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理念】
以历史新课标(2017版)中的“培养核心素养,达到立德树人要求”精神为出发点,全面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核心思想,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全面深刻地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唯物史观、家国情怀等历史核心素养。
【教材分析】
1、分析课标
《课程标准》要求:?“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本课内容以两次工业革命的进程以及影响为切入点,探讨两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形成所起的关键作用?,理解工业革命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点之一,造成人类社会的大转型,改变了整个世界。
2、教材地位和作用
教材三个子目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工业革命的背景;第二部分主要讲两次工业革命的进程;第三部分主要分析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
???本课位于《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五单元第10课,与第6、7、8、9课在教学内容上互为整体,上下联系。?又与第六单元内容相连系。
????本课以影响变世界的工业革命为题,重在强调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两次工业革命是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和导致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推动力。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人类也付出了代价。
3、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工业革命的历史条件;两次工业革命的进程及新变化;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过程和影响;
过程与方法:
1)了解两次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并进行比较。提高学生的比较能力。
2)通过学习工业时代的经济组织,认识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深刻影响和变化。
3)了解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教学中要让学生认识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经济要发展,科技要先行的思想。
2)通过探究两次工业革命的进程与社会影响;以及对世界市场形成历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世界市场的形成对人类文明进步有利也有弊。尊重经济文化发展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难点】: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对工业(科技)革命的认识;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影响。
【教学方法】??1.设置情境,设疑引思,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2.采用多媒体软件教学,直观形象地展示两次工业革命
3.采用模仿性学习方式,教师讲解第一次工业革命,学生自主学习第二次工业革命部分内容。
4.结合课本上的图片、资料,以及课前搜集的工业革命的相关数据资料,让学生合作探究,对比分析,从而认识到工业革命的巨大影响。
5.通过分组活动,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用具】???采用制作Powerpoint课件的方式辅助教学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小组讨论????教师讲解
【教学过程】??课前探究、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小结、巩固训练、课后反思
一、课前探究
根据学校和学生实际情况,有选择性地安排以下课前学习活动:
①组织学生通过网络下载有关历史图片,了解火车、轮船、汽车等的发展历史及与我们社会的联系,初步体验这些发明带给我们的重大变化,感受“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精神。
②按照“自主探究”中的预习学案,预习本课内容。
二、导入设计
1、用图片、视频剪辑等形式,展现和播放汽车、轮船的汽笛声,工厂的机器轰鸣声,激发学生进行积极探究、学习的激情,并让学生辨别并思考这些机器是什么时候发明的?由此引入工业革命,探讨它对人类社会的巨大影响。
2、导入语:“这些伟大的发明都是从工业革命开始。要了解他们的具体情况,就让我们来来共同探索第五单元第十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通过学习,我们将会了解到两次工业革命的进程,以及给整个世界带来哪些重大的影响?”
【设计意图】本课以出示图片视频或设问方式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力求达到如下几个目的:
1、以工业革命相关的重大发明为开头,达到凝神、起兴的效果,后面再通过巧妙设问将话题转化到本课课题上来。
2、用创设情境的方式作为转化话题的过渡环节,既激发了学生探究的自主意识,又简介本课相关内容,起到“点题”的作用。
3、让学生以第一人的身份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能起到“启发探究”的效果。
【讲授新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一、工业革命的背景
问题设置:先让同学们畅谈上海世博会。然后展示2010上海世博会图片《中国馆》、《世博会吉祥物海宝》图片,并作简要介绍。
??????????
?????
???????????????????????????????????????????
??????2010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海宝
??世界博览会(World
Exhibition
or
Exposition,简称World
Expo)是一项由主办国政府组织或政府委托有关部门举办的有较大影响和悠久历史的国际性博览活动。参展者向世界各国展示当代的文化、科技和产业上正面影响各种生活范畴的成果。
??
