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白鹭》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白鹭》 学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9-05 17:47: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白鹭》
学习目标 :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学习重点:能仔细品读“白鹭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感受那些“因为常见而被人忘却了”的美。
学习难点:能理解本文描写白鹭所运用的方法——抓住事物的神韵作粗线条勾勒。
【情境导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我国现代作家郭沫若就曾为这雪衣雪发青玉嘴的白鹭提笔,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白鹭》,感受作者字里行间对白鹭的赞美。
在这充满诗情画意的《白鹭》中,一个栩栩如生的白鹭形象被勾勒出来。你看,一两只白鹭在清水田里站着钓鱼。晴天的清晨,白鹭悠然地站在小树的绝顶望哨。黄昏的空中,偶尔会有白鹭低低地掠过。
当白鹭走进自然时,就是一幅幅清丽悠远的风景。当白鹭停留到郭沫若先生的笔尖时,就是自然天成的静态美。
精讲方法:抓住事物的神韵作粗线条勾勒——描写白鹭所运用的方法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1. 字词乐园:喙
喙:鸟兽的嘴。
拓展延伸:借指人的嘴:百喙莫辩(=百口莫辩);毋庸置喙(不用别人插嘴,不需要别人多话)。
2. 分析白鹭的外貌描写:
明确:小朋友,你们发现文中对于白鹭的外貌描写非常少吗?只有短短四小句。但是这短短的四小句却抓住了白鹭雪白的蓑毛、流线型结构、铁色长喙、青色脚这四个主要的特点,突出表现了白鹭的身段美:“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色素美:“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这身段不长不短,这色素不艳不素,我们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就是:恰到好处。所以说,白鹭的形象是“适宜”的。
3. 抓住事物的神韵作粗线条勾勒vs详尽描写事物
很多小朋友读到这句的时候就有疑问了。我们一般写咏物的文章时,都是把事物做详尽的描写,而这里却只有四小句,为什么呢?
其实,这是两种不同的状物抒情的写作手法。
明确:本文运用的写作手法是抓住事物的神韵作粗线条勾勒。仅仅抓住白鹭的四个外貌特征,就把白鹭适宜的形象勾勒出来了。这种写作手法就像是一幅写意画,减少过多的细节呈现,让事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要想把这个方法用好,小朋友们一定要记住一个诀窍,就是选取描写的点一定是最能体现事物特点的。
而我们常见的写作手法是详尽描写事物。这就像是一幅工笔画,细到每根羽毛都要画出来,这样写会产生再现事物的效果,更具体。两种写法各有优点,小朋友可以根据自己写作的需求灵活选取。
瞧,美丽的白鹭又闯进了我们的视线,小朋友,请你仔细观察这幅画面,试着运用详尽描写的手法来描绘白鹭。
白鹭长着一身雪白的羽毛,伸着修长的脖子,细细的长喙像把刚劲的尖嘴钳。铁青色修长的细腿,常常喜欢单脚独立。它们扑扇着轻巧的翅膀奔跑在大河边的浅水里,把雪白的身影映在清澈的水中。
明确:
首先,我们来描写白鹭的外貌。
白鹭长着一身雪白的羽毛,伸着修长的脖子,细细的长喙像把刚劲的尖嘴钳。铁青色修长的细腿,常常喜欢单脚独立。
其次,我们把画面中白鹭奔跑的动作用文字再现出来。
它们扑扇着轻巧的翅膀奔跑在大河边的浅水里,把雪白的身影映在清澈的水中。
真棒,小朋友的观察越来越仔细了,外貌是静,奔跑是动,动静结合,让白鹭的形象更加具有生命力啦!
