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第一课时
空气的组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
2.初步学会鉴别纯净物、混合物。
3.通过学习初步了解有关氧气、氮气和稀有气体的一些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4.通过空气是一种宝贵资源的学习,认识到空气对人类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和分析,初步学习简单的实验设计、观察实验现象并加以描述,对相关实验现象能给出合理的解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空气是一种宝贵资源的学习,认识到空气对人类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
2.学会区分纯净物、混合物。
难点:空气成分的实验及物质的分类
【教学过程】
一、空气是由什么成分组成的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有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哪位化学家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
他研究得出了什么结论?
(2)这位化学家是用什么物质什么方法研究空气的成分的?
(3)通过实验测定,空气由哪些成分组成?
(4)稀有气体包括哪些?
(5)什么是混合物?什么是纯净物?
【小结】
1.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
2、空气的组成
(1)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_______________,
氧气占___________,稀有气体占__________,二氧化碳占__________,其他气体和杂质占______。
(2)稀有气体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如氧气(O2)、氮气(N2)、二氧化碳(CO2)、水(H2O)。
混合物:由二种以上物质组成。如空气、海水、矿泉水等。
注意:纯净物可用化学符号表示,而混合物不能用化学符号表示。
【探究实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阅读教材P27实验2—1内容,演示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并将实验现象填入表格中。
现象
红磷燃烧,黄色火焰,发光放热产生大量白烟;瓶内水面上升约1/5.
分析
红磷燃烧消耗了瓶内氧气,瓶内压强小于外界压强,烧杯中的水进入瓶内
结论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思考与讨论】
(1)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磷
+
氧气
五氧化二磷
P
O2
P2O5
(2)红磷在集气瓶中燃烧,消耗了什么气体?剩余的气体有什么能燃烧吗?能支持
燃烧吗?能溶于水吗?
(3)红磷在集气瓶中未能全部燃烧,说明了什么?
(4)打开止水夹后,为什么水能进入集气瓶?
(5)为什么集气瓶中预先要放少量水?
(6)为什么烧杯中的水能进入瓶内?
(7).点燃的红磷要迅速伸入集气瓶并塞紧瓶塞,如果慢慢伸入集气瓶,结果又如何?
(8).为什么要等待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再打开止水夹?
(9).如果实验中,红磷在集气瓶里已经消耗完,对实验结果有无影响?为什么?
(10).如果将该实验中的红磷改成木炭或铁丝,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
(11).实验中如果没有夹紧止水夹对实验结果有影响吗?
(12).用于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物质应具备哪些条
件?
【课堂练习】
见课件
【作业】见同步练习
第二课时
空气是一种富贵资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习初步了解有关氧气、氮气和稀有气体的一些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2.通过空气是一种宝贵资源的学习,认识到空气对人类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和分析,初步学习简单的实验设计、观察实验现象并加以描述,对相关实验现象能给出合理的解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空气是一种宝贵资源的学习,认识到空气对人类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氧气的用途、氮气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
空气污染及防止
【教学过程】
【课前练习】见课件
【新课学习】
二、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1、氧气的用途:
阅读教材p28内容,了解氧气的用途。
(1)供给呼吸:动植物呼吸,抢救病人等
(2)支持燃烧:烧饭、冶炼金属等
2、氮气
阅读教材P28-29内容,小结氮气的用途、性质:
(1)用途:
①制氮肥和硝酸
②保护气(因不活泼,不易发生化学反应)
③超导材料
(2)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熔沸点低。密度:1.251g/L
(3)化学性质: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化学性质稳定
3、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
阅读教材29—30,小结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
(1)稀有气体是氦、氖、氩、氪、氙等气体的总称
(2)稀有气体无色、无味,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3)用途:保护气、电光源激光技术、低温麻醉、霓虹
灯、航标灯。
三、保护空气
1.阅读教材P30—P31,了解下列环境问题:
(1)污染空气的有害气体:
二氧化硫(SO2)、一氧化碳(CO)、二氧化氮(N02)
(2)污染空气的粉尘:
烟(粉)尘:可吸入颗粒物(PM10、PM2.5(雾霾))
(3)污染环境的其他成分:
酸
雨:主要由二氧化硫和雨水形成
氟利昂:破坏臭氧层
温室效应:主要由二氧化碳气体增多引起,但二氧化碳不是污染空气的气体。
【巩固练习】:见课件
【作业】见同步练习
点燃
PAGE
/
NUM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