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
第二节
氯及其化合物
第2课时
氯水成分的探究
一、选择题
1.(2020·阜新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一期末)下列关于氯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Cl2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在化学反应中只能作氧化剂
B.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瓶口出现白雾
C.新制氯水或液氯都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
D.过量的Fe在Cl2中的燃烧生成FeCl2
【答案】B
【解析】A.Cl2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做氧化剂也可作还原剂,如反应Cl2+H2O?HCl+HClO中,氯气既做氧化剂又做还原剂,故A错误;B.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反应产生的HCl遇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盐酸的小液滴,因此会看到在瓶口出现白雾,故B正确;C.新制氯水中含有HClO,因而可以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而液氯只含有氯气分子,不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故C错误;D.Fe在氯气中燃烧只生成FeCl3,Fe可与氯化铁溶液中的铁离子反应生成氯化亚铁,但铁不能与氯化铁固体反应,反应产物与二者的物质的量的相对多少无关,故D错误;答案选B。
2.(2020·阜新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一期末)某同学用下列装置进行有关Cl2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Ⅰ图中:实验现象证明干燥的氯气无漂白作用,潮湿的氯气有漂白作用
B.Ⅱ图中:闻Cl2的气味
C.Ⅲ图中:生成棕黄色的烟
D.Ⅳ图中:若气球干瘪,证明Cl2可与NaOH反应
【答案】D
【解析】A.
氯气能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而不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故说明氯气无漂白性,氯水有漂白性,即潮湿的氯气有漂白作用,A正确;B.
闻有毒气体时,应用手轻轻在瓶口煽动,使少量的氯气飘进鼻孔,不能直接将鼻子趴在瓶口闻,B正确;C.
铜在氯气中着火燃烧生成氯化铜固体,表现为棕黄色的烟,C正确;D.
氯气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使烧瓶内压强降低,空气进入气球,气球会鼓起来。所以若气球鼓起,证明氯气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D。
3.(2020·安徽省安庆一中高一月考)饱和氯水久置后,溶液中的各种粒子:①Cl2 ②H2O
③Cl-
④HClO
⑤
H+
减少的是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A
【解析】新制的饱和氯水中存在微粒有:H2O、HClO、Cl2、OH-、H+、ClO-、Cl-;饱和氯水久置后,次氯酸见光受热易分解为盐酸和氧气,因此饱和氯水久置后,次氯酸分解了,最后剩余盐酸,溶液中的粒子减少的有Cl2、HClO、H2O三种微粒,答案选A。
4.(2020·湖南省高一期末)下列物质不能使有色布条褪色的是
A.次氯酸溶液
B.次氯酸钠溶液
C.漂白粉溶液
D.氯化钙溶液
【答案】D
【解析】A.
HClO具有漂白作用,能使有色布条褪色,故A不选;B.
次氯酸钠溶液能生成具有漂白性的HClO,可使有色布条褪色,故B不选;C.
漂白粉的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钙,能生成具有漂白性的HClO,可使有色布条褪色,故C不选;D.
氯化钙溶液不具有漂白作用,不能使有色布条褪色,故D选;故选D。
5.(2020·阜新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一期末)已知溴水呈黄色,将氯水加入下列4种试剂中。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试剂
现象
结论
A
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氯水中含有Cl-
B
CaCO3固体
固体表面有气泡冒出
氯水具有酸性
C
KBr溶液
溶液变黄
氯水具有氧化性
D
滴加酚酞的NaOH溶液
红色褪去
Cl2具有漂白性
【答案】D
【解析】A.将氯水加入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中,反应产生白色沉淀,只能是氯离子与银离子反应得到AgCl白色沉淀,说明氯水中含有Cl-,故A正确;B.将氯水加入CaCO3固体中生成了气体二氧化碳,能证明氯水呈酸性,故B正确;C.将氯水滴入KBr溶液,溶液变黄,说明生成了溴单质,氯气氧化溴离子变成溴单质,说明氯水具有氧化性,故C正确;D.将氯水滴入滴加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因为氯水显酸性和强氧化性,将NaOH转化成了氯化钠,溶液不再显示碱性,因此酚酞溶液褪色,另外氯水中的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能使其褪色,氯气没有漂白性,结论不正确,故D错误;答案选D。
6.(2020·内蒙古科左后旗甘旗卡第二高级中学高一期末)将AgNO3溶液滴加到下列溶液中,不会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
)
A.氯化钠溶液
B.次氯酸钠溶液
C.氯水
D.盐酸溶液
【答案】B
【解析】A.
AgNO3溶液与氯化钠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氯化银,A不符合;B.
AgNO3溶液与次氯酸钠溶液不发生复分解反应,B符合;
C.
氯水含盐酸,盐酸与AgNO3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氯化银,C不符合;D.
盐酸溶液与AgNO3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氯化银,D不符合;答案选B。
7.(2020·四川省高一期末改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碳酸钠可以受热分解,所以可做发酵粉。
B.氯水显酸性,所以可用pH试纸测氯水的pH
C.CO2、Cl2都能与H2O反应,其反应原理相同
D.氯气可与KI溶液反应生成单质碘,说明氯气有强氧化性
【答案】D
【解析】A.
碳酸钠受热不分解,故A错误;B.氯水显酸性,溶液中含有次氯酸,次氯酸有漂白性,不能用pH试纸测氯水的pH,故B错误;C.
CO2能与H2O发生非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合反应,Cl2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和氯化氢,是氧化还原反应,所以反应原理不相同,故C错误;D.
氯气可与KI溶液反应生成单质碘,说明氯气有强氧化性,故D正确;故选:D。
8.(2020·衡水市第十四中学高一其他)某同学在一pH试纸上滴几滴新制的氯水,现象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说明Cl2分子具有漂白性
B.该实验说明H+扩散速度比HClO分子快
C.将实验后的pH试纸在酒精灯上微热,试纸又恢复为原来的颜色
D.若用久置的氯水进行实验,现象相同
【答案】B
【解析】A、HClO具有漂白性,Cl2无漂白性,选项A错误;B、由实验可知,滴加氯水的区域变白色,而周围变成红色,可说明H+的扩散速度比HClO分子快,选项B正确;C、HClO的漂白持久、稳定,实验后的pH试纸加热不会恢复原来的颜色,选项C错误;D、久置的氯水主要成分为稀盐酸,无漂白性,选项D错误;答案选B。
9.(2020·浙江省高一期末改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可用作钠着火的灭火剂
B.工业上可以用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氯气
C.Cl2
能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说明Cl2具有漂白性
D.活性炭和氯水均有漂白性,其原理相同
【答案】B
【解析】A.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碳,镁着火,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故A错误;B.电解饱和食盐水生成氢氧化钠、氢气、氯气,故B正确;C.Cl2能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是由于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性,而Cl2没有漂白性,故C错误;D.活性炭是因为吸附所以具有漂白性,属于物理变化,氯水是因为强氧化性具有漂白性,属于化学变化,其原理不相同,故D错误;选B。
10.(2020·福建省高一期末改编)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新制氯水使碘化钾试纸呈蓝色
B.向NaHCO3固体加入新制氯水,有无色气体产生
C.向新制氯水加入锌片,有无色气体产生
D.在新制氯水中滴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答案】A
【解析】A.
新制氯水能与碘化钾反应生成碘单质,但没有淀粉,故试纸不会呈蓝色,A错误;B.
向NaHCO3固体加入新制氯水,碳酸氢钠与氯水中的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有无色气体产生,B正确;C.
向新制氯水加入锌片,有无色气体产,该气体为氢气,C正确;D.
新制氯水中含氯离子,故滴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氯化银生成,D正确;答案选A。
11.(2020·福建省高一期中改编)下列关于物质的检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待测液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一定含有CO32-
B.观察钾元素焰色反应的操作是:将铂丝放在稀盐酸中洗涤后灼烧至无色,然后再用铂丝蘸取固体氯化钾,置于煤气灯的火焰上进行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进行观察,火焰呈紫色
C.待检液加入氯化钡溶液,无明显现象,再加入盐酸,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生成,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HCO3-
D.待检液加入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则待检液中一定含有Cl-
【答案】A
【解析】A.某待测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该待测液中可能含有与氯离子反应的银离子,或与钡离子反应的碳酸根离子、亚硫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等,则不一定含有碳酸根离子,故A错误;B.将铂丝放在稀盐酸中洗涤后灼烧至无色,然后再用铂丝蘸取固体氯化钾,置于煤气灯的火焰上进行灼烧,为避免钠元素干扰需要透过蓝色钴玻璃进行观察,火焰呈紫色,说明氯化钾中含有钾元素,故B正确;C.
待检液加入氯化钡溶液,无明显现象,再加入盐酸,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生成,说明该气体为二氧化碳,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HCO3-,故C正确;D.向待检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待检液中一定含有Cl-,故D正确;故选A。
12.(2019·福建省尤溪第一中学高一月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向久置的氯水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将先变红后褪色
B.光照新制氯水有气体逸出
C.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2和Ca(ClO)2,应密封保存
D.氯气有漂白性,所以氯气能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
【答案】B
【解析】A.久置的氯水成分为盐酸,向久置的氯水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将先变红不褪色,故A错误;
B.光照次氯酸分解生成氧气,所以光照新制氯水有气体逸出,该气体是氧气,故B正确;C.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CaCl2和Ca(ClO)2,有效成分是Ca(ClO)2,放久会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次氯酸而失效,应密封保存,故C错误;D.氯气不有漂白性,具有漂白性的是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所以氯气能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故D错误;答案选B。
13.(2020·浙江省高二期末)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将氯气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可以看到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B.广范pH试纸测得某酸性溶液的pH为5.5
C.用澄清石灰水鉴别CO和CO2
D.金属钠着火时,可用细沙覆盖灭火
【答案】B
【解析】A.将氯气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石蕊遇到酸显红色,次氯酸氧化石蕊,则石蕊褪色,则可以看到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A说法正确;B.广范pH试纸测得某酸性溶液的pH只能测大概,无法精确到小数点,B说法错误;C.澄清的石灰水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沉淀,而与CO不反应,则用澄清石灰水鉴别CO和CO2,C说法正确;D.Na与细沙不反应,则金属钠着火时,可用细沙覆盖灭火,D说法正确;答案为B。
14.(2020·湖南省雅礼中学高二期末)如图所示是探究某气体化学性质的实验装置,图中B为活塞。如先打开B,在A处通入干燥氯气,C中红色布条颜色无变化;当关闭B时,C中红色布条颜色褪去。则D瓶中盛有的溶液是(
)
A.浓H2SO4
B.饱和NaCl溶液
C.NaOH溶液
D.NaBr溶液
【答案】B
【解析】打开B时,干燥的有色布条不褪色,证明干燥的氯气无漂白性;关闭B时,有色布条褪色,则从装置D中出来的为潮湿的氯气。A.浓H2SO4具有吸水性,氯气通过时,出来的为干燥的氯气,A与题意不符;B.饱和NaCl溶液不能吸收氯气,氯气通过时,出来的为潮湿的氯气,B符合题意;C.NaOH溶液能与氯气反应,则无氯气逸出,C与题意不符;D.NaBr溶液能与氯气反应,则无氯气逸出,D与题意不符;
答案为B。
二、非选择题
15.(2019·湖南大学附属中学高一开学考试)氯气(Cl2)是黄绿色气体,其水溶液叫氯水。把品红试纸(染有品红的纸)仲入氯水中,品红褪色。
发现问题:氯水中的哪些成分能使品红褪色呢?