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Expo
2010),是第41届世界博览会。于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上海市举行。此次世博会也是由中国举办的首届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
Better
Life)为主题。上海世博会十大世界之最:世博会园区面积最大,参加国家和组织最多,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行,志愿者人数最多,.自建馆数量最多,首次同步推出网上世博会,世界最大单体面积太阳能屋面,世界面积最大的生态绿墙,世界上单体量最大的公厕,保留园区内老建筑物最多。
过渡:那你知道第一届世博会在哪儿举行的吗?你能猜出它的主要展品吗?中国参加了吗?
?
????????????????????????
《1851年第一届世博会开幕式油画》???????????????????????????????纪
念
币
引导学生知道1851年5月1日,世界上的第一次博览会在英国召开。14000件展出品中包括了一块24吨重的煤块,一颗来自印度的大金刚钻,还有一头标本大象,而引擎、水力印刷机、纺织机械则向参观者展示了现代工业的发展和人类焕发出的无限想象力。
??
英国举办了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得益于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国已经是世界上一流的强国。什么是工业革命?世界上那么多国家,为什么工业革命首发英国呢?
设计思路:活跃课堂气氛,引发学生思考工业革命的含义。教师从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方面进行提示。
?教师归纳:工业革命也叫产业革命,是以机器取代人力、以机器大生产取代工场手工业、以工厂取代工场。它至少具有三方面的含义:技术的变革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工厂制的出现以及经济结构的变化;经济的发展所引发的社会整体的变革。它是生产领域的一次革命,也是社会关系的大变革。
【思考探究】第一次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在英国发生而不是在其它国家?
【学生活动】学生据已有知识分析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条件
。
出示图片及相关文字资料,引导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指导学生分析归纳,教师总结。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前三自然段,找出英国一下几方面的优势。
①制度前提:光荣革命后,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
教师讲解:社会稳定才能发展生产,所以稳定的社会制度,是经济繁荣的保证和前提条件。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大生产,我们讲过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哪四个条件啊?
②资本:殖民掠夺、海外贸易使英国具有雄厚的资本
③原料:殖民地为英国提供了大量的原料
④劳动力:推行圈地运动(在14、15世纪,在农奴制解体过程中,英国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暴力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强占农民份地及公有地,剥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限制或取消原有的共同耕地权和畜牧权,把强占的土地圈占起来,变成私有的大牧场、大农场。这就是英国历史上的“圈地运动”),使英国获得大量雇佣劳动力
⑤市场:海外贸易和殖民掠夺导致市场扩大、需求增多
教师讲解:英国在发展资本主义方面的确有足够的条件,但是发生一场质变的生产革命还需要一个催化剂。
⑥科技:牛顿力学的创立和普及,为机械发明准备了知识。
【思维拓展,升华探究】?下面提供几则材料,培养学生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学科核心素养:
★材料一:著名学者钱乘旦先生认为:“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一个合适的政治制度,这个制度保证社会有宽松、和平的环境,让人们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能力。”
★材料二: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作工业革命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英国还在劳动力供应方面占优势;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大批农民离开土地,成为一无所有的游民,这使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
★材料三:工业革命前,英国的工场手工业已非常发达,手工业工场主要依靠分工来提高效率。为以后大机器的发明创造了技术前提。
★材料四: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也不能再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
?【教师活动】展示图片与文字材料
图片:
???
军机处??????????????????????????十三行
材料:那时候,中国封建社会自身孕育着的资本主义萌芽正在缓慢发展,而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然占统治地位。
材料:“八股文的毁灭文化,等于秦始皇的焚书!八股文的败坏人才
【问题探究】英国发生工业革命时中国处于什么时期?同一时期的中国为什么没有赶上第一次工业革命?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考虑问题。
18世纪中国为什么没能发生工业革命?
?
英??????国
?中?????国
条???????????????????????件
政治前提
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建立
?
资?????本
海外贸易和殖民掠夺
?
?劳??动?力
圈地运动
?
技?????术
工场手工业时期的积累(牛顿力学)
?
