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素养与情操——美术鉴赏的意义
年
级:高一
学
科:美术(人美版)
素养与情操——美术鉴赏的意义
1
3
2
一、美术鉴赏与美术欣赏的概念区别
二、通过多元方式探究美术鉴赏的意义
三、徜徉在更丰富宽广的艺术天地里
一、美术鉴赏与美术欣赏的概念区别
捣练图
中国画(卷
局部
宋摹)
绢本设色
张萱
唐代
美术鉴赏,从字面上看,与美术欣赏相似,都包含了一个“赏”字,也都是在接受美术作品的过程中发生的,但两者之间还是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一、美术鉴赏与美术欣赏的概念区别
捣练图
中国画(卷
局部
宋摹)
绢本设色
张萱
唐代
看了唐代张萱的《捣练图》,除了视觉上的美感,还呈现出了更为丰富的信息,同学们能够看出哪些信息?它们对我们认识当时的历史文化和审美理念有何帮助?
问题一:为什么画家都喜欢画鸡?
子母鸡图
中国画
宋代
雨中鸡鸣
中国画
徐悲鸿
现代
鸡雏
中国画
齐白石
现代
二、通过多元方式探究美术鉴赏的意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历代名家喜欢画鸡。早在周代,先民就画鸡驱邪;六朝以后,鸡成为了文人画的重要题材;宋人画母鸡护小鸡,寄寓了“仁”的道德观念;徐悲鸿的大写意雄鸡在风雨萧瑟中鸣唱,呼唤自由民主新世界;齐白石水墨淋漓的没骨鸡雏,展现了新生命的勃勃生机。
子母鸡图
中国画
宋代
鸡雏
中国画
齐白石
现代
雨中鸡鸣
中国画
局部
徐悲鸿
现代
美术鉴赏的意义之一:
积累审美经验
1.《人民英雄纪念碑·胜利渡长江》
鉴赏这件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浮雕,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二、通过多元方式探究美术鉴赏的意义
(1)这是一件雕塑中的浮雕作品,是一种介于圆雕和绘画之间的艺术表现形式;
(2)在构图上注意了人物的比例和船的结构,雕刻出了人物冲上岸的战争气氛;
(3)浮雕具有很强的叙事性同时不失一般雕塑的表现性,人物相互叠错、起伏变化的复杂层次关系,给人以强烈的、扑面而来的视觉冲击感。
(4)真实地反映了人民解放军渡江战斗的情形,对解放战争时期的历史状况提供了参照。
2.《步辇图》唐代
阎立本
该图自右向左,没有背景,人物排列以坐在步辇上的唐太宗为视觉焦点,9名宫女众星捧月,与走来的典礼官、禄东赞和后面的通译官相迎。
(1)经营位置:重点突出,节奏鲜明
(2)设色安排:相互呼应,突显气氛
(3)表现手法:生动刻画,对比衬托
(4)美术语言:线条圆转,传神写照
我们要和平
版画
套色木刻
李平凡
1959年
3.《我们要和平
》
版画
套色木刻
李平凡
1959年
整幅作品在蓝色的背景下烘托出三个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儿童间的亲密友好,小女孩手捧一只洁白的鸽子,寄托了作者祈求世界和平的心愿。
美术鉴赏的意义之二:
开阔审美视野
战争题材弘扬学生的爱国精神
和亲题材增进学生对文化理解
和平题材激发学生对生活热爱
1.充满哲理性的人生三部曲
二、通过多元方式探究美术鉴赏的意义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油画
布面油彩
高更
法国
1897年
(1)画家的创作意图是什么?
(2)这幅画的创作背景是什么?
(3)从哪些方面看出这幅作品是画家高更对生命的思考?
2.透过画面阅读文化的博大精深
他日相呼
中国画
齐白石
现代
小组讨论:
(1)为什么作者把画面中的鸟和鱼都画成向上翻白眼的神态?