查阅资料:氯气溶于水,部分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其中,HClO名为次氯酸,是一种弱酸,具有强氧化。
猜想:
猜想1:是氯水中的水使品红褪色的;
猜想2:是氯水中的_______(填化学式)使品红褪色的;
猜想3:是氯水中的盐酸使品红褪色的;
猜想4:是氯水中的次氯酸使品红褪色的。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过程分析
①把品红试纸伸入水中
没有褪色
猜想1不成立
②把品红试纸伸入干燥的氯气中
没有褪色
猜想2不成立
③_______
没有褪色
猜想3不成立
结论:
综合分析:氯水中的_______(填化学式)使品红褪色,具有漂白作用(能使品红等有色物质褪色)。
反思:
(1)HC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价。
(2)氯水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向氯水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
【答案】Cl2
把品红试纸伸入到盐酸中
HClO
+1
HCl+AgNO3=AgCl↓+HNO3
先变红色后褪色
【解析】根据氯水中含有Cl2、H2O、HCl、HClO成分,分析解答此题。
猜想:
猜想2:氯水是指氯气溶于水,既发生一个物理变化(氯气和水),又发生一个化学变化(生成盐酸和次氯酸),因此一共有四个猜想;答案为:Cl2。
要证明猜想3不成立,只要把品红试纸伸入到盐酸中,现象是无变化就可以了,因此能使品红变色的是次氯酸;答案为:把品红试纸伸入到盐酸中。
综合分析判断:氯水中的HClO使品红褪色,具有漂白作用(能使品红等有色物质褪色);答案为:HClO。
反思:
(1)设H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可以根据:+1+x+(-2)=0,解得x=+1;答案为:+1。
(2)AgNO3溶液和盐酸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和稀硝酸,即HCl+AgNO3=AgCl↓+HNO3;答案为HCl+AgNO3=AgCl↓+HNO3
。
(3)因为氯水中有HCl和HClO,向氯水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的现象是:先变红色后褪色,因为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次氯酸具有漂白性,又能使颜色褪去;答案为先变红色后褪色。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
第二节
氯及其化合物
第3课时
氯气的制备
一、选择题
1.(2019·福建省尤溪第一中学高一月考)下列关于氯及其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氯气的性质很活泼,它与氢气混合后立即发生爆炸
B.实验室制取氯气时,为了防止环境污染,多余的氯气可以用饱和食盐水吸收
C.久置的氯水没有漂白性
D.检验HCl气体中是否混有的方法是将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
2.下列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
A.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CO2:2H++CO32-===CO2↑+H2O
B.钠与水反应:Na+2H2O=Na++2OH-+H2↑
C.将稀硫酸滴在铜片上:
Cu+2H+=Cu2++H2↑
D.有效成分为的消毒液与有效成分为浓的洁厕灵混用产生黄绿色气体:
3.(2020·衡东县欧阳遇实验中学高一期末)下列除去杂质的实验方法正确的是
A.除去Cl2中的少量HCl:通过饱和NaHCO3溶液,收集气体
B.除去K2CO3固体中少量NaHCO3:置于坩埚中加热
C.除去KCl溶液中的少量MgCl2:加入适量NaOH溶液,过滤
D.除去氢氧化铁胶体中的Cl-:渗析
4.(2020·云南省高一期末)实验室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制氯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浓盐酸在该反应中表现出酸性和还原性
B.该方法是瑞典化学家舍勒最先发现的
C.该反应的氧化产物是二氯化锰,还原产物是氯气
D.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nO2+4H++2Cl-Mn2++Cl2↑+2H2O
5.(2020·营口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一期末)实验室里可按下图所示的装置来干燥、收集气体R,多余的气体R可用水吸收,则R是
A.HCl
B.Cl2
C.CO
D.NH3
6.(2020·阜新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一期末)下列装置应用于实验室制取氯气并回收氯化锰溶液,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装置甲制取氯气
B.用装置乙除去氯气中的少量氯化氢
C.用装置丙收集氯气并防止污染空气
D.用装置丁分离二氧化锰和氯化锰溶液
7.(2020·内蒙古科左后旗甘旗卡第二高级中学高一期末)实验室用下列两种方法制取氯气:①用含292g
HCl的浓盐酸与足量的MnO2反应;②用174g
MnO2与足量浓盐酸反应。若不考虑HCl的挥发,则反应后所得氯气的质量( )
A.方法①比方法②多
B.方法②比方法①多
C.两种方法一样多
D.无法比较
8.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化学,下列关于生活中的化学知识说法错误的是( )
A.用浓盐酸与漂粉精反应能制得氯气
B.可用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
C.二氧化碳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D.不需要通过化学反应就能从海水中获得食盐和淡水
9.(2020·浙江省高二期末改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将氯气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可以看到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B.用碱石灰除去氯气中含有的水分
C.用澄清石灰水鉴别CO和CO2
D.金属钠着火时,可用细沙覆盖灭火
10.(2020·浙江省高二期末)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与实验目的相符的是
A.证明氧化性强于
B.制取少量的
C.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
D.除去中的少量
11.(2020·贵州省思南中学高二期末)可用下图所示装置干燥、收集及尾气处理的气体是
A.NH3
B.Cl2
C.CO
D.H2
12.(2020·浙江省高二学业考试)下列物质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色的是
A.H2O
B.Cl2
C.CH4
D.HCl
13.(2020·云南省高一期末)已知:氯化铁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某同学利用如图装置制备无水氯化铁,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装置A的名称是分液漏斗
B.装置C、D中依次盛有浓硫酸、饱和食盐水
C.装置E和装置F之间缺少一个干燥装置,没法制得无水氯化铁
D.装置F的目的是吸收多余的尾气,以防污染空气
14.(2017新课标Ⅰ)实验室用H2还原WO3制备金属W的装置如图所示(Zn粒中往往含有硫等杂质,焦性没食子酸溶液用于吸收少量氧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③中依次盛装KMnO4溶液、浓H2SO4、焦性没食子酸溶液
B.管式炉加热前,用试管在④处收集气体并点燃,通过声音判断气体纯度
C.结束反应时,先关闭活塞K,再停止加热
D.装置Q(启普发生器)也可用于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
二、非选择题
15.(2020·日喀则市拉孜高级中学高一期末)二氧化锰()与浓盐酸混合加热可得到氯气,如图是制取并探究化学性质的装置图。
(1)圆底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2)若要得到干燥纯净的气体,则B中应盛放的试剂是______,作用是_________;C中应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
(3)E中若装有淀粉碘化钾溶液,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4)的密度比空气_____,且_____(填“能”或“不能”)溶于水,难溶于饱和食盐水,因此可用______法或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
(5)G中的试剂可为______________。
16.(2020·河北深州市中学高一期末)该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究在实验室制备Cl2的过程中有水蒸气和HCl挥发出来,同时证明氯气的某些性质,甲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支撑用的铁架台省略).已知:Cl2易溶于CCl4而HCl不溶于CCl4
按要求回答问题:
(1)写出装置A制取Cl2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装置B中的试剂是__,现象是________。
(3)装置D和E中出现的不同现象说明的问题是____。
(4)装置F的作用是____。
(5)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有缺陷,不能确保最终通入AgNO3溶液中的气体只有一种,为了确保实验结论的可靠性,证明最终通入AgNO3溶液的气体只有一种,乙同学提出在F和G之间再连接一个洗气瓶装置,则装置中应放入_____(填写试剂或用品名称),改正后证明有HCl挥发出来的现象是_______。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
第二节
氯及其化合物
第1课时
氯气的性质
一、选择题
1.(2020·贵州铜仁伟才学校高一期末)下列气体有毒的的是(
)
A.氯气
B.氧气
C.氢气
D.二氧化碳
2.(2020·长春市第二十九中学高一月考)下列离子在海水中含量最多的是
A.氯离子
B.镁离子
C.铁离子
D.钙离子
3.(2020·河北省高二月考改编)下列关于Cl2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红热的铁丝在Cl2中剧烈燃烧,产生白色烟雾
B.Cl2是一种黄绿色的气体
C.Cl2与H2的反应中,Cl2是氧化剂
D.工业上可用Cl2作原料制漂白粉
4.(2020·广东省高一期末)下列单质既能跟氯气直接反应,又能跟稀盐酸反应,且产物不相同的是(
)
A.Al
B.Cu
C.Fe
D.Zn
5.(2020·江苏省高一期末)下列物质的俗名与化学式对应正确的是
A.熟石灰——CaO
B.水晶——H2O
C.干冰——CO2
D.漂白粉——NaClO
6.(2020·南充西南大学实验学校高一月考)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疫情期间让你更加安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家用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Ca(ClO)2
B.酒精消毒液浓度越高,杀毒效果越好
C.消毒液和洁厕灵混合使用消毒效果更佳
D.据说病毒可以通过气溶胶传播,胶体胶粒直径在1~100nm之间
7.(2020·安徽省安庆一中高一月考)我们要善于利用学过的知识,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处理恶性事件,当氯气泄漏时消防队员应及时采取的措施是
①及时转移疏散人群,同时向有关部门如实报告事故有关情况
②被转移人群应戴上用浓NaOH溶液处理过的口罩;
③用高压水枪向空中喷洒含碱性物质的水溶液可解毒;
④被转移人群可戴上用肥皂水(小苏打水)浸湿的口罩;
⑤将人群转移到地势较低的地方即可,不必走太远;
⑥及时清理现场,检查水源和食物等是否被污染;
⑦常温下氯气能溶于水,所以只要向空气中喷洒水就可以解毒。
A.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⑥
C.①②⑤⑥
D.①③⑤
8.(2020·辽宁省高一期末)化学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下表中用途与其性质或原理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选项
用途
性质或原理
A
Na2O2常用作潜水艇或呼吸面具的供氧剂
Na2O2与H2O、CO2反应产生O2
B
自来水厂用氯气来杀菌、消毒
氯气(Cl2)具有强氧化性
C
工业上常用绿矾(FeSO4·7H2O)处理废水中含有的重铬酸根离子()
Fe2+具有还原性
D
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
NaHCO3可中和胃酸
9.(2020·辽宁省高一期末)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氧化亚铁与稀盐酸反应:FeO+2H+=Fe3++H2O
B.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2H+=CO2↑+H2O
C.Cl2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l2+2OH-=Cl-+ClO-+H2O
D.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Ba2+++H++OH-=BaSO4↓+H2O
10.(2019·福建省尤溪第一中学高一月考)某学生在实验室用自来水配制下列物质的溶液时,不会使药品明显变质的是
A.氢氧化钠
B.石蕊
C.硝酸银
D.硫酸钠
11.(2019·福建省尤溪第一中学高一月考)若Cl2泄漏,可用浸有一定浓度的某物质的水溶液的毛巾捂住鼻子,最适宜采用的物质是( )
A.NaOH
B.NaCl
C.氨水
D.Na2CO3
12.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Fe与盐酸反应:Fe
+
2H+=
Fe2++
H2↑
B.大理石与稀硝酸反应:CO32-+
2H+=
CO2↑+
H2O
C.Ba(OH)2溶液与稀硫酸反应:H++
OH-=
H2O
D.氯气溶于水:
13.(2020·荆州市北门中学高一期末)下列溶液具有漂白性的是(
)
A.新制氯水
B.氨水
C.石灰水
D.苏打水
14.(2020·伊美区第二中学高一期末改编)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过氧化钠使品红溶液褪色
B.氯水使有色布条褪色
C.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
D.漂粉精使某些染料褪色
15.(2019·山东省高二学业考试改编)物质的性质决定着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选项
性质
应用
A
NaHCO3受热分解产生CO2
用作膨松剂
B
NaClO具有强氧化性
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
C
Fe的金属性强于Cu
用FeCl3溶液刻蚀Cu电路板
D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活性炭可除去汽车内部的异味
二、非选择题
16.(2020·河北省高二月考改编)过氧化钠与次氯酸均具有强氧化性和漂白性。
(1)将包有少量Na2O2固体的脱脂棉放在石棉网上,用长玻璃管向脱脂棉中通入微热潮湿的CO2,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质量之比为______。
(2)次氯酸具有杀菌消毒、漂白作用,但其性质非常不稳定。在氯气与水反应原理的基础上制备漂白粉和漂白液。舍勒将软锰矿(主要成分是MnO2)和浓盐酸混合加热得到氯气,已知反应中MnO2→Mn2+,则该反应的还原剂是______(填化学式)。将氯气通入冷的石灰乳中可制备漂白粉,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______(填化学式),用文字说明其能漂白的原因:_______。
17.(2020·湖南省高一期末改编)“84消毒液”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消毒液,在抗击新冠肺炎中广泛应用。
