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
12.2三角形全等的的判定(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和掌握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2——“SAS”.理解满足“SSA”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2.能把证明一对角或线段相等的问题,转化为证明它们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能运用“SAS”证明简单的三角形全等问题。
【课前预习】
1.如图,在△PAB中,PA=PB,M,N,K分别是PA,PB,AB上的点,且AM=BK,BN=AK,若∠MKN=40°,则∠P的度数为(
)
A.100°
B.110°
C.80°
D.90°
2.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是(
)
A.两个锐角对应相等
B.一条直角边和一个锐角对应相等
C.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
D.一条直角边和一条斜边对应相等
3.如图,,,要使,直接利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是
A.AAS
B.SAS
C.ASA
D.SSS
4.如图,△ABC中,AB=AC,BD=CE,BE=CF,若∠A=40,则∠DEF的度数是(
).
A.75
B.70
C.65
D.60
5.如图,已知OQ平分∠AOB,点P为OQ上任意一点,点N为OA上一点,点M为OB上一点,若∠PNO+∠PMO=180°,则PM和PN的大小关系是(
)
A.PM>PN
B.PM
C.PM=PN
D.不能确定
【学习探究】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完成下列问题
1.怎样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是什么?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一)的内容是什么?
2.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________(可以简写成“边角边”或“________”).
3.有两边和一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________全等.
互学探究
探究一: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1)动手试一试(学生合作(二)精练、教师积极参与)
已知:△ABC
求作:,使,,
(2)
把△剪下来放到△ABC上,观察△与△ABC是否能够完全重合?
(3)归纳;由上面的画图和实验可以得出全等三角形判定(二):
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4)用数学语言表述全等三角形判定(二)
在△ABC和中,
∵
∴△ABC≌
3、探究二:两边及其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通过画图或实验可以得出:不全等
强调:
1.如果给定两个三角形的类型(如两个钝角三角形),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2.利用SAS证明全等时,要注意“角”只能是两组相等边的夹角;在书写证明过程时相等的角应写在中间;
3.证明过程中注意隐含条件的挖掘,如“对顶角相等”、“公共角、公共边”等.
【例题】
例1:【教材变式】已知:如图,AB=CB,∠1=
∠2.
求证:(1)
AD=CD;(2)
DB
平分∠ADC.
练习:已知:AD=CD,DB平分∠ADC
,求证:∠A=∠C.
例2:如图,有一池塘,要测池塘两端A、B的距离,可先在平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
达A和B的点C,连接AC并延长到点D,使CD=CA,连接BC并延长到点E,使
CE=CB.连接DE,那么量出DE的长就是A、B的距离,为什么?
方法总结:证明线段相等或者角相等时,常常通过证明它们是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或
对应角来解决.
练习:如图,点E、F在AC上,AD//BC,AD=CB,AE=CF.求证:△AFD≌△CEB.
做一做:如图,把一长一短的两根木棍的一端固定在一起,摆出△ABC.固定住长木棍,
转动短木棍,得到△ABD.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画一画:画△ABC
和△DEF,使∠B
=∠E
=30°,
AB
=DE=5
cm
,AC
=DF
=3
cm
.
观察所得的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把你画的三角形与其他同学画的三角形进行比较,
由此你发现了什么?
要点归纳:
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_________全等.
例3:下列条件中,不能证明△ABC≌△DEF的是( )
A.AB=DE,∠B=∠E,BC=EF
B.AB=DE,∠A=∠D,AC=DF
C.BC=EF,∠B=∠E,AC=DF
D.BC=EF,∠C=∠F,AC=DF
方法总结:判断三角形全等时,注意两边与其中一边的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解题时要根据已知条件的位置来考虑,只具备SSA时是不能判定三角形全等的.
【课后练习】
1.如图,∠ADB=∠AEC=100°,∠BAD=50°,BD=EC,则∠C=( )
A.
B.
C.
D.
2.如图,AB=AD,∠BAO=∠DAO,由此可以得出的全等三角形是( )
A.△ABC≌△ADE
B.
△ABO≌△ADO
C.△AEO≌△ACO
D.△ABC≌△ADO
3.小明用同种材料制成的金属框架如图所示,已知∠B=∠E,AB=DE,BF=EC,其中框架△ABC的质量为840克,CF的质量为106克,则整个金属框架的质量为(
).