市?????场
殖民扩张(广阔)
政?????策
英国专利政策的保护
?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出示关于工业革命的小结,导入下一问题
补充:蒸汽机的发明对人类的影响:
材料一??瓦特机发明前,英国工业生产动力主要是水力……这样的动力缺陷是明显的。工厂受到地理和自然条件的限制。蒸汽机使用后工厂集中在城市生产……蒸汽技术用于交通领域发明了蒸汽火车和轮船
。这些无疑都加快城市化进程,蒸汽机被称为“工业城市之母”。??????????????????????
材料二?
????一些学者已经为蒸汽动力对环境的影响感到不安了。1827年法国数学家富里埃指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暖。在他以后,瑞典学者阿伦尼乌斯提出了“温室效应”。
材料三:铁路集中了工业革命的多项成果。铁路旅行的盛行不仅加剧了整个社会流动的速度和规模,还对当时的社会关系造成了冲击。衣冠楚楚的绅士和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到处给别人让路。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民主人士拍手称赞:“我看到这列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
?归纳:
积极:1、进入一个时代: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提高了生产力。
2、带动两场革命:动力革命和交通运输业革命
3、引发三个变化:城市化、工业化、平等化;
消极:造成了环境污染
【教师活动】展示图片,认识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最突出的成就与发明
【问题探究】虚拟旅行??见证历史
角色:假如你是英国曼彻斯特一棉纺织厂的工厂主,将分别参加1851年伦敦世博会和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举办的世博会上
情境一:到伦敦和到圣路易斯你可能乘坐的最先进的交通工具有哪些?
情景二:在两次展会上你可能会看到哪些先进的展品?
情景三:你认为两次展会中国的参展品可能是什么?为什么?
情景四:看完中国的展厅后,你迫切想去中国是为什么?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进入电气时代
1、条件
A、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基本确立(19世纪六七十年代)
B、资本:殖民扩张、商品输出。
C、物质基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科技: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进展
E、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教师活动】教师出示学案,要求学生依据学案,阅读教材,自主学习。
1、开始
⑴时间:19世纪?????????。⑵国家:英国、德国、美国和法国等几个工业发达国家。
⑶动力:????成为技术进步的最重要推动力。
2、成就:⑴????的广泛应用是标志性成就,世界进入“电气时代”。⑵??????的发明与应用也是这一时期的重要成就。⑶新兴的??????取得显著的发展。⑷技术革新也推动了???????的大发展。
3、影响:
⑴一批新兴的工业部门兴起,如电力工业、电器工业、化学工业、石油工业、汽车工业等;
⑵??????成为整个工业的主导。
【教师意图】采取模仿性学习方式,学生依据第一部分知识点的学习,自主学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历程、成就、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等基础知识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生活动】学生自主学习,相互讨论,阅读材料,讨论回答问题。教师及时点拨总结。
【教师意图】让学生能活学活用所学到的知识。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范围:多国同时进行。
领域:主要在重工业
动力:电力、内燃机
发明者:科学家,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生产组织:垄断组织产生(公司制:)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教师活动】出示材料,探究问题,感受两次工业革命给世界带来的变化
【学生活动一???感受生产力的变化】
阅读下列材料:
表一:世界工业发展指数(以1913年为100)
年份
指数
年份
指数
1850年
9
1880年
27
1860年
13
1890年
41
1870年
20
1900年
59
表二:1870——1900年世界船舶数(单位:百万净吨)
年份
帆船
汽船
1870年
14.1
2.7
1880年
14.5
5.5
1890年
12.0
10.3
1900年
10.0
16.2
表三:1870——1900年的铁路网(单位;千公里)
年份
全世界
欧洲
美洲
亚洲
非洲
澳洲
1870年
210
105
93
8
2
2
1880年
372
169
175
16
5
8
1890年
617
224
331
34
9
19
1900年
760
284
402
60
20
24
表四:全世界贸易指数和贸易总额
年份
世界贸易指数
(以1913年为100)
贸易总额
(单位;10亿法郎)
1870年
24
45.5
1880年
36
68.8
1890年
49
94.2
1900年
68
118.2
(1)概述以上四表格反映的社会经济特点?
(2)出现这些经济特点的原因是什么?
