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课件 威尼斯 1(教科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语文下册课件 威尼斯 1(教科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41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02-25 20:3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4张PPT。 水城”威尼斯威尼斯朱自清教科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威尼斯是中世纪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的故乡,位于意大利北部亚得里亚海海滨。它的四周被海洋所环绕,只有西北角一条长堤与大陆相通,固有“水都”之称;它有纵横交错的大小河道177条,把全市分割成120余个岛屿,又名“百岛之城”。岛与岛之间有400余座形式各异的桥梁相连。 莎士比亚的名著《威尼斯商人》对当年威尼斯盛况的描述,深深印在了许多人的脑海里,令人难忘。
有关知识游记散文 游踪型: 《雨中登泰山》
(典型) 特征概括型: 《天山景物记》 叙议结合型: 《内蒙访古》 《威尼斯》 复习思考1.游记散文有哪些写法? 惊诧于梅雨潭的绿。 威尼斯是一个
别致的地方。 ?《绿》:
《荷塘月色》:
《威尼斯》: 这几天心里
颇不宁静。别致:新奇,
跟寻常不同 。2.还记得《绿》和《荷塘月色》的文眼是什么吗?
那么,《威尼斯》的文眼又是什么? 结构提纲水上之城 (明媚)艺术之城???(华妙庄严)??别致?总写分写?——圣马克方场 ——圣马克堂、公爷府?音乐艺术 ??建筑艺术 ——圣罗珂堂、佛拉利堂?绘画艺术 ——夜 曲? ——国际艺术展览会现代艺术 工艺美术 ——手工艺品??“河网之城”图
“海上之城”图(平视)(俯瞰)(空间顺序)深入思考 2.这一部分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第二部分写威尼斯是一个 “艺术之城”,是以什么为描述的中心?以什么顺序来写? 4.课文围绕着圣马克方场从哪几方面写出威尼斯是个文化艺术之城?1.第一部分写威尼斯是一个“水上之城”,在文中是怎样体现出来的?是从什么视角来写威尼斯的?写了什么景物?运用了比喻:——(明喻、暗喻) ——(暗喻)——(明喻、借喻)——(明喻) (表形容)(表联想) 想想练练 圣马克广场上的游人 老衙门 运 河 圣罗珂
教 堂
公 园
新衙门 公爷府 南西东佛拉利
教 堂北1.试归纳第二部分的修辞手法: ①比喻 ②词语的移用 2.辨析有喻词但不是比喻句的句子: 3.区分词语的移用与通感的区别。在日光里鲜明得像少女一般。
这所房子从运河中看,好像在水里。
这个略略像当年的秦淮河的光景。
全幅气韵流动,如风行水上。 ①词语的移用——即词语的借用,通常把
形容人的修饰语移用到物上。
如:愤怒的子弹;这是一条幸福的大街。 ②通感——是人感觉的打通,即移觉,是一种特殊的比喻。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课堂训练(表形容)(表想象)(表对比) (表形容) 总观全文作者自始至终怀着赞赏、激情去描述威尼斯,选材多角度、多方面,详略得当,最终归结到表现威尼斯的自然美、艺术美和人民的气质美这一主题,充分体现出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再见 船儿悄 悄地穿出连环着的三个壮阔的涵洞,青溪夏夜的韶华已如巨幅的画豁 然而抖落。哦!凄厉而繁的弦索,颤岔而涩的歌喉,杂着吓哈的笑语声,劈拍的竹牌响,更能把诸楼船上的华灯彩绘,显出火样的鲜明, 火样的温煦了,小船儿载着我们,在大船缝里挤着,挨着,抹着走。 它忘了自已也是今宵河上的一星灯火。……
……叮当的小锣,伊轧的胡琴, 沉填的大鼓……弦吹声腾沸遍了三里的秦淮河。喳嚷嚷的一片,分不 出谁是谁,分不出那儿是那儿,只有整个的繁喧来把我们包填。仿佛 都抢着说笑,这儿夜夜尽是如此的,……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节选)
俞平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