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质量检测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 (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下列事实与胶体知识有关的是
( )
①用盐卤点豆腐 ②用明矾净水 ③河海交接处易形成沙洲 ④一束平行光照射蛋白质溶液时,从侧面可以看到光亮的通路 ⑤一支钢笔使用不同牌号的蓝黑墨水易出现堵塞
A.①②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全部都无关
解析:①为电解质使胶体聚沉;②为带异种电荷胶体粒子相遇,胶体聚沉;③为海水中有电解质使胶体聚沉;④为胶体的丁达尔现象;⑤为带异种电荷胶体粒子相遇,胶体聚沉,所以选C.
答案:C
2.下列物质能通过化合反应直接制得的是
( )
①FeCl3 ②H2SO4 ③NH4NO3 ④HCl
A.只有①②③ B.只有②③
C.只有①③④ D.全部
解析:①2Fe+3Cl22FeCl3;②SO3+H2O===H2SO4;③NH3+HNO3===NH4NO3;④H2+Cl22HCl.故①~④均可通过化合反应制得.
答案:D
3.对于反应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若有0.1 mol KMnO4参加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其转移电子0.5 mol
B.生成Cl2 0.5 mol
C.参加反应的HCl为16 mol21世纪教育网
D.Cl2是还原产物
解析:0.1 mol KMnO4参加反应,转移电子为0.1 mol×5=0.5 mol,生成Cl2为0.1 mol×=0.25 mol,参加反应的HCl为0.1 mol×8=0.8 mol,Cl2是氧化产物,故只有A正确.
答案:A
4.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或归类正确的是
( )
①混合物:石炭酸、福尔马林、水玻璃、水银
②化合物:CaCl2、烧碱、聚苯乙烯、HD
③电解质:明矾、胆矾、冰醋酸、硫酸钡
④同系物:CH2O2、C2H4O2、C3H6O2、C4H8O2
⑤同位素:C、C、C
A.①③④ B.③⑤21世纪教育网
C.②③④ D.②④
解析:①石炭酸为苯酚的俗称,属于化合物,水银为汞的俗称,属于单质;②中聚苯乙烯为高分子化合物,属于混合物,HD属于单质;④中CH2O2为甲酸,而C2H4O2、C3H6O2、C4H8O2既可能为羧酸,又可能为酯类.
答案:B
5.氰氨基化钙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制备CaCN2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N===CaCN2+CO↑+H2↑+CO2↑.在该反应中
( )
A.氢元素被氧化,碳元素被还原
B.HCN是氧化剂
C.CaCN2是氧化产物,H2为还原产物
D.CO为氧化产物,H2为还原产物
解析:本题化学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如下:CaCO3+2N===CaN2+CO↑+↑+CO2↑,注意到生成物CO2中的碳元素来自CaCO3,其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未发生变化.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可知,HCN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CaCN2是氧化产物,H2是还原产物.
答案:C
6.常温下,加水冲稀时c(H+)/c(OH-)的值明显减小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
①K+、Cl-、NO、CH3COO- ②K+、Fe2+、I-、SO ③Ba2+、Cl-、NO、Na+ ④Na+、Ca2+、Cl-、HCO ⑤K+、SO、Cl-、NO
A.②③ B.①③⑤ C.②④ D.②③⑤
解析:加水冲稀时c(H+)/c(OH-)的值明显减小,说明溶液呈酸性,即每组添上氢离子,只有A选项符合.
答案:A
7.在反应KClO3+6HCl(浓)===KCl+3Cl2↑+3H2O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氯原子个数比为
( )
A.1∶6 B.6∶1 C.1∶5 D.5∶1
解析:6 mol HCl参加反应,只有5 mol HCl被氧化,另1 mol HCl生成KCl,1 mol KClO3参加反应,被还原的氯原子为1 mol,故选D.
