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 大树妈妈
年级: 二年级
教材版本:人民音乐出版社
【教材分析】
《大树妈妈》是一首抒情柔美的的儿童歌曲。歌曲以2/4拍、六声宫调式写成。全曲有四个乐曲,旋律多由二、三度音程构成,起伏流畅。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节奏不断变换着与其配合,后八分休止符点缀其中,使旋律显得轻盈、亲切。加之天真富有想象力的歌词,词曲结合紧密,表达了小朋友对大树妈妈的赞美,抒发了小朋友热爱树木、热爱大自然的真挚情感。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多聆听音乐,感受音乐形象,熟悉歌词内容。
以模唱学会歌曲,采用“lu”等闭口音轻声随琴模唱旋律,要求学生以轻柔的力、甜美的声音演唱。
在多边聆听记忆旋律后,引导学生关注并逐步听辨出歌曲“0”出现的地方,由此引出音乐知识的学习,再通过拍手、跟着老师模唱、对比演唱等方法,唱好有八分音符出现的地方,提示学生演唱时要轻巧、短促。
【设计思路】
通过聆听关于春天的歌曲,导出《大树妈妈》这首歌曲,通过聆听,模唱,和休止符的学习,用甜美,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体验大树对小鸟的呵护。学生要从中懂得爱护动物和树木,保护生态坏境。
教学目的:?
1、通过聆听《嘀哩嘀哩》《春晓》。演唱《大树妈妈》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认识“0”并能准确地拍击带有“0”的节奏。
3、能在学会歌曲后,跟着老师准确地按音高唱唱名。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富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大树妈妈》。
教学难点:按音高唱唱名。
教学方法:综合音乐感教学法
教学用具: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嘀哩嘀哩》《春晓》 演唱《大树妈妈》
教学过程 :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创设情景、聆听歌曲
1、学生进班级,多媒体播放歌曲《嘀哩嘀哩》
2、通过聆听歌曲《嘀哩嘀哩》了解春天。
3、设计提问:a、春天在哪里呀?
(学生回答:春天在青翠的山林里、春天在湖水的倒影里、春天在小朋友的眼睛里)
你眼睛里的春天是什么样的?(学生回答:桃花开了、柳树发芽了、小草绿了、燕子飞回来了……)
教师:这是一首描写春天的歌曲,同学们能想出描写春天的古诗吗?
5、让学生自主想出描写春天的古诗,从而导出《春晓》这首诗。
6、(多媒体展示)古诗《春晓》在清新的音乐伴奏下徐徐展开,老师引导学生轻声朗读和跟唱。
7、教师导入:这首古诗里面出现了哪个小动物?(小鸟)
8、同时多媒体视频图象
9、导入:教师根据播放的动画讲故事。(春天来了,小草绿了,大树也发芽长出大大的叶子。小鸟也在大树妈妈的怀抱里安了家。突然风来了,雨来了,小鸟被雨淋湿了。它赶紧飞到大树妈妈的怀抱里。大树妈妈撑开它那大大的雨伞,为小鸟遮风挡雨。小鸟开心极了,幸福的在大树妈妈的怀抱里睡着了。。。。。。。)
10、学习歌曲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大树妈妈》这首歌曲。
11、完整地聆听歌曲,教师范唱,在聆听的基础上,用听唱法学唱歌曲。
12、再次聆听歌曲,学生轻声跟唱。
13、认识“0”休止符。
14、重点举例、示范休止符在歌曲中呈现的歌唱效果。
15、分小组拍击歌曲的节奏,通过主动探索式的学习,准确地拍击歌曲的节奏。
16、视学生的能力情况,发动学生创编带有“0”的节奏歌谣,使学生有兴趣地掌握“0”准确休止的时值。
17、在演唱歌曲时,遇到带有“0 ”乐句,要唱的轻松自然,不要因为有八分休止符的出现而使旋律的演唱变得生硬,以致破坏了歌曲的整体效果。
18、跟着教师的琴,学习歌曲。(两遍)
19、表演歌曲
(1)学生分组编排动作表演歌曲 .
(2)学生可以自主用不同的演唱形式表演歌曲.
20、情感的培养
(1)通过对小树的讨论“你为小树做了什么?”加深对爱护树木,保护绿色的认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爱护小动物,保护生态环境。
(2)观看小影片(保护森林)
课堂小结:
看的出同学们都很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迷人的景色,可这些都需要我们每个人的保护才会有的,我希望同学们都行动起来,去爱护、保护大自然,去争做“绿色小标兵”,让我们的校园,祖国,世界变的更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