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童之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聆听、辨别与模仿,感受连续附点在歌曲中起到的作用,并能有感情、准确地表演唱。
2、过程与方法:在聆听与音乐表现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通过歌声与动作表现歌曲,并形象地表现小牧童的活泼与欢快。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草原、热爱家乡的情感。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也比较喜欢直较的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的音像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迷人的画面,动听的旋律,好玩的乐器,让学生在不断感受音乐文化的氛围中掌握新疆音乐的基本要素,积淀音乐情感,进而准确动情地学唱,表演歌曲。
重点
1.准确、形象地演唱、表现歌曲,体会牧童放牧时欢快愉悦的心情。
2. 旋律中连续附点节奏的准确掌握。
难点
旋律中连续附点节奏的准确掌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趣
1、用学过的《我们学校亚克西》进行导入,引出新疆哈萨克族。
2.听歌曲提问歌曲描写了什么景象?给同学们出示中国地图,看看广东和新疆的距离。播放新疆风景地图,让学生更直观了解当地的风景和歌词中的意思。在这里人们最多的交通工具就是马。
(二)节奏练习,引入新课。
1、生模仿马蹄声:“哒哒 哒哒”……
师出示节奏:
2、师生拍手练习表现马蹄的节奏。
3、师模仿马蹄声,并出示节奏。
4、师生齐拍附点节奏,对比感受。
5、揭示新课,板书课题。
(三)理解歌曲,学唱歌曲
1、聆听歌曲,思考问题。
听了这首歌感受怎么样?
2、学习歌词,突破难点。
(1) 寻找歌曲中“马蹄声”节奏的乐句。
(2) 有节奏读歌词,注意第三句附点节奏的读法。
3、学习旋律,突破重点。
(1)跟琴用“la” 分句模唱旋律。
(2)找出哪一句跨度最大?像翻越了一座小山一样?
(3)跟伴奏音乐完整模唱旋律。
(4)填唱歌词,师生共同解决难点。
(5)完整演唱歌曲。
[设计意图:根据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从有节奏读歌词、模唱旋律、填唱歌词到对每一次演唱提出具体而不同的要求,让学生能正确演唱歌曲。]
4、理解歌曲,动情演唱。
(1)导语:小牧童骑在马背上是那样的轻快,我们在演唱时要注意什么?(活泼、热情、欢快)
(2)带着以上感情跟伴奏有感情演唱歌曲。
创造与升华
5、用乐器为歌曲伴奏,表现歌曲。(双响筒、沙锤、碰铃)
双响筒:
碰铃/沙锤:
(四)总结教学,课后实践。
不同的国家、民族地区都会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不同风格的音乐,他们也都用自己的方式歌唱美好的生活,让我们各民族紧紧手拉手,都来爱护我们的大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