(1)“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为________;
(2)“84消毒液”与适量硫酸混合使用可增强消毒能力,某消毒组成员欲用盐酸代替硫酸,结果发现该方案不可行,原因是_____________;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
第二节
氯及其化合物
第2课时
氯水成分的探究
一、选择题
1.(2020·阜新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一期末)下列关于氯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Cl2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在化学反应中只能作氧化剂
B.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瓶口出现白雾
C.新制氯水或液氯都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
D.过量的Fe在Cl2中的燃烧生成FeCl2
2.(2020·阜新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一期末)某同学用下列装置进行有关Cl2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Ⅰ图中:实验现象证明干燥的氯气无漂白作用,潮湿的氯气有漂白作用
B.Ⅱ图中:闻Cl2的气味
C.Ⅲ图中:生成棕黄色的烟
D.Ⅳ图中:若气球干瘪,证明Cl2可与NaOH反应
3.(2020·安徽省安庆一中高一月考)饱和氯水久置后,溶液中的各种粒子:①Cl2 ②H2O
③Cl-
④HClO
⑤
H+
减少的是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④
4.(2020·湖南省高一期末)下列物质不能使有色布条褪色的是
A.次氯酸溶液
B.次氯酸钠溶液
C.漂白粉溶液
D.氯化钙溶液
5.(2020·阜新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一期末)已知溴水呈黄色,将氯水加入下列4种试剂中。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试剂
现象
结论
A
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氯水中含有Cl-
B
CaCO3固体
固体表面有气泡冒出
氯水具有酸性
C
KBr溶液
溶液变黄
氯水具有氧化性
D
滴加酚酞的NaOH溶液
红色褪去
Cl2具有漂白性
6.(2020·内蒙古科左后旗甘旗卡第二高级中学高一期末)将AgNO3溶液滴加到下列溶液中,不会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
)
A.氯化钠溶液
B.次氯酸钠溶液
C.氯水
D.盐酸溶液
7.(2020·四川省高一期末改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碳酸钠可以受热分解,所以可做发酵粉。
B.氯水显酸性,所以可用pH试纸测氯水的pH
C.CO2、Cl2都能与H2O反应,其反应原理相同
D.氯气可与KI溶液反应生成单质碘,说明氯气有强氧化性
8.(2020·衡水市第十四中学高一其他)某同学在一pH试纸上滴几滴新制的氯水,现象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说明Cl2分子具有漂白性
B.该实验说明H+扩散速度比HClO分子快
C.将实验后的pH试纸在酒精灯上微热,试纸又恢复为原来的颜色
D.若用久置的氯水进行实验,现象相同
9.(2020·浙江省高一期末改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可用作钠着火的灭火剂
B.工业上可以用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氯气
C.Cl2
能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说明Cl2具有漂白性
D.活性炭和氯水均有漂白性,其原理相同
10.(2020·福建省高一期末改编)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新制氯水使碘化钾试纸呈蓝色
B.向NaHCO3固体加入新制氯水,有无色气体产生
C.向新制氯水加入锌片,有无色气体产生
D.在新制氯水中滴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1.(2020·福建省高一期中改编)下列关于物质的检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待测液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一定含有CO32-
B.观察钾元素焰色反应的操作是:将铂丝放在稀盐酸中洗涤后灼烧至无色,然后再用铂丝蘸取固体氯化钾,置于煤气灯的火焰上进行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进行观察,火焰呈紫色
C.待检液加入氯化钡溶液,无明显现象,再加入盐酸,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生成,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HCO3-
D.待检液加入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则待检液中一定含有Cl-
12.(2019·福建省尤溪第一中学高一月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向久置的氯水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将先变红后褪色
B.光照新制氯水有气体逸出
C.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2和Ca(ClO)2,应密封保存
D.氯气有漂白性,所以氯气能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
13.(2020·浙江省高二期末)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将氯气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可以看到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B.广范pH试纸测得某酸性溶液的pH为5.5
C.用澄清石灰水鉴别CO和CO2
D.金属钠着火时,可用细沙覆盖灭火
14.(2020·湖南省雅礼中学高二期末)如图所示是探究某气体化学性质的实验装置,图中B为活塞。如先打开B,在A处通入干燥氯气,C中红色布条颜色无变化;当关闭B时,C中红色布条颜色褪去。则D瓶中盛有的溶液是(
)
A.浓H2SO4
B.饱和NaCl溶液
C.NaOH溶液
D.NaBr溶液
二、非选择题
15.(2019·湖南大学附属中学高一开学考试)氯气(Cl2)是黄绿色气体,其水溶液叫氯水。把品红试纸(染有品红的纸)仲入氯水中,品红褪色。
发现问题:氯水中的哪些成分能使品红褪色呢?
查阅资料:氯气溶于水,部分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其中,HClO名为次氯酸,是一种弱酸,具有强氧化。
猜想:
猜想1:是氯水中的水使品红褪色的;
猜想2:是氯水中的_______(填化学式)使品红褪色的;
猜想3:是氯水中的盐酸使品红褪色的;
猜想4:是氯水中的次氯酸使品红褪色的。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过程分析
①把品红试纸伸入水中
没有褪色
猜想1不成立
②把品红试纸伸入干燥的氯气中
没有褪色
猜想2不成立
③_______
没有褪色
猜想3不成立
结论:
综合分析:氯水中的_______(填化学式)使品红褪色,具有漂白作用(能使品红等有色物质褪色)。
反思:
(1)HC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价。
(2)氯水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向氯水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
第二节
氯及其化合物
第3课时
氯气的制备
一、选择题
1.(2019·福建省尤溪第一中学高一月考)下列关于氯及其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氯气的性质很活泼,它与氢气混合后立即发生爆炸
B.实验室制取氯气时,为了防止环境污染,多余的氯气可以用饱和食盐水吸收
C.久置的氯水没有漂白性
D.检验HCl气体中是否混有的方法是将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
【答案】C
【解析】A.
氯气的性质很活泼,它与氢气混合后在关照的条件下发生爆炸,故A错误;B.
实验室制取氯气时,为了防止环境污染,多余的氯气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故B错误;C.
久置的氯水中,次氯酸分解,没有漂白性,故C正确;D.
HCl气体及通入硝酸银溶液,均能生成白色氯化银沉淀,故D错误;故选C。
2.下列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
A.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CO2:2H++CO32-===CO2↑+H2O
B.钠与水反应:Na+2H2O=Na++2OH-+H2↑
C.将稀硫酸滴在铜片上:
Cu+2H+=Cu2++H2↑
D.有效成分为的消毒液与有效成分为浓的洁厕灵混用产生黄绿色气体:
【答案】D
【解析】A.
大理石是碳酸钙,不溶于水,不能拆成离子形式,故离子方程式2H++CO32-===CO2↑+H2O是错误的,故错误;B.
电荷不守恒,应为:2Na+2H2O=2Na++2OH-+H2↑,A项错误;C.
铜与稀硫酸不反应,故错误;D.二者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符合反应事实,遵循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原子守恒,D正确;故合理选项是D。
3.(2020·衡东县欧阳遇实验中学高一期末)下列除去杂质的实验方法正确的是
A.除去Cl2中的少量HCl:通过饱和NaHCO3溶液,收集气体
B.除去K2CO3固体中少量NaHCO3:置于坩埚中加热
C.除去KCl溶液中的少量MgCl2:加入适量NaOH溶液,过滤
D.除去氢氧化铁胶体中的Cl-:渗析
【答案】D
【解析】A.
Cl2通过饱和NaHCO3溶液,发生反应Cl2+H2O?HCl+HClO,NaHCO3+HCl=NaCl+CO2+H2O,因此氯气会被饱和NaHCO3溶液吸收,故A错误;B.
NaHCO3受热分解生成Na2CO3,因此不能得到纯净的K2CO3,故B错误;C.
加入适量NaOH溶液生成NaCl,引入新杂质,故C错误;D.
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而离子能透过半透膜,故除去氢氧化铁胶体中的Cl-可用渗析的方法,故D正确,故选D。
4.(2020·云南省高一期末)实验室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制氯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浓盐酸在该反应中表现出酸性和还原性
B.该方法是瑞典化学家舍勒最先发现的
C.该反应的氧化产物是二氯化锰,还原产物是氯气
D.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nO2+4H++2Cl-Mn2++Cl2↑+2H2O
【答案】C
【解析】实验室里常用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反应来制取少量的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nO2+4HCl(浓)MnCl2+Cl2↑+2H2O,据此回答问题。A.有分析中的方程式可知,一部分氯元素的化合价从-1价升高到0价,作还原剂,具有还原性,还有一部分氯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生成盐和水,所以浓盐酸在该反应中表现出酸性和还原性,故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
实验室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制氯气,是瑞典化学家舍勒最先发现的,故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
该反应的氧化产物是氯气,还原产物是二氯化锰,故C错误,符合题意;D.二氧化锰和水是氧化物,不能拆成离子的形式,氯化氢和氯化锰是可溶于水的强电解质,拆成离子的形式,氯气是单质,写化学式,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nO2+4H++2Cl-Mn2++Cl2↑+2H2O,符合电荷守恒,客观事实,原子守恒,故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2020·营口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一期末)实验室里可按下图所示的装置来干燥、收集气体R,多余的气体R可用水吸收,则R是
A.HCl
B.Cl2
C.CO
D.NH3
【答案】D
【解析】根据装置可知,被收集的气体密度小于空气的。根据吸收装置可知,该气体极易溶于水,所以答案选D。
6.(2020·阜新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一期末)下列装置应用于实验室制取氯气并回收氯化锰溶液,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装置甲制取氯气
B.用装置乙除去氯气中的少量氯化氢
C.用装置丙收集氯气并防止污染空气
D.用装置丁分离二氧化锰和氯化锰溶液
【答案】B
【解析】A、实验室用MnO2、浓盐酸共热制取Cl2:MnO2+4HCl(浓)MnCl2+Cl2↑+2H2O,A能达到实验目的;B、实验室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是通过饱和氯化钠溶液,B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氯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收集时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且氯气有毒,注意尾气的处理,一般用碱吸收,C能达到实验目的;D、二氧化锰不溶于水,氯化锰溶于水,采用过滤法分离,D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B。
7.(2020·内蒙古科左后旗甘旗卡第二高级中学高一期末)实验室用下列两种方法制取氯气:①用含292g
HCl的浓盐酸与足量的MnO2反应;②用174g
MnO2与足量浓盐酸反应。若不考虑HCl的挥发,则反应后所得氯气的质量( )
A.方法①比方法②多
B.方法②比方法①多
C.两种方法一样多
D.无法比较
【答案】B
【解析】浓盐酸与MnO2反应的方程式为:,①用含292g
l
HCl的浓盐酸与足量的MnO2反应;实际消耗不足292g
HCl,因为随着消耗,盐酸浓度变小,反应停止了,故产生氯气不足142g,②用174g
MnO2与足量浓盐酸反应,174g
MnO2可产生142g氯气,则B说法正确,A、C和D说法错误;答案选B。
8.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化学,下列关于生活中的化学知识说法错误的是( )
A.用浓盐酸与漂粉精反应能制得氯气
B.可用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
C.二氧化碳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D.不需要通过化学反应就能从海水中获得食盐和淡水
【答案】C
【解析】A.漂粉精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能用浓盐酸与漂粉精反应能制得氯气,故A说法正确;
B.可用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B说法正确;C.导致酸雨的主要污染物为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二氧化碳不能形成酸雨,故C说法错误;D.海水中有大量的食盐和水,从海水中获得食盐和淡水,没有新物质生成,不需要通过化学反应实现,故D说法正确;答案选C。