【设计意图】用多媒体展示四表格材料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分析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培养学生史从论出、史论结合的基本思维能力;教师引导中落脚于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进而导致经济组织形式发生变化、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等,为下一标题讲解作铺垫。
【学生活动二????感受生产组织形式——经济组织的变化】
【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探究问题】
设计思路:展示图片1,导入工业时代经济组织的变化。让学生总结工业时代早期的特点。出示图片资料2,引入第二个问题学习,让学生逐步探究大企业时代经济组织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对其作出简要评价。
1.比较两幅图片,说出工厂发生的变化,由此感受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观察图片思考工业革命后经济组织形式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活动:总结归纳:
1.手工工场与工厂的比较:
(1)相似点:
①都是资本主义不同时期的生产组织形式,因而都是以雇佣工人的劳动分工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大生产。
②都采用分工协作的方式提高生产率。
(2)不同点:
①手工工场以手工操作为主,而工厂主要运用机器大生产(本质区别)。
②手工工场的工人往往是在较分散的状态下生产,而工厂的工人则相对集中。
【学生活动三???感受市场范围的变化】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回忆前两课“新航路的开辟”与“欧洲殖民者的扩张与掠夺”等知识,回顾世界市场开始形成的标志和途径。出示图片与材料,引导学生探究问题,认识两次工业革命是如何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的?概述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
【设计意图??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结合新课内容不断拓展,自主学习。最后导出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不同点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起止时期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期
开始部门
从棉纺织业开始
从重工业变革开始
主要标志
蒸汽机的使用
电力的使用
生产部门
纺织业、
机器制造业、交通运输业
电力、汽车飞机、电讯、石油化学、
经济组织
资本主义工厂制确立
各行业垄断组织形成
2、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①欧美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受外国在华企业的诱导,中国近代工业产生(或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或中国资本主义产生)。
③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科技。
①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
③中国人掀起救亡图存运动的高潮(或答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1、概念:世界市场指通过国际间的买卖而使各国国内市场得以联系起来的交换领域。
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原因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特征(开放性、扩张性)
(2)重要原因:工业革命的推动(内在动力)
(3)直接原因:列强的殖民扩张(外在动力)
(4)技术条件:交通和通讯事业的不断发展
3.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开辟新航路(15世纪后期-16世纪早期)——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
早期殖民扩张(16-18世纪中期)?——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
◆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正式形成)
4、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途径
国际贸易的发展、人口与资本的自由流动、武力逼迫(殖民扩张与掠夺)
5、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表现: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欧美工业国为主导,他们可以从全世界获取原料并倾销工业品或进行投资,货币可以自由兑换,一国发生经济危机会波及到其它国家甚至世界。
5、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
积极影响:
对欧美:促进欧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对殖民地: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客观上有利于当地社会的进步发展
对世界:世界经济联系加强,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
消极影响:1、殖民地半殖民地:长期贫困落后,东方从属于西方
2、一国发生经济危机,就会波及他国甚至影响全世界
【感受四---
反思工业革命】
【教师活动】展示两张工业革命污染的图片,向学生说明,工业革命也带来环境污染问题,
【材料】:1962年,美国生物学家卡逊女士在《寂静的春天》一书里提醒世人:“化学工业正在将地球变成一个化学品毒性实验室,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命都正在成为毒性测试的实验品。”为此有人提出人类应该要回到“前工业时代”,你是否赞成这一观点,为什么?
【时空连线】展示神6升空图片和神六上天的解说词来联想我们伟大祖国的强盛。面对新科技革命,我们该如何应对?也可引导学生思考工业革命的其他负面影响。如工业革命结束后,列强凭借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对外侵略扩张,给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带来了灾难等等。
对工业革命的再认识
材料:工业革命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始终与科技革命、科技创新相伴而行;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英国的民主进程,推动了欧美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工业革命带来了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社会生活上的文明化;工业革命推动了整体世界的形成和发展,加快了经济的全球化进程;工业革命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如城市化问题(城市人口暴增、贫富分化加剧等),以及由此引起的自然环境的恶化;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所蕴含的“能源问题”,各国正倡导节能、环保、低碳、、、、、、、、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工业革命的认识
【课堂小结】????