A.734克
B.946克
C.1052克
D.1574克
4.如图所示,△ABC中,AB=BC=AC,∠B=∠C=60°,BD=CE,AD与BE相交于点P,则∠APE的度数是(
)
A.45°
B.55°
C.75°
D.60°
5.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是(
)
A.两个锐角对应相等
B.一条直角边和一个锐角对应相等
C.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
D.一条直角边和一条斜边对应相等
6.若AD=BC,∠A=∠B,直接能利用“SAS”证明△ADF≌△BCE的条件是(
)
A.AE=BF
B.DF=CE
C.AF=BE
D.∠CEB=∠DFA
7.如图,在△ABC中,AB=AC,E,?F分别是AB、AC上的点,且AE=AF,BF、CE相交于点O,连接AO并延长交BC于点D,则图中全等三角形有(?)
A.4对
B.5对
C.6对
D.7对
8.如图,AD平分∠BAC,AB=AC,那么判定△ABD≌△ACD的理由是( )
A.SSS
B.SAS
C.ASA
D.AAS
9.如图,已知AE∥DF,BE∥CF,AC=BD,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EB≌△DFC
B.△EBD≌△FCA
C.ED=AF
D.EA=EC
10.如图,小明设计了一种测零件内径AB的卡钳,问:在卡钳的设计中,
要使DC=AB,则AO、BO、CO、DO应满足下列的条件是(
)
A.AO=CO
B.AO=CO且BO=DO
C.AC=BD
D.BO=DO
11.如图所示,若AD=AB,AC=AG,∠DAE=∠GAC=60°,则∠DOC=___.
12.如图,AC=BC,DC=EC,∠ACB=∠ECD=90°,且∠EBD=42°,则∠AEB=_____.
13.如图,已知等边△ABC中,BD=CE,AD与BE交于点P,则∠APE=________.
14.如图所示,已知AC与BD相交于点E,,,,,则CE的长为______
15.小聪用刻度尺画已知角的平分线,如图,在∠MAN两边上分别量取AB=AC,AE=AF,连接FC,EB交于点D,作射线AD,则图中全等的三角形共有________对.
【参考答案】
【课前预习】
1.A
2.A
3.B
4.B
5.C
【课后练习】
1.C
2.B
3.D
4.D
5.A
6.C
7.D
8.B
9.D
10.B
11.120°
12.132°
.
13.60°
14.1.
15.4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
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和掌握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3——“ASA”,判定方法4——“AAS”;能运用它们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2.应用“角边角”和“角角边”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进而证线段或角相等.
【课前预习】
1.已知:如图所示,B、C、E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AC=CD,∠B=∠E=90°,AC⊥CD,则不正确的结论是( )
A.∠A与∠D互为余角
B.∠A=∠2
C.△ABC≌△CED
D.∠1=∠2
2.在△ABC和△EMN中,已知∠A=50°,∠B=60°,∠E=70°,∠M=60°,AC=EN,则这两个三角形( )
A.一定全等
B.一定不全等
C.不一定全等
D.以上都不对
3.下列条件中能作出唯一三角形的是(
)
A.AB=4cm,BC=3cm,AC=5cm
B.AB=2cm,BC=6cm,AC=4cm
C.∠A=∠B=∠C=60°
D.∠A=30°,∠B=60°,∠C=90°
4.如图,已知AD是△ABC的BC边上的高,下列能使△ABD≌△ACD的条件是( )
A.∠BAD=∠CAD
B.∠BAC=99°
C.BD=AC
D.∠B=45°
5.如图所示,点E在△ABC外部,点D在BC边上,DE交AC于点F.若∠1=∠2,∠E=∠C,AE=AC,则(
)
A.△ABC≌△AFE
B.△AFE≌△ADC
C.△AFE≌△DFC
D.△ABC≌△ADE
6.如图,AC平分∠BAD,∠B=∠D,AB=8cm,则AD=( )
A.6cm
B.8cm
C.10cm
D.4cm
7.根据下面的条件,能画出唯一的△ABC的是(
)
A.AB=3,BC=2,∠C=60°
B.AB=3,BC=4,∠A=90°
C.∠B=90°,AC=4,BC=5
D.∠A=45°,∠B=45°,∠C=90°
8.如图,在△ABC中,∠C=90°,AC=BC,AD平分∠CAB交BC于点D,DE⊥AB于点E,若BC=7,则AE的长为( )
A.4
B.5
C.6
D.7
9.在△ABC和△DEF中,已知∠C=∠D,∠B=∠E,要用ASA判定这两个三角形全等,还需要条件( )
A.BC=ED
B.AB=FD
C.AC=FD
D.∠A=∠F
10.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是(
)
A.两个锐角对应相等
B.一条直角边和一个锐角对应相等
C.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
D.一条直角边和一条斜边对应相等
【学习探究】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完成下列问题.