9.(2020·浙江省高二期末改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将氯气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可以看到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B.用碱石灰除去氯气中含有的水分
C.用澄清石灰水鉴别CO和CO2
D.金属钠着火时,可用细沙覆盖灭火
【答案】B
【解析】A.将氯气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石蕊遇到酸显红色,次氯酸氧化石蕊,则石蕊褪色,则可以看到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A说法正确;B.碱石灰与氯气反应,不能用碱石灰除去氯气中含有的水分,B说法错误;C.澄清的石灰水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沉淀,而与CO不反应,则用澄清石灰水鉴别CO和CO2,C说法正确;D.Na与细沙不反应,则金属钠着火时,可用细沙覆盖灭火,D说法正确;答案为B。
10.(2020·浙江省高二期末)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与实验目的相符的是
A.证明氧化性强于
B.制取少量的
C.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
D.除去中的少量
【答案】A
【解析】A.当NaBr溶液变为橙黄色,说明氯气可以氧化NaBr溶液中的Brˉ生成Br2,证明Cl2的氧化性强于Br2,故A正确;B.纯碱为粉末状固体,与稀盐酸迅速反应,使用该装置会无法控制生成的CO2的量,故B错误;C.观察K元素的焰色反应时要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故C错误;D.洗气瓶中气体应长进短出才能达到洗气的目的,故D错误;综上所述答案为A。
11.(2020·贵州省思南中学高二期末)可用下图所示装置干燥、收集及尾气处理的气体是
A.NH3
B.Cl2
C.CO
D.H2
【答案】B
【解析】干燥剂是浓硫酸,不能干燥具有较强还原性和碱性气体,故NH3不能用浓H2SO4干燥;气体的收集方法采用的是向上排空气法,NH3、H2的密度小于空气、CO的密度略小于空气,均不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只有Cl2不与浓硫酸反应、且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且用倒扣的漏斗进行尾气处理,可以防止倒吸,可用图中所示装置干燥、收集及尾气处理,故选B。
12.(2020·浙江省高二学业考试)下列物质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色的是
A.H2O
B.Cl2
C.CH4
D.HCl
【答案】B
【解析】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色,说明该气体能氧化KI生成碘单质,碘单质才能使淀粉变蓝,则该气体具有氧化性,则气体是Cl2,故答案选B。
13.(2020·云南省高一期末)已知:氯化铁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某同学利用如图装置制备无水氯化铁,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装置A的名称是分液漏斗
B.装置C、D中依次盛有浓硫酸、饱和食盐水
C.装置E和装置F之间缺少一个干燥装置,没法制得无水氯化铁
D.装置F的目的是吸收多余的尾气,以防污染空气
【答案】B
【解析】A.装置A是分液漏斗,A正确;B.A中制得的氯气含HCl杂质,先除杂再干燥,故装置C为饱和食盐水,装置D为浓硫酸,B错误;C.装置E右侧也应增加干燥装置,防止F中水蒸气进入E中使氯化铁潮解,故装置E和装置F之间缺少一个干燥装置,C正确;D.氯气是大气污染物,装置F的目的是吸收多余的尾气,以防污染空气,D正确;答案选B。
14.(2017新课标Ⅰ)实验室用H2还原WO3制备金属W的装置如图所示(Zn粒中往往含有硫等杂质,焦性没食子酸溶液用于吸收少量氧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③中依次盛装KMnO4溶液、浓H2SO4、焦性没食子酸溶液
B.管式炉加热前,用试管在④处收集气体并点燃,通过声音判断气体纯度
C.结束反应时,先关闭活塞K,再停止加热
D.装置Q(启普发生器)也可用于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
【答案】B
【解析】A.Zn粒中往往含有硫等杂质,因此生成的氢气中可能混有H2S,所以用KMnO4溶液除去H2S。另外装置含有空气,高温下能与W反应,焦性没食子酸溶液吸收氧气,最后通过浓硫酸干燥氢气,A错误;B.氢气是可燃性气体,通过爆鸣法验纯,B正确;C.为了防止W被氧化,反应结束后应该先停止加热,在氢气的氛围中冷却,等待W冷却后再关闭活塞K,C错误;D.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制备氯气的反应需要加热,而启普发生器不能加热,所以不能用于该反应,D错误。答案选B。
二、非选择题
15.(2020·日喀则市拉孜高级中学高一期末)二氧化锰()与浓盐酸混合加热可得到氯气,如图是制取并探究化学性质的装置图。
(1)圆底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2)若要得到干燥纯净的气体,则B中应盛放的试剂是______,作用是_________;C中应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
(3)E中若装有淀粉碘化钾溶液,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4)的密度比空气_____,且_____(填“能”或“不能”)溶于水,难溶于饱和食盐水,因此可用______法或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
(5)G中的试剂可为______________。
【答案】
饱和食盐水
吸收混合气体中的HCl
浓硫酸
吸收混合气体中的水蒸气
溶液变蓝
大
能
向上排空气
NaOH溶液
【解析】
(1)二氧化锰(MnO2)与浓盐酸混合加热可得到氯气,化学方程式为;
(2)氯气中含有氯化氢和水蒸气,通过装置B中的饱和食盐水可吸收氯化氢;通过装置C中的浓硫酸可吸收水蒸气;
(3)氯气能够将Iˉ氧化为碘单质,淀粉与碘单质相遇变蓝,所以现象为溶液变蓝;
(4)氯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难溶于饱和食盐水,因此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
(5)氯气可用碱液吸收,G中试剂可以为NaOH溶液;
16.(2020·河北深州市中学高一期末)该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究在实验室制备Cl2的过程中有水蒸气和HCl挥发出来,同时证明氯气的某些性质,甲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支撑用的铁架台省略).已知:Cl2易溶于CCl4而HCl不溶于CCl4
按要求回答问题:
(1)写出装置A制取Cl2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装置B中的试剂是__,现象是________。
(3)装置D和E中出现的不同现象说明的问题是____。
(4)装置F的作用是____。
(5)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有缺陷,不能确保最终通入AgNO3溶液中的气体只有一种,为了确保实验结论的可靠性,证明最终通入AgNO3溶液的气体只有一种,乙同学提出在F和G之间再连接一个洗气瓶装置,则装置中应放入_____(填写试剂或用品名称),改正后证明有HCl挥发出来的现象是_______。
【答案】MnO2+4HCl(浓)MnCl2+Cl2↑+2H2O
无水CuSO4
白色固体变为蓝色
氯气没有漂白性,氯水有漂白性
除去氯气,防止对HCl气体检验的干扰
淀粉KI溶液
淀粉KI溶液不变蓝,G中产生白色沉淀
【解析】(1)装置A是制取Cl2反应的装置,实验时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来生成氯气、氯化锰和水,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故答案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
(2)为了探究在实验室制备Cl2的过程中有水蒸气存在,可以在B中加入无水硫酸铜,如果固体变蓝则证明氯气中含有水蒸气,故答案为无水硫酸铜;白色固体变为蓝色;
(3)干燥的有色布条不褪色,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说明具有漂白性的不是氯气,而是氯水中的次氯酸,故答案为氯气无漂白性,湿润的氯气有漂白性(或次氯酸有漂白性);
(4)因为氯气易溶于CCl4,所以该装置的作用是吸收氯气,故答案:吸收氯气;
(5)G装置用来检验HCl气体,为了确保实验结论的可靠性,应排除氯气的干扰,在F吸收氯气之后要检验氯气是否完全除去,根据氯气具有强氧化性的性质,可用湿润的淀粉KI试纸检验,其反应方程式为:Cl2+2KI=2KCl+I2,生成的碘遇淀粉变蓝,如不变色,说明已经完全除去,所以可以在F和G之间连接一个盛有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的洗气瓶检验是否存在氯气,另外根据氯气的漂白性,也可在F和G之间连接一个盛有湿润的有色布条的洗气瓶,若不褪色,则证明氯气已被完全吸收,此方法也可行。故答案:淀粉KI溶液;淀粉KI溶液不变蓝,G中产生白色沉淀。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
第二节
氯及其化合物
第1课时
氯气的性质
一、选择题
1.(2020·贵州铜仁伟才学校高一期末)下列气体有毒的的是(
)
A.氯气
B.氧气
C.氢气
D.二氧化碳
【答案】A
【解析】氧气、氢气、二氧化碳均为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而且氧气和二氧化碳均是空气的成分;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毒气体。故答案为A。
2.(2020·长春市第二十九中学高一月考)下列离子在海水中含量最多的是
A.氯离子
B.镁离子
C.铁离子
D.钙离子
【答案】A
【解析】在海水中含量最多的有阳离子Na+、K+、Ca2+、Mg2+和Sr2+五种,阴离子有Clˉ、、Brˉ、、()、Fˉ五种,所给选项中,在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离子是氯离子。答案选A。
3.(2020·河北省高二月考改编)下列关于Cl2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红热的铁丝在Cl2中剧烈燃烧,产生白色烟雾
B.Cl2是一种黄绿色的气体
C.Cl2与H2的反应中,Cl2是氧化剂
D.工业上可用Cl2作原料制漂白粉
【答案】A
【解析】A.红热的铁丝在Cl2中剧烈燃烧,产生红棕色的烟,A错误;B.Cl2是一种黄绿色的气体,B正确;C.Cl2不具有漂白性,不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C正确;D.工业上将Cl2通入石灰乳中制漂白粉,D正确;答案选A。
4.(2020·广东省高一期末)下列单质既能跟氯气直接反应,又能跟稀盐酸反应,且产物不相同的是(
)
A.Al
B.Cu
C.Fe
D.Zn
【答案】C
【解析】A.Al与Cl2反应生成AlCl3,即2Al+3Cl22AlCl3,Al与稀盐酸反应生成AlCl3和H2,即2Al+6HCl=2AlCl3+3H2↑,二反应都生成AlCl3,故A不符合题意;B.Cu与Cl2反应生成CuCl2,即Cu+Cl2CuCl2,Cu与稀盐酸不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C.Fe与Cl2反应生成FeCl3,即2Fe+3Cl22FeCl3,Fe与稀盐酸反应生成FeCl2和H2,即Fe+2HCl=FeCl2+H2↑,二反应分别生成FeCl3和FeCl2,故C符合题意;
D.Zn与Cl2反应生成ZnCl2,即Zn+Cl2ZnCl2,Zn与稀盐酸反应生成ZnCl2和H2,即Zn+2HCl=ZnCl2+H2↑,二反应都生成ZnCl2,故D不符合题意;答案为C。
5.(2020·江苏省高一期末)下列物质的俗名与化学式对应正确的是
A.熟石灰——CaO
B.水晶——H2O
C.干冰——CO2
D.漂白粉——NaClO
【答案】C
【解析】A.熟石灰是Ca(OH)2,故A错误;
B.水晶的成分是SiO2,故B错误;C.干冰是固体CO2,故C正确;
D.漂白粉的成分是Ca(ClO)2、CaCl2,故D错误;选C。
6.(2020·南充西南大学实验学校高一月考)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疫情期间让你更加安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家用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Ca(ClO)2
B.酒精消毒液浓度越高,杀毒效果越好
C.消毒液和洁厕灵混合使用消毒效果更佳
D.据说病毒可以通过气溶胶传播,胶体胶粒直径在1~100nm之间
【答案】D
【解析】A.家用84消毒液的主要有效成分是NaClO,故A错误;B.家庭消毒选用75%的酒精,酒精浓度过大,会在病毒表面产生一层保护膜,这样会阻止酒精进入病毒内部,从而不能够有效的杀死病毒,故B错误;C.“84消毒液”含NaClO,与含盐酸的洁厕灵混合,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气,氯气有毒,不能混合使用,故C错误;D.据说病毒可以通过气溶胶传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介于1~100nm之间的分散系是胶体,故D正确;答案选D。
7.(2020·安徽省安庆一中高一月考)我们要善于利用学过的知识,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处理恶性事件,当氯气泄漏时消防队员应及时采取的措施是
①及时转移疏散人群,同时向有关部门如实报告事故有关情况
②被转移人群应戴上用浓NaOH溶液处理过的口罩;
③用高压水枪向空中喷洒含碱性物质的水溶液可解毒;
④被转移人群可戴上用肥皂水(小苏打水)浸湿的口罩;
⑤将人群转移到地势较低的地方即可,不必走太远;
⑥及时清理现场,检查水源和食物等是否被污染;
⑦常温下氯气能溶于水,所以只要向空气中喷洒水就可以解毒。
A.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⑥
C.①②⑤⑥
D.①③⑤
【答案】B
【解析】①及时转移疏散人群,同时向有关部门如实报告事故有关情况,故①符合及时采取的措施;②被转移人群应戴上用浓NaOH溶液处理过的口罩,烧碱具有腐蚀性,不能用于捂住口鼻,故②不符合及时采取的措施;③用高压水枪向空中喷洒含碱性物质的水溶液可解毒,氯气与碱性物质反应,故③符合及时采取的措施;④被转移人群可戴上用肥皂水(小苏打水)浸湿的口罩,小苏打和氯气反应,用肥皂水(小苏打水)浸湿的口罩可防止吸入大量氯气而中毒,故④符合及时采取的措施;⑤氯气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和空气混合时,氯气在下方,空气在上方,因此人群不能转移到地势较低的地方,故⑤不符合及时采取的措施;⑥及时清理现场,检查水源和食物等是否被污染,故⑥符合及时采取的措施;⑦常温下氯气微溶于水,所以只要向空气中喷洒水就不能解毒,故⑦不符合及时采取的措施;因此①③④⑥符合及时采取的措施,故B符合题意。综上所述,答案为B。
8.(2020·辽宁省高一期末)化学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下表中用途与其性质或原理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选项
用途
性质或原理
A
Na2O2常用作潜水艇或呼吸面具的供氧剂
Na2O2与H2O、CO2反应产生O2
B
自来水厂用氯气来杀菌、消毒
氯气(Cl2)具有强氧化性
C
工业上常用绿矾(FeSO4·7H2O)处理废水中含有的重铬酸根离子()
Fe2+具有还原性
D
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
NaHCO3可中和胃酸
【答案】B
【解析】A.过氧化钠能与H2O、CO2反应产生O2,故常用作潜水艇或呼吸面具的供氧剂,A正确;B.氯气溶于水,和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能杀菌消毒,所以可用于自来水消毒,B错误;C.Fe2+具有还原性能与具有氧化性的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工业上常用绿矾(FeSO4·7H2O)处理废水中含有的重铬酸根离子(),C正确;D.碳酸氢钠的俗称为小苏打,其能与胃酸发生反应,故可用来治疗胃酸过多,D正确;答案选B。