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进行,西方国家不断的对外扩张,工业文明对世界各地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这其中也包括对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冲击。从下节课开始,我们将要了解的就是工业文明影响下世界思想文化的诞生。
【板书提纲】
v板书设计
v一、第一次工业革命
v1、工业革命发生的前提和条件
v2、表现
v3、蒸汽机的影响
v二、 第二次工业革命
v1、时间 国家
v2、表现
v三、 影响
v1、生产力
v2、经济组织
v3、世界市场
v4、 反思
【自我测评】
1、中央电视台历史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写道:17世纪,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英国“抢占了先机”和“傲视全球”的典型表现分别是(????????????)?????
A.通过新航路的开辟,推动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航海条例》加强了海外贸易
C.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工业革命成为最发达的工业国
D.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确立了海上霸主和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
2、“这一发现使工业几乎彻底摆脱地方条件所规定的一切界限,并且使极遥远的水力的利用成为可能。”“这一发现”是指(?????)
A.蒸汽机的发明???B.电的发明????C.蒸汽轮船的发明????D.内燃机的发明
3、19纪末20世纪
?①国际贸易的发展??②人口和资本的流动??③武力威逼??④科技革命的推动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4、有史学家认为,新航路开辟以来,以西方为主导的世界体系,又造成了“全球分裂”。这里“全球分裂”主要是指(???????)
A.政治纷争加剧???B.军事对抗升级??C.文化差异加大?????D.贫富差距拉大
5、材料一?
1851年5月1日,世界上的第一次博览会在英国召开。14000件展出品中包括了一块24吨重的煤块,一颗来自印度的大金刚钻,还有一头标本大象,而引擎、水力印刷机、纺织机械则向参观者展示了现代工业的发展和人类焕发出的无限想象力。
材料二?
徐荣村是第一个将商品派送到首届伦敦世博会上参展并获奖的上海商人。1851年,当他得知英国伦敦要举办第一届世博会的消息,对生意敏感的他,从中便看到商机,立刻派人精选12包“荣记湖丝”,通过船运,从上海码头出发,送到远隔重洋的伦敦参展。到展会上,“荣记湖丝”因为包装粗糙,丝毫不起眼,遭受冷遇。然而,“酒香不怕巷子深,好货不愁人不识”,经过反复比较,众多评委最终看出“荣记湖丝”精良的品质,评价说:“在中国展区,上海荣记的丝绸样品充分显示了来自桑蚕原产国的丝绸的优异品质,因此评委会授予其奖章。”
1851年,湖丝获得伦敦世博会金、银奖各一枚
思考问题:
(1依据材料)归纳第一届世博会上的中英展品有何不同?扼要回答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
(2)根据工业革命的影响,预测两种商品交锋后,未来的发展趋势。由此你有何认识?
(3)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节能、环保无疑是一重大课题。如果你是国家领导人,你会提出哪些更好的建议?
参考答案:
(1)?先进的工业产品和传统的手工业品;机器生产,手工操作。
(2)?机器生产造就英国商品物美价廉,冲击中国传统手工业,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丝等大量的原料被掠夺出口。中国经济成为西方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在西方先进的工业文明与中国的农耕文明较量中,中国的被动挨打落后。认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
(3)???
略。合理即可。
【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比较枯燥,多数学生对这一内容缺乏兴趣,学生的知识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有些学生没法自主完成探究。而且教材整体线索乱,不好讲解。在教学中多数以讲授为主,但感觉很有难度。对于一些重大的发明及其过程无法做到相当熟练,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如果教材线索清晰,可能会好一点。所以,在讲授时,对教材作了一定的处理,总体感觉还可以。同学们课前能够收集相关的资料,在收集资料、处理资料方面有所提高,但对于一些基础知识的掌握上,有一定的困难。对于一些抽象的东西,如工业革命、工厂等很难理解和把握。争取在本课结束后,再复习一次,这样可能会好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