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欣赏评述领域。教材例举了中国的世界级非遗项目:青瓷、木结构营造技艺、印刷术、篆刻、书法、宣纸制作、唐卡等七个项目,目的是在11册《中国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上,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感受非遗的魅力,体会非遗的价值,从而激发学生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情。教材中不仅让学生了解这些文化现象,更需要了解非遗背后的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很多,涉及三个大类,第一类是以民间工艺为主的“技艺类”,第二类是以民间风俗活动为主的“民俗类”,第三类是以艺术表现为主的艺术类,十六个基本类型,教材给教师更加广泛的内容选择空间。
学情分析
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不遥远,我校的木偶摔跤是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我校是非遗的传承基地,木偶队在当地影响很大,两次上过中央台,多次在世博会、人民大会堂等舞台展示。学生对这个非遗项目比较熟悉,但是,仅仅从表面上熟悉这个民间艺术。对于木偶的工艺、文化和表演技巧还是比较陌生。如果以木偶摔跤为切入点展开教学,学生就能够深刻感受民间艺人的智慧和民间艺术的魅力,从而传承这项技艺,培养学生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的。
教学理念
教学“一体化”理念
教学一体化是课程整合实施的思维方式。本课以“研究木偶”为主线,将课程分成“探木偶、演木偶、创木偶”三个教学课程,把美术欣赏和综合实践活动整合、把美术欣赏与设计教学整合。
美术生成性教学理念
生成性教学是增值的教学。“以弹性预设为前提、以课堂策略为手段、以形的优化为重点、以信息处理为过程、以目标考评为机制、以教学智慧为纽带”的生成性教学实施。生成点切口要小,通过小木偶这一个生成点,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情感,传承木偶摔跤技艺。
拓展性课程理念
拓展性课程注重选择性,实施方式更加自由。参加学习的学生是六年级选择这门课程的学生。教学分长短课时,长课一小时,主要是欣赏和表演。短课是30分钟,主要是创玩木偶。通过长短课程来传承民间艺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非物质文化和民间艺术的关系,知道木偶摔跤这个非遗项目的文化背景,欣赏民间艺术的制作工艺。
过程和方法:通过木偶的解构,来了解民间工匠在竹编、木工、裁缝等方面的传统技艺,体会民间艺人的智慧。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热爱民间艺术的情感,培养学生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木偶摔跤的制作和表演技艺,激发热爱民间艺术的情感。
教学难点:了解木偶制作工艺,来感受民间艺人的智慧。
教学过程
游戏导入,创设情境
今天我带来了三件东西,你们认识吗?当瓜皮帽、木腿遇上锣的时候,就成为了我校的一项民间艺术,叫木偶摔跤。
今天,我把木偶队的小演员们请来了,让他们给大家现场来表演一段。(观看现场表演)
梳理问题,明确目标
1.看了精彩的表演,说说你的感受。小木偶形象质朴,生动滑稽,深受人们的喜爱。(板书:小木偶)自2007年木偶摔跤进入我校,木偶队已经两次上过中央台,荣登上海世博会、浙江省人民大会堂等重大活动的舞台。这节课,你想了解这项民间艺术的哪些知识?
2.教师梳理问题,一节课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我把大家的问题总结成三个关键词:第一、木偶摔跤是怎么表演的?第二,小木偶的制作工艺有哪些?第三、木偶摔跤的文化。(板书:材料、工艺、表演、文化)
三、拆卸木偶,感受民间工艺
在学习之前,我给大家介绍一位特殊的客人,木偶摔跤第三代传承人刘永章爷爷,是他把木偶摔跤带进学校,我们的木偶都是出自刘永章爷爷之手。
1.了解材料
(1)以前只有远远地看到木偶,今天有机会近距离来触摸木偶,看看木偶里面到底藏着什么秘密。以小组为单位观察木偶,材料盒中的材料,哪些与木偶无关?(2)介绍一下你们小组是怎么分类,结合表格介绍木偶的材料。赠别材料轻重(铁质材料太重,纸质材料容易损坏)。做一个木偶使用材料有15种以上,民间艺人善于利于生活中的材料,这些材料都有什么要求?(板书:牢固轻巧)
使用的材料
头
身
2.感受工艺
刚才大家看到的是现代的木偶。第一代木偶是怎么样子的呢?我这里有一件木偶的珍品,这对木偶集合了多种民间工艺。教师出示木偶,第一代木偶有什么不一样。
(1)头部——彩绘(咬牙切齿、更加传神。老艺人不是画家,用什么方法把表情画得如此传神?与人脸比较:夸张、变化)。
(2)头部——竹编:浸竹——劈竹——刮光——细篾条——经纬交织,然后纱布缠绕、清漆洗刷四五遍。(欣赏竹篾,又细又长的竹篾是手工做成的。认识竹刀。这么厚重的刀做出这么细长的竹篾,这是怎样的一种工艺!视频欣赏后用一个词来赞美竹匠师傅)
(3)衣服——缝纫:长衫马褂(清代满族服饰,木偶是清朝人的造型)——中式盘扣(衣服上的纽扣就有文化,汉朝开始,两千多年,满族服饰的纽扣、由“结”演变,代表吉祥。)
(4)骨架——木工:杉木轻巧,榫卯结构(骨架从枕席、木凳上受到启发)
可见,每一个木偶并不简单,凝聚着油漆匠、竹匠、缝纫工、木匠等民间老工匠集体智慧的结晶。(板书:凝聚智慧)
四、探究渊源,了解文化
1.小木偶怎么会来到泗门的呢?根据93岁的第二代传承人戚水新老人回忆,很久以前,前辈王学庆到上海城隍庙游玩,对苏北人表演的木偶十分感兴趣,回来后根据回忆,制作了木偶并学着表演,然后才有了泗门的木偶摔跤。但是,我们想过没有,摔跤运动这项运动不在南方,南方怎么会有这种表演?
