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动的“画”》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会动的“画”》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课程。《会动的“画”》是一种最简单的动画,这个简单的动画也是我们目前动漫创作或者电影制作的一个最基本的基础。它运用视觉暂留的科学原理,将人物或者动物的造型设计在一个载体或者连续的画面里面。通过学生做一做,画一画,玩一玩,创作会动的“画”,感受成功的快乐,从而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和设计能力。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以及创新实践能力。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经历了五年的学习,随着年龄和经验的增长,这个年龄段孩子已经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创作能力,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动手制作能力也相对有所提高。教学中通过学生探究性学习,进一步提高创新实践能力,提高学生造型能力和设计能力。
三、教学目标:
1、掌握并运用视觉暂留原理,设计连环动作的画面,
2、探寻并掌握两个动作之间微妙变化的规律。
3、提高创新思维,加深对艺术的理解。
四、教学重点:
掌握并运用视觉暂留原理,设计连环动作的画面,制作成会动的“画”。
五、教学难点:
掌握两个动作之间微妙变化的规律。
六、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教师演示打蛋过程
师:今天老师请到了一个“嘉宾”(出示鸡蛋),请同学们将目光集中到这个鸡蛋上,这个蛋经历了什么变化?
生:蛋碎了。
师:是的,蛋壳碎了,然后……
生:蛋黄蛋白同时掉进了碗里。
师小结:刚刚蛋经历了2个动作,蛋壳碎了,蛋掉入了盘里。
2、首次创作
⑴猜想
师:老师将这两个动作画成了画,分别是开始的动作和结束的动作。
教师出示这两个动作的图画,并贴入首尾两格中。
师:今天的主角就是这个蛋,我们把这个蛋想象一个人物形象,它有很多的兴趣爱好,你猜猜会有什么?
生:跑步、逛街、跳舞、打篮球、打乒乓……
⑵表演
师:请你们同桌讨论一下关于这个兴趣爱好的会有哪些动作。
师:请同学上台表演这个动作,大家仔细观察。
师:好,这个动作开始的动作是什么样的?结束动作又是什么样的。
⑶教师示范
⑷学生创作
师:你也思考一下,你想的兴趣爱好开始和结束动作分别是什么?并画一画这两个动作,把这两个动作分别画在首尾两格内。
⑸评价
评一评动作是否合适,有没有发生变化。
师:我们来看一看,这几位同学的作品,他们的动作是不是这样做的?需不需要帮忙改一改。
3、深入探究
⑴动态图
快速播放分解图
师:我把这将两个动作中间加了其它动作进去,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发现画动起来了。
师:把这些画快速连续播放,就会出现动态的视觉效果,这就是视觉暂留原理。
板书:连续播放,视觉暂留
⑵原理史记
师:这个原理首先被宋代中国人发现的,走马灯就是剧历史记载最早的视觉暂留运用。灯内点上蜡烛,烛产生的热力造成气流,令轮轴转动。轮轴上有剪纸,烛光将剪纸的影投射在屏上,图象便不断走动。因多在灯各个面上绘制古代武将骑马的图画,而灯转动时看起来好像几个人你追我赶一样,故名走马灯。
师:后来被法国人保罗·罗盖发明了留影盘,它是一个被绳子在两面穿过的圆盘,盘的一面画了一只鸟,另一面画了一个空笼子,当圆盘转时,鸟在笼子里出现了。
⑶分解图欣赏
师:当然我们这节课也要把我们的画动起来,如何把这两个动作连贯起来,具体发生了哪些变化?
两个姿势之间出现了很多微妙变化的连接。
师:我们再来看一看,鸡蛋碎了——碎开——蛋清流下来——全部掉下来——快掉到碗里——妥妥地掉到碗里。(边说边贴过程)
板书:微妙变化
4、思考分析
⑴思考两个动作之间怎么过渡
师:我们也来思考一下,你们的画的两个动作怎么让他动起来。
学生说一说,做一做
例如:打篮球的动作,一开始身体倾斜,腿,手弯曲,通过运动变化,你们发现什么?
生:发现身体、手、腿都有微妙变化
⑵欣赏其它有趣的作品
观察微妙变化的特点。
5、再次创作
根据自己的思考,创作会动的“蛋”
创作要求:两个动作之间的连接要有数个微妙变化的动态合成。
教师巡回指导
6、展评
⑴个人展:评一评,是否做到了创作要求。
⑵合作展:把大家作品连在一起,创作了会动的“蛋”
7、拓展
⑴师:刚刚我们运用“抽拉式”展示我们的会动的画,其实还有很多种方式,如转轮式,手翻书式,旋转式等等。可以运用这些方法画出更多不一样的“画”。
板书主题:会动的“画”
⑵师:生活中还有很多会动“画”,都是利用视觉暂留原理,产生很多生动有趣的动画效果。就如我们的动画片,短短几分钟就需要数千张手绘稿。
欣赏《宫崎骏影片》
师:宫崎骏是日本动画师,动画制作人,漫画家,动画导演,《天空之城》、《龙猫》、《幽灵公主》、《千与千寻》都是他的代表作,通过他的不断创想,让观众看到虚拟的世界很漂亮,有时候短短的几秒动画他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画出来。
师:课后同学们可以联系生活,尝试不同的方式方法,制作会动的“画”。
七、教学板书
会动的“画”
连续播放
视觉暂留 (教师示范人物画)
微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