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学案+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学案+训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9-05 19:33: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一、原文呈现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毛泽东
诸位代表先生们,全国人民所渴望的政治协商会议现在开幕了。?
  我们的会议包括六百多位代表,代表着全中国所有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各民族和国外华侨。这就说明,我们的会议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
这种全国人民大团结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我们战胜了美国帝国主义所援助的国民党反动政府。在三年多的时间内,英勇的世界上少有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胜了美国援助的国民党反动政府所有的数百万军队的进攻,并使自己转入反攻和进攻。现在,数百万人民解放军的野战军已经打到接近台湾,广东,广西,贵州,四川和新疆的地区去了,中国人民的大多数已经获得了解放。在三年多的时间内,全国人民团结起来,援助人民解放军,反对了自己的敌人,取得了基本的胜利。在这个基础上,召开了今天的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我们的会议之所以称为政治协商会议,是因为三年以前我们曾和蒋介石国民党一道开过一次政治协商会议。那次会议的结果是被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破坏了,但是已在人民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那次会议证明,和帝国主义的走狗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一道是不能解决任何有利于人民的任务的。即使勉强地做了决议也是无益的,一待时机成熟他们就要撕毁一切决议,并以残酷的战争反对人民。那次会议的唯一收获是给了人民以深刻的教育,?使人民懂得:和帝国主义的走狗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决无妥协的余地,或者是推翻这些敌人,或者被这些敌人所屠杀和压迫,二者必居其一,其他的道路是没有的。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在三年多的时间内,很快地觉悟起来,并且把自己组织起来,形成了全国规模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及其集中的代表者国民党反动政府的统一战线,援助人民解放战争,基本上打倒了国民党反动政府,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恢复了政治协商会议。?
  现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在完全新的基础上召开的,它且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它获得全国人民的信任和拥护。因此,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宣布自己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自己的议程中将要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组织法,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组织法,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共同纲领,选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全国委员会,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和国徽,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的所在地以及采取和世界大多数国家一样的年号。?
  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国人从来就是一个伟大的勇敢的勤劳的民族,只是在近代落伍了。这种落伍,完全是被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反动政府所压迫和剥削的结果。一百多年以来,我们的先人以不屈不挠的斗争反对内外压迫者,从来没有停止过,其中包括伟大的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所领导的辛亥革命在内。我们的先人指示我们,叫我们完成他们的遗志。我们现在是这样做了。我们团结起来,以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打倒了内外压迫者,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了。我们的民族将从此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以勇敢而勤劳的姿态工作着,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时也促进世界的和平和自由。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我们的革命已经获得全世界广大人民的同情和欢呼,我们的朋友遍于全世界。?
  我们的革命工作还没有完结,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运动还在向前发展,我们还要继续努力。帝国主义者和国内反动派决不甘心于他们的失败,他们还要作最后的挣扎。在全国平定以后,他们也还会以各种方式从事破坏和捣乱,他们将每日每时企图在中国复辟。这是必然的,毫无疑义的,我们务必不要松懈自己的警惕性。?
  我们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是保障人民革命的胜利成果和反对内外敌人的复辟阴谋的有力的武器,我们必须牢牢地掌握这个武器。在国际上,我们必须和一切爱好和平自由的国家和人民团结在一起,首先是和苏联及各新民主国家团结在一起,使我们的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和反对内外敌人复辟阴谋的斗争不致于孤立地位。只要我们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和团结国际友人,我们就会是永远胜利的。?
  人民民主专政和团结国际友人,将使我们的建设工作获得迅速的成功。全国规模的经济建设工作业已摆在我们面前。我们的极好条件是有四万万七千五百万的人口和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我们面前的困难是有的,而且是很多的,但是我们确信:一切困难都将被全国人民的英勇奋斗所战胜。中国人民已经具有战胜困难的极其丰富的经验。如果我们的先人和我们自己能够渡过长期的极端艰难的岁月,战胜了强大的内外反动派,为什么不能在胜利以后建设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家呢?只要我们仍然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只要我们团结一致,只要我们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和团结国际友人,我们就能在经济战线上迅速地获得胜利。?
  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中国人被人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
  我们的国防将获得巩固,不允许任何帝国主义者再来侵略我们的国土。在英勇的经过了考验的人民解放军的基础上,我们的人民武装力量必须保存和发展起来。我们将不但有一个强大的陆军,而且有一个强大的空军和一个强大的海军。?
  让那些内外的反动派在我们面前发抖罢,让他们去说我们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罢,中国人民的不屈不挠的努力必将稳步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庆贺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的胜利!?
