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课件(34张PPT)+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课件(34张PPT)+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9-04 23:09:30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部编版本
七年级
新知导入
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建立了不朽的功业。夏朝存在了400多年,商朝存在了500多年,周朝存在了800多年。照理说,秦朝存在的时间应该更长。秦始皇就希望他的皇位能传之万代。可事实上秦朝只传了三代,存在了14年就灭亡了,这是怎么回事呢?由此导入新课。
一位堪称“劳模”的皇帝——
统一全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巩固边疆
统一度量衡、车轨、货币、文字
前221年
前210年
前207年
秦统一中国
秦二世继位
一个强大秦王朝轰然倒塌
秦亡
目录
一、强秦灭亡究其因—秦的暴政
三、乌江亭外英雄泪—楚汉之争
二、咸阳城内大厦倾—农民起义
新知讲解
秦的暴政
一、强秦灭亡究其因—秦的暴政
长城
兵马俑
徭役繁重
这些史实反映秦朝什么社会现象?
材料1
据史书有数字记载,秦朝人口约有2000万。而修阿房宫和骊山陵达70万人,打匈奴、筑长城30万,移民戍守越族地区50万,计有150万。再加上修筑驰道的、建筑离宫的,更有大量日夜奔走于途的运输粮食的。所以秦朝长年在外服役的足有三百万人。
北击匈奴、修长城
30万
南戍五岭、开灵渠
50万
建阿房宫、骊山墓
70万
修驰道、运粮饷
200万
其他
100万
老弱病残
550万
妇女
1000万
成年男丁
450万
秦朝全国总人口约2000万
上缴国家
养家糊口
1/3
赋税沉重
2/3
秦的统治急于求成和暴虐的特点,他迫使农民将三分之二的收获上缴国家,农民受到剥削和压迫,成千上万农民背井离乡,脱离农业生产,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这又说明了什么?
秦朝法律严苛,民众不慎一人触犯法律,亲族和邻里都要受到牵连。秦简记载:五人共同盗窃,赃物在一钱以上,斩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有各种残害肢体的肉刑,单是死刑就有车裂、腰斩、活埋10多种。
这一记载说明秦的刑法有什么特点?
刑法残酷
材料一:(二世)杀大臣蒙毅等,公子十二人僇死咸阳市,十公主矺死于杜,财物入于县官,相连坐者不可胜数。
——《史记》
译文:胡亥屠杀自己兄弟。最残忍的是在咸阳市中的商业区,将十二个兄弟处死。另一次在杜邮又将六个兄弟和十个姐妹碾死,刑场惨不忍睹。
材料二:(二世)皆令从死,死者甚众。葬既已下,或言工匠为机,臧皆知之,臧重即泄。大事毕,已臧,闭中羡,下外羡门,尽闭工匠臧者,无复出者。
——《史记》
译文:二世命令这些人全部殉葬,殉葬的人很多。下葬完毕,有人说是工匠制造了机械,墓中所藏宝物他们都知道,宝物多而贵重,这就难免会泄露出去。隆重的丧礼完毕,把墓地最外面的一道门放下来,工匠们全部被封闭在里边,没有一个再出来的。
秦二世时期
秦二世统治更加残暴
沉重的赋税
繁重的徭役
残酷的刑法
秦二世
统治更加残暴
秦始皇
秦的暴政
秦灭亡的
根本原因:
老百姓生活
“我家有三子:
老大修长城,多年未相逢;
老二惹权贵,至今被放逐;
老三忙耕田,租税沉甸甸;
饭菜不得饱,一家难团圆;
敢怒不敢言,惟恐遭劫难。”
揭竿而起
二、咸阳城内大厦倾——农民起义
公元前209年夏,有900多农民被征发去渔阳戍守长城,因为遇到大雨,不能按时到达。按照秦法,戍守误期就要被处死。
如果你是那些农民里面的一员,在这种情况下,你会怎么做呢?
第一阶段:陈胜、吴广起义


起义地点
领导人
直接原因
历史地位
结果
意义
公元前209年
大泽乡
陈胜、吴广
遇雨不能按时到达,按律当斩
失败
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第二阶段:项羽、刘邦起义
巨鹿之战
时间
战争双方
结果
特点
公元前207年
项羽和秦军
项羽消灭了秦军主力
以少胜多的战役


















渔阳
密云西南
巨鹿
平乡西南

咸阳
咸阳东北
荥阳
大泽乡
宿州东南
武关
丹凤东南
灵宝北
陈胜吴广起义地点
陈胜吴广进军路线
张楚
陈胜吴广建立的政权及地点
陈胜吴广活动地区
响应起义的地区
重要战役

南阳
张楚
函谷关
前207年
前207年
秦末农民起义
大泽乡

巨鹿
咸阳
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陈胜、吴广起义
陈胜、吴广起义失败了,那么由他们引发的秦末农民起义有没有失败呢?
秦末农民起义

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项羽和刘邦领导的农民军继续进行反秦斗争。
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
前期:陈胜、吴广起义
后期:项羽、刘邦起义
秦末农民起义
项羽为什么能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秦军?
当时项羽在军事上处于绝对劣势,按常规战法,很难取利。项羽采取这种做法,破釜沉舟,激发了将士们的斗志,要么前进,要么战死疆场,没有任何退路。破釜沉舟并不违背兵法,兵书上就有“置于死地,而后生”的说法。项羽在特殊情况下,运用这种特殊做法,应该说是高明的。
想一想
秦朝灭亡:
公元前207年,秦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第二阶段:项羽、刘邦起义
楚汉之争
三、乌江亭外英雄泪—楚汉之争
项羽
刘邦
楚汉之争
西楚霸王
汉王
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
结果:垓下之战,项羽乌江自刎,刘邦建立了汉朝。
垓下之围
乌江自刎
项羽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战胜秦军,可后来在楚汉之争中却被实力只有他四分之一的刘邦打败项羽死前叹道:“天亡我也,非战之罪也。”你认为他的说法对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项羽
刘邦
进驻咸阳,废除秦法,“约法三章”,得民心。
放纵部下烧杀抢掠,失民心。
广纳人才,
势力壮大。
刚愎自用,众叛亲离,实力削弱。
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动脑筋
启示:得民心者得天下
刘邦、项羽先后领导了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之争。这两次战争的性质是否相同?为什么?
战争目的
代表阶级
秦末农
民起义
楚汉
之争
战争性质
反抗秦的暴政
农民阶级
帝位之争
封建地主阶级
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斗争
农民战争
成语竞猜
本课涉及到的成语较多,你知道多少呢?
请你猜猜看,下列图片和文字指的是秦汉时期的哪个成语?
指鹿为马
此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是非不分,颠倒黑白
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到达孤立无援的窘迫境地

四面楚歌
泛指订立简单的条款,以资遵守。
约法三章
此成语的意思是砍了树枝当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和
“逼上梁山
”意思相近。

竿


此成语比喻不留退路
,义无反顾。其作用是置于死地而后生。
破釜沉舟
此成语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
。即醉翁之意不在酒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BC209年
BC207年
BC206年
BC202年
西汉建立
楚汉之争
秦的暴政
赋税沉重
徭役兵役繁重
刑法严苛
秦二世更残暴
秦末农民起义
陈胜吴广起义
刘邦项羽起义
巨鹿之战:以少胜多
秦朝灭亡:前207年
楚汉之争:争夺帝位
时间:前209年
地点:大泽乡
意义:第一次大规模的
农民起义,具首创精神。
大泽乡起义
巨鹿之战
秦朝灭亡
课堂小结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