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一生(第一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植物的一生(第一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1-08-18 21:39: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植物的一生》教学设计
陈微微07071408
课时:第一课时
教授类型:新授课
一、教材分析
《植物的一生》选自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五节。该节内容主要讲了种子的主要结构、种子的分类、萌发的外界条件、花的结构和植物的生命周期。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动物的生命周期,这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了结构性的铺垫。本节课的学习为下面《植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的学习做了必要的知识储备。因此,本节内容在教材上处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来看,由于小学《科学》的学习和生活经验的积累,初一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结构体系和观察能力;从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的特征来看,该阶段的学生求知欲很强,对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充满了好奇心,很想去探究,这对本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但是,由于,该阶段的学生生活经验的不足和思维的不严密性,容易对本节内容新学知识产生负迁移。同时,初一的学生实验机会少,动手能力差,教学在重视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同时,更应该教会他们初步实验方法和步骤。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说出种子的主要结构
区别有胚乳种子和无胚乳种子、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种子
知道种子萌发的条件和基本过程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思考、交流、观察、动手实验等环节对种子的结构、分类和萌发的外界条件有进一步的了解和感悟,进一步的熟练归纳法和控制变量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通过对植物种子的探究,感受自然界的魅力,逐步养成关注自然界的习惯和尊重自然的态度;此外,通过小组合作体验与人交流和合作的快乐。
四、重点和难点
重点:1、植物的结构
2、种子的分类
3、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难点: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五、教学方法
教法:本节内容主要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教学模式,并适时的结合谈话法、师生互动法、多媒体展示法、图片展示法;
学法:学生主要采用自主实验探究法、小组交流、自我归纳等方法。
六、教学准备
(一)教师活动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浸软的菜豆种子、浸软的玉米种子、刀片、放大镜、滴管、稀释 的淀粉
(二)学生准备
1、彩色水笔
2、学生6人一组,组长领取实验用品和学习卡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播放视频】 教师播放一段植物从种子——幼苗——开花结果的视频,并伴有动听的音乐。
【提问】在这个视频中,你观察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 ……(引导学生说出植物从种子变成幼苗,最终开花结果,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开始的)
【追问】你对于种子有那些疑问呢?
【学生预设回答】 1、种子为什么会发芽?
2、种子的结构师怎么样的?
3、所有的种子是不是都一样的?
4、在什么情况下种子会发芽?
……
【过渡引导】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走进种子的世界
【设计意图】通过一小段视频及音乐吸引学生的眼球,唤醒学生的耳朵,使学生自然而然的进入本堂课的学习。通过观看视频,提出自己的疑问,较好的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起到一个很好的热身作用。
(二)合作交流 探索新知
1、 了解种子的结构
【提示】首先我们一起来了解下种子的结构。在观察之前,要做到心中有数,你想了解什么?你该如何观察?所以现在大家先阅读下书本上91页实验内容。
【学生阅读】2分钟
【提醒注意】1、现在各个组员检查下小组的实验用品是不是都齐了;2、观察种子结构的基本步骤是由表及里,先形态后结构,先宏观后微观;3、在观察后用不同颜色的水笔在种子的各个部位按要求涂上相应的颜色,各小组必须分工合作,小组长监督,最终将观察到的结果记录在书本上;4、注意安全。
【ppt展示】实验的要求:统一将胚芽涂成黑色、胚轴涂成黄色、胚根涂成绿色、子叶涂成红色
【学生实验】 1、观察菜豆种子,将种子各部分上色,将观察结果记录在书本上
2、观察玉米种子,将种子各部分上色,将观察结果记录在书本上
【教师活动】对学生做适当的指导,同时监督学生的安全用刀。
【学生展示】在实验完成后,请一个小组学生在实物投影仪前展示小组作品——上色的菜豆种子,并做讲解,组内补充,其他小组给予评价,并总结菜豆种子的结构。
【教师强调】菜豆种子的子叶有两片,肥厚,储存营养物质
【学生展示】请另一个小组学生在实物投影仪前展示小组的学习卡——玉米种子部分,并做讲解,组内补充,其他小组给予评价,并总结玉米种子的结构。
【教师强调】玉米的子叶只有一片,瘦小,不储存营养物质。在剖面上滴上碘时,变蓝色,种子内的主要成分为淀粉。
【小结】种子的大小、形状千差万别,但它们的结构是基本相同的,都有种皮和胚。胚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子叶,它是幼小的生命体,是种子结构的重要部分。
【设计意图】通过分组合作观察、实验、交流,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获得获取新知的能力。
2、 区分有胚乳种子和无胚乳种子
【引导提问】现在我们知道了玉米种子和菜豆种子的结构,那么你们发现有没有发现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回答】……
【教师补充】根据有无胚乳将种子分为有胚乳种子和无胚乳种子,并通过PPT展示有胚乳种子和无胚乳种子的例子。
【提问】你们觉得种子还有其他的分类方法吗?