9.(2020·辽宁省高一期末)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氧化亚铁与稀盐酸反应:FeO+2H+=Fe3++H2O
B.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2H+=CO2↑+H2O
C.Cl2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l2+2OH-=Cl-+ClO-+H2O
D.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Ba2+++H++OH-=BaSO4↓+H2O
【答案】C
【解析】A.氧化亚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亚铁离子,离子方程式为FeO+2H+=Fe2++H2O,故A错误;B.碳酸钙难溶于水,不能写成离子,正确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CO2↑+H2O+Ca2+,故B错误;C.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次氯酸钠,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C正确;D.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离子方程式为Ba2+++2H++2OH-=BaSO4↓+2H2O,故D错误;综上所述答案为C。
10.(2019·福建省尤溪第一中学高一月考)某学生在实验室用自来水配制下列物质的溶液时,不会使药品明显变质的是
A.氢氧化钠
B.石蕊
C.硝酸银
D.硫酸钠
【答案】D
【解析】自来水常用氯气消毒杀菌,在自来水中存在反应Cl2+H2OHCl+HClO。A.NaOH与氯水反应生成NaCl、NaClO和H2O,会明显变质;B.自来水加入石蕊中,石蕊先变红后褪为无色,会明显变质;C.AgNO3和自来水中的HCl反应生成白色AgCl沉淀和HNO3,会变质;D.硫酸钠与氯水不反应,不会变质;答案选D。
11.(2019·福建省尤溪第一中学高一月考)若Cl2泄漏,可用浸有一定浓度的某物质的水溶液的毛巾捂住鼻子,最适宜采用的物质是( )
A.NaOH
B.NaCl
C.氨水
D.Na2CO3
【答案】D
【解析】A.NaOH是强碱,溶液具有强腐蚀性,故A不符合题意;B.NaCl不能吸收氯气,故B不符合题意;C.氨水虽然显碱性但具有腐蚀性,易挥发,挥发出的氨气有毒,故C不符合题意;D.Na2CO3溶液显碱性,可以吸收氯气,腐蚀性较小,符合要求,故D符合题意;答案选D。
12.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Fe与盐酸反应:Fe
+
2H+=
Fe2++
H2↑
B.大理石与稀硝酸反应:CO32-+
2H+=
CO2↑+
H2O
C.Ba(OH)2溶液与稀硫酸反应:H++
OH-=
H2O
D.氯气溶于水:
【答案】A
【解析】A.Fe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Fe、氢气写化学式:Fe+2H+=Fe2++
H2↑,离子方程式正确,A正确;B.大理石与稀硝酸反应,大理石为碳酸钙,为沉淀,写化学式:CaCO3+2H+=Ca2++CO2↑+
H2O,离子方程式错误,B错误;C.Ba(OH)2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Ba2++2H++
SO42-+2OH-=2H2O+
BaSO4,离子方程式错误,C错误;D.
氯气溶于水:,故D错误。答案为A。
13.(2020·荆州市北门中学高一期末)下列溶液具有漂白性的是(
)
A.新制氯水
B.氨水
C.石灰水
D.苏打水
【答案】A
【解析】A.新制氯水中含有氯离子、氢离子、次氯酸根离子、氢氧根离子(极少)、次氯酸分子、氯气分子和水分子,其中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和漂白性,故A符合题意;B.氨水中含有铵根离子、氢氧根离子、氢离子(极少)、一水合氨分子、氨气分子和水分子,属于弱碱,具有碱性,无漂白性,故B不符合题意;
C.石灰水是氢氧化钙溶液,属于碱性物质,无漂白性,故C不符合题意;D.苏打水是碳酸氢钠水溶液,呈弱碱性,无漂白性,故D不符合题意;答案选A。
14.(2020·伊美区第二中学高一期末改编)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过氧化钠使品红溶液褪色
B.氯水使有色布条褪色
C.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
D.漂粉精使某些染料褪色
【答案】C
【解析】A.
过氧化钠具有漂白性,使品红溶液褪色,属于化学变化,A不符合题意;B.
氯水中含有漂白性的次氯酸,使有色布条褪色,属于化学变化,B不符合题意;C.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使红墨水褪色,属于物理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C符合题意;D.
漂粉精溶于水,水解生成次氯酸,使某些染料褪色,属于化学变化,D不符合题意;答案为C。
15.(2019·山东省高二学业考试改编)物质的性质决定着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选项
性质
应用
A
NaHCO3受热分解产生CO2
用作膨松剂
B
NaClO具有强氧化性
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
C
Fe的金属性强于Cu
用FeCl3溶液刻蚀Cu电路板
D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活性炭可除去汽车内部的异味
【答案】C
【解析】A.碳酸氢钠用于焙制糕点,是利用了碳酸氢钠的不稳定性,加热易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使糕点蓬松,故A对应关系正确;B.次氯酸钠有强氧化性,“84消毒液”可杀菌消毒,B对应关系正确;C.Cu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铜、氯化亚铁,Cu失去电子,与Fe、Cu的活泼性无关,故C对应关系错误;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活性炭可除去汽车内部的异味故D对应关系正确。故选C。
二、非选择题
16.(2020·河北省高二月考改编)过氧化钠与次氯酸均具有强氧化性和漂白性。
(1)将包有少量Na2O2固体的脱脂棉放在石棉网上,用长玻璃管向脱脂棉中通入微热潮湿的CO2,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质量之比为______。
(2)次氯酸具有杀菌消毒、漂白作用,但其性质非常不稳定。在氯气与水反应原理的基础上制备漂白粉和漂白液。舍勒将软锰矿(主要成分是MnO2)和浓盐酸混合加热得到氯气,已知反应中MnO2→Mn2+,则该反应的还原剂是______(填化学式)。将氯气通入冷的石灰乳中可制备漂白粉,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______(填化学式),用文字说明其能漂白的原因:_______。
【答案】脱脂棉燃着,火焰呈黄色
1:1
HCl
2Cl2+2Ca(OH)2===Ca(ClO)2+CaCl2+2H2O
Ca(ClO)2
Ca(ClO)2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次氯酸
【解析】(1)将包有少量Na2O2固体的脱脂棉放在石棉网上,用长玻璃管向脱脂棉中通入微热潮湿的CO2,发生反应,该反应生成氧气,且是放热反应,因此可以观察到脱脂棉燃着,火焰呈黄色;在该反应中,Na2O2中-1价的O元素既有化合价升高到氧气中的0价,又有降低到碳酸钠中的-2价,故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且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质量之比为1:1;
(2)在该反应中,MnO2→Mn2+,Cl元素化合价升高,则还原剂是HCl;将氯气通入冷的石灰乳中可制备漂白粉,氯气和石灰乳反应生成Ca(ClO)2、CaCl2和H2O,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Cl2+2Ca(OH)2===Ca(ClO)2+CaCl2+2H2O,漂白粉中的Ca(ClO)2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故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O)2。
17.(2020·湖南省高一期末改编)“84消毒液”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消毒液,在抗击新冠肺炎中广泛应用。
(1)“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为________;
(2)“84消毒液”与适量硫酸混合使用可增强消毒能力,某消毒组成员欲用盐酸代替硫酸,结果发现该方案不可行,原因是_____________;
【答案】NaClO
次氯酸钠与盐酸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有毒气体氯气
【解析】(1)“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为NaClO;故答案为:NaClO;
(2)“84消毒液”与适量硫酸混合使用可增强消毒能力,某消毒组成员欲用盐酸代替硫酸是不可行的,原因是:次氯酸钠与盐酸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有毒气体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O+2HCl═NaCl+H2O+Cl2↑;故答案为:次氯酸钠与盐酸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有毒气体氯气。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
第二节
氯及其化合物
第2课时
氯水成分的探究
一、选择题
1.(2020·阜新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一期末)下列关于氯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Cl2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在化学反应中只能作氧化剂
B.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瓶口出现白雾
C.新制氯水或液氯都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
D.过量的Fe在Cl2中的燃烧生成FeCl2
2.(2020·阜新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一期末)某同学用下列装置进行有关Cl2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Ⅰ图中:实验现象证明干燥的氯气无漂白作用,潮湿的氯气有漂白作用
B.Ⅱ图中:闻Cl2的气味
C.Ⅲ图中:生成棕黄色的烟
D.Ⅳ图中:若气球干瘪,证明Cl2可与NaOH反应
3.(2020·安徽省安庆一中高一月考)饱和氯水久置后,溶液中的各种粒子:①Cl2 ②H2O
③Cl-
④HClO
⑤
H+
减少的是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④
4.(2020·湖南省高一期末)下列物质不能使有色布条褪色的是
A.次氯酸溶液
B.次氯酸钠溶液
C.漂白粉溶液
D.氯化钙溶液
5.(2020·阜新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一期末)已知溴水呈黄色,将氯水加入下列4种试剂中。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试剂
现象
结论
A
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氯水中含有Cl-
B
CaCO3固体
固体表面有气泡冒出
氯水具有酸性
C
KBr溶液
溶液变黄
氯水具有氧化性
D
滴加酚酞的NaOH溶液
红色褪去
Cl2具有漂白性
6.(2020·内蒙古科左后旗甘旗卡第二高级中学高一期末)将AgNO3溶液滴加到下列溶液中,不会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
)
A.氯化钠溶液
B.次氯酸钠溶液
C.氯水
D.盐酸溶液
7.(2020·四川省高一期末改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碳酸钠可以受热分解,所以可做发酵粉。
B.氯水显酸性,所以可用pH试纸测氯水的pH
C.CO2、Cl2都能与H2O反应,其反应原理相同
D.氯气可与KI溶液反应生成单质碘,说明氯气有强氧化性
8.(2020·衡水市第十四中学高一其他)某同学在一pH试纸上滴几滴新制的氯水,现象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说明Cl2分子具有漂白性
B.该实验说明H+扩散速度比HClO分子快
C.将实验后的pH试纸在酒精灯上微热,试纸又恢复为原来的颜色
D.若用久置的氯水进行实验,现象相同
9.(2020·浙江省高一期末改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可用作钠着火的灭火剂
B.工业上可以用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氯气
C.Cl2
能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说明Cl2具有漂白性
D.活性炭和氯水均有漂白性,其原理相同
10.(2020·福建省高一期末改编)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新制氯水使碘化钾试纸呈蓝色
B.向NaHCO3固体加入新制氯水,有无色气体产生
C.向新制氯水加入锌片,有无色气体产生
D.在新制氯水中滴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1.(2020·福建省高一期中改编)下列关于物质的检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待测液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一定含有CO32-
B.观察钾元素焰色反应的操作是:将铂丝放在稀盐酸中洗涤后灼烧至无色,然后再用铂丝蘸取固体氯化钾,置于煤气灯的火焰上进行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进行观察,火焰呈紫色
C.待检液加入氯化钡溶液,无明显现象,再加入盐酸,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生成,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HCO3-
D.待检液加入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则待检液中一定含有Cl-
12.(2019·福建省尤溪第一中学高一月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向久置的氯水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将先变红后褪色
B.光照新制氯水有气体逸出
C.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2和Ca(ClO)2,应密封保存
D.氯气有漂白性,所以氯气能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
13.(2020·浙江省高二期末)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将氯气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可以看到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B.广范pH试纸测得某酸性溶液的pH为5.5
C.用澄清石灰水鉴别CO和CO2
D.金属钠着火时,可用细沙覆盖灭火
14.(2020·湖南省雅礼中学高二期末)如图所示是探究某气体化学性质的实验装置,图中B为活塞。如先打开B,在A处通入干燥氯气,C中红色布条颜色无变化;当关闭B时,C中红色布条颜色褪去。则D瓶中盛有的溶液是(
)
A.浓H2SO4
B.饱和NaCl溶液
C.NaOH溶液
D.NaBr溶液
二、非选择题
15.(2019·湖南大学附属中学高一开学考试)氯气(Cl2)是黄绿色气体,其水溶液叫氯水。把品红试纸(染有品红的纸)仲入氯水中,品红褪色。
发现问题:氯水中的哪些成分能使品红褪色呢?
