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 “学写儿童诗”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 “学写儿童诗”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9-06 15:52: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学写儿童诗”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调动学生听觉和视觉的多重感官来感受风,激活思维,将课堂跟生活的距离拉近,唤醒学生最真实的生活记忆;
2.尊重个性,扩散思维,并组织语言进行表达。
3.搭建支架,引导思维,教给学生拟人的思维方式,让学生有明确的思维方向。
教学重点:
1.借用思维导图,将本堂课的思维方法可视化;
2.搭建支架,引导思维,激活表达的欲望,张开创新思维翅膀。
3.将评价权利交到学生手中,让学生对自己的习作自我评价。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有方向、有目的地进行自我审视,自我修改
教学过程:
一、声音导入,激活思维
师:同学们,听,什么声音?(播放风的声音)
生:我听到了风吹动风铃,发出叮叮当当的声音。
师:是呀,风来啦。(板书课题:风)
师:生活中你还在哪里看见过风呢?
生:我在草原上看到过风。 师:风吹过草原,会怎么样? 生:风吹过草原,绿油油的小
草会随风摆动。
生:下雨的时候风很大,雨丝会被风吹得斜斜的。
生:我看到过台风,呼呼地刮过大海,卷起很大很大的浪。
生:我也在电视里看见过台风,会把大树都拔起来,把房顶也卷起来。
师:哇,台风真可怕,做这么多坏事,大家可不喜欢他!风要是可以小点,小点,再小点,你还能看见他吗?
生:我刚刚就看见风了,他让我的几根头发动了一下。
生:刚刚老师的丝巾也飘动了一下。
师:哇,风悄悄来到我们教室了,那他一定也能去操场、公园、森林,甚至池塘、天空……可以去好多好多地方。
生:我看见过风吹过树林,树叶左右摇晃。
生:我还看见风把风筝吹到了天空。
生:我在池塘边玩,看到风把水池吹出了波纹。
二、策略可视,明晰思维
将风吹动柳条的场景说得
有趣
师:同学们,风有时很大,有时又变得很小,无处不在。看,他来到了这里,你看见了吗?他在干什么?
(出示柳条扶动的画面)
生:风在吹柳枝。
生:风在帮柳树传播种子。生:风在柳树叶底下玩耍。师:怎么玩?
生:他们在开心地玩耍。
师:哇,好想看看是怎么开心地玩耍。来,咱们看看大诗人是怎么说的?可有意思了,来,读读。(出示“风抱着柳枝荡秋千”,生齐读。)师:看你笑得最开心,说说,哪里有意思?
生:我觉得风会荡秋千很有趣。生:这里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风当作了人在荡秋千。
师:风“抱”着柳枝荡秋千,(板书:抱)他就是一个贪玩的娃娃呀! 你也能像诗人这样有趣地说一说吗?
生:风正在扯女生的头发。
(师板书:扯)
师:扯的就是柳姑娘的头发,对吧,真调皮!
生:风匆匆跑过,不小心碰到柳树的头发,头发就飘了起来。
(师板书:跑)
生:风和柳叶在走路。
师:(拉拉小朋友的手)你看是这样手牵手走路吗?
生:是。
师:他们是一对好朋友呀。
(师板书:牵)
生:风拉着柳妹妹的手,想一块去湖里游泳。
(师板书:拉)
生:风躺在柳叶上睡大觉。
(师板书:躺)
师:哇,贪睡的风可真会享受生活。
生:风在和柳条打招呼。
师:就像我们课前那样打招呼。生:我觉得风是在给柳条编辫子。
(师板书:编)
师:哇,他是一位——生:他是一位理发师。
生:风在给柳条挠痒痒,柳条嘻嘻地笑。
(师板书:挠)
师:你为什么笑得这么开心? 生:我觉得他说的不错,因为挠痒痒会忍不住躲或者动,柳条动的样子真的好像很痒。
生:风在和柳条打闹,他把柳条推到一边,柳条又踢他一脚。
师:两个顽皮的家伙。
师:(指着黑板上书写的动词)原来风会“抱”,会“扯”,会“跑”,会“牵”,会“躺”……风已经不再是风(将“风”替换为拟人化的卡通“风”),他可以是贪玩的娃娃,可以是位理发师,也可以是捣蛋鬼……风不再是风,一变成人就特别有趣。
2115185243205
将风吹动花儿、风铃的场景说得有趣
师:(出示花儿、风铃图片)想想他还会做什么?又在做什么?像这样有趣地说给同桌听听。
(同桌交流)
师:好,请你说。
生:我觉得风和花在玩游戏, 风本来想和花跳舞,结果不小心用力过大把花撞到了。
师:(指向花朵)瞧,把花儿撞得—
生:把花撞得脸红了。
师:粗心的风,小花一定痛极了。生:快下雨了,风摇着小风铃,想告诉大家快去收衣服呀!