(2)画家这样画的意图是什么?
(3)这是否与他的人生经历有关?
花鸟画作品
中国画
朱耷
清代
3.托物寄情了解艺术家的人生经历
美术鉴赏的意义之三:
陶冶审美情操
中国画之美,舍形而悦影,不似之似,或奥理冥造,或以书入画,或比兴如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国粹传承至天下。
思考齐白石的《荷花影》,从按照物理画的视角,有没有问题?
二、通过多元方式探究美术鉴赏的意义
荷花影
中国画
齐白石
现代
第一,在水中,荷花的影子应该是倒影,但画面中的影子是正的,为什么?
第二,有波纹的水面影子应该是散乱的,但画面中的影子不散乱,为什么?
第三,我们知道,只有在岸上,通过光线的折射才能看见水中的倒影。蝌蚪在水中是看不到荷花的影子,但是争着去追逐,为什么?
荷花影
中国画
齐白石
现代
美术鉴赏的意义之四:
提升审美能力
踏歌图
中国画
绢本设色
马远
南宋
临溪抚琴图
中国画
绢本水墨
夏圭
南宋
三、徜徉在更丰富宽广的艺术天地里
出示高中历史的一道选择题:
南宋的马远、夏圭的画作被称“残山剩水”,他们也被后人称为“马一角”“夏半边”,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
A.国家一统的安静心态
B.画家同情百姓,漠视权势的傲骨
C.山河残破,偏安一隅的郁闷心情
D.救亡图存的壮志情怀
三、徜徉在更丰富宽广的艺术天地里附件2
教育部资源教学设计模板
课程基本信息
课题
素养与情操——美术鉴赏的意义
教科书
书名:普通高中教科书美术必修“美术鉴赏”
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9年
月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懂得什么是美术鉴赏,分辨美术鉴赏和美术欣赏的区别,厘清美术鉴赏活动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关系,理解美术鉴赏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感知与理解美术作品,积累审美经验;在中西方经典绘画作品的对比中开阔审美视野,在引经据典中陶冶审美情操,借助奥理冥造提升审美能力,从而探索美术作品的观看之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美术鉴赏活动对促进学生全面成长的益处,在美术鉴赏中坚定文化自信,培养对世界多元美术文化的开放包容心态,发挥美术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
教学重点:美术鉴赏的定义及意义。
教学难点:如何通过美术鉴赏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5
一、美术鉴赏与美术欣赏的概念区别
创设情境:
美术鉴赏,从字面上看,与美术欣赏相似,都包含了一个“赏”字,也都是在接受美术作品的过程中发生的,但两者之间还是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美术鉴赏和美术欣赏都是从对作品的直觉式体验入手,但欣赏注重领略作品的视觉(形式)美感与趣味,是“赏心悦目”式的;鉴赏则更强调在体验的基础上对作品内涵与价值做深入的探究与评判,其深度与内涵都超越了前者。
播放视频:《长安月,捣练声》
捣练图
中国画(卷
局部
宋摹)
绢本设色
张萱
唐代
波士顿美术馆(美国)
请同学们看唐代张萱的《捣练图》,除了视觉上的美感,还呈现出了更为丰富的信息,同学们能够看出哪些信息?它们对我们认识当时的历史文化和审美理念有何帮助?
18
二、通过多元方式探究美术鉴赏的意义
(一)感知理解,积累审美经验
请同学们来观看一组三件美术作品,分别是宋人的《子母鸡图》,徐悲鸿的《雨中鸡鸣》和齐白石的《鸡雏》。
为什么画家都喜欢画鸡?