1.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________(可以简写成“角边角”或“________”).
2.两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________(可以简写成“角角边”或“________”).
3.试总结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师生共同总结.
强调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至少需要三对相等的元素(其中至少需要一条边相等).
互学探究
探究一: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
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1)动手试一试。(学生合作、教师引导)
已知:△ABC
求作:△,使=∠B,
=∠C,=BC,(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2)
把△剪下来放到△ABC上,观察△与△ABC是否能够完全重合?
(3)归纳:由上面的画图和实验可以得出全等三角形判定(三):
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全等
(可以简写成“边角边”或“ASA”)
(4)用数学语言表述全等三角形判定(三)
在△ABC和中,
∵
∴△ABC≌
探究二。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三角形是否全等
(1)如图,在△ABC和△DEF中,∠A=∠D,∠B=∠E,BC=EF,△ABC与△DEF全等吗?能利用前面学过的判定方法来
证明你的结论吗?
归纳;由上面的证明可以得出全等三角形判定(四):
两个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角边”或“AAB”
(3)用数学语言表述全等三角形判定(四)
在△ABC和中,
∵
∴△ABC≌
例1、如下图,D在AB上,E在AC上,AB=AC,∠B=∠C.
求证:AD=AE.
例2、已知:点D在AB上,点E在AC上,∠BAO=∠CAO
,
BE⊥AC,CD⊥AB,相交于点O,AB=AC,
求证:BD=CE
例3:在△ABC和△DEF中,∠A=∠D,∠B=
∠E,BC=EF.
求证:△ABC≌△DEF.
例4:如图,已知:在△ABC中,∠BAC=90°,AB=AC,直线m经过点A,BD⊥直线m,CE⊥直线m,垂足分别为点D、E.求证:(1)△BDA≌△AEC;(2)DE=BD+CE.
小结:利用全等三角形可以解决线段之间的关系,比如线段的相等关系、和差关系等,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进行线
【课后练习】
1.要测量河两岸相对的两点A、B的距离,先在AB的垂线BF上取两点C、D,使CD=BC,再定出BF的垂线DE,使A、C、E在同一条直线上,如图,可以得到△EDC≌△ABC,所以ED=AB,因此测得ED的长就是AB的长,判定△EDC≌△ABC的理由是( )
A.SAS
B.ASA
C.SSS
D.HL
2.如图,某同学不小心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碎成三片,现在他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完全一样形状的玻璃.那么最省事的办法是带(
)
A.带③去
B.带②去
C.带①去
D.带①②去
3.为了测量河两岸相对点A、B的距离,小明先在AB的垂线BF上取两点C、D,使CD=BC,再作出BF的垂线DE,使A、C、E在同一条直线上(如图所示),可以证明△EDC≌△ABC,得ED=AB,因此测得ED的长度就是AB的长,判定△EDC≌△ABC的理由是(
)
A.SAS
B.ASA
C.SSS
D.AAS
4.如图,CD⊥AB,BE⊥AC,垂足分别为点D,点E,BE、CD相交于点O.∠1=∠2,则图中全等三角形共有(
)
A.4对
B.3对
C.2对
D.5对
5.如图,要测量河两岸相对的两点、的距离,先在的垂线上取两点、,使,再作的垂线,使、、在一条直线上,可以说明,得,因此测得的长就是的长,判定的理由是(
)
A.
B.
C.
D.
6.下列条件中能作出唯一三角形的是(
)
A.AB=4cm,BC=3cm,AC=5cm
B.AB=2cm,BC=6cm,AC=4cm
C.∠A=∠B=∠C=60°
D.∠A=30°,∠B=60°,∠C=90°
7.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过点D向AB,AC两边作垂线,垂足分别为E,F,那么下列结论中不一定正确的是( )
A.BD=CD
B.DE=DF
C.AE=AF
D.∠ADE=∠ADF
8.要测量河两岸相对的两点A,B的距离,先在AB的垂线BF上取两点C,D,使CD=BC,再定出BF的垂线DE,使A,C,E在一条直线上(如图所示),可以说明△EDC≌△ABC,得ED=AB,因此测得ED的长就是AB的长,判定△EDC≌△ABC最恰当的理由是( )
A.边角边
B.角边角
C.边边边
D.边边角
9.根据下面的条件,能画出唯一的△ABC的是(
)
A.AB=3,BC=2,∠C=60°
B.AB=3,BC=4,∠A=90°
C.∠B=90°,AC=4,BC=5
D.∠A=45°,∠B=45°,∠C=90°
10.如图,在△ABC中,∠C=90°,AC=BC,AD平分∠CAB交BC于点D,DE⊥AB于点E,若BC=7,则AE的长为( )
A.4
B.5
C.6
D.7
11.如图,A,B在一水池的两侧,若BE=DE,∠B=∠D=90°,点A,E,C在同一条直线上,CD=8cm,则水池宽AB=__cm.
