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知识回顾
A
B
C
1.什么叫全等三角形?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全等三角形。
2.全等三角形有什么性质?
3.已知
,试找出其中相等的边与角
≌
相等的边有:
相等的角有: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探索新知
新知:全等形的判定(SSS)
A
B
C
≌
如果△ABC和△A'B'C'满足上述六个条件中的一部分,那么能否保证△ABC与△A'B'C'全等呢?
一个条件可以吗?
两个条件可以吗?
探索新知
新知:全等形的判定(SSS)
一个条件可以吗?
有一条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不一定全等
2.有一个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不一定全等
结论:
有一个条件相等不能保证两个三角形全等.
探索新知
新知:全等形的判定(SSS)
两个条件可以吗?
6cm
300
有两个条件对应相等不能保证三角形全等.
60°
300
不一定全等
有两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3.有一个角和一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2.有两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4cm
6cm
不一定全等
300
60o
4cm
6cm
不一定全等
30o
6cm
结论:
探索新知
新知:全等形的判定(SSS)
三个条件可以吗?
4.三个角。
1.三条边;
2.两边一角;
3.
两角一边;
如果给出三个条件画三角形,有哪几种可能的情况?
探索新知
新知:全等形的判定(SSS)
画一个△A'B'C',使A'B'=AB,A'C'=AC,B'C'=BC;
1、画线段B'C'=BC;
2、分别以B',C'为圆心,
线段AB,AC为半径画弧,
两弧交于点A’;
3、连接线段A'B',A'C';
C
A
A'
B
C'
B'
把你所画的三角形撕下来,放到ΔABC上,它们全等吗?为什么?
以上反应了什么规律?
探索新知
新知:全等形的判定(SSS)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简写成“边边边”或“SSS”)
A
B
C
A′
B′
C′
AB=A'B'
AC=A'C'
BC=B'C'
∴
△ABC≌△A'B'C'(SSS)
∵在△ABC和△A'B'C'中
例
A
C
B
D
证明:∵D是BC的中点
∴BD=CD
在△ABD与△ACD中
AB=AC
BD=CD
AD=AD
∴△ABD≌△ACD(SSS)
如图,
△ABC是一个钢架,AB=AC,AD是连接A与BC中点D的支架,求证:△ABD≌△ACD
求证:∠B=∠C
∴∠B=∠C
练
【例】如图,AB=AC,BD=CE,AD=AE,求证:△ABE≌△ACD.
证明:∵BD=CE,
∴BD+DE=CE+ED,
即BE=CD.
在△ABE和△ACD中,
AB=AC,
BE=CD,
AE=AD,
∴△ABE≌△ACD(SSS).
练
如图,在方格纸中,以AB为一边作△ABP,使之与△ABC全等,
从P1,P2,P3,P4四个点中找出符合条件的点P,则点P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C
探索新知
新知:全等形的判定(SSS)
我们利用前面的结论,
还可以得到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方法。
例2:已知∠AOB,求作:∠A′O′B′=∠AOB
作法:
1.以点O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OA,OB于点C,D;
2.画一条射线O'A',以点O'为圆心,OC长为半径画弧,交O'A,于点C';
3.以点C'为圆心,CD长为半径画弧,与第2步中所画的弧交于点D';
4.过点D'画射线O'B',则∠A'O'B'=∠AOB
课堂小结
2.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简写
“边边边”
或“SSS”);
1.
知道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怎样画三角形;
3.“边边边”的应用方法:
证明线段(或角)相等
转
化
证明线段(或角)
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课堂小结
1.
(1)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______,
简写成“_______”或“______”.
用数学语言表述:
AB=A′B′,
AC=______,
BC=______,
∴△ABC≌_________(______).
用上面的规律可以判断两个三角形_________.
“SSS”是证明三角形全等的一个依据.
全等
在△ABC和△A′B′C′中,
边边边
SSS
A′C′
B′C′
△A′B′C′
SSS
全等
课堂小结
2.
如图,AB=DE,AC=DF,BF=EC.
(1)若BC=18cm,则EF=______;
(2)若∠B=50°,∠D=70°,则∠DFE=_____.
3.
如图,在△ABC中,AB=AC,E,D,F是BC边的四等分点,则图中全等三角形共有(
)
A.
2对
B.
3对
C.
4对
D.
5对
18cm
60°
C
课堂小结
4.如图,在△ABC中,AB=AC,D为BC中点,
AD⊥BC,∠BAD=35°,则∠C的度数为(
)
A.
35°
B.