4. 品析:白鹭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明确:郭沫若先生笔下的白鹭是美的,作者用紧扣特征的粗线条,勾勒出白鹭“适宜”的形象美,也是静态美。又让白鹭走进自然,具有了动态美。形象的适宜和与自然的清纯和谐体现了白鹭自然天成、质朴平凡、清纯自然的美。这种美是平凡的,是易被人忘却的,同时也是韵在骨子里的。所以郭沫若先生不由得赞叹“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表达了郭沫若先生对白鹭的歌颂,讴歌了那些“因为常见而被人忘却了”的美。
平凡不是平庸,常见亦显高尚。这样的例子在《感动中国》中比比皆是。我们一起来阅读《感动中国》的两则颁奖辞。
1. 第一则:
第一则是颁给王继才、王仕花这对夫妻的。他们以海岛为家,与孤独相伴,在没水没电、植物都难以存活的孤岛上默默坚守32年,把青春年华全部献给了祖国的海防事业。
他们的颁奖辞是:浪的执着 / 礁的顽强 / 民的本分 / 兵的责任 / 岛再小也是国土 / 家未立也要国先安 / 三十二年驻守 / 三代人无言付出 / 两百面旗帜收藏了太多风雨 / 涛拍孤岛岸 / 风颂赤子心
王继才和王仕花夫妇用自己32年的坚守,把颁奖辞的一字一句印刻在孤岛的每一块礁石上。这是一个小家和国家的故事。一人展开国旗,一人肃立敬礼,岛上的每一天就这样开始了,平凡而伟大。
2. 第二则:
第二则是颁给80后、乡村学校校长,张玉滚。大学毕业的张玉滚,放弃在城市工作机会,回到家乡,当起了民办教师,一干就是17年。他是这里的全能教师,手执教鞭能上课,掂起勺子能做饭,握起剪刀能裁缝,打开药箱能治病。
张玉滚的颁奖辞是:扁担窄窄/挑起山乡的未来/板凳宽宽/稳住孩子们的心/前一秒劈柴生火/下一秒执鞭上课/艰难斑驳了岁月/风霜刻深了皱纹/有人看到你的沧桑/更多人看到你年轻的心
扁担窄窄,挑起山乡的未来。的确,学校地处偏僻,在路没修好时,张玉滚靠一根扁担,把学生的课本、文具挑进了大山。一副扁担,两条腿,往返一次需要12个小时。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张玉滚做了17年平凡的教师,把知识带给了大山里的孩子。
《感动中国》中的颁奖辞用一种诗歌的形式,书写了平凡,印刻了伟大。你身边有“因为常见而被人忘却了”的美吗?试着为他们写一则颁奖辞吧,让我们来一起发现平凡之美。
(答题时间:10分钟)
【基础知识达标】
一、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孤独——( ) 嗜好——( )
瞭望——( ) 或许——( )
二、我来说作者。
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原名________。1921年,其诗集《________》出版,这部诗集不仅确立了他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卓越地位,同时也为中国新诗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素养能力提升】
三、阅读《白鹭》,回答问题。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琉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
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
——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1. 文中写白鹭的外形美,为什么要提及白鹤、朱鹭和苍鹭?
2. 作者描绘了白鹭的哪三幅画面?试着给每一幅画面起一个名字。
3.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有什么联系?
lefttop
一、
孤单 喜好
眺望 也许
解析:此题考察近义词的积累与运用。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作答此类型题,需要在日常学习中有意识积累词语,并学会在语境中运用。
二、
郭沫若 郭开贞《女神》
解析:此题考察作家作品等文学常识。
三、
1. 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把白鹭与白鹤、朱鹭、苍鹭作对比,认为列举的这些动物都太大了,从而凸显出白鹭“适宜”的形象特点。
2. 第一幅画面是:一两只白鹭在清水田里站着钓鱼。
名字:水田钓鱼
第二幅画面是:晴天的清晨,白鹭悠然地站在小树的绝顶望哨。
名字:闲立枝头
第三幅画面是:黄昏的空中,偶尔会有白鹭低低地掠过。
名字:黄昏低飞
3.
(1)开头和结尾都是比喻句。
(2)文章开头的比喻旨在点出作者的发现,引出下文;结尾处的比喻是对全文的总结,在上文描写的基础上进一步提示出白鹭美的本质。
解析:此题考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此文段运用了对比手法,巧妙勾勒三幅画面,并重点提示了文章开头和结尾的妙处,作答阅读理解文段,一定要准确把握主旨,围绕中心思想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