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音乐下册(五线谱)第二单元《唱山歌》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四年级音乐下册(五线谱)第二单元《唱山歌》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0-09-03 20:28: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唱山歌》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学唱歌曲,了解和热爱祖国的民族文化,从优秀的民歌中得到美的熏陶。
感受歌曲所营造的“声画统一、声情并茂”的意境,并从中领略到壮族人民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认识到他们是祖国民族大花园的“一朵花”。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把握好一字多音唱词的准确性。
难点 感知壮族民歌的特点。
教学过程:
导入:
1、组织教学合唱《校园的早晨》,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4、模唱。
我们国家有56个民族,如同56支花,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美丽的大花园。
二、学习歌曲:
1、欣赏壮族服饰图片。
哪个民族的服饰?
(壮族妇女擅长纺织和刺绣,所织的壮布和壮锦,图案精美、色彩艳丽)。
有关壮族的的资料?
书中12页拓展资料框中也有介绍,同学们齐读一遍。
2、欣赏刘三姐图片。
电影的内容?
这部影片一上映,这首歌就像插上了翅膀,唱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人们喜欢刘三姐,更喜欢她唱的这首由雷振邦作曲的《唱山歌》。
3、欣赏《唱山歌》,感受歌曲的速度和情绪。
(中速、优美地、婉转地)。
4、复听歌曲注意观察:与以往歌谱有什么不同?
(变换拍子)
5、三听歌曲,轻声跟唱。
6、教唱。
教师范唱、教唱谱、教唱词。
7、感觉哪里不好唱?
(一字多音)把气拖住,不断(中间不换气)、不弱(不要句首强句尾弱)。
8、歌词分析:
前两句:老百姓爱唱山歌,随口就唱,满山遍野有唱歌的就有对歌的。
后两句:山歌都是从老百姓心底流淌出来的,多的像春江水数不清。“滩险”实际是暗喻,比喻当时的恶霸势力,江水遇到礁石总会流淌过去,在这里指刘三姐与乡亲们一定能战胜恶霸势力,所以要自豪的唱。
7、跟伴奏演唱,要求注入感情(自然、优美、深情),唱出歌曲的美感。
8、变换形式演唱,教师点评。
三、认识壮族
从歌曲中感受到壮族人民有什么性格特点?
爱唱歌: “这边唱来那边和”
歌多: “山歌好比春江水”
乐观、坚强: “不怕险滩弯又多”
勇敢: 一边面对险滩,急弯,仍不忘边唱边行,边唱边和。
通过学习歌曲,了解壮族人民的特征,你有什么收获?(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
四、布置作业
课下为歌曲《唱山歌》创编舞蹈。
五、小结。
今天我们在歌声中走进了祖国民族大花园,领略了民族音乐的魅力,让我们为现在的美好生活尽情舞蹈。
群舞表演:蒙古舞(奔腾)。
教学反思:
《唱山歌》是电影《刘三姐》当中的插曲。《刘三姐》涉这部电影涉及美丽的广西和刘三姐的故事,学生非常感兴趣。
我开始利用一张服饰图片把学生带入壮族的民族文化,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接着,让学生回忆电影刘三姐的剧情,引起学生们的极大兴趣。通过课前观看影像资料,让学生感受到了生动的音乐形象,更好的体会到壮族音乐的风格特色。
然后通过教师范唱,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在听觉上保持对音乐的热情,更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演唱热情。
对于重难点的解决,我采用了转移难点的方法。在模打节奏和模唱环节就在攻克难点。所以,在教唱环节,学生唱起来就不会觉得太难。
本节课的不足 :主要表现在让学生感受、体验歌曲的美上,由于材料准备不是很充分,形式太单一,显得有些走过场;在学唱新歌曲的方式上还没有大的突破等。这都有待于今后不断的去学习、探究、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