45°
C.
55°
D.
60°
5.如图,已知AB=CD,AD=CB,则下列结论不一定正确是(
)
A.AB∥DC
B.∠B=∠D
C.∠A=∠C
D.AB=BC
C
D
课后作业
1.《学导练》P21
2.《课堂小测本》P125(共16张PPT)
情境导入
上节课我们讨论了两个三角形有三组对应相等的元素,
有几种情况?
4.三个角。
1.三条边;
2.两边一角;
3.
两角一边;
60°
300
300
60o
情境导入
判定方法
SSS
SAS
AAS
ASA
探索新知
新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HL)
如图,Rt△ABC中,∠C
=90°,
直角边是_____、_____,斜边是______.
C
B
A
AC
BC
AB
前面学过的四种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对直角三角形是否适用?
探索新知
新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HL)
2.斜边和一个锐角对应相等
3.一条直角边和一锐角对应相等
4.两直角边对应相等
两个直角三角形,满足以下条件,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吗?
1.三边对应相等
【SSS】
【AAS】
【ASA】
【AAS】
【SAS】
5.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
证明三角形全等
不存在【SSA】定理.
探索新知
新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HL)
画一个△A'B'C',使∠C'=∠C=90°,B'C'=BC,A'B'=AB,
1.画线段B'C'=BC;
C'
B'
0
1
2
3
4
5
6
7
8
9
10
0
1
2
3
4
5
0
1
2
3
4
5
0
1
2
3
4
5
6
7
8
9
10
0
1
2
3
4
5
0
1
2
3
4
5
0
1
2
3
4
5
6
7
8
9
10
0
1
2
3
4
5
0
1
2
3
4
5
2.画∠C'=∠C=90°;
3.画线段A'B'=AB;
A'
把你所画的三角形撕下来,放到ΔABC上,它们全等吗?为什么?
以上反应了什么规律?
探索新知
新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HL)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
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
AB=A'B'
BC=B'C'
∴
Rt△ABC≌Rt△A'B'C'(HL)
∵在Rt△ABC和Rt△A'B'C'中
符号语言
例
例5
如图,AC⊥BC,BD⊥AD,AC﹦BD,求证:BC﹦AD.
证明:∵
AC⊥BC,
BD⊥AD,
∴∠C=∠D=90°.
AB=BA,
AC=BD
.
在Rt△ABC和Rt△BAD
中,
∴
Rt△ABC≌Rt△BAD
(HL).
∴
BC﹦AD.
A
B
D
C
应用“HL”的前提条件是在直角三角形中.
这是应用“HL”判定方法的书写格式.
练
【例1】在Rt△ABC和Rt△A'B'C'中,∠C=∠C'=90°,
下列条件能判定Rt△ABC≌Rt△A'B'C'的有( )
①AC=A'C',∠A=∠A';
②∠A=∠A',∠B=∠B'
;
③AB=A'B',AC=A'C';
④AB=A'B',∠A=∠A';
⑤AC=A'C',BC=B'C'.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C
1.如图,在△ABC和△CDE中,
已知AC=CD,AC⊥CD,∠B=∠E=90°,
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A与∠D互为余角
B.
∠A=∠2
C.
△ABC≌△CED
D.
∠1=∠2
D
练
练
【例2】如图,在Rt△ABC中,∠C=90°,AC=7,BC=3,一条线段PQ=AB,P,Q两点分别在AC和与AC垂直的射线AX上移动,当AP=_____时,才能使△ABC与△QPA全等.
3或7
练
2.如图,已知AD,AF分别是
两个钝角△ABC和△ABE的高,
如果AD=AF,AC=AE,求证:BC=BE.
证明:∵AD,AF是△ABC和△ABE的高,
∴∠D=∠F=90°
在Rt△ADC和Rt△AFE中
AC=AE,
AD=AF,
∴Rt△ADC≌Rt△AFE(HL).
∴CD=EF.
在Rt△ABD和Rt△ABF中
AB=AB,
AD=AF,
∴Rt△ABD≌Rt△ABF(HT).
∴BD=BF.
∴BD-CD=BF-EF,
即BC=BE.
课堂小结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两个直角三角形______
(可以简写成“____________”或“______”).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
全等
斜边、直角边
HL
3.
使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 )
A.
一个锐角对应相等
B.
两个锐角对应相等
C.
一条边对应相等
D.
两条边对应相等
D
课堂小结
2.如图,AB⊥BE于点B,DE⊥BE于点E.
