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课件(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课件(共2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9-04 16:06: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阶段,是中华文明的形成时期。夏、商、西周时期的文明辉煌灿烂,源远流长,一脉相承,历史学家易中天将其概括为“青铜铸就,甲骨绘成”的文明。
第五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第一篇章
青铜器
青铜器:用青铜制造的器物。青铜,是铜与其他化学元索的合金,古代又称金或吉金。中国古代所称的“青铜时代”是指从夏商周直至秦汉这段时期,时间跨度为2000年左右。青铜器以其独特的造型、精美的纹饰、典雅的铭文向人们揭示了先秦时期的铸造工艺、文化水平和历史源流,因此被史学家们称为“-部话生生的史书”。
这些沉重硕大的青铜器到底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呢?
我国古代青铜配方
青铜器有六种调配铜、锡比例的配方:锡占六分之一,是铸造钟鼎的比例;锡占五分之一,是造斧头的比例;锡占四分之一,是造戈戟的比例……
——《周礼·考工记》
青铜器的制作过程
1.工匠先用1000℃的烈火,把混合在陶钵中的铜、铅、锡按一定比例熔化。
2.熔化后的金属液体被倒进泥造的模型里。
3.金属冷却变成固体后,便打破模型进行加工、修整,这样,便制成了各种青铜器。
泥范鋳造法
商周时期青铜器制作的特点有哪些呢?
司母戊鼎——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
特点一:规模大
我国现存商青铜器中最大的方尊—四羊方尊
特点二:工艺精美
“尊”是一种盛酒的用于祭祀的礼器, 四羊方尊,商晚期偏早器。是我国现存商器中最大的方尊,高58.3厘米,重近34.5公斤.
特点三:
品种繁多
酒 

乐器
食器
兵 器
农具
特点四:用途广
酒 

盥水器
乐器
铜镜
特点五:造型独特
独特的三星堆文化
第二篇章
甲骨文
甲骨文的发现
王懿荣是发现、收集和研究甲骨文第一人,国际上把他发现“龙骨”刻辞的1899年作为甲骨文研究的起始年。
甲骨文的由来
商朝“以神权强化王权”的占卜活动
商王占卜场景
甲骨文的内容
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
甲骨文的意义
意义: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为什么说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呢?
甲骨文以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为主要造字方法;今天的文字仍是以象形字为基础的形符文字。
LOREM?IPSUM DOLOR?SIT?AMET
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
象形:
指事:
用一种指示性符号表示某一事物或概念
把两个独体字结合起来表示新的意义
会意:
形声:
用声符来注音,用一个字表示类别,组成的新字
甲 骨 文 造 字 法
象形
指事
会意
形声



形旁
声旁

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创造了灿烂的文明。青铜器和甲骨文反映了当时高度发达的文明。我们今天学习青铜器和甲骨文,有助于我们认识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文明。回顾历史,让我们为我们的民族自豪吧!
二、甲骨文
一、青铜器
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工艺高超、生产规模宏大,采用“泥范铸造法”。
四羊方尊、司母戊鼎
①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课堂小结
②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