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新余一中、樟树中学等六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图片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西省新余一中、樟树中学等六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图片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9-04 19:16:41

文档简介

江西省六校20192020学年高一年级下学期第二次联考
语文试卷答案
B(解析:偷換概念,原文的表述为:“盛唐七绝在传统题材里充分展现了以浅语倾诉深情的特长
使七绝突破南朝初唐七绝含蕴浅狭的藩篱,固然达到了艺术的巔峰。”论述主体为“盛唐七绝”,而非选
项中的“杜甫的七绝”)
2.A(解析:根据原文第二自然段“而’别趣’的内涵可以从他对外物的体察和对内心的发掘两方面来
看,二者交融在一起,不能截然区分”来看,文章从体察外物和发掘内心两方面,论证的是这两者在杜
甫七绝中的相互交融,而不是盛唐趣味追求与杜甫七绝中别趣的交融。)
3.D(A并非生活安逸,心情愉悦B项杜甫对“七绝”这种诗歌体式的认识超越了同时代的诗人,选项
属于概念扩大;且选项对“与众不同的审美取向”的理解有误,“别趣”即可。C.项并非只有《江畔独
步寻花七绝句》所表现的雅人风致是杜甫七绝中最独有的“别趣”,还有《漫兴九首》。原文为“这两组
诗里所表现的雅人风致,正是七绝最独有的别趣”。)
4.A“我国一系列措施有效地防控了疫情蔓延”,可见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是可以有效防控的。
(A原文是我国部分地方政府,选项扩大了范围;B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研制疫苗,文中无据;C
“正是因为经历了
我国的应急能力才能够提升”说法有误,应急能力提升的主要原因是政府重视、
各级迅速防控,应急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等原因
6.①政府方面:态度重视,党中央总揽全局,各级政府组织落实,确保能迅速组织联防联控。②应急体
系建设方面:非典后,我国在应急政策、医疗救治体系、信息通报、疫苗研制等方面加强建设,不断完善
为快速有效防控提供了政策、设施等方面的保障。③民众方面:全国人民团结-致,相互支援,积极应对,
保证了各项措施能快速有效地开展落实。(每点2分)
7.(3分)B
6分)①交代了稻草爷劳作活动的空间场所和故事发生的背景;②渲染了稻草爷劳动辛苦而喜悦的
氛围;③揭示稻草爷勤劳、擅长劳作、享受劳动的性格。
(每点2分,答对三点6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6分)“老哥子”会出现。可从文本事实、情感逻辑、形象塑造等角度加以阐析,结合文本,言之
老哥子“不会出现。可从情感预期、事理逻辑、作品主旨等角度加以阐析,结合文本言之成理
每点2分,答对三点6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的情给分,)
10.B(初,洛阳令种兢尝行,固奴阻其车骑,吏呼之,奴醉骂,兢大怒,畏窦宪不敢发,心布之,)
1.(“称自己往往称字,称别人往往称名”错误,应是“称自己往往称名,称别人往往称字
12.D(“因班固未完成任务而罢官”说法错误,是因为受到窦宪战败的牵连而免官的。)
13.(1)显宗(阅读后)认为班固有奇特的才能,任命他为兰台史令,皇帝于是又命令(他继续往下写)
完成先前所著的书,(“奇、除、乃、终成”每词1分,句意1分。)
(2)您终究不能回国,在这荒无人烟的地方白白受苦,有谁知道您对汉朝的信义呢?(“终”“空”“亡”
“见”每词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班固字孟坚,九岁时能著文诵诗,长大后,诸子百家的言论,没有不刨根究底的。(他)性情温和宽
容,不因为自己的才能而髙人一等,许多儒生因此而仰慕他。永平初年,东平王刘苍任用亲戚为骠骑将
军辅佐政务,广纳英雄。当时班固才二十岁,写了陈述意见的文书劝说刘苍,推荐了桓梁、晋冯几位贤
刘苍采纳了他的建议。
父亲班彪去世,(班固)回到家乡。班固因为班彪先前继《史记》所写史书还不够详备,于是潜
