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造人》
★
自主预习试锋芒
识·日积月累
1.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揉(
)
莽莽(
)
澄澈(
)
掺和(
)
灵敏(
)
泥潭(
)
huāng(
)凉
jì(
)寞
péng(
)勃
fēi(
)凡
气gài(
)
màn(
)延
神tōng(
)广大
灵jī(
)一动
méi(
)开眼笑
疲倦不kān(
)
2.通晓词义,填对词语
①___________________:兴致高,情绪热烈。
②___________________:形容草木丛生的样子。
③___________________:疲乏得无法坚持下去。
④___________________:原是佛教用语,指有无所不能的力量,今指特别高明的本领。
⑤___________________:形容高兴愉快的样子。
⑥___________________:没有足够的力量来完成这项工作
读·观其大略
1.这篇神话以大胆新奇的想象,具体描述了什么内容?
2.根据文章内容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
天地无人→________→造更多的人→_______
作家作品
袁珂(1916-2001),四川新都人,神话学家。著有《中国古代神话》《山海经校注》等。其中《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国第一部较系统的汉民族古代神话专著。
名言警句
(1)神话的创造在自己的基础上乃是现实主义的。——高尔基
(2)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马克思
多音字
开辟(pì)
辟
复辟(bì)
省事(shěng)
省
反省(xǐng)
形似字
掘(jué)掘土
倔(jué)倔强
崛(jué)崛起
踪(zōng)踪迹
综(zōng)综合
棕(zōng)棕色
词语辨析
灵敏
灵活
【同】都是形容词,都有“敏捷”的意思。
【异】“灵敏”指反应快,侧重于感觉。“灵活”指善于随机应变,不拘泥,侧重于头脑、动作。
【举例】大象的鼻子能伸能缩,舒展自如、感觉灵敏、动作灵活。
★
合作探究提素养。
【探究一】品故事情节
1.女娲为什么要造人?女娲怎样造人?
2.女娲是如何解决人类繁衍问题的?
【探究二】品人物形象
3.文中的女娲到底是人还是神?请分析“妈妈”女娲的形象。
【探究三】品精美语言
4.“她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创造人类的方法”一句中“绝妙”换成“奇妙”好不好?为什么?
★
美文精炼析考点
析考点
提取信息与概括
常见题型
1.文章××段突出了××的什么特点?
2.文章围绕×,主要写了哪几件事?
答题指导
1.审清题干,明确答题方向。注意题干中第×段”“请结合全文作答”此类提示词。
2.根据题干提示定位,锁定答题区域。
(1)答题区域为全文:首先,通读全文,选择每段中与题干相关的有效信息勾画出来;其次,根据勾画出来的内容,提取关键词或句子;再次,根据要求整理答案,列序号,求规范;最后,根据题干赋分验证答案要点是否全面。
(2)答题区域为第×段:首先,通读该段内容,勾画与题干相关的信息;其次,根据要求整理答案,内容较多时分点作答;最后,根据题干赋分验证答案要点是否全面。
练类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①女娲创造了人类之后,许多年来平安无事,人类直过着快乐的日子。
②不料有一天,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不知道为了什么事,忽然打起来了。打得非常激烈,从天上一直打到人间,战争的结果,火神胜利了,水神失败了
③失败的水神共工又羞又恼,觉得再也没有脸面活在世间了,就一头向不周山撞去。这一撞不打紧,他自己没有撞死却闯出了天大的祸事。
④原来那不周山,本来是矗立在西北的一根撑天的柱子,经共工这么一撞,把撑天的柱子撞断了,世界因此发生了一场可怕的大灾难。
⑤看吧,半边天空崩塌下来,天上露出了大窟窿,地面上也破裂成了纵一道横一道黑黝黝的深坑。山林烧起了熊熊大火,洪水从地底喷涌而来,波浪滔天,大地变成了海洋。同时,从燃着大火的山林里又窜出各种恶鸟猛兽,到处害人,人类已经无法生存下去了
⑥女娲看见她的孩子们遭受这么可怕的大灾难,痛心极了,她没法处罚那个捣乱的共工,只得辛辛苦苦地修补残破的天地。
⑦补天这工作真是艰巨而困难!可是人类的母亲女娲,为了她心爱的孩子们,一点也不怕艰难和困苦,独自担负起了这个重担
⑧她先在大江大河里挑选了许多五色石子,燃起一把火,把这些石子熔炼成胶糊状的液体,再拿这些胶糊状的液体去把天上一个个窟窿都填补好。
⑨她怕补好的天空再崩塌,便又杀了一只大乌龟,斩下它的四脚,用来立在大地的四方,代替天柱,把天空像帐篷似的撑起来。柱子很结实,天再也没有崩塌下去的危险了。
⑩那时,地上有一条凶恶的黑龙在作怪,女娲便杀了这条黑龙,同时又赶走各种恶鸟猛兽,使人类不再受禽兽的伤害。
?剩下的只有洪水的祸患没有平息,女娲又把河边的芦草烧成灰,堆积起来,塞住了很大的洪水。
?这时侯,大地恢复了欣欣向荣的景象。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依着顺序循环,去了又来,该热就热,该冷就冷,一点也不出乱子,人类又能快乐地生活了。
1.本文的体裁是___________,给文章拟一个标题:(不超过四个字)。
2.天是谁弄破的?他为什么要撞破天?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3.女娲是怎样补天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的女娲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所写的内容是真实的吗?它反映了古代人民的什么愿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一课多练显身手
小题快练
1.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女娲(wā)泥潭(tán)澄澈(dèng)
B.开辟(pì)掺和(cān)绵延(mián)