12.如图,在△ABC中,AD⊥BC于D,BE⊥AC于E,AD与BE相交于点F,若BF=AC,则∠ABC=_____度.
13.如图,△ABC中,H是高AD、BE的交点,且BH=AC,则∠ABC=________.
14.如图所示,点A在DE上,点F在AB上,且,,,则DE的长为_____________.
15.如图,点B、E、C、F在一条直线上,AB∥DE,AB=DE,BE=CF,AC=6,则DF=
【参考答案】
【课前预习】
1.D
2.A
3.A
4.A
5.D
6.B
7.B
8.D
9.A
10.A
【课后练习】
1.B
2.A
3.B
4.A
5.C
6.A
7.A
8.B
9.B
10.D
11.8
12.45
13.45°
14.3.
15.6.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
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1-“SSS”.
2.学会尺规作图.
3.掌握简单的证明格式.
【课前预习】
1.如图,已知AE=AD,AB=AC,EC=DB,下列结论:
①∠C=∠B;②∠D=∠E;③∠EAD=∠BAC;④∠B=∠E;其中错误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只有④
2.如图,已知AC=FE,BC=DE,点A,D,B,F在一条直线上,要利用“SSS”证明△ABC≌△FDE,还可以添加的一个条件是( )
A.AD=FB
B.DE=BD
C.BF=DB
D.以上都不对
3.平面上有与,其中与相交于点,如图.若,,,,,则的度数为
A.
B.
C.
D.
4.如图,下面是利用尺规作∠AOB的角平分线OC的作法,在用尺规作角平分线过程中,用到的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是(
)
作法:
①以O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OA,OB于点D,E;②分别以D,E为圆心,大于DE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在∠AOB内交于一点C;③画射线OC,射线OC就是∠AOB的角平分线.
A.ASA
B.SAS
C.SSS
D.AAS
5.在下列四组条件中,能判定△ABC≌△A′B′C′的是(
)
A.AB=A′B′,BC=B′C′,∠A=∠A′
B.∠A=∠A′,∠C=∠C′,AC=B′C′
C.∠A=∠B′,∠B=∠C′,AB=B′C′
D.AB=A′B′,BC=B′C′,△ABC的周长等于△A′B′C′的周长
6.如图,CD⊥AB,BE⊥AC,垂足分别为点D,点E,BE、CD相交于点O.∠1=∠2,则图中全等三角形共有(
)
A.4对
B.3对
C.2对
D.5对
7.如图,已知,,且平分,那么图中全等三角形共有
A.2对
B.3对
C.4对
D.5对
8.如图,△ABC中,AB=AC,EB=EC,则由“SSS”直接可以判定
A.△ABD≌△ACD
B.△ABE≌△ACE
C.△BDE≌△CDE
D.以上答案都不对
9.如图,线段与交于点,且,则下面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10.如图,在△ABC和△DEB中,点C在BD边上,AC与BE交于F,若AB=DE,BC=EB,AC=DB,则∠ACB等于(
)
A.∠D
B.∠E
C.2∠ABF
D.∠AFB
【学习探究】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完成下列问题.
1.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________(可以简写成“边边边”或“________”).
2.在△ABC、△DEF中,若AB=DE,BC=EF,AC=DF,则____________.
3.已知AB=3,BC=4,CA=6,EF=3,FG=4,要使△ABC≌△EFG,则EG=________.
4.如图,通常凳子腿活动后,木工师傅会在凳腿上斜钉一根木条,这是利用了三角形的________.
5.如图,是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示意图,则说明∠A′O′B′=∠AOB的依据是________.
互学探究
探究点1: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条件
活动1:只给出一个条件画三角形
画一画:
1.请你以下面给出的线段AB=3cm为三角形的一边,画一个三角形.(画完后剪下来,看是否能与同桌画的重合)
A
B
2.请你画一个三角形,要求这个三角形有一个内角是45度.(画完后剪下来,看是否能与同桌画的重合)
A
B
归纳总结:只有一条边或一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活动2:给出两个条件画三角形
做一做:
给出两个条件画三角形时,有几种可能的情况,每种情况下作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吗?分别按下列条件做一做.