【学生回答】……
【教师补充】根据子叶片数分为单子叶植物种子和双子叶植物种子,并通过PPT展示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例子。
【引导提问】通过玉米种子和菜豆种子的观察,你们发现种子中子叶片数和有无胚乳之间存怎么样的联系?
【学生回答】……
【总结】一般的,单子叶植物种子有胚乳,双子叶植物的种子无胚乳。但也有例外,如柿、蓖麻是双子叶植物但有胚乳,而慈菇是单子叶植物,但无胚乳。在有胚乳的种子里,营养物质主要储存在胚乳里,在有胚乳的种子里营养物质主要储存在子叶里。
【设计意图】该环节主要采用谈话法的形式,教师紧密联系前面学习的知识,提出引导性的问题,学生经过思考进行归纳总结,教师也顺理成章的介绍了相关的知识,而不是一味的教师介绍,学生记忆,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成就感。
3、 种子的萌发
【过渡】在第一节中,我们知道了动物由受精卵形成胚胎后,在子宫内继续发育,同样的种子中活的胚,是将来发育成幼苗的结构基础,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是胚发育需要的的营养物质的来源。那么自身条件都好了,那么种子是不是一定就能萌发了呢?
【学生回答】……
【追问】那你们觉得还受到那些因素影响?各小组先讨论下
【学生预设回答】种子的形状、大小、饱满程度、温度、水分、空气……
【讲述】这些影响种子萌发的因素称为变量
【提问】大家觉得这么多变量中,哪些变量对种子的萌发影响比较大?
【学生预设回答】……(引导学生说出温度、水分、空气对种子的萌发影响较大)
【教师讲述】种子的形状、大小、饱满程度这些种子的自身因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相对来说要小,所以称为次要变量,而温度、水分、空气等环境因素对植物种子的萌发影响较大称为主要变量,在研究一个主要变量(如水)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时,其他的变量怎么办?
【学生回答】……(主要还要引导学生说出次要变量和其他主要变量都要保持不变)
【追问】这种研究方法大家并不陌生,称为?
【学生回答】……
【组织活动】现在请同学们阅读书本上93页的探究,并根据要求将表格填好,各组之间可以进行讨论,回答书本上的三个问题
【学生讨论】……
【学生回答】……
【教师补充】现在有一位同学利用控制变量法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请同学们先评价下,他的实验方案合理?为什么?
【ppt展示】实验方案
选取大小、形状相同,健康的豌豆种子若干,分成三组,做如下实验
A种子 B种子 C种子
水分 空气 温度 水分 空气 温度 水分 空气 温度
甲组 无 充足 200C 有 充足 200C 有 无 200C
乙组 无 充足 400C 有 充足 400C 有 无 400C
丙组 无 充足 00C 有 充足 00C 有 无 00C
最终萌发的为:甲组的B种子
【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说出该实验方案在探究一个因素是,控制了其他相关的变量)
【ppt展示】从这个探究实验你发现影响萌发外界条件有什么?
【学生回答】……(引导说出水分要充足、空气要充足、温度要适宜,且三者缺一不可)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通过教师介绍,学生对控制变量法有更深入的了解与认识。之所以出示一个实验方案让学生评价的同时得出结论而不是学生自己设计方案,主要的原因是在这个阶段,学生还没有数量的掌握控制变量法,这样一个例子对学生下节课在学习影响种子萌发的最适的温度和水分是设计方案更容易上手,同时通过这个方案学生知道了影响种子萌发的条件。
【过渡引导】我们知道一个小小的胚胎在妈妈的肚子里发育成长,最后就有了你们,那么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会如何发育呢?现在我们一起来观看一个视频。请同学们在看完视频后说说自己的发现。
【视频】种子发育生长
【学生回答】……
【总结】胚根——根,胚芽——茎、叶
(三)课后延伸 加深理解
【ppt展示】例题
【设计意图】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
(四)归纳小结 形成评价
1、学生来说一说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进行自我小结
2、对学生上课的表现作正确的评价
【设计意图】教师的表扬对学生来说是很大的鼓舞。同样,每节课,最重要的是学生学到了什么,而不是教师教了什么,所以让学生自我小结。
(五)课后作业 加强巩固
1、预习影响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和水分,并思考如何设计方案。
2、作业本
板书设计
种子的结构
种皮
种子 胚芽
胚 胚轴
胚根
子叶
种子的分类
有胚乳种子
根据有无胚乳
无胚乳种子
单子叶植物种子
根据子叶片数
双子叶植物种子
三、种子萌发的条件:充足的水分,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