查阅资料:氯气溶于水,部分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其中,HClO名为次氯酸,是一种弱酸,具有强氧化。
猜想:
猜想1:是氯水中的水使品红褪色的;
猜想2:是氯水中的_______(填化学式)使品红褪色的;
猜想3:是氯水中的盐酸使品红褪色的;
猜想4:是氯水中的次氯酸使品红褪色的。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过程分析
①把品红试纸伸入水中
没有褪色
猜想1不成立
②把品红试纸伸入干燥的氯气中
没有褪色
猜想2不成立
③_______
没有褪色
猜想3不成立
结论:
综合分析:氯水中的_______(填化学式)使品红褪色,具有漂白作用(能使品红等有色物质褪色)。
反思:
(1)HC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价。
(2)氯水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向氯水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
第二节
氯及其化合物
第3课时
氯气的制备
一、选择题
1.(2019·福建省尤溪第一中学高一月考)下列关于氯及其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氯气的性质很活泼,它与氢气混合后立即发生爆炸
B.实验室制取氯气时,为了防止环境污染,多余的氯气可以用饱和食盐水吸收
C.久置的氯水没有漂白性
D.检验HCl气体中是否混有的方法是将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
2.下列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
A.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CO2:2H++CO32-===CO2↑+H2O
B.钠与水反应:Na+2H2O=Na++2OH-+H2↑
C.将稀硫酸滴在铜片上:
Cu+2H+=Cu2++H2↑
D.有效成分为的消毒液与有效成分为浓的洁厕灵混用产生黄绿色气体:
3.(2020·衡东县欧阳遇实验中学高一期末)下列除去杂质的实验方法正确的是
A.除去Cl2中的少量HCl:通过饱和NaHCO3溶液,收集气体
B.除去K2CO3固体中少量NaHCO3:置于坩埚中加热
C.除去KCl溶液中的少量MgCl2:加入适量NaOH溶液,过滤
D.除去氢氧化铁胶体中的Cl-:渗析
4.(2020·云南省高一期末)实验室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制氯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浓盐酸在该反应中表现出酸性和还原性
B.该方法是瑞典化学家舍勒最先发现的
C.该反应的氧化产物是二氯化锰,还原产物是氯气
D.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nO2+4H++2Cl-Mn2++Cl2↑+2H2O
5.(2020·营口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一期末)实验室里可按下图所示的装置来干燥、收集气体R,多余的气体R可用水吸收,则R是
A.HCl
B.Cl2
C.CO
D.NH3
6.(2020·阜新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一期末)下列装置应用于实验室制取氯气并回收氯化锰溶液,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装置甲制取氯气
B.用装置乙除去氯气中的少量氯化氢
C.用装置丙收集氯气并防止污染空气
D.用装置丁分离二氧化锰和氯化锰溶液
7.(2020·内蒙古科左后旗甘旗卡第二高级中学高一期末)实验室用下列两种方法制取氯气:①用含292g
HCl的浓盐酸与足量的MnO2反应;②用174g
MnO2与足量浓盐酸反应。若不考虑HCl的挥发,则反应后所得氯气的质量( )
A.方法①比方法②多
B.方法②比方法①多
C.两种方法一样多
D.无法比较
8.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化学,下列关于生活中的化学知识说法错误的是( )
A.用浓盐酸与漂粉精反应能制得氯气
B.可用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
C.二氧化碳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D.不需要通过化学反应就能从海水中获得食盐和淡水
9.(2020·浙江省高二期末改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将氯气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可以看到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B.用碱石灰除去氯气中含有的水分
C.用澄清石灰水鉴别CO和CO2
D.金属钠着火时,可用细沙覆盖灭火
10.(2020·浙江省高二期末)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与实验目的相符的是
A.证明氧化性强于
B.制取少量的
C.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
D.除去中的少量
11.(2020·贵州省思南中学高二期末)可用下图所示装置干燥、收集及尾气处理的气体是
A.NH3
B.Cl2
C.CO
D.H2
12.(2020·浙江省高二学业考试)下列物质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色的是
A.H2O
B.Cl2
C.CH4
D.HCl
13.(2020·云南省高一期末)已知:氯化铁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某同学利用如图装置制备无水氯化铁,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装置A的名称是分液漏斗
B.装置C、D中依次盛有浓硫酸、饱和食盐水
C.装置E和装置F之间缺少一个干燥装置,没法制得无水氯化铁
D.装置F的目的是吸收多余的尾气,以防污染空气
14.(2017新课标Ⅰ)实验室用H2还原WO3制备金属W的装置如图所示(Zn粒中往往含有硫等杂质,焦性没食子酸溶液用于吸收少量氧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③中依次盛装KMnO4溶液、浓H2SO4、焦性没食子酸溶液
B.管式炉加热前,用试管在④处收集气体并点燃,通过声音判断气体纯度
C.结束反应时,先关闭活塞K,再停止加热
D.装置Q(启普发生器)也可用于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
二、非选择题
15.(2020·日喀则市拉孜高级中学高一期末)二氧化锰()与浓盐酸混合加热可得到氯气,如图是制取并探究化学性质的装置图。
(1)圆底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2)若要得到干燥纯净的气体,则B中应盛放的试剂是______,作用是_________;C中应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
(3)E中若装有淀粉碘化钾溶液,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4)的密度比空气_____,且_____(填“能”或“不能”)溶于水,难溶于饱和食盐水,因此可用______法或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
(5)G中的试剂可为______________。
16.(2020·河北深州市中学高一期末)该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究在实验室制备Cl2的过程中有水蒸气和HCl挥发出来,同时证明氯气的某些性质,甲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支撑用的铁架台省略).已知:Cl2易溶于CCl4而HCl不溶于CCl4
按要求回答问题:
(1)写出装置A制取Cl2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装置B中的试剂是__,现象是________。
(3)装置D和E中出现的不同现象说明的问题是____。
(4)装置F的作用是____。
(5)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有缺陷,不能确保最终通入AgNO3溶液中的气体只有一种,为了确保实验结论的可靠性,证明最终通入AgNO3溶液的气体只有一种,乙同学提出在F和G之间再连接一个洗气瓶装置,则装置中应放入_____(填写试剂或用品名称),改正后证明有HCl挥发出来的现象是_______。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
第二节
氯及其化合物
第3课时
氯气的制备
一、选择题
1.(2019·福建省尤溪第一中学高一月考)下列关于氯及其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氯气的性质很活泼,它与氢气混合后立即发生爆炸
B.实验室制取氯气时,为了防止环境污染,多余的氯气可以用饱和食盐水吸收
C.久置的氯水没有漂白性
D.检验HCl气体中是否混有的方法是将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
【答案】C
【解析】A.
氯气的性质很活泼,它与氢气混合后在关照的条件下发生爆炸,故A错误;B.
实验室制取氯气时,为了防止环境污染,多余的氯气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故B错误;C.
久置的氯水中,次氯酸分解,没有漂白性,故C正确;D.
HCl气体及通入硝酸银溶液,均能生成白色氯化银沉淀,故D错误;故选C。
2.下列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
A.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CO2:2H++CO32-===CO2↑+H2O
B.钠与水反应:Na+2H2O=Na++2OH-+H2↑
C.将稀硫酸滴在铜片上:
Cu+2H+=Cu2++H2↑
D.有效成分为的消毒液与有效成分为浓的洁厕灵混用产生黄绿色气体:
【答案】D
【解析】A.
大理石是碳酸钙,不溶于水,不能拆成离子形式,故离子方程式2H++CO32-===CO2↑+H2O是错误的,故错误;B.
电荷不守恒,应为:2Na+2H2O=2Na++2OH-+H2↑,A项错误;C.
铜与稀硫酸不反应,故错误;D.二者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符合反应事实,遵循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原子守恒,D正确;故合理选项是D。
3.(2020·衡东县欧阳遇实验中学高一期末)下列除去杂质的实验方法正确的是
A.除去Cl2中的少量HCl:通过饱和NaHCO3溶液,收集气体
B.除去K2CO3固体中少量NaHCO3:置于坩埚中加热
C.除去KCl溶液中的少量MgCl2:加入适量NaOH溶液,过滤
D.除去氢氧化铁胶体中的Cl-:渗析
【答案】D
【解析】A.
Cl2通过饱和NaHCO3溶液,发生反应Cl2+H2O?HCl+HClO,NaHCO3+HCl=NaCl+CO2+H2O,因此氯气会被饱和NaHCO3溶液吸收,故A错误;B.
NaHCO3受热分解生成Na2CO3,因此不能得到纯净的K2CO3,故B错误;C.
加入适量NaOH溶液生成NaCl,引入新杂质,故C错误;D.
