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测试卷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学生姓名:
班级:_________ ____
分数:_____ ________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1.下列内容都属于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的是(
)
①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②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③物体的运动规律 ④生物体生命的活动规律 ⑤物质的制取和用途
A.②④
B.③④
C.①③
D.①②⑤
2.成语是中华民族语言的瑰宝。下列成语中蕴含着化学变化的是(
)
A.木已成舟
B.火上浇油
C.量体裁衣
D.滴水成冰
3.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物理性质的是( )
A.乙醇可作燃料
B.氮气用作保护气C.金刚石用于制玻璃刀
D.氧气用于炼钢
4.下列是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用托盘天平准确称取9.56
g固体
B.在托盘天平两端放大小相同的滤纸称氢氧化钠
C.用10
mL量筒量取5
mL液体时仰视读数
D.用10
mL量筒量取9.6
mL水
5.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不正确的操作是(
)
A.试管与桌面成45°角
B.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C.加热时要先进行预热
D.试管夹夹在试管的中下部
6.下列酒精灯的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
A.用嘴吹灭燃着的酒精灯
B.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C.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D.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湿布盖灭
7.实验结束后,下图中仪器的处理方式正确的是(
)
8.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9.某人用托盘天平称量5.1
g食盐时(1
g以下用游码),称后发现砝码放在了左盘,食盐放在了右盘。所称食盐的实际质量为(
)
A.5.3
g
B.5.1
g
C.5.0
g
D.4.9
g
10.小刚在量取液体时,开始俯视读数为15
mL,倒出一定量液体后又仰视读数为5
mL,则该同学倒出的液体的体积(
)
A.大于10
mL
B.小于10
mL
C.等于10
mL
D.无法确定
11.某些金属工艺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同学们认为它可能和铁一样有磁性。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就“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假设
B.设计实验
C.观察现象
D.作出结论
12.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人体呼出的气体中的CO2是否比吸入的空气中CO2含量多”的探究实验。实验操作及观察到的现象如图所示,那么小明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空气中不含二氧化碳
B.人体只呼出二氧化碳
C.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不含有氧气
D.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的二氧化碳比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多
13.某同学用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发现试管破裂。该同学认真分析后认为可能的原因有:①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加热;②加热前没有擦干试管外壁的水;③加热时试管底部触及灯芯;④被加热的液体体积超过试管容积的1/3;⑤加热过程中没有及时上下移动试管;⑥没有进行预热。你认为该同学提出的原因可能正确的是( )
A.①③⑥
B.②④
C.②③⑥
D.③④⑤
14.把一根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装有呼出的气体和普通空气的集气瓶内,观察到木条在空气瓶内继续燃烧,而在呼出的气体瓶内熄灭。由此说明(
)
A.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
B.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的小
C.呼吸过程中消耗了空气
D.呼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15.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刚熄灭时,烛芯会冒出一缕白烟。燃着的火柴只要碰到白烟,便能使蜡烛复燃,如图所示。此白烟可能是(
)
A.氮气
B.水蒸气
C.二氧化碳D.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二、填空题
16.(16分)将下列各仪器名称前的字母序号填在与其用途相对应的题目后面。
(1)用来夹试管的工具是_
_ __。
(2)贮存固体药品的仪器是__
__。
(3)常作为反应用的玻璃容器是__
__。
(4)用于洗涤仪器内壁的工具是__
__。
(5)用于夹持燃烧镁条的工具是__
__。
(6)检验物质可燃性,进行固体燃烧实验的仪器是__
__。
(7)用于加热浓缩溶液、析出晶体的瓷器是__
__。
(8)加热时常垫在玻璃容器与热源之间的用品是__
__。
17.(16分)在题后横线上简要说明下列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1)用试管刷刷洗试管时,用力过猛:__
_。
(2)滴管取用试剂后平放或倒置:__
__。
(3)倾倒细口瓶里的药液时,标签没向着手心:__
_。
(4)实验剩余的药品放回原瓶:__
__。
(5)使用量筒时,俯视读数:__
__。
(6)用一盏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__
__。
(7)将块状大理石投入竖直的试管中:__
__。
(8)用酒精灯内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__
__。
三、简答题
18.(4分)现有三瓶气体分别为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请用简单的方法来鉴别它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8分)观察身边一些生活现象,试用所学知识解释。
(1)饼干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会变软:__ __。
(2)从冰箱中取出啤酒瓶放在桌子上,过一会儿会看到啤酒瓶外壁出现“水珠”: _ __。
(3)酒精灯不小心被碰倒,洒出的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起来,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四、实验与探究
20.(11分)(1)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填写下列空格:①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块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__ __。
②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三层。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约1
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__ __(填字母)处最先炭化。结论:蜡烛火焰的__ __温度最高。
③再将一只干燥的冷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__ __。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__
__。
(2)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它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呢?有人提出了如下假设:
A.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
B.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
C.白烟是石蜡蒸气凝结成的石蜡固体。
实验探究:
①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__ _(填序号);但这样做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原因是__ __。
②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冰凉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烟不是_ _
__。
③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注意不要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燃烧,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假设__ _(填字母)提供了证据。同时可排除____(填字母),因为__ __。
第一单元测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
1-5:DBCDCD 6-10:CCDCD 11-15:DBDAC
二、填空题
16.
(1)
__A__。
(2)
__E__。(3)
__C__。
(4)
__F__。(5)
__G__。(6)
__D__。(7)
__B__。(8)
__H__。
17.
(1)
__弄破试管底__。(2)
__腐蚀橡胶帽__。(3)
__腐蚀标签__。(4)
__污染原瓶试剂__。
(5)
_使读数偏大__。(6)失火。
(7)冲破试管底部。(8)受热不均,使试管炸裂。
三、简答题
18.
__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三个集气瓶中(1分),木条燃烧得更旺则该瓶盛的是氧气(1分);木条火焰立即熄灭则该瓶盛的是二氧化碳(1分);木条火焰过一会熄灭则该瓶盛的是空气(1分)。
19.
(1)
__空气中有水蒸气(2分)__。
(2)
__冰箱中取出的啤酒瓶温度低(2分),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2分)__。
(3)立即用湿抹布盖灭(2分)
四、实验与探究
20.(11分)(1)
①__小__。②__a__。__外焰__。③__水雾__。__浑浊__。
(2)
①__A__;
__刚吹灭的蜡烛周围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存在__。
②__水蒸气__。③_C__。__A__,
_二氧化碳不能燃烧__。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