答案:D
8.下列说法或化学用语正确的是(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 )
A.炽热的炭与足量浓硝酸反应离子方程式:
C+2H++3NO===CO2+3NO2↑+H2O
B.某无色酸性溶液中含有大量:Fe2+、H+、Cl-、Ca2+、NO
C.0.1 mol/L的碳酸钠溶液100 mL中含有CO的个数小于0.01NA
D.少量潮湿空气进入盛有漂白粉的容器中:
Ca(ClO)2+2CO2+2H2O===2HClO+Ca(HCO3)2
解析:C与浓硝酸的反应为:C+4HNO3(浓)===CO2↑+4NO2↑+2H2O,A错;Fe2+为浅绿色,且在酸性溶液中与NO不能共存:3Fe2++4H++NO===3Fe3++NO↑+2H2O,B错;由于CO发生水解,0.1 mol/L的碳酸钠溶液100 mL中含有CO的数目小于0.01 NA,C对;少量潮湿空气与漂白粉反应生成CaCO3:Ca(ClO)2+H2O+CO2===CaCO3↓+2HClO,D错.21世纪教育网
答案:C
9.与铁相似,金属锡能溶于盐酸生成氯化亚锡,氯化亚锡又能被氯化铁氧化为氯化锡.则下列有关粒子氧化、还原能力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 )
A.氧化能力:Sn4+C.还原能力:Fe2+解析:据条件可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①Sn+2HCl===SnCl2+H2↑
②SnCl2+2FeCl3===2FeCl2+SnCl4,
由此可判断出:氧化能力Fe3+>Sn4+>Sn2+,还原能力Fe>Sn>Sn2+>Fe2+,故只有C正确.
答案:C
10.用48 mL 0.1 mol/L的FeSO4溶液,恰好还原2.4×10-3 mol[RO(OH)2]+离子,则R元素的最终价态为
( )
A.+2价 B.+3价
C.+4价 D.+5价
解析:由题意可知:发生化合价变化的元素分别为铁元素和R元素.首先根据化学式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算出[RO(OH)2]+中R的化合价为+5.再设R元素的最终价态为x,由电子守恒有:48×10-3L×0.1 mol/L×(3-2)=2.4×10-3 mol×(5-x),解得x=3.
答案:B
11.向X的溶液中加入Y试剂,产生的沉淀示意图与右图所示情形吻合的是(注意线段的斜率)
( )
A.向NaOH和Ca(OH)2的混合溶液中通入CO2
B.向HCl和AlCl3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
C.向NH4Al(SO4)2溶液中滴加NaOH
D.向NH4Cl和MgCl2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
解析:题目中已强调“注意线段的斜率”这句话,所以更应明确图象表示的是一个等腰梯形,而非斜梯形.选项B中滴加的NaOH溶液应先和HCl反应,所以一开始没有沉淀生成,不合题意.选项C中所发生的反应依次是:Al3++3OH-===Al(OH)3↓,NH+OH-===NH3·H2O,Al(OH)3+OH-===AlO+2H2O,可知所得的图形是一个斜梯形.选项D中生成的Mg(OH)2沉淀不溶于NaOH,因此沉淀量不会减少.选项A中,从化学原理分析,反应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Ca2++2OH-+CO2===CaCO3↓+H2O;第二阶段是2OH-+CO2===CO+H2O(若认为有下列反应发生:CaCO3+H2O+CO2===Ca2++2HCO,由于有OH-的存在,则有反应Ca2++2HCO+2OH-===CaCO3↓+2H2O+CO随之发生,这就相当于CaCO3没有溶解);第三阶段是CaCO3的溶解过程:CaCO3+H2O+CO2===Ca2++2HCO.
答案:A
12.对于反应:CaH2+2H2O===Ca(OH)2+2H2↑,有下列叙述:
①H2只是氧化产物
②H2只是还原产物21世纪教育网
③水是氧化剂
④CaH2中的氢元素既被氧化、也被还原
⑤此反应中的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1
其中正确的是
( )
A.①④⑤ B.②④
C.只有① D.③⑤21世纪教育网
解析:,因此可看出:H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且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CaH2是还原剂,其中的氢元素被氧化,而H2O是氧化剂,其中的氢元素被还原,故选D.