(1)若∠A=∠D,AB=DE,则△ABC与△DEF______
(填“全等”或“不全等”),根据______(用简写法);
(2)若∠A=∠D,BC=EF,则△ABC与△DEF______
(填“全等”或“不全等”),根据______(用简写法);
(3)若AB=DE,BC=EF,则△ABC与△DEF______
(填“全等”或“不全等”),根据______(用简写法);
(4)若AB=DE,AC=DF,则△ABC与△DEF______
(填“全等”或“不全等”),根据______(用简写法).
全等
ASA
全等
AAS
全等
SAS
全等
HL
课堂小结
4.
如图,在△ABC中,AB=AC,若AD⊥BC,
则判定△ABD≌△ACD的方法是( )
A.SAS
B.ASA
C.SSS
D.HL
5.
如图,DE⊥AB,
DF⊥AC,
AE=AF,
请找出一对全等的三角形:__________.
D
Rt△AED≌Rt△AFD
课后作业
1.《学导练》P30-31
2.《课堂小测本》P129-130
3.
试卷
注:国庆收假后,三项交齐(共20张PPT)
情境导入
判定方法
判定1: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简写成“边边边”或“SSS”)
判定2: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情境导入
上节课我们讨论了两个三角形有三组对应相等的元素,
有几种情况?
4.三个角。
1.三条边;
2.两边一角;
3.
两角一边;
探索新知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如果已知两个三角形有两角一边对应相等时,
应分为几种情形讨论?
角-角-边
角-边-角
A
A
A'
A'
B
B'
B
B'
C
C
C'
C'
探索新知
新知1:全等形的判定(ASA)
角-边-角
画一个△A'B'C',使B'C'=BC,
∠B'=∠B,∠C'=∠C
1.画线段B'C'=BC;
2.画∠B'=∠B;
4.A'B'与A'C'相交于点A';
C
A
A'
B
C'
B'
把你所画的三角形撕下来,放到ΔABC上,它们全等吗?为什么?
以上反应了什么规律?
3.画∠C'=∠C;
探索新知
新知1:全等形的判定(ASA)
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A
B
C
A′
B′
C′
∠B=∠B'
∠C=∠C'
BC=B'C'
∴
△ABC≌△A'B'C'(ASA)
∵在△ABC和△A'B'C'中
例
例3.如图,点D在AB上,点E在AC上,AB=AC,∠B=∠C,
求证:AD=AE
证明:
在△ADC和△AEB中
∠A=∠A
AC=AB
∠C=∠B
∴△ACD≌△ABE(ASA)
∴AD=AE
A
E
D
C
B
练
【例】如图,已知∠1=∠2,∠3=∠4,AD=AE,
求证:BE=CD.
证明:∵∠3=∠4,∠1=∠2
∴∠1+∠3=∠2+∠4,
即∠ADC=∠AEB.
在△ABE和△ACD中,
∠A=∠A,
AE=AD,
∠AEB=∠ADC,
∴△ABE≌△ACD(ASA).
∴BE=CD.
练
如图,点A,B,C,D在同一条直线上,
BE∥DF,∠A=∠F,AB=FD.
求证:AE=FC.
证明:∵BE∥DF,
∴∠ABE=∠D.
在△ABE和△FDC中,
∠ABE=∠D,
AB=FD,
∠A=∠F,
∴△ABE≌△FDC(ASA).
∴AE=FC.
探索新知
新知2:全等形的判定(AAS)
例4.如图,在△ABC和△DEF中,∠A=∠D,∠B=∠E,BC=EF,
求证:△ABC≌△DEF.
证明:在△ABC中,∠A+∠B+∠C=1800,
∴
∠C=180°-∠A-∠B
同理∠F
=180°-∠D-∠E,
又∵
∠A
=∠D,
∠B=∠E,
∴
∠C=∠F,
在△ABC和△DEF中
∠B=∠E,
BC=EF,
∠C=∠F,
∴
△ABC
≌△DEF
(ASA)
角-角-边
A
D
B
E
C
F
探索新知
新知2:全等形的判定(AAS)
两角及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简写成“角角边”或“AAS”)
A
B
C
A′
B′
C′
∠C=∠C'
AB=A'B'
∠B=∠B'
∴
△ABC≌△A'B'C'(AAS)
∵在△ABC和△A'B'C'中
练
【例】如图,△ABC和△DCB中,AC与BD相交于点E,
且∠A=∠D,AB=DC,∠ABC=∠DCB.
(1)求证:△ABE≌△DCE;
(2)当∠AEB=50°时,求∠EBC的度数.
