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时 观察物体、搭配、认识时间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理解并会进行简单的排列组合。
2.会读钟表上的时间,知道时和分之间的进率。
3.让学生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会合作学习,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
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会进行时分之间的换算;会进行简单的排列组合。
难点: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学会认读几时几分。
教学内容 对应教材第101页的第3题,第102页的第7题和第105页“练习二十五”的第12~14题。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案设计 二次备课
回顾旧知 引入新课
(5分钟) 1.引导学生回顾长度单位及角的相关知识。
填一填。
(1)一支粉笔长约7( ),爸爸身高1( )75( )。
(2)用一个锐角和一个直角拼成的角一定是( )角。
2.引出课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复习观察物体,搭配以及认识时间的相关知识。
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20分钟)
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20分钟) 1.引导学生复习观察物体知识。
(1)请问学生们要知道一个物体的全貌有什么办法呢?
组织同学交流、讨论。
师指出:应该从不同的位置去观察这个物体,可以从物体的前、后、左、右、上、下去观察,会发现从不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2)课件出示教材第102页第7题。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集体订正。
2.引导学生复习认识时间。
(1)课件出示教材第101页第3题。
提问:钟面上一大格、一小格各代表多少时间?你们能读写出钟面上的时间吗?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读一读写出的时间,然后集体订正。
(2)引导学生回顾如何根据时间画钟表。
课件出示教材第105页第12题。
组织学生小组交流汇报,然后全班班订正。
3.引导学生复习数学广角——搭配。
(1)回顾搭配就是排列与组合,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规律。
(2)在做题的过程中,教给学生一定的方式方法,千万别漏数。
(3)完成下题:
①从3、6、9三张卡片中的任意两张组成两位数,能组成几个两位数?
②从3、6、9三张卡片中,任取其中2个求和,得数有几种可能?
③提问:①、②两小题中,哪一个是排列问题,哪一个是组合问题?
④指名学生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归纳总结:排列与顺序有关,而组合与顺序无关。
课堂练习 巩固提高
(11分钟) 1.完成教材第105页“练习二十五”第9(3)题。
2.完成教材第105页“练习二十五”第13题。
3.完成教材第105页“练习二十五”第14题。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4分钟) 1.(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谈本节课学习的收获。
2.布置作业。
见本书配套练习题。
课堂板书
教学反思 本节复习课在教学时较放松,所以能很好地带动学生的学习激情,同时注重学用结合,坚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出发,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了解数学,增进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巩固了学生观察物体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