答案:D
13.据最新报道,科学家发现了如下反应:O2+PtF6===O2(PtF6),已知O2(PtF6)为离子化合物,其中Pt为+5价,对于此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此反应中,O2是氧化剂,PtF6是还原剂
B.O2(PtF6)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来源:21世纪教育网]
C.在此反应中,每生成1 mol O2(PtF6)则转移1 mol电子
D.在O2(PtF6)中不存在共价键
解析:由题知O2(PtF6)中Pt为+5价,F只有-1价,所以O为+价,O元素化合价升高作还原剂,PtF6是氧化剂,电子转移数目为1e-;O离子中存在着共价键,所以D不正确.
答案:C
14.在实验中手不慎被玻璃划破,可用FeCl3溶液应急止血,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
A.FeCl3溶液有杀菌消毒作用
B.FeCl3溶液能使血液聚集沉降
C.FeCl3溶液能产生Fe(OH)3沉淀堵住伤口
D.FeCl3能使血液发生化学反应
解析:止血就是要让伤口处血液快速凝固,堵塞伤口,不让血继续外流.血液中的血红蛋白以胶体形式分散在血液中,用FeCl3止血,是使血液中胶体介稳性条件被破坏,即中和了胶体粒子吸附的电荷,使胶体粒子相互吸附变大而聚集沉降.因血液中OH-的量极少,肯定不是产生了Fe(OH)3.
答案:B
15.下列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中,能够说明次氯酸是弱电解质的是( )
A.次氯酸光照下分解:2HClO2HCl+O2↑
B.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适量二氧化碳气体产生白色沉淀:
Ca(ClO)2+CO2+H2O===CaCO3↓+2HClO
C.次氯酸与氢氧化钠中和:
HClO+NaOH===NaClO+H2O
D.次氯酸与H2SO3作用:HClO+H2SO3===H2SO4+HCl
解析:A中体现HClO的不稳定性;B中碳酸是弱酸,通入二氧化碳产生HClO,说明HClO比H2CO3还弱;C项体现HClO的酸性;D项说明HClO具有强氧化性,故只有B正确.
答案:B
16.向10 mL 0.1 mol/L的CuSO4溶液中加入10 mL 0.15 mol/L NaOH溶液时,产生一种蓝色沉淀,溶液中的Cu2+几乎被沉淀完全,该蓝色沉淀的主要成分是
( )
A.Cu(OH)2 B.Cu2(OH)2CO3
C.3Cu(OH)2·CuSO4 D.Cu(OH)2·NaOH
解析:本题不能凭经验选A或B,应通过定量计算确定沉淀的组成. 反应前n(Cu2+)=1×10-3 mol,n(OH-)=1.5×10-3 mol,根据离子方程式Cu2++2OH-===Cu(OH)2↓可知反应后铜离子过量,但题干中告知溶液中的Cu2+几乎被沉淀完全,因此剩余的Cu2+只能与溶液中的阴离子SO结合成CuSO4并与Cu(OH)2一并形成碱式盐沉淀,所以选项C正确.
答案:C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52分)
17.(7分)在足量的稀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1~2滴液溴,振荡后溶液变为黄色.
(1)甲同学认为这不是发生化学反应所致,使溶液变黄色的物质是________(填粒子的化学式,下同);乙同学认为这是发生化学反应所致,________是使溶液变黄色的物质.
(2)现提供以下试剂:
A.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B.氢氧化钠溶液
C.四氯化碳 D.硫氰化钾溶液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________同学(填“甲”或“乙”)的推断是正确的,用两种方法加以验证,写出选用的试剂编号及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选用试剂 实验现象
第一种方法
第二种方法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解析:溴水通常呈现橙红色,滴入水中,能使水呈现黄色,但由于氧化性Br2>Fe3+,所以溴水能使Fe2+转化为显黄色的Fe3+,所以乙同学的推断是正确的.验证的方法可以向溶液中加入CCl4溶液,若有机层无色,说明溴单质已参与反应;或者向溶液中滴加硫氰化钾溶液,若溶液变红,说明单质溴与Fe2+已反应生成Fe3+.
