先生为了拯救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从医而后又弃医从文,就像居里夫人为世界做出巨大的贡献。这样活着的意义真的是大大价值。但是,并非人人都能成为他们,所以我们只要在临死前觉得没有愧对这一生我们活着就已经是有意义的了。
人活着,就要好好的生活,活出人生的价值。人生在世,不必去计较得失。而是要努力活出生命的价值,记住生活的灿烂。

_21?????????è?????(www.21cnjy.com)_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