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而离子能透过半透膜,故除去氢氧化铁胶体中的Cl-可用渗析的方法,故D正确,故选D。
4.(2020·云南省高一期末)实验室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制氯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浓盐酸在该反应中表现出酸性和还原性
B.该方法是瑞典化学家舍勒最先发现的
C.该反应的氧化产物是二氯化锰,还原产物是氯气
D.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nO2+4H++2Cl-Mn2++Cl2↑+2H2O
【答案】C
【解析】实验室里常用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反应来制取少量的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nO2+4HCl(浓)MnCl2+Cl2↑+2H2O,据此回答问题。A.有分析中的方程式可知,一部分氯元素的化合价从-1价升高到0价,作还原剂,具有还原性,还有一部分氯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生成盐和水,所以浓盐酸在该反应中表现出酸性和还原性,故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
实验室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制氯气,是瑞典化学家舍勒最先发现的,故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
该反应的氧化产物是氯气,还原产物是二氯化锰,故C错误,符合题意;D.二氧化锰和水是氧化物,不能拆成离子的形式,氯化氢和氯化锰是可溶于水的强电解质,拆成离子的形式,氯气是单质,写化学式,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nO2+4H++2Cl-Mn2++Cl2↑+2H2O,符合电荷守恒,客观事实,原子守恒,故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2020·营口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一期末)实验室里可按下图所示的装置来干燥、收集气体R,多余的气体R可用水吸收,则R是
A.HCl
B.Cl2
C.CO
D.NH3
【答案】D
【解析】根据装置可知,被收集的气体密度小于空气的。根据吸收装置可知,该气体极易溶于水,所以答案选D。
6.(2020·阜新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一期末)下列装置应用于实验室制取氯气并回收氯化锰溶液,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装置甲制取氯气
B.用装置乙除去氯气中的少量氯化氢
C.用装置丙收集氯气并防止污染空气
D.用装置丁分离二氧化锰和氯化锰溶液
【答案】B
【解析】A、实验室用MnO2、浓盐酸共热制取Cl2:MnO2+4HCl(浓)MnCl2+Cl2↑+2H2O,A能达到实验目的;B、实验室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是通过饱和氯化钠溶液,B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氯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收集时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且氯气有毒,注意尾气的处理,一般用碱吸收,C能达到实验目的;D、二氧化锰不溶于水,氯化锰溶于水,采用过滤法分离,D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B。
7.(2020·内蒙古科左后旗甘旗卡第二高级中学高一期末)实验室用下列两种方法制取氯气:①用含292g
HCl的浓盐酸与足量的MnO2反应;②用174g
MnO2与足量浓盐酸反应。若不考虑HCl的挥发,则反应后所得氯气的质量( )
A.方法①比方法②多
B.方法②比方法①多
C.两种方法一样多
D.无法比较
【答案】B
【解析】浓盐酸与MnO2反应的方程式为:,①用含292g
l
HCl的浓盐酸与足量的MnO2反应;实际消耗不足292g
HCl,因为随着消耗,盐酸浓度变小,反应停止了,故产生氯气不足142g,②用174g
MnO2与足量浓盐酸反应,174g
MnO2可产生142g氯气,则B说法正确,A、C和D说法错误;答案选B。
8.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化学,下列关于生活中的化学知识说法错误的是( )
A.用浓盐酸与漂粉精反应能制得氯气
B.可用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
C.二氧化碳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D.不需要通过化学反应就能从海水中获得食盐和淡水
【答案】C
【解析】A.漂粉精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能用浓盐酸与漂粉精反应能制得氯气,故A说法正确;
B.可用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B说法正确;C.导致酸雨的主要污染物为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二氧化碳不能形成酸雨,故C说法错误;D.海水中有大量的食盐和水,从海水中获得食盐和淡水,没有新物质生成,不需要通过化学反应实现,故D说法正确;答案选C。
9.(2020·浙江省高二期末改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将氯气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可以看到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B.用碱石灰除去氯气中含有的水分
C.用澄清石灰水鉴别CO和CO2
D.金属钠着火时,可用细沙覆盖灭火
【答案】B
【解析】A.将氯气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石蕊遇到酸显红色,次氯酸氧化石蕊,则石蕊褪色,则可以看到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A说法正确;B.碱石灰与氯气反应,不能用碱石灰除去氯气中含有的水分,B说法错误;C.澄清的石灰水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沉淀,而与CO不反应,则用澄清石灰水鉴别CO和CO2,C说法正确;D.Na与细沙不反应,则金属钠着火时,可用细沙覆盖灭火,D说法正确;答案为B。
10.(2020·浙江省高二期末)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与实验目的相符的是
A.证明氧化性强于
B.制取少量的
C.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
D.除去中的少量
【答案】A
【解析】A.当NaBr溶液变为橙黄色,说明氯气可以氧化NaBr溶液中的Brˉ生成Br2,证明Cl2的氧化性强于Br2,故A正确;B.纯碱为粉末状固体,与稀盐酸迅速反应,使用该装置会无法控制生成的CO2的量,故B错误;C.观察K元素的焰色反应时要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故C错误;D.洗气瓶中气体应长进短出才能达到洗气的目的,故D错误;综上所述答案为A。
11.(2020·贵州省思南中学高二期末)可用下图所示装置干燥、收集及尾气处理的气体是
A.NH3
B.Cl2
C.CO
D.H2
【答案】B
【解析】干燥剂是浓硫酸,不能干燥具有较强还原性和碱性气体,故NH3不能用浓H2SO4干燥;气体的收集方法采用的是向上排空气法,NH3、H2的密度小于空气、CO的密度略小于空气,均不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只有Cl2不与浓硫酸反应、且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且用倒扣的漏斗进行尾气处理,可以防止倒吸,可用图中所示装置干燥、收集及尾气处理,故选B。
12.(2020·浙江省高二学业考试)下列物质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色的是
A.H2O
B.Cl2
C.CH4
D.HCl
【答案】B
【解析】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色,说明该气体能氧化KI生成碘单质,碘单质才能使淀粉变蓝,则该气体具有氧化性,则气体是Cl2,故答案选B。
13.(2020·云南省高一期末)已知:氯化铁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某同学利用如图装置制备无水氯化铁,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装置A的名称是分液漏斗
B.装置C、D中依次盛有浓硫酸、饱和食盐水
C.装置E和装置F之间缺少一个干燥装置,没法制得无水氯化铁
D.装置F的目的是吸收多余的尾气,以防污染空气
【答案】B
【解析】A.装置A是分液漏斗,A正确;B.A中制得的氯气含HCl杂质,先除杂再干燥,故装置C为饱和食盐水,装置D为浓硫酸,B错误;C.装置E右侧也应增加干燥装置,防止F中水蒸气进入E中使氯化铁潮解,故装置E和装置F之间缺少一个干燥装置,C正确;D.氯气是大气污染物,装置F的目的是吸收多余的尾气,以防污染空气,D正确;答案选B。
14.(2017新课标Ⅰ)实验室用H2还原WO3制备金属W的装置如图所示(Zn粒中往往含有硫等杂质,焦性没食子酸溶液用于吸收少量氧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③中依次盛装KMnO4溶液、浓H2SO4、焦性没食子酸溶液
B.管式炉加热前,用试管在④处收集气体并点燃,通过声音判断气体纯度
C.结束反应时,先关闭活塞K,再停止加热
D.装置Q(启普发生器)也可用于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
【答案】B
【解析】A.Zn粒中往往含有硫等杂质,因此生成的氢气中可能混有H2S,所以用KMnO4溶液除去H2S。另外装置含有空气,高温下能与W反应,焦性没食子酸溶液吸收氧气,最后通过浓硫酸干燥氢气,A错误;B.氢气是可燃性气体,通过爆鸣法验纯,B正确;C.为了防止W被氧化,反应结束后应该先停止加热,在氢气的氛围中冷却,等待W冷却后再关闭活塞K,C错误;D.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制备氯气的反应需要加热,而启普发生器不能加热,所以不能用于该反应,D错误。答案选B。
二、非选择题
15.(2020·日喀则市拉孜高级中学高一期末)二氧化锰()与浓盐酸混合加热可得到氯气,如图是制取并探究化学性质的装置图。
(1)圆底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2)若要得到干燥纯净的气体,则B中应盛放的试剂是______,作用是_________;C中应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
(3)E中若装有淀粉碘化钾溶液,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4)的密度比空气_____,且_____(填“能”或“不能”)溶于水,难溶于饱和食盐水,因此可用______法或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
(5)G中的试剂可为______________。
【答案】
饱和食盐水
吸收混合气体中的HCl
浓硫酸
吸收混合气体中的水蒸气
溶液变蓝
大
能
向上排空气
NaOH溶液
【解析】
(1)二氧化锰(MnO2)与浓盐酸混合加热可得到氯气,化学方程式为;
(2)氯气中含有氯化氢和水蒸气,通过装置B中的饱和食盐水可吸收氯化氢;通过装置C中的浓硫酸可吸收水蒸气;
(3)氯气能够将Iˉ氧化为碘单质,淀粉与碘单质相遇变蓝,所以现象为溶液变蓝;
(4)氯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难溶于饱和食盐水,因此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
(5)氯气可用碱液吸收,G中试剂可以为NaOH溶液;
16.(2020·河北深州市中学高一期末)该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究在实验室制备Cl2的过程中有水蒸气和HCl挥发出来,同时证明氯气的某些性质,甲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支撑用的铁架台省略).已知:Cl2易溶于CCl4而HCl不溶于CCl4
按要求回答问题:
(1)写出装置A制取Cl2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装置B中的试剂是__,现象是________。
(3)装置D和E中出现的不同现象说明的问题是____。
(4)装置F的作用是____。
(5)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有缺陷,不能确保最终通入AgNO3溶液中的气体只有一种,为了确保实验结论的可靠性,证明最终通入AgNO3溶液的气体只有一种,乙同学提出在F和G之间再连接一个洗气瓶装置,则装置中应放入_____(填写试剂或用品名称),改正后证明有HCl挥发出来的现象是_______。
【答案】MnO2+4HCl(浓)MnCl2+Cl2↑+2H2O
无水CuSO4
白色固体变为蓝色
氯气没有漂白性,氯水有漂白性
除去氯气,防止对HCl气体检验的干扰
淀粉KI溶液
淀粉KI溶液不变蓝,G中产生白色沉淀
【解析】(1)装置A是制取Cl2反应的装置,实验时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来生成氯气、氯化锰和水,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故答案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
(2)为了探究在实验室制备Cl2的过程中有水蒸气存在,可以在B中加入无水硫酸铜,如果固体变蓝则证明氯气中含有水蒸气,故答案为无水硫酸铜;白色固体变为蓝色;
(3)干燥的有色布条不褪色,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说明具有漂白性的不是氯气,而是氯水中的次氯酸,故答案为氯气无漂白性,湿润的氯气有漂白性(或次氯酸有漂白性);
(4)因为氯气易溶于CCl4,所以该装置的作用是吸收氯气,故答案:吸收氯气;
(5)G装置用来检验HCl气体,为了确保实验结论的可靠性,应排除氯气的干扰,在F吸收氯气之后要检验氯气是否完全除去,根据氯气具有强氧化性的性质,可用湿润的淀粉KI试纸检验,其反应方程式为:Cl2+2KI=2KCl+I2,生成的碘遇淀粉变蓝,如不变色,说明已经完全除去,所以可以在F和G之间连接一个盛有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的洗气瓶检验是否存在氯气,另外根据氯气的漂白性,也可在F和G之间连接一个盛有湿润的有色布条的洗气瓶,若不褪色,则证明氯气已被完全吸收,此方法也可行。故答案:淀粉KI溶液;淀粉KI溶液不变蓝,G中产生白色沉淀。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
第二节
氯及其化合物
第2课时
氯水成分的探究
一、选择题
1.(2020·阜新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一期末)下列关于氯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Cl2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在化学反应中只能作氧化剂
B.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瓶口出现白雾
C.新制氯水或液氯都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
D.过量的Fe在Cl2中的燃烧生成FeCl2
【答案】B
【解析】A.Cl2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做氧化剂也可作还原剂,如反应Cl2+H2O?HCl+HClO中,氯气既做氧化剂又做还原剂,故A错误;B.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反应产生的HCl遇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盐酸的小液滴,因此会看到在瓶口出现白雾,故B正确;C.新制氯水中含有HClO,因而可以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而液氯只含有氯气分子,不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故C错误;D.Fe在氯气中燃烧只生成FeCl3,Fe可与氯化铁溶液中的铁离子反应生成氯化亚铁,但铁不能与氯化铁固体反应,反应产物与二者的物质的量的相对多少无关,故D错误;答案选B。
2.(2020·阜新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一期末)某同学用下列装置进行有关Cl2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Ⅰ图中:实验现象证明干燥的氯气无漂白作用,潮湿的氯气有漂白作用
B.Ⅱ图中:闻Cl2的气味
C.Ⅲ图中:生成棕黄色的烟
D.Ⅳ图中:若气球干瘪,证明Cl2可与NaOH反应
【答案】D
【解析】A.
氯气能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而不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故说明氯气无漂白性,氯水有漂白性,即潮湿的氯气有漂白作用,A正确;B.