生:风担心大家的衣服被淋湿了,摇着风铃叮叮当当地告诉我们, 他是一位很热心的人,我很喜欢他。
师:老师也很喜欢他呢,还想替大家谢谢他。还有吗?
生:风和花一起在跳舞。师:他们怎么跳?
生:他们手牵着手,跳着摇摆舞。师:说得怎么样?
生:感觉摇摆舞很特别,很有趣,和我们平时跳的舞有点不一样。
师:还有吗?
生:风想听歌,让风铃唱歌给他听,风铃就叮叮当当地唱了起来。
师:嗯,是位音乐爱好者。
生:高年级的风在欺负低年级的小花,大欺小不公平。
师:她说得怎么样,你觉得? 生:她说得很好,我好像都看到小花被气得脸红了。
三、范文引路,提升思维
师:同学们,风原来跟我们一样,会哭会笑,会玩会闹。那他会和谁玩,和谁闹?他要怎么闹,怎么玩?咱们一起看看。
(师出示儿童诗《冬风》)
师:来,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
(生自由读)
师:哪里最有意思?
生:把窗户关起来的时候,风就把窗户吹得咚咚响,人就睡不着,如果把窗子打开的话,风又会伸出冰冷的手,摸得人全身冰冷冷的。
师:是呀,风就是个野孩子,最会调皮捣蛋。老师也想来读读,咱们可以合作吗?
生:可以。
(师生合作读《冬风》)
师:咱们默契指数棒棒的!在不同的诗人眼中,风又不一样。(出示《爱读书的风》《看》)选择你喜欢的风自由地读一读。(生自由读)我看到好多同学两首都在读,都喜欢,对吧?在读的时候,你们有没有发现,诗和咱们平时学的文章不一样,句子有时候长长的,有时候又短短的。(课件呈现童诗长长短短的对比)它就这样长短、短长的摆在一起,所以咱们读起来就特别有味道。谁想再来读读?
生:《爱读书的风》,雪野。走在山顶上读 / 躺在海面上读 / 一边走着 / 一边读着 / 彩云这本书啊 / 风最爱读。
师:你们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生鼓掌)对,大家不要吝啬对别人的鼓励,谁还想再来读一读?
生:《看》,雪野。东风来看 / 西风来看 / 南风来看 / 北风也来看 / 小花摇着躲着 / 脸 / 一下子红了。
生:我觉得他读得很有节奏,很好听,我还听出了小花害羞的感觉。
师:你也很会倾听,很会点评。
四、童诗创作,外显思维
师:同学们,在诗人眼中,(相机指向诗中对应词句)风既可以是调皮捣蛋的野孩子,也可以是爱读书的乖宝宝,他会“敲”、会“摸”、会“走”、会“读”。那在你们眼中,“风是谁,他在干什么。你们也像诗人这样把他长长短短的写在我们的学习单上吧,注意,一定要加上小诗人自己的名字。
(生自由创作)
师:写好的同学可以对照评价表给自己评一评,修改后,让同桌再帮你评一评。
(生自评、互评)
师:哪位小诗人想来分享自己的创作呢?
生:《风》,何禹霖。风是个爱跑步的人 / 他天天绕着地球跑 / 前天,在海面上跑 / 昨天,在高山上跑 / 今天,在草原上跑 / 他这样天天跑,一刻也不停 / 我就想问 / 难道不累吗?
师:想听谁帮你评一评? 生:我想请同桌评一评。
生:我刚才读了何禹霖的诗, 就感觉很有节奏,很喜欢。我觉得风天天跑,到处跑很符合实际。
师:会评的同学一定自己也很会写,愿意和我们分享一下你的创作吗?
生:《调皮的风》,邓涵文。风 / 是个调皮的娃娃 / 躲在花底下 / 偷偷地用力摇晃 / 累得花姐姐涨红了脸 / 别闹 / 别闹 / 痛啊 / 花姐姐差点闪了腰。
(生鼓掌)
师:瞧,大家用掌声证明会评的孩子果然会写。谁还想来分享?
生:《听》,冯彧曦。妈妈来听 /爸爸来听 / 我和弟弟 / 也来听 / 风姐姐害羞极了“/
呼”的一声 / 藏在云妈妈身后不出来了。
师:想听谁来评一评?
生:请王艳、柳怡帮我评一评。生:冯彧曦的风像一个特别害羞的小女孩,大家只是想听一听她的声音,就把她弄得不好意思了。而且她的诗也做到了有长有短,还是很有节奏的。
师:害羞得藏到云妈妈身后去了,你们觉得有趣吗?
(生点头)
师:同学们,还有好多好多诗因为时间关系没办法分享了。今天的课先上到这里。老师希望风永远不停,你们的创作也永远不止。把我们今天的诗带回家,反复读,读到哪里不舒服,哪怕只有一个字, 咱们也要改一改。最后再把这些诗收集起来,整理成咱们班的第一本诗集,好吗?
生 :好 。
师: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