(1)证明:在△ABE和△DCE中,
∠A=∠D,
∠1=∠2,
AB=DC,
∴△ABE≌△DCE(AAS).
(2)解:∵△ABE≌△DCE,
∴∠3=∠4.
∵∠ABC=∠DCB,
∴∠5=∠6.
又∵∠1=∠5+∠6=50°,
∴∠5=25°,
即∠EBC=25°.
2
1
3
4
5
6
练
如图,在△ABC中,AD⊥BC,CE⊥AB,垂足分别为点D,E,AD,CE交于点H,已知EB=3,AE=CE=4,求CH的长.
解:∵AD⊥BC,
∴∠1+∠B=90°.
∵CE⊥AB,
∴∠1+∠2=90°.
∴∠B=∠2.
在△AEH和△CEB中,
∠2=∠B,
∠AEH=∠CEB,
AE=CE,
∴△AEH≌△CEB(AAS).
1
2
∴EH=EB.
∵EB=3,AE=CE=4,
∴CH=CE-EH=4-3=1.
课堂小结
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两个三角形______
(可以简写成“角边角”或“______”).
(2)如图,请用数学语言表述:
在△ABC和△A′B′C′中,
∠B=∠B′,
BC=_____,
∠C=_____,
∴△ABC≌__________(_____).
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分别相等
全等
ASA
B′C′
∠C′
△A′B′C′
ASA
课堂小结
2.
如图,△ABC≌△DBE
,
∠DBA=35°,
则∠EBC=_______.
3.
如图,∠CAE=∠DAB,AB=AD,请你再补充一个条件_____________,使得△ABC≌△ADE(ASA).
35°
∠B=∠D
课堂小结
4.如图,AB=AC,∠B=∠C,
BE,CD相交于点O,则直接判定
△ABE≌△ACD的依据是(
)
A.SAS
B.ASA
C.SSA
D.AAA
5.
在△ABC和△DEF中,已知∠C=∠D,∠B=∠E,要判定这两个三角形全等,还需要条件( )
A.
AB=ED B.
AB=FD
C.
BC=DE D.
∠A=∠F
B
C
课堂小结
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可以简写成“角角边”或“______”).
(2)如图,请用数学语言表述:
在△ABC和△A′B′C′中,
∠A=∠A′,
∠B=_____,
BC=_____,
∴△ABC≌_________(_____).
两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分别相等
AAS
∠B′
B′C′
△A′B′C′
AAS
课堂小结
2.
如图,∠ABC=∠DEF,AB=DE,
要证明△ABC≌△DEF.
(1)若以“SAS”为依据,
还需添加的条件为_______________;
(2)若以“ASA”为依据,还需添加的条件为____________;
(3)若以“AAS”为依据,还需添加的条件为_____________.
BE=CF或BC=EF
∠A=∠D
∠ACB=∠DFE
3.如图①,已知△ABC的六个元素,则图②中
甲,乙,丙三个三角形,与△ABC全等的是(
)
A.
甲和乙
B.
乙和丙
C.
只有乙
D.
只有丙
4.
能确定△ABC≌△A1B1C1的条件是( )
A.
AB=AC,
A1B1=A1C1,
∠A=∠A1
B.
AC=A1C1,
∠A=∠A1,
∠B=∠B1
C.
BC=B1C1,
AC=A1C1,
∠A=∠B
D.
∠A=∠A1,
∠B=∠B1,
∠C=∠C1
课堂小结
B
B
课后作业
1.《学导练》P26、P28
2.《课堂小测本》P127-P128(共17张PPT)
知识回顾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简写成“边边边”或“SSS”)
A
B
C
A′
B′
C′
AB=A'B'
AC=A'C'
BC=B'C'
∴
△ABC≌△A'B'C'(SSS)
∵在△ABC和△A'B'C'中
知识回顾
上节课我们讨论了两个三角形有三组对应相等的元素,
有几种情况?
4.三个角。
1.三条边;
2.两边一角;
3.
两角一边;
探索新知
新知:全等形的判定(SAS)
如果已知两个三角形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
应分为几种情形讨论?
边-角-边
边-边-角
A
A
A'
A'
B
B'
B
B'
C
C
C'
C'
探索新知
新知:全等形的判定(SAS)
边-边-角
12cm
300
30o
12cm
8cm
8cm
探索新知
新知:全等形的判定(SAS)
边-角-边
画一个△A'B'C',
使A'B'=AB,
∠B'=∠B,
B'C'=BC;
1.画线段B'C'=BC;
2.以B'为圆心,画∠B'=∠B;
4.连接线段A'C';
C
A
A'
B
C'
B'
把你所画的三角形撕下来,放到ΔABC上,它们全等吗?为什么?