子母鸡图
中国画
佚名
宋代
雨中鸡鸣
中国画
徐悲鸿
现代
鸡雏
中国画
齐白石
现代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历代名家喜欢画鸡,成为绘画的主要题材。宋人画鸡,生动自然,在富有审美的情趣的画面中流露出那份慈爱与温馨;徐悲鸿的笔下的雄鸡,昂首挺胸,代表了中国人民不屈不饶的民族精神和对和平的祈福;齐白石笔下的雏鸡,天真可爱,把绒毛质感和神情动态画的惟妙惟肖。
画家画鸡,还有寓意在里面,谐音——“吉”,代表“吉祥”。在此,祝同学们在高中学习:吉祥如意,学业进步!
同时,也使我们对美术鉴赏第一个意义的理解——积累审美经验。由此导入今天的学习主题:“素养与情操——美术鉴赏的意义”。
(二)门类互鉴,开阔审美视野
1.战争题材弘扬学生的爱国精神
出示教材中的《人民英雄纪念碑·胜利渡长江》,鉴赏这件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浮雕,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人民英雄纪念碑?胜利渡长江(局部)
浮雕
汉白玉
刘开渠
1952年
(1)这是一件雕塑中的浮雕作品,
(2)在构图上注意了人物的比例和船的结构,雕刻出了人物冲上岸的战争场景;
(3)浮雕有着很强的叙事特点,同时具有雕塑的表现性质,作品中的人物交错叠加,层次分明,带给观者直观的视觉冲击;
(4)作品真实地反映了人民解放军渡江战斗的情形,对解放战争时期的历史状况提供了参照。
2.和亲题材增进学生对文化的理解
刚才鉴赏了浮雕作品,现在回到中国画。同学们在初中欣赏过中国十大传世名作,如《韩熙载夜宴图》《富春山居图》《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等。现在,和老师一起再来重温一下,一起来鉴赏十大传世名作之一的唐代阎立本的《步辇图》。
播放视频:《步辇图》
步辇图
中国画
绢本设色
阎立本
唐代
这幅画卷为绢本,设色,纵38.5厘米,横129.6厘米,共13位人物,以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和亲为题材,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史臣禄东赞的场景。
(1)经营位置
该图自右向左,没有背景,人物排列以坐在步辇上的唐太宗为视觉焦点,周围9名宫女众星捧月,与走来的典礼官、禄东赞和后面的通译官相迎。
(2)设色安排
在色彩上,身着红袍的典礼官与红色的晁盖顶,宫女服饰的配色,营造了一个和悦的空间。
(3)表现手法
画家为了凸显唐太宗至高无上的地位,在作品创作中运用衬托进行表现。
正衬:以吐蕃史臣禄东赞的谦虚恭敬衬托出唐太宗的和蔼可亲;
反衬:以宫女的娇小,或执扇或抬辇,或侧或正,或趋或行的体态来映衬唐太宗的壮硕与凝定。
(4)美术语言
此画骨法用笔,对衣纹器物的勾勒,线条圆转,流畅中不失坚韧;人物传神写照,富有神韵。
3.和平题材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下面,我们再来观看我国现代著名版画家李平凡在1959年创作的套色木刻版画《我们要和平》。李平凡的水印木刻版画作品清新洗练,色彩明快,有着浓厚的装饰趣味。在上世纪50年代以后创作了众多儿童题材版画作品,歌颂和平、描绘幸福生活。
1959年,李平凡的套色版画《我们要和平》荣获莱比锡国际版画竞赛银质奖章。整幅作品在蓝色的背景下烘托出三个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儿童间的亲密友好,小女孩手捧一只洁白的鸽子,寄托了作者祈求世界和平的心愿。
通过对战争题材《人民英雄纪念碑·胜利渡长江》、和亲题材《步辇图》与和平题材《我们要和平》的鉴赏,使同学们理解美术鉴赏第二个意义——开阔审美视野。
(三)引经据典,陶冶审美情操
美术鉴赏很大可以培养健康审美观念,陶冶高尚审美情操,提高生活质量,帮助我们认识世界不同文明成果,鉴定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文化观,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个体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
布面油彩
高更
法国
出示教材中法国高更《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在这幅充满哲理的油画作品中,富有东方装饰性的色彩,单纯而神秘的气息,如梦如幻的画面暗喻画家对生命意义的追问。
1.充满哲理性的人生三部曲
(1)画家的创作意图是什么?
