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诗词三首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课件(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3《诗词三首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课件(共2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9-04 15:24: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代文学家,有“诗豪”之称。曾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刘禹锡的咏史诗十分为人称道。这些诗以精炼的文字和意象,表现他阅尽沧桑。他的散文长于说理,著有《刘梦得文集》。
作者简介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酬”这里是以诗相答的意思。“乐天”是白居易的字。“扬州”是相逢的地点。“见”有“感谢”之意。“赠”指白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这首诗是刘禹锡对白居易宴席上写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赠诗的答谢。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本诗选自《刘禹
锡集》卷三十ー(中华书局1990年版)。唐顺宗永贞
元年(805),刘禹锡因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
失败后被贬到外地做官二十多年。唐敬宗宝历二年
(826),刘禹锡被罢免和州刺史,返回洛阳,途经扬州
时与白居易相会。白居易在酒席上写了《醉赠刘二
十八使君》,对刘禹锡屡遭贬谪、怀才不遇的命运寄
予深切的同情,刘禹锡写作此诗答谢白居易。
背景链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这片荒凉的地方,二十三年来我被弃置(在这里)安身。
品析:“巴山楚水”交代诗人被贬谪的地点,“二十三年”突出被贬时间之长,表达出作者内心无限的辛酸和愤懑不平。
注解:①二十三年:从唐顺宗水贞元年(805)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到写此诗时,共二十ニ个年头,因第二年才能回到洛阳,所以说“二十三年”。
②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
颔联:借典故抒发自己长期被贬的心境和无限悲痛怅惘之情。
怀


吟闻
笛赋,


翻似烂柯人。
怀念朋友只能独自吟诵《思旧赋》,回到家乡,好像隔世之人。
品析:用典:这两句话用“闻笛赋”“烂柯人”的典故抒发自己长期被贬的心境。
①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向秀嵇康是好朋友,嵇康被司马氏集团杀害,向秀经过嵇康故居时,听见有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了《思旧赋》。
②烂柯人:指晋人王质。南朝梁任昉(fǎnɡ)《述异记》载,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斧子柄已经朽烂。回到村里,オ发现已经过了上百年,与他同时代的人都去世了。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船旁边有千万条船驶过,枯树前头有万木争春。
品析:比喻:颈联宕开一笔,“沉舟”“病树”为诗人自喻。“千帆过”“万木春”,以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表现出诗人积极乐观的精神,慷慨激昂的气概,一改前面低沉抑郁的心境。
今日听君歌一曲,

凭杯酒长
精神。
今天听你赠歌一曲,暂且借酒来振作起精神吧。
照应:照应诗题,点明酬赠的题意,答谢友人并与其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强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增长,振作
指白居易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1.首联中诗人是如何抒情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刘禹锡没有直接倾诉自己长期遭贬的强烈不平,而是通过“凄凉地”和“弃置身”这些字句,让读者感觉到他抑制已久的愤激心情。
思考
2.品析诗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运用比喻、对偶的修辞手法,借“千帆过”“万木春”的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和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这两句本是诗人感叹身世的愤激之语,但客观上形象地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蕴含深刻的哲理。同时也表现出诗人豁达开期的心境和乐观向上的精神。
首联:回顾贬谪生活
颔联:感慨世事变迁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颈联:预示发展前景
尾联:与友乐观共勉
坚定乐观豁达进取
结构图解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二十多年转徙巴山楚水的坎坷遭遇和无限感慨露出被长期贬谪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滤不平之情,表现出作者不甘沉沦、奋发昂扬的进取精神和达观态度。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被人们传诵,请你谈谈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这两句诗用“沉舟”和“病树”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用“千帆”和“万木”比喻在诗人贬谪后那些仕途得意的新贵们,这是诗人感叹自己身世的愤激之语。
诗人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事物新陈代谢”的哲理,使诗句有了普遍意义。
后人用此诗句,并不与诗的原意契合,而是另有新意:新生事物无比美好,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互动探究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层层递进,结构严谨。首联写诗人长期被贬的遭遇,为全文定下了愤激的基调,颔联通过写向秀悼念嵇康的典故及王质回乡竟恍如隔世的情景,使愤激之情进一步深化。颈联宕开一笔,借自然景物暗示社会发展,由沉郁伤感的心境转为慷慨激昂的气概。尾联笔锋陡转,答谢友人并与其共勉,表现坚定意志和乐观精神。全诗层层深入,言简意深。
2.用典恰当,寓理深刻。颔联引用历史典故自然贴切,借向秀、王质的典故表达了诗人被贬谪的悲痛心情和对岁月蹉跎的感概,含义十分丰富。“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将人生哲理寓于自然景物中,表明诗人对未来仍然充满信心。
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作者被贬官在外多年,回京路上怀想往事,展望将来,心绪难平中又有刚健昂扬之气。这种复杂的情绪是通过哪些意象表现出来的?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句中,作者以“沉舟”和“病树”来比喻久遭贬谪的自已,而“千帆”“万木”比喻在诗人被贬他乡后那些仕途得意的新贵们。这两句本是感叹身世的愤激之语,但在客观上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课后题解
如何把握古诗词的思想感情
考点解读
感情是诗词的灵魂。所谓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即要求考生根据诗歌所描写的景物及心理变化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是古诗词鉴赏的重要考点涉及考查对诗歌主旨和情感的正确领悟。常见的设题方式有:
1.这首诗(词)表现了诗(词)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2.结合全诗(词),简要分析诗(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某联(诗句)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和表现手法合起来考查)
技能提高
答题技法
古代诗歌按内容可分为赠友送别诗、借景抒情诗、思妇闺情诗、托物言志诗、咏史怀古诗、羁旅行役诗、边塞征战诗、山水田园诗等多种类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看标题法有些诗歌的标题往往透露了作者的情感。
2.看序注法有些诗歌鉴赏题的前面会有一篇短序,或是在后面有一些注释(有的注释包含对相关典故的解释)。这些内容往往表明或暗示了诗歌中包含的思想感情。
3.品诗(词)“眼”法
古代诗词中的“诗眼”“词眼”往往是解读诗词主旨的钥匙,直接抒发或含蓄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所以要善于抓住这些关键词语进行分析。
4.分析意象法
古代诗词中有些意象往往代表了特定的情感,如杨柳表惜别、圆月表思念等。
5.知人论世法
诗歌是一定时代社会生活的反映,要正确理解作品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就必须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个人经历、思想发展,个性气质等情况,了解其写作某一首诗或词时的生活状况、思想状况和创作意图。这样才能更准确地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般答题模式:这首诗(词)通过…的形象或景物,写出了…的情境或氛围,表达了诗人(词人)…的思想感情。(提示:古代诗词表达的情感主要有:忧国忧民、怀古伤今、建功立业、忆友怀旧、思亲念家、寄情山水、怀才不遇、蔑视权贵、相知相见、离愁别恨等等。)
B
A
(4)“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把对故国的思念寄托在明月中,抒情委婉含蓄。
(5)结句以一江浩荡的春水比喻无尽的愁绪,化抽象为具体,形象生动。






B
A
A
(3)“又东风”,描写又ー年春天来到,表达了词人发自内心的喜悦之情。
解析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叹、因为它们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感触、反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没有丝毫喜悦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