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小学美术 四年级上 《自行车局部写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自行车局部写生》的学习是建立在前一课《猜猜我是谁》的学习基础之上的,与《猜猜我是谁》都属于线条造型表现系列的内容。本课是继续让学生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通过细致的观察和分析,掌握线描写生的基本方法,用多种线条表现出自行车局部的结构和细部特征,提高学生的线条造型能力,体验造型表现的乐趣。
根据《课标》要求,四年级学生开始认识线条、现状等美术造型元素,需要掌握一定的表现技法,表现自己的观察所得。本课引导学生通过对自行车局部的观察与绘画,感受到线条疏密、交错和穿插等形式美感,了解到线条的丰富表现力,表现出自行车的局部特点,体现儿童写生作品特有的情趣。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观察自行车的结构,了解线描写生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初步尝试自行车局部线描写生的乐趣。
引导学生观察,了解自行车局部的结构和基本比列关系,学习用线条表现自行车局部的方法,通过写生创作,提高学生用线条造型表现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观察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习惯,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过程中感受线描写生作品的形式美感,体验写生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细致的观察自行车局部、抓住特征,发现线条的丰富表现力。
2.教学难点: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与表现,运用变化的线条表达自己的观察。(心手不一)
三.教学准备
师:课件、范作、写生用自行车两辆、写生小夹板、取景框
生:签字笔(铅笔)、画纸
四.教学过程
课前视频,活跃气氛,感受线条的创意。
(一).实物导入 激发兴趣(设计意图:让课堂活跃轻松一点,感受一些线条的乐趣)
教室中摆放两辆不同款式的自行车。
同学们,刚才我们和客人老师一起欣赏了一段有趣的创意绘画视频,其实在我们的教室中还有两位特殊的客人,它们是谁啊?——两辆自行车,我想你们一定猜到今天的美术课要画什么了吧?(画自行车)
老师带来了两幅自行车的绘画作品(出示两幅不同风格和方法的自行车作品),请学生比较一下这两幅作品的不同之处?(线条简单与繁琐,整体与局部、真实与想象……)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课题——自行车局部写生(板书)
随机板书绘画方法“线描”“写生”
(二)引导观察 了解结构(设计意图:通过三次不同的观察,从整体观察到使用取景框构图,抓住细节进行观察,让学生在探究中了解局部特征,感受线条的表现方法。)
1.第一次引导观察:同学们,自行车既然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交通工具,那我们面前的自行车主要有几部分组成?
学生回答,教师走进小组中交流各组成部分(车把、车身、车座、车轮、脚踏板等)。看来同学们对自行车的结构非常了解,老师分别出示这些主要部 件的写生示范作品,认一认作品中自行车的其他部件。
2.第二次引导观察:教师边说边拿出“取景框”,同学们,为了让我们的观察更细致,老师给每位同学准备了一个“取景框”。透过“取景框”我们可以更清晰地观察自行车的局部特征(教师用闭眼和前后移动取景框教学生观察方法),你最喜欢自行车的哪个局部?教师和学生一起观察,请同学说一说?
(出示ppt)老师发现:同学们观察热情高涨,老师也推荐几张构图。这些自行车局部线条丰富、便于我们写生哦!你是不是和老师有同感呢?
3.第三次引导观察:接下俩让我们瞪大我们的双眼,也可以走进看看,仔仔细细看看那这些部件可以用什么方法画出来?老师出示观察要求“四看观察法”:
①.看一看零件的大小比例
②.看一看零件的前后关系
③.看一看零件的衔接方法
④.看一看零件的纹路线条
老师也做了细致的观察,请同学们一起和老师再来观察,教师示范。(车轮、齿轮、车架)并出示细节范作。
轮胎的立体感,正面轮廓线以外还要有侧面轮廓线。
先画前面的零件再画后面的零件,线条要流畅。
抓住链条特征,用曲线表现线条特征。
(三).作品交流 品味线条(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比较,认识哪些是优秀的写生作品,并 解决的方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写生理念。)
1. 一起来欣赏一直学生作品欣赏(ppt)
2.老师带来了一些小朋友的作品,请你们比较或讨论一下,哪些作品比较美,美在什么地方?
教师启发和强调学生一定要注意观察细致、比例得当、线条要流畅。
2.提问:你准备给那副作品提一些修改建议?建议是什么?
口述:用细小的曲线可以表现车轮的花纹、用交叉线表现出车篮筐密密麻麻地编织感、用流畅的线条表现车把手和车链条的顺畅感……
(四)教师示范 体会方法(设计意图:指导学生的写生方法)
1.通过取景框观察到的,可以先用铅笔在画纸上定位出大体位置和大小比例。
2.然后用记号笔先画出前面的车把手,然后画出车把手上的零件、车铃、刹车,强调刹车线与把手的曲直对比,车筐与其他部件的疏密对比
3.注意要体现出前后区别和遮挡关系,尽可能的表现出立体感。
出示作品,提倡也可以简单完成其中的一个小部件的写生。
(五)艺术实践 体验写生乐趣(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习惯和造型表现力,体验线条的乐趣。)
提出写生要求(ppt):选择自己喜欢的自行车局部,认真观察自行车局部细节,用铅笔线描表现自行车局部。
教师巡回辅导,在学生中进行示范。
(六)自主展示 交流评价(设计意图:巩固知识,获得乐趣。)
1.组织学生把作品展示出来。
展示学生的作品,请学生上前观察。(教师挑选请学生集体评价)
教师随机分类引导学生评价:线条流畅的作品?表现细致的作品?
2.课后继续完成
(七)了解历史 拓展延伸(设计意图:提高审美,进一步感受线条的魅力)
1.介绍自行车的历史——从发明到现代的自行车
2.出示名家的线描作品(表现对象不同),欣赏感受。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