(2)这幅画的创作背景是什么?
(3)从哪些方面看出这幅作品是画家高更对生命的思考?
高更在画面中力求表现他梦幻中的“精神家园”。画面中右边的婴儿指的是人类的诞生,画面的中间描绘的亚当采摘智慧果实,预示人类的生生不息,画面左边的老人,是人从生到死的一生命运的写照。
2.透过画面感受文化的博大精深
齐白石的《他日相呼》这幅作品,画了两只小鸡争抢蚯蚓的情形。作品概括简当、神态生动、水墨淋漓、质感逼真、稚气可爱、惟妙惟肖、生动有趣。
据说齐白石老人在读古诗文看到西汉初期韩婴在《韩诗外传》称“鸡有五德”:首戴冠者,文德;足搏距者,武德;敌在前敢斗,勇德;见食相呼者,仁德;守夜不失时者,天明报晓,信德。但是齐白石发现小鸡在吃蚯蚓时,没有打招呼,而是二只小鸡互相在争食,还不具备《韩诗外传》中“见食相呼”的“仁德”。这说明小鸡还太小,还不知道团结与谦让,等长大了就会见食相呼。于是写上“他日相呼”,暗喻“今日相争”是为了“他日相呼”。
3.托物寄情了解艺术家的人生经历
出示“清四僧”之一朱耷的作品,分小组讨论:
(1)为什么作者把画面中的鸟和鱼都画成向上翻白眼的神态?
(2)画家这样画的意图是什么?
(3)这是否与他的人生经历有关?
花鸟画作品
中国画
朱耷
明代
通过对法国高更、齐白石和朱耷的绘画作品的鉴赏,引导学生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行思考,引出对美术鉴赏第三个意义的理解——陶冶审美情操。
(四)奥理冥造,提升审美能力
中国画有一个特点是奥理冥造。奥理冥造为北宋沈括所言,就是说要大胆的想象与幻化。中国画之美,舍形而悦影,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或奥理冥造,或以书入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出示齐白石作品《荷花影》,从按照物理作画的视角,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水中荷花的影子是倒影,但画面中的影子是正的,为什么?
第二,在有波纹的水面,影子是散乱的,但画面中的影子不散乱,为什么?
第三,我们知道,水中的倒影只有在岸上才能看见;但蝌蚪却去争着追逐看不见的影子,为什么?
对齐白石《荷花影》进行鉴赏,使同学们理解绘画不一定按照物理来画,要读懂画家对画面的想象表现和艺术的幻觉化,这对观者的美术鉴赏能力提出极大的挑战。引出对美术鉴赏第四个意义的理解——提升审美能力。
2
三、引领学生徜徉在更宽广的艺术天地
美术鉴赏能够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形成创新精神和学习美术作品创作的基本观念。在观看和赏析中,了解艺术家与美术作品的关系、时代与趣味的关系、主题与风格的关系、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以及技法与情感的关系等。
临溪抚琴图
中国画
绢本水墨
夏圭
南宋
踏歌图
中国画
绢本设色
马远
南宋
出示教材中南宋夏圭《临流抚琴图》与马远《踏歌图》这两幅山水画作品,分析这两位画家是如何“经营位置”的,理解夏圭和马远在中国美术史上称为“马一角和夏半边”的缘由。
课的最后,出示高中历史的一道选择题:
南宋的马远、夏圭的画作被称“残山剩水”,他们也被后人称为“马一角”“夏半边”,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
A.国家一统的安静心态
B.画家同情百姓,漠视权势的傲骨
C.山河残破,偏安一隅的郁闷心情
D.救亡图存的壮志情怀
请同学们在下课后完成这道选择题,并和同学交流选择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