2.出示北方蒙古人的摔跤图片,原来元朝蒙古人喜爱摔跤,700多年前元朝的摔跤传入南方,南方人不擅长这项运动,于是就用木偶代替,民间艺人把竞技项目变成了表演。因此,木偶摔跤源于生活,历史悠久,是老百姓自己的文化、是先民留给我们的珍贵记忆。(板书:源于生活、历史悠久 珍贵记忆)
3.木偶表演不仅南方有,北方和中西部地区也有不同的形式。在山东、河南、陕西有不同的形式(课件展示)。小小的木偶,凝聚着民间艺人的智慧,以丰富多彩的形式,给我们展现的是一个大大的舞台。(板书:大舞台)
木偶摔跤怎么表演?有请我校综合实践的周盈老师,由他教大家两招。
五、综合实践,学习表演技能(本环节由综合实践教师周盈执教)
1.打“活结”
同学们:你们会打结吗?有一种结可以很轻松的解开,叫活结。
(1)教师演示打一个活结,抽取一名学生演示。
(2)每个同学选择一根绸带打活结。
2.学“绑”法。
木偶是绑在表演者身上来表演的。那么木偶要怎样才能牢固地绑在表演者身上呢?就是需要利用三条长短不同的绸带。
(PPT出示“绑”木偶的步骤照片。)
(1)用一个简易木偶道具,请一组孩子上前配合老师的指导。
①先用最长的绸带穿过木偶道具。(关键词:穿)
②把这跟绸带绕到表演者的颈部,通过颈部,再绕到腋下,勒紧。(关键词:绕)
③接着绸带穿过木偶回到胸前,拉紧,在胸前打出一个活结,并且把多余的绸带整理清楚。(关键词:结)
拿第二根较长的绸带,折成一样长的两段,在勒紧的颈部绸带上打一个活扣。(关键词:折)
双股绸带用力拉开勒紧的颈部绸带,绕过腋下,穿过木偶,来到表演者另一侧腋下,向上穿过。(关键词:拉)
分出一股绸带,穿过另一侧勒紧的颈部绸带,用力向下拉开,与另一股绸带在腋下打成活结。
用最短的一根绸带,穿过木偶,绕过表演者腹部,勒紧,打成活结。
(2)利用道具,合作完成“绑”木偶
①请两个孩子到台上演示“绑”木偶的过程,
②两个同学一组练习“绑”木偶,教师巡回指导。
③选择几组展示点评,纠正不恰当之处。
3.学表演
表演者在木偶里面重复地在做什么动作呢?我先教你两招,请大家与老师一起做。
(1)仙鹤甩嘴:表演者动作等同于侧压腿,双手握“腿”,模仿出同样的侧压腿动作,晃动双肩和背即可。教师示范。
(2)背水一战:表演者单腿下蹲,另一条退向前伸展,双手握“腿”向前延伸,头低下,晃动背部。教师示范
(3)模仿两个动作,重复做。
4.挑战真木偶
(1)现在真正挑战的时刻到了,背上真木偶来表演。各组推选一位同学代表小组来表演,其他同学负责绑木偶。限时两分钟。
(2)配上乐器表演。
(3)表演者谈感受、学生评价表演
5.小结
本次活动我们学会了如何“绑”木偶,并且尝试了木偶表演,木偶摔跤的动作还有很多,期待大家来木偶队学习,好吗。
六、拓展提升,激发保护热情
1.同学们,刘永章老师告诉我,现在泗门全镇能够承担大型表演的人,只剩下两位了,会做木偶的只有一位,我们如何保护这项民间艺术,请大家给老艺人出出主意。
2. 是的,民间艺术需要保护。2003年起,我国就启动了国家级非遗保护工程,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自己的标志,有了自己的宣传网站。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无形遗产,简称非遗。目前国家级非遗项目已逾千项。2009年,泗门的木偶摔跤成为省级非遗项目,作为省传承地基,我们开发了木偶课程、组建了木偶摔跤表演队,成为了我校一张亮丽的名片。小木偶跨出浙江要走向全国,不仅要传承,更需要创新,下节课,谢老师将带领大家走进木偶创玩的世界。
板书设计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