答案:(1)Br2 Fe3+
(2)乙
选用试剂 实验现象
第一种方法21世纪教育网 C 有机层无色
第二种方法 D 溶液变红
18.(8分)新型纳米材料氧缺位铁酸盐(MFe2Ox,3(1)已知铁酸盐(MFe2O4)被H2高温还原时,发生反应的MFe2O4与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则还原产物MFe2Ox中x=________,MFe2Ox中+2价铁与+3价铁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2)在酸性溶液中,Fe2O易转化为Fe2+:
Fe2O+2e-+8H+―→2Fe2++4H2O
有K2MnO4、Na2CO3、Cu2O、Fe2(SO4)3四种物质中的一种能使上述还原过程发生,写出该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并配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MFe2O4被还原时,MFe2O4与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根据电子守恒,则(3-)×2×2=2,x=3.5,即Fe在MFe2Ox的平均价态为+2.5价,则Fe2+和Fe3+物质的量之比为1∶1.
(2)要使Fe2O被还原,应选择具有还原性的物质,只能是Cu2O,反应的方程式为:
Fe2O+Cu2O+10H+===2Fe2++2Cu2++5H2O.
答案:(1)3.5 1∶1
(2)Fe2O+Cu2O+10H+===2Fe2++2Cu2++5H2O
19.(9分)(2009·黄冈秋季期末)A、B、C、D四种可溶的化合物(所含离子各不相同),分别由阳离子Na+、Mg2+、Al3+、Ba2+和阴离子OH-、Cl-、SO、CO两两组合而成.为了确定这四种化合物的成分,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
①将四种化合物各取适量配成溶液,分别装入四支试管.
②取A溶液分别滴入另外三种溶液中,记录实验现象如下:
B溶液白色沉淀沉淀不溶解
C溶液白色沉淀沉淀不溶解
D溶液白色沉淀沉淀部分溶解
③向B溶液中滴入D溶液,无明显实验现象.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它们的化学式: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上述②的第三次实验,再加入A,沉淀部分溶解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21世纪教育网
(3)③中若是向C溶液中滴入D溶液,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解析:分析4种阳离子和4种阴离子之间的关系可知CO只能与Na+结合成Na2CO3,则OH-只能与Ba2+结合成Ba(OH)2.对照实验②可知A为Ba(OH)2,生成的白色沉淀分别可能是BaCO3、Mg(OH)2、Al(OH)3、BaSO4,D溶液中生成的白色沉淀再加Ba(OH)2溶液后沉淀部分溶解,说明D是Al2(SO4)3.溶液B可能是Na2CO3或MgCl2,根据实验③可确定溶液B是MgCl2,则C是Na2CO3.(2)中沉淀部分溶解属于铝盐的性质.(3)中CO与Al3+发生双水解反应生成气体和沉淀.
答案:(1)Ba(OH)2 MgCl2 Na2CO3 Al2(SO4)3
(2)Al(OH)3+OH-===AlO+2H2O
(3)冒出大量气泡,同时生成白色沉淀
20.(9分)已知复印机工作时易产生臭氧,臭氧浓度过高时对人体有害.臭氧具有强氧化性,可以使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其中臭氧部分转化为氧气.
(1)写出并配平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
(2)该反应的氧化剂是________,还原产物是________________.
(3)该反应包含两种反应:①氧化反应为________转化为________,②还原反应过程的反应式为________.
(4)反应中1 mol臭氧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________mol电子.
解析:据题目可知该反应中是O3将KI氧化为I2,其中部分O3转化为O2,因此反应物中还有H2O,生成物中有KOH,据得失电子守恒不难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为O3+2KI+H2O===2KOH+I2+O2,所以氧化剂为O3,还原产物为KOH,还原反应为O3+H2O+2e-===2OH-+O2,因此1 mol O3得到2 mol电子.21世纪教育网
答案:(1)O3+2I-+H2O===2OH-+I2+O2
(2)O3 OH-(或KOH)
(3)①I- I2 ②O3+H2O+2e-===2OH-+O2
(4)得到 2
21.(9分)有X、Y、Z三种元素,已知:
①X2-、Y-均与Y的气态氢化物分子具有相同的电子数;
②Z与Y可组成化合物ZY3,ZY3溶液遇苯酚显紫色.