精思,研究史料,想成就父亲的事业。不久有人上书给显宗皇帝,告班固私自改作国史,有诏书下至郡
署,收捕班固系押在京兆狱中,又把班固家中的史书全部取来。班固的弟弟班超恐怕班固被郡署考逼,
而不能自我表白,于是急驰至京都赴皇宫向皇上上书,得到皇帝的召见。(班超)全面细致地说明了班
所著书的内容意义,而(这时)郡府也把班固所写之书呈上。显宗(阅后)很感惊奇,任命为兰台史
令。皇帝于是又命令他继续往下写,完成先前所著之书。
当时北单于派遣使者来纳贡,要求和汉和亲,皇帝下诏讯问众官。参与议论的人,有人认为“匈奴
是多变善诈之国,没有归向汉朝之心,不能答应匈奴的要求。”班固发表议论说:“汉朝建立以来,历
经数世,经历乡年,总是和夷狄有兵戈纠缠。安抚抵御的途径也不一样,或者行文道来与他们和好,或
者用武力来征伐他们,或者以谦卑的态度来迁就他们。虽然屈中没有定规,所凭借的只是时势不同,但
是从来没有拒绝放弃,不和他们打交道的。匈奴使者来两次,然后我们派使者去一次,(这样)既向他
们表明了我汉朝持旨在于忠信,而且又让他们知道圣朝礼义是有常规的。拒绝他们,(我)不知道这样
做的利(在哪里),和他们打交道(我)也未听说它有什么害处,假设创奴以后逐渐强大,在那时再想
同他们交好来往,将怎么来得及呢?不如趁现在就对他们施以恩惠,这才是高明的计策。”江西省六校20192020学年高一年级下学期第二次联考
语文试卷
樟树中学宜春中学高安二中
丰城九中宜春九中新余一中
命题
、现代文阅读(36分)
)论述类文本闵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综观社甫的全部七绝,可以发现他创作七绝的情绪状态与其他诗体的明显差别,在于大多数作于兴
致较高、心情轻松甚至是欢愉的状态中。这一特点目前尚未见研究者论及,却是考察杜甫七绝“别趣”
重要出发点。与其情绪状态相应,杜甫七绝的抒情基调也多数是轻松诙谐、幽默风趣的。
由以上两点可以看出,杜甫对于七绝的表现功能有其独到的认识。盛唐七绝在传统题材里充分限现
了以浅语馔诉深情的特长,使七绝突破南朝初唐七绝含蕴浅狭的藩篱,固然达到了艺术的巅峰。但七绝
这种体式的表现潜能尚木充分得到开掘,杜甫发现了这种诗体还有适宜于表现多种生活情趣的潜力。所
以他很少用这种体式来抒发沉重悲抑的情绪,而是在七绝中呈现了沉郁顿挫的基本风格之外的另一面,
让人更多地从中看到他性情中的放达、幽默和风趣。这种不同于盛唐的趣味追求,应当就是他七绝中的
别趣”所在。而“别趣”的内涵可以从他对外物的体察和对内心的发掘两方面来看,二者交融在一起
不能哉然区分。
杜前在体察外物中发现的“别趣”大多是他在成都和夔州时期对日常生活中多种诗趣的敏锐体悟
大致有三个方面。其一是诗人善于捕捉自然景物和人居环境中的生机和处处可见的趣味。如《绝句四首
(其一)》:“堂西长笋别开门,堑北行椒却背村。梅熟许同米老吃,松高拟对阮生论。”不但写出
诗人与朱阮二人的特殊交情,更藉梅、松与竹、椒合围,形成了一个封闭的小天地,突出了草堂与世隔
绝的清幽之趣。其二是在人际交往和应酬中的雅兴和逸趣。如《从韦二明府续处觅绵竹》:“华轩蔼藹
他年到,绵竹亭亭岀县高。江上含前无此物,幸分苍翠拂波涛。”既夸赞韦明府县斋绵竹的茂盛,又预
想将来自己舍前苍翠竹影在江中倒映的美景。将希望赠竹说成幸“分”苍翠之色
十分新颍,“拂
字更写出竹影在波涛中摇漾的动态,这就使讨要竹子一事显得优雅别致。其三是七绝本身文字组合的趣
味。有的诗取材本身不一定有趣,但诗人会在诗材的相互联系或文字表达、典故使用中发现趣味性的关
系,营选出别样的效果。如《解闷(共六)》:“复忆襄阳孟浩然,清诗句句尽堪传。即今耆旧无新语,
漫钓搓头缩颈鳊。”赞扬盂浩然诗风清新,而今人不知创新,只会模仿。巧炒地将盂浩然句“鱼藏缩項
鳊”及“果得槎头鳊”嵌入,加上用“漫钓”比喻“耆旧”漫不知向孟浩然学什么的茫然,寓讽刺于
趣,颇有漫画效果。
上述三类“别趣”固然来自诗人对外部世界中各种有趣现象及其相互关系的敏锐感悟,但也融合了
杜甫自己的兴趣和情致。而最能体现其善于发掘内心情绪、突显诗人自己性情面目的作品,还是《江
独步寻花七绝句》和《漫兴九首》这两组名作。这两组诗分别以花事极盛时期以及春去夏来的时节转
为背景,突出地表露了诗人惜花惜春的放达颊狂和细腻多情。连一向不认可杜甫七绝的王渔洋在读了《江
畔独步子花七绝句》之后,也不由得赞叹:“读七绝,此老是何等风致。”确实,这两组诗里所表现的
雅人风致,正是社甫七绝最独有的“别趣
摘编自葛晓音《杜甫七绝的“别趣”和“异径”》)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