闻有毒气体时,应用手轻轻在瓶口煽动,使少量的氯气飘进鼻孔,不能直接将鼻子趴在瓶口闻,B正确;C.
铜在氯气中着火燃烧生成氯化铜固体,表现为棕黄色的烟,C正确;D.
氯气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使烧瓶内压强降低,空气进入气球,气球会鼓起来。所以若气球鼓起,证明氯气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D。
3.(2020·安徽省安庆一中高一月考)饱和氯水久置后,溶液中的各种粒子:①Cl2 ②H2O
③Cl-
④HClO
⑤
H+
减少的是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A
【解析】新制的饱和氯水中存在微粒有:H2O、HClO、Cl2、OH-、H+、ClO-、Cl-;饱和氯水久置后,次氯酸见光受热易分解为盐酸和氧气,因此饱和氯水久置后,次氯酸分解了,最后剩余盐酸,溶液中的粒子减少的有Cl2、HClO、H2O三种微粒,答案选A。
4.(2020·湖南省高一期末)下列物质不能使有色布条褪色的是
A.次氯酸溶液
B.次氯酸钠溶液
C.漂白粉溶液
D.氯化钙溶液
【答案】D
【解析】A.
HClO具有漂白作用,能使有色布条褪色,故A不选;B.
次氯酸钠溶液能生成具有漂白性的HClO,可使有色布条褪色,故B不选;C.
漂白粉的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钙,能生成具有漂白性的HClO,可使有色布条褪色,故C不选;D.
氯化钙溶液不具有漂白作用,不能使有色布条褪色,故D选;故选D。
5.(2020·阜新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一期末)已知溴水呈黄色,将氯水加入下列4种试剂中。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试剂
现象
结论
A
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氯水中含有Cl-
B
CaCO3固体
固体表面有气泡冒出
氯水具有酸性
C
KBr溶液
溶液变黄
氯水具有氧化性
D
滴加酚酞的NaOH溶液
红色褪去
Cl2具有漂白性
【答案】D
【解析】A.将氯水加入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中,反应产生白色沉淀,只能是氯离子与银离子反应得到AgCl白色沉淀,说明氯水中含有Cl-,故A正确;B.将氯水加入CaCO3固体中生成了气体二氧化碳,能证明氯水呈酸性,故B正确;C.将氯水滴入KBr溶液,溶液变黄,说明生成了溴单质,氯气氧化溴离子变成溴单质,说明氯水具有氧化性,故C正确;D.将氯水滴入滴加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因为氯水显酸性和强氧化性,将NaOH转化成了氯化钠,溶液不再显示碱性,因此酚酞溶液褪色,另外氯水中的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能使其褪色,氯气没有漂白性,结论不正确,故D错误;答案选D。
6.(2020·内蒙古科左后旗甘旗卡第二高级中学高一期末)将AgNO3溶液滴加到下列溶液中,不会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
)
A.氯化钠溶液
B.次氯酸钠溶液
C.氯水
D.盐酸溶液
【答案】B
【解析】A.
AgNO3溶液与氯化钠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氯化银,A不符合;B.
AgNO3溶液与次氯酸钠溶液不发生复分解反应,B符合;
C.
氯水含盐酸,盐酸与AgNO3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氯化银,C不符合;D.
盐酸溶液与AgNO3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氯化银,D不符合;答案选B。
7.(2020·四川省高一期末改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碳酸钠可以受热分解,所以可做发酵粉。
B.氯水显酸性,所以可用pH试纸测氯水的pH
C.CO2、Cl2都能与H2O反应,其反应原理相同
D.氯气可与KI溶液反应生成单质碘,说明氯气有强氧化性
【答案】D
【解析】A.
碳酸钠受热不分解,故A错误;B.氯水显酸性,溶液中含有次氯酸,次氯酸有漂白性,不能用pH试纸测氯水的pH,故B错误;C.
CO2能与H2O发生非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合反应,Cl2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和氯化氢,是氧化还原反应,所以反应原理不相同,故C错误;D.
氯气可与KI溶液反应生成单质碘,说明氯气有强氧化性,故D正确;故选:D。
8.(2020·衡水市第十四中学高一其他)某同学在一pH试纸上滴几滴新制的氯水,现象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说明Cl2分子具有漂白性
B.该实验说明H+扩散速度比HClO分子快
C.将实验后的pH试纸在酒精灯上微热,试纸又恢复为原来的颜色
D.若用久置的氯水进行实验,现象相同
【答案】B
【解析】A、HClO具有漂白性,Cl2无漂白性,选项A错误;B、由实验可知,滴加氯水的区域变白色,而周围变成红色,可说明H+的扩散速度比HClO分子快,选项B正确;C、HClO的漂白持久、稳定,实验后的pH试纸加热不会恢复原来的颜色,选项C错误;D、久置的氯水主要成分为稀盐酸,无漂白性,选项D错误;答案选B。
9.(2020·浙江省高一期末改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可用作钠着火的灭火剂
B.工业上可以用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氯气
C.Cl2
能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说明Cl2具有漂白性
D.活性炭和氯水均有漂白性,其原理相同
【答案】B
【解析】A.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碳,镁着火,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故A错误;B.电解饱和食盐水生成氢氧化钠、氢气、氯气,故B正确;C.Cl2能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是由于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性,而Cl2没有漂白性,故C错误;D.活性炭是因为吸附所以具有漂白性,属于物理变化,氯水是因为强氧化性具有漂白性,属于化学变化,其原理不相同,故D错误;选B。
10.(2020·福建省高一期末改编)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新制氯水使碘化钾试纸呈蓝色
B.向NaHCO3固体加入新制氯水,有无色气体产生
C.向新制氯水加入锌片,有无色气体产生
D.在新制氯水中滴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答案】A
【解析】A.
新制氯水能与碘化钾反应生成碘单质,但没有淀粉,故试纸不会呈蓝色,A错误;B.
向NaHCO3固体加入新制氯水,碳酸氢钠与氯水中的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有无色气体产生,B正确;C.
向新制氯水加入锌片,有无色气体产,该气体为氢气,C正确;D.
新制氯水中含氯离子,故滴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氯化银生成,D正确;答案选A。
11.(2020·福建省高一期中改编)下列关于物质的检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待测液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一定含有CO32-
B.观察钾元素焰色反应的操作是:将铂丝放在稀盐酸中洗涤后灼烧至无色,然后再用铂丝蘸取固体氯化钾,置于煤气灯的火焰上进行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进行观察,火焰呈紫色
C.待检液加入氯化钡溶液,无明显现象,再加入盐酸,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生成,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HCO3-
D.待检液加入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则待检液中一定含有Cl-
【答案】A
【解析】A.某待测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该待测液中可能含有与氯离子反应的银离子,或与钡离子反应的碳酸根离子、亚硫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等,则不一定含有碳酸根离子,故A错误;B.将铂丝放在稀盐酸中洗涤后灼烧至无色,然后再用铂丝蘸取固体氯化钾,置于煤气灯的火焰上进行灼烧,为避免钠元素干扰需要透过蓝色钴玻璃进行观察,火焰呈紫色,说明氯化钾中含有钾元素,故B正确;C.
待检液加入氯化钡溶液,无明显现象,再加入盐酸,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生成,说明该气体为二氧化碳,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HCO3-,故C正确;D.向待检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待检液中一定含有Cl-,故D正确;故选A。
12.(2019·福建省尤溪第一中学高一月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向久置的氯水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将先变红后褪色
B.光照新制氯水有气体逸出
C.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2和Ca(ClO)2,应密封保存
D.氯气有漂白性,所以氯气能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
【答案】B
【解析】A.久置的氯水成分为盐酸,向久置的氯水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将先变红不褪色,故A错误;
B.光照次氯酸分解生成氧气,所以光照新制氯水有气体逸出,该气体是氧气,故B正确;C.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CaCl2和Ca(ClO)2,有效成分是Ca(ClO)2,放久会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次氯酸而失效,应密封保存,故C错误;D.氯气不有漂白性,具有漂白性的是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所以氯气能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故D错误;答案选B。
13.(2020·浙江省高二期末)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将氯气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可以看到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B.广范pH试纸测得某酸性溶液的pH为5.5
C.用澄清石灰水鉴别CO和CO2
D.金属钠着火时,可用细沙覆盖灭火
【答案】B
【解析】A.将氯气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石蕊遇到酸显红色,次氯酸氧化石蕊,则石蕊褪色,则可以看到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A说法正确;B.广范pH试纸测得某酸性溶液的pH只能测大概,无法精确到小数点,B说法错误;C.澄清的石灰水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沉淀,而与CO不反应,则用澄清石灰水鉴别CO和CO2,C说法正确;D.Na与细沙不反应,则金属钠着火时,可用细沙覆盖灭火,D说法正确;答案为B。
14.(2020·湖南省雅礼中学高二期末)如图所示是探究某气体化学性质的实验装置,图中B为活塞。如先打开B,在A处通入干燥氯气,C中红色布条颜色无变化;当关闭B时,C中红色布条颜色褪去。则D瓶中盛有的溶液是(
)
A.浓H2SO4
B.饱和NaCl溶液
C.NaOH溶液
D.NaBr溶液
【答案】B
【解析】打开B时,干燥的有色布条不褪色,证明干燥的氯气无漂白性;关闭B时,有色布条褪色,则从装置D中出来的为潮湿的氯气。A.浓H2SO4具有吸水性,氯气通过时,出来的为干燥的氯气,A与题意不符;B.饱和NaCl溶液不能吸收氯气,氯气通过时,出来的为潮湿的氯气,B符合题意;C.NaOH溶液能与氯气反应,则无氯气逸出,C与题意不符;D.NaBr溶液能与氯气反应,则无氯气逸出,D与题意不符;
答案为B。
二、非选择题
15.(2019·湖南大学附属中学高一开学考试)氯气(Cl2)是黄绿色气体,其水溶液叫氯水。把品红试纸(染有品红的纸)仲入氯水中,品红褪色。
发现问题:氯水中的哪些成分能使品红褪色呢?
查阅资料:氯气溶于水,部分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其中,HClO名为次氯酸,是一种弱酸,具有强氧化。
猜想:
猜想1:是氯水中的水使品红褪色的;
猜想2:是氯水中的_______(填化学式)使品红褪色的;
猜想3:是氯水中的盐酸使品红褪色的;
猜想4:是氯水中的次氯酸使品红褪色的。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过程分析
①把品红试纸伸入水中
没有褪色
猜想1不成立
②把品红试纸伸入干燥的氯气中
没有褪色
猜想2不成立
③_______
没有褪色
猜想3不成立
结论:
综合分析:氯水中的_______(填化学式)使品红褪色,具有漂白作用(能使品红等有色物质褪色)。
反思:
(1)HC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价。
(2)氯水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向氯水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
【答案】Cl2
把品红试纸伸入到盐酸中
HClO
+1
HCl+AgNO3=AgCl↓+HNO3
先变红色后褪色
【解析】根据氯水中含有Cl2、H2O、HCl、HClO成分,分析解答此题。
猜想:
猜想2:氯水是指氯气溶于水,既发生一个物理变化(氯气和水),又发生一个化学变化(生成盐酸和次氯酸),因此一共有四个猜想;答案为:Cl2。
要证明猜想3不成立,只要把品红试纸伸入到盐酸中,现象是无变化就可以了,因此能使品红变色的是次氯酸;答案为:把品红试纸伸入到盐酸中。
综合分析判断:氯水中的HClO使品红褪色,具有漂白作用(能使品红等有色物质褪色);答案为:HClO。
反思:
(1)设H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可以根据:+1+x+(-2)=0,解得x=+1;答案为:+1。
(2)AgNO3溶液和盐酸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和稀硝酸,即HCl+AgNO3=AgCl↓+HNO3;答案为HCl+AgNO3=AgCl↓+HNO3
。
(3)因为氯水中有HCl和HClO,向氯水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的现象是:先变红色后褪色,因为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次氯酸具有漂白性,又能使颜色褪去;答案为先变红色后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