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高中高2020级仁智班2020年秋季入学考试
历 史
(时间:4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 阆中灵山新石器时代遗址被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支撑其获评的最重要证据是
A.鳖灵传说 B.磨制石器“三孔石刀”
C.《阆中县志》中的记载 D.论文《阆中灵山考》
2. 有学者认为,自中国古代进入文明社会,先后出现了“方国联盟
等三种政治统治模式。据此,与右图匹配的正确选项是
A.郡县制度、封邦建国
B.行省制度、封邦建国
C.行省制度、郡县制度
D.封邦建国、郡县制度
3. 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分封制的加强 B.宗法制的衰落
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D.井田制的推行
4. 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A.山东、山西 B.湖南、湖北 C.河南、河北 D.广东、广西
5. 在中国古代,褒扬官员德行和政绩,往往
称其人为“民之父母”,官员亦以“为民父
母”“爱民如子”作为执政的理想境界。这
一现象反映出
A.宗族关系已成为执政的基础
B.“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
C.官员考核主要依据民本思想
D.官员之间具有共同政治诉求
6. 公元前221年,秦完成统一大业。读上图判断,符合秦灭六国先后顺序的部分排列是
A.②③①⑤ B.②①⑤⑥ C.①③⑤④ D.④③⑤⑥
谈到西汉的政权建设,史家常以“汉承秦制”作论。下列项中能体现该论断的是
A.皇帝制与郡县制 B.郡县制与刺史制
C.皇帝制与封国制 D.丞相制与刺史制
8. 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
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
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
A.君主专制被颠覆 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
C.君权至上的后果 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
9. 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基本情况表
藩镇类型 数量(个) 官员任免 赋税供纳 兵额与功能
河朔型 7 藩镇自擅 不上供 拥重兵以自立
中原型 8 朝廷任命 少上供 驻重兵防骄藩
边疆型 17 朝廷任命 少上供 驻重兵守边疆
东南型 9 朝廷任命 上供 驻兵少防盗贼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
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 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
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 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
10. 合理的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力量。下列制度促进了社会公平的是
A.世袭制 B.分封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11. “我朝罢相……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其中“我朝”是指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明朝
12.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
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
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 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
C.专制程度随着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 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
班级: 姓名: 总分:
选择题答题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问答题(共40分)
默写: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9分)
名词解释:分封制(10分)
从隋朝开始的科举制在中国延续了1300多年,至1905年被宣布废除。阅读下列材
料,回答问题。(21分)
材料一 (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
取人之道益公……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材料二 (科举制)西国莫不慕之,近代渐设考试以取人才,而为学优则仕之举。
今英、法、美均已见端,将来必至推广。
——丁韪良《西学考略》
材料三 贫若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
第,否则虽富不荣……因此之故,前清时代,无分冬夏,几于书声遍野,
夜静三更,钻研制义。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列举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及选拔依据。(8分)
朝代 选官制度 选拔依据
先秦
春秋战国
汉代
魏晋 九品中正制 门第族望
隋唐以来
(2)据材料一,归纳科举制的主要特点。(6分)
(3)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科举制的积极影响。(7分)
阆中中学高2020级仁智班2020年秋入学测试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总分:100分 时间:4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B D B D B A A C D C D C
问答题(共40分)
默写: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9分)
答案:略(见教材)
名词解释:分封制(10分)
答案:略
(1)列举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及选拔依据。(8分)
朝代 选官制度 选拔依据
先秦 世卿制 血缘
春秋战国 军功爵制 军功
汉代 察举制 德才
魏晋 九品中正制 门第族望
隋唐以来 科举制 考试成绩
(2)特点:延续时间长;不断发展完善;选拔方式规范;公平(公正)。(6分,答三点即可)
(3)影响:被西方国家借鉴;打破世家大族对仕途的垄断;促进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扩大统治的社会基础;促进社会稳定。(7分,答五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