①三角形两条边分别为4
cm,6
cm;
②三角形一内角为30°和一条边为4
cm;
③三角形两内角分别为30°和45°.
归纳总结:两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活动3:给出三边时画三角形
1.画一画:
画一个三角形,要求这个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分别是4,6,8厘米.(画完后剪下来,看是否能与同桌画的重合)
2.做一做:
先任意画一个△ABC,再画一个△A'B'C',使A'B'=AB,B'C'=BC,C'A'=CA,把画好的△A'B'C'剪下,放到△ABC上,它们全等吗?
要点归纳:
_______________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______”或“_______”)
符号表示:
如图,如果
例1 如图,AB=AD,CB=CD,求证:△ABC≌△ADC.
证明:在△ABC与△ADC中,
∵AB=AD,CB=CD,AC=AC,
∴△ABC≌△ADC(SSS).
例2 如图,C是AB的中点,AD=CE,CD=BE.
求证:△ACD≌△CBE.
教师点拨: 注意运用SSS证三角形全等时的证明格式;在证明过程中善于挖掘“公共边”这个隐含条件.
例3 如图,AB=AD,DC=BC,∠B与∠D相等吗?为什么?
解:结论:∠B=∠D.
理由:连接AC,
在△ADC与△ABC中,
∵AD=AB,AC=AC,DC=BC,
∴△ADC≌△ABC(SSS).
∴∠B=∠D.
教师点拨: 要证∠B与∠D相等,可证这两个角所在的三角形全等,现有的条件并不满足,可以考虑添加辅助线证明.
小结:利用“边边边”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先根据已知条件找出对应边,再从隐藏条件中找出剩下的对应边,找到两个三角形的三组对应边即可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课后练习】
1.如图,在和中,,,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两个三角形的周长相等
B.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C.
D.
2.如图,在△ABC中,AB=AC,D为BC的中点,则下列结论中:①△ABD≌△ACD;②∠B=∠C;③AD平分∠BAC;④AD⊥BC,其中正确的个数为(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3.如图所示,在∠AOB的两边上截取AO=BO,CO=DO,连接AD、BC交于点P,则①△AOD≌△BOC;②△APC≌△BPD;③P在∠AOB的平分线上,其中结论正确的是( )
A.①
B.②
C.①②
D.①②③
4.如图所示,在△ABC和△DBC中,已知AB=DB,AC=DC,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A.△ABC≌△DBC
B.∠A=∠D
C.BC是∠ACD的平分线
D.∠A=∠BCD
5.如图,已知AC=AD,BC=BD,能确定△ACB≌△ADB的理由是( )
A.SAS
B.AAS
C.ASA
D.SSS
6.下列条件能判定△ABC≌△DEF的是( )
A.AB=DE
AC=DF
∠B=∠E
B.AB=DE
AC=DF
∠C=∠F
C.AB=DE
AC=DF
∠A=∠D
D.AB=DE
AC=DF
∠B=∠F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边三角形全等
B.角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到角的两边的线段长相等
C.三角形的三条高线交于一点
D.相等的两个角是对顶角
8.小明用四根竹棒扎成如图所示的风筝框架,已知AB=CD,AD=CB,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A=∠C
B.∠ABC=∠CDAC.∠ABD=∠CDB
D.∠ABC=∠C
9.如图,已知AB=2,BF=8,BC=AE=6,CE=CF=7,则△CDF与四边形ABDE的面积比值是(
)
A.1:1
B.2:1
C.1:2
D.2:3
10.如图,已知OQ平分∠AOB,点P为OQ上任意一点,点N为OA上一点,点M为OB上一点,若∠PNO+∠PMO=180°,则PM和PN的大小关系是(
)
A.PM>PN
B.PMC.PM=PN
D.不能确定
11.用尺规做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依据是________?.
12.如图,AB=AC,BD=CD,AD=AE,∠EDC=16°,则∠BAD=_____度.
13.如图,已知△ABC,按如下步骤作图:①以A为圆心,AB长为半径画弧;②以C为圆心,CB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点D;③连结AD,CD.则△ABC≌△ADC的依据是
.
14.如图所示,,,若,则_________.
15.如图,∠A=∠E,AC⊥BE,AB=EF,BE=10,CF=4,则AC=______.
【参考答案】
【课前预习】
1.D
2.A
3.C
4.C
5.D
6.A
7.C
8.B
9.B
10.D
【课后练习】
1.D
2.D
3.D
4.D
5.D
6.C
7.A
8.D
9.A
10.C
11.SSS
12.32
13.SSS
14.
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