以上反应了什么规律?
3.以B'为圆心,画线段A'B'=AB;
探索新知
新知:全等形的判定(SAS)
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A
B
C
A′
B′
C′
AB=A'B'
BC=B'C'
∠B=∠B'
∴
△ABC≌△A'B'C'(SAS)
∵在△ABC和△A'B'C'中
例
2.如图,点E,F在BC上,BE=CF,AB=DC,
∠B=∠C,
求证:∠A=∠D.
A
B
E
D
C
F
证明:∵BE=CF,
∴BE+EF=EF+ED,
即BF=CE.
在△ABF和△DCE中,
AB=DC,
∠B=∠C
BF=CE,
∴△ABF≌△DCE(SAS).
∴∠A=∠D
练
【例1】如图,A,F,C,D四点同在一条直线上,
AF=DC,AB∥DE,且AB=DE。
求证:(1)△ABC≌△DEF;(2)∠CBF=∠FEC.
证明:(1)∵AB∥DE,
∴∠A=∠D.
又∵AF=DC,
∴AF+FC=DC+CF,
即AC=DF.
在△ABC和△DEF中
AB=DE,
∠A=∠D,
AC=DF
∴△ABC≌△DEF(SAS).
(2)∵△ABC≌△DEF,
∴BC=EF,∠ACB=∠DFE.
在△FBC和△CEF中
BC=EF,
∠ACB=∠DFE
FC=CF,
∴△FBC≌△CEF(SAS).
∴∠CBF=∠FEC.
练
1.
如图,已知AF=BE,∠A=∠B,AC=BD,
经分析,有____≌____,此时有∠F=___.
△ADF
△BCE
∠E
例
例2
如图有一池塘,要测池塘两端A、B的距离,可先在平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和B的点C,连接AC并延长到D,使CA=CD;连接BC并延长到E,使CE=CB,连接DE,量出DE的长就是A、B的距离,为什么?
A
B
E
D
C
1
2
证明:
CA=CD,
在△ABC与△DEC中
∠1=
∠2
,
CB=CE,
∴
△ABC≌
△DEF(SAS)
解:(1)测量方案:先在平地上取一个可直接到达A,B的点C,
连接AC,BC,并分别延长AC至点E,BC至点D,使EC=AC,DC=BC,
最后测出DE的距离即为AB的距离.
(2)理由如下:在△EDC和△ABC中,
EC=AC,
∠DCE=∠BCA,
DC=BC,
∴△EDC≌△ABC(SAS).
∴ED=AB,即DE的距离就是AB的距离.
练
【例2】如图,A,B两点分别位于一个假山两边,请你利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设计一种测量A,B间距离的方案,并说明其中的道理
(1)写出一种测量方案;(2)说明理由.
练
2.如图,将两根等长钢条AA′,BB′的中点O连在一起,
使AA',BB'可以绕着点O自由转动,就做成了一个测量工件,则AB的长等于容器内径A'B',那么判定△OAB≌△OA'B'的理由是(
)
A.
边边边
B.边角边
C.角边角
D.角角边
B
课堂小结
1.
(1)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______,简写成“________”或“________”.
(2)如图,请用数学语言表述:
AB=A'B',
∠B=________,
BC=________,
∴△ABC≌________(_____).
全等
边角边
SAS
∠B′
B′C′
△A′B′C′
SAS
在△ABC和△A'B'C'中,
课堂小结
2.如图,点B,E,C,F在同一条直线上,AB∥DE,
AB=DE,BE=CF.若AC=6,则DF=_____.
3.如图,AD,BC相交于点O,OA=OD,OB=OC,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AOB≌△DOC
B.
△ABO≌△DOC
C.
∠A=∠C
D.
∠B=∠D
6
A
课堂小结
4.下列四组条件中,
能判定△ABC≌△DEF的是( )
A.
AB=DE,∠A=∠D,BC=EF
B.
AC=DF,∠B=∠E,BC=EF
C.
BC=EF,∠C=∠F,AB=DE
D.
AC=DF,∠C=∠F,BC=EF
5.图中甲,乙,丙三个三角形与如图①的△ABC全等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甲和丙
D
B
课后作业
1.暗线本A
PT
2.《学导练》P-P
3.《课堂小测本》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