C.寂寞(jì)灵敏(mǐn)安慰(wèi)
D.模样(mǒ)踪迹(zōng)枯藤(téng)
2.改正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
(1)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儿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篷勃起来才好。
________改为________
(2)想着,她就顺手从池边崛起一团黄泥,掺和了水,在手里揉团着
________改为________
(3)接着一阵兴高彩烈的跳跃和欢呼,表示他获得生命的欢乐。
________改为________
3.下列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孙悟空神通广大,他一个跟斗可以翻十万八千里,还有72般变化的本领。
B.清晨的公园里,一些老人在指手画脚地打着太极拳,姿势优美,如行云流水。
C.他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一箭双雕的好办法。
D.笔者漫步在张家界市黄龙洞生态广场,只见路边排树干挺拔、树冠翠绿的行道树全身布满了生动的“眼睛”,眉开眼笑的,似是在欢迎八方来客。
4.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过去16年的“两会”调查中,“反腐”议题7次成最受网民关注的热点,2018年再度蝉联热词榜榜首。
B.能不能切实提高广大市民的综合素质,是创建文明城市的关键。
C.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于2018年11月7日至9日在桐乡乌镇举行,大会主题为“创造互信共治的数字世界—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D.本文详细叙述了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表现了古代人对人类自身来源的好奇、追寻与探索。构思精巧,情节完整。
5.对本文体裁及表现手法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
A.神话故事,通过联想表现。
B.神话故事,通过象征表现。
C.寓言故事,通过运用联想表现。
D.神话故事,通过运用想象表现。
素养全练
6.综合性学习
(1)下面的四幅图分别描绘了哪个神话?请先欣赏,然后填上你认为正确的故事名称。
图一:_______________图二:_______________
图三:_______________图四:_______________
(2)你还知道哪些神话故事,请写出两个与古代神话故事有关的成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微练
7.【技法借鉴】对人类诞生的喜悦之情充溢在整篇文章之中,这是课文合理而又具有丰富想象力的地方,女娲造成第一个人之后,满心欢喜,眉开眼笑,她一定会对这个孩子说些什么。
【片段练笔】请发挥想象,把女娲对这个孩子说出的话写下来。1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
自主预习试锋芒
【识·日积月累】
1.róu
mǎng
chéng
chān
mǐn
tán
荒
寂
蓬
非
概
绵
通
机
眉
堪
2.①兴高采烈②莽莽榛榛③疲倦不堪
④神通广大⑤眉开眼笑⑥力不暇供
【读·观其大略】
1.这篇神话以大胆新奇的想象,具体描述了女娲造人的过程。
2.女娲造人婚姻育人
★
合作探究提素养
1.大地荒凉寂寞,要为大地添一点生气。
用揉泥成团和挥藤洒泥的方法造人。
2.为解决人类繁衍问题,女娲把那些小人儿分为男女,让他们配合起来创造后代,再次突出了女娲的智慧。
3.女娲是神,更是人。神性与人性在女娲身上得到了高度的统一。她勤劳、慈祥、聪明、活泼、情感丰富,有伟大的神力4.不好,“绝妙”表示方法巧妙到了极点,而“奇妙”表示方法新奇,给人新颖的感觉,在文中,“绝妙”更妥帖
★
美文精练析考点
1.神话
女娲补天
2.【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阅读②、③段,抓住有关语句回答即可。
答案:水神共工。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打起来了,共工被打败,又羞又恼觉得再也没有脸面活在世上,就一头撞向不周山,从而把天给撞破了。
3.【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文章第⑧自然段写了女娲补天的过程。
答案:她先在大江大河里挑选了许多五色石子,燃起一把火,把这些石子熔炼成胶糊状的液体,再拿这些胶糊状的液体去把天上一个个窟窿都填补好。
4.【解析】本题考查人物的性格特点。要结合女娲为了人类能快乐的生活,免除灾惠,做了许多艰巨而困难的工作思考回答。
答案:女娲作为人类的母亲,心地善良,不怕艰难困苦,勇于承担责任,特别勇敢。
5.【解析】本题考查对神话的理解。神话是人们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一种理解,是想像的故事,不是真实的,但它能反映人们的美好愿望
答案:不是真实的。它反映了古代人们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过快乐安定生活的美好愿望。
★
一课多练显身手
1.C
A项中“澄”应读chéng;B项中“掺”。
应读chān;D项中“模”应读“mú”
2.(1)篷蓬(2)崛掘(3)彩采
3.B
指手画脚:指说话时做出各种动作形容说话时放肆或得意忘形。不符合语境。
4.B
两面失衡,可以删去“能不能”。
5.D
《女娲造人》属于神话,作者主要运用想象塑造人物,展开故事情节。
6.(1)嫦娥奔月
女娲补天
后羿射日
共工触山(2)示例;精卫填海牛郎织女。
7.示例:孩子,欢迎你来到这个世界。你是那样可爱,你有像我一样的笑容,有像我一样的性格,你的到来会给这个世界增添无限的生机。有你的陪伴,从今以后我再也不会感到寂寞。我真是太高兴了,我希望你能够快乐健康地成长。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