请回答:
(1)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
(2)将ZY3溶液滴入沸水可得到红褐色液体,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液体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填写序号字母).
a.光束通过该液体时形成光亮的“通路”
b.插入电极通直流电后,有一极附近液体颜色加深
c.向该液体中加入硝酸银溶液,无沉淀产生
d.将该液体加热、蒸干、灼烧后,有氧化物生成
(3)X单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①已知一定条件下,每1 mol该气体被O2氧化放热98.0 kJ.若2 mol该气体与2 mol O2在此条件下发生反应,达到平衡时放出的热量是176.4 kJ,则该气体的转化率为________.
②原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与含1.5 mol Y的一种含氧酸(该酸的某盐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生成一种强酸和一种氧化物.若有1.5×6.02×1023个电子转移时,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解析:根据信息ZY3遇苯酚呈紫色,说明ZY3为FeCl3.则Y为Cl元素,Z为Fe元素. 又因为X2-与Cl-电子总数相同,所以X为S元素.
(1)Cl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ClO4.
(2)FeCl3滴入沸水制得Fe(OH)3胶体.方程式为Fe3++3H2OFe(OH)3(胶体)+3H+,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可以发生电泳,将胶体加热蒸干得Fe(OH)3,灼烧得Fe2O3.故选择a、b、d.
向胶体中加入电解质可以聚沉,故c不正确.
(3)①S单质在空气中燃烧产生SO2气体.
物质燃烧放出的热量与燃烧物质的物质的量成比例变化.
所以列出关系式:
SO2 ~ ΔH
1 mol 98 kJ
x 176.4 kJ
∴x==1.8 mol,
产生176.4 kJ热量反应掉SO2 1.8 mol.
∴转化率为×100%=90%.
②由条件可知该反应为SO2与HCl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SO2被氧化为H2SO4,而HClO3在反应中被还原得到1 mol电子,所以其产物为ClO2,据得失电子守恒即可写出该化学方程式为SO2+2HClO3===H2SO4+2ClO2.
答案:(1)HClO4
(2)Fe3++3H2OFe(OH)3(胶体)+3H+ a、b、d
(3)①90% ②SO2+2HClO3===H2SO4+2ClO2
22.(10分)实验室可由软锰矿(主要成分为MnO2)制备KMnO4,方法如下:软锰矿与过量固体KOH和KClO3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锰酸钾(K2MnO4)和KCl;用水溶解,滤去残渣,滤液酸化后,K2MnO4转变为MnO2和KMnO4;滤去MnO2沉淀,浓缩滤液,结晶得到深紫色的针状KMnO4.
请回答:
(1)由软锰矿制备K2MnO4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2)用K2MnO4制备KMnO4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用2.5 g软锰矿(含MnO2 80%)进行上述实验,计算KMnO4的理论产量为________;
(4)KMnO4能与热的经硫酸酸化的Na2C2O4反应生成Mn2+和C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5)上述制得的KMnO4产品0.165 g,恰好与0.335 g纯Na2C2O4反应完全,计算该KMnO4的纯度.
解析:(1)根据化合价升降法可得软锰矿与过量固体KOH和KClO3在高温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MnO2+6KOH+KClO33K2MnO4+KCl+3H2O;
(2)K2MnO4酸化得MnO2、KMnO4,离子方程式为3MnO+4H+===MnO2↓+2MnO+2H2O
(3)由上两小题的两个方程式可知,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计量关系为:
MnO2 ~ K2MnO4 ~ KMnO4
87 158×
2.5 g×80% x
x==2.4 g
(4)2KMnO4+5Na2C2O4+8H2SO4K2SO4+2MnSO4+5Na2SO4+10CO2↑+8H2O.
(5)设该KMnO4的纯度为y,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
KMnO4 ~ Na2C2O4
×158 g/mol 134 g/mol
0.165 g×y 0.335 g
y=×100%=95.8%
答案:(1)3MnO2+6KOH+KClO33K2MnO4+KCl+3H2O
(2)3MnO+4H+===MnO2↓+2MnO+2H2O
(3)2.4 g
(4)2KMnO4+5Na2C2O4+8H2SO4===2MnSO4+K2SO4+5Na2SO4+10CO2↑+8H2O
(5)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