  庆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庆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
二、导学案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开幕词的相关知识,厘清文章脉络,概括文章大意,感受本篇文章的语言特色与情感。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建立新中国的艰辛,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培养自己的爱国热情,提升民族自豪感。
二、学法指导
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与本文相关的背景知识,结合自己的理解分析文章。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句式的特点及其蕴含的思想感情。
三、知识拓展
1.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他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是中国第一任主席。
毛泽东也是诗人、书法家,一生创作了许多诗词作品,如《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等。他的诗词作品多描绘中国革命的壮丽图景,气势磅礴、雄浑瑰丽,抒发了一个政治家的革命豪情。
2.背景资料
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已经取得基本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成立的背景下,经过一系列的协商筹备,1949年9月21日至9月30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1949年9月21日晚,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里举行了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历史性盛会。主席台上方,悬挂着巨幅会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中国共产党及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等单位的代表(含候补代表)共662人参加了会议,毛泽东在会上发表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开幕词。在同月30日,他为这次会议起草的宣言中指出:“当着我们举行会议的时候,中国人民已经战胜了自己的敌人,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中国人现在是站立起来了,我们民族的前途是无限光明的。”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成为人们表达历经艰难困苦的民族获得新生后无比自豪自信、自强的话语。
3.文题解读
“中国人民”是主语,“站起来了”是指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成立。中国人民经过百余年不屈不挠的斗争,终于实现了不屈不挠的斗争,终于实现了当家做主的愿望,在政治上真正有地位了。
四、整体感知
1.预习检查
46189901104902479040116840459740104140 压迫(pò) 勉强(qiǎng) 复辟(bì)
迫 强 辟
迫(pǎi)击炮 倔强(jiàng) 开辟(pì)
44640511049046310551231902484755110490警惕(tì) 微(wēi)笑 磨(mó)灭
挑剔(ti) 国徽(huī) 摩(mó)擦
2.图文导航
1462405119380 回顾历史——论证革命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立足当下——指明当前面临的问题及斗争的策略
展望未来——描绘民族振兴的壮丽蓝图
3.主旨点睛
这篇开幕词,介绍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背景,回顾了中国人民的斗争历程,道出了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历史必然性。同时,指明了全国人民当前需要注意的问题,并对国家的发展做出规划。本文处处洋溢着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喜悦和豪迈的革命情怀。
4.重点难点
(1)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有何意义?
①国内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的政治地位和经济、文化、生活水平从此可以得到切实的保障,并不断提高。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②国际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2)难点:本文有什么文本特色?
①句式多样。本文使用了大量表示强调性的句式,给人一种充满信息与希望的意味。如“是……的”,文中“其他的道路是没有的”,若变为一般的陈述句“没有其他的道路”,判断与强调的意味尽失。再如“之所以……是因为……”是为了强调后面的原因,强调人民大团结的来之不易。
②论证清晰。本文观点鲜明,论证思路清晰。先是回顾历史,道出了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历史必然性,阐述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与职能。在对未来的展望中,又指明了全国人民需要注意的问题和未来努力的方向。
五、阅读指导
1.层次解读
第一层(第1—6段),回顾了中国人民的斗争历程,论证革命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第二层(第7—8段),指明当前的形势和斗争的策略,以及保持警惕性和继续斗争的必要性。
第三层(第9—16段),从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巩固国防等方面出发,指明努力的方向。
2.精彩段落
第4段“任何”“一切”“唯一”“决无”这些词语或是涵盖一切情况与事件,或是涵盖一切可能性,强调“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的不可信,告诫人民要放弃一切幻想,抱定同敌人斗争到底的决心。
第9段首句“人民民主专政和团结国际友人,将我们的建设工作获得迅速的成功。”承上启下,既对上文“人民民主专政和团结国际友人”的举措进行肯定,又引出对当前经济建设工作的阐述,对经济建设困难的预判,以及对解决困难抱有的信心和希望。
文章结尾以气壮山河的排比句式,向人民召唤,向世界宣告。这些满怀革命自信心的豪言壮语,是中国人民奋勇前进的最强动力。
六、相关链接
(一)诗词
1.《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
毛泽东
长夜难明赤县天,
百年魔怪舞翩跹,
人民五亿不团圆。
一唱雄鸡天下白,
万方乐奏有于阗,
诗人兴会更无前。
【注】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全国各民族人民陶醉在胜利的喜悦之中。在1950年10月1日国庆一周年之际,中国大陆除西藏以外全部解放,各族人民获得了新生。10月3日,中央人民政府举行盛大的庆典,全国158名各族人民代表欢聚一堂,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了隆重的献礼大会,各民族文工团表演了歌舞节目,毛泽东与柳亚子先生同席观看了歌舞晚会。柳亚子在毛主席的鼓动下,即兴赋《浣溪沙》一首赠予毛泽东。次日毛泽东又步韵和了这首词赠与柳亚子,反映了国家的统一、民族团结的开国气象,以及抗美援朝初战告捷的欢喜之情。
2.《浪淘沙·北戴河》
毛泽东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注】新中国成立以后,提前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国家实力增强,农村的合作化运动以有较大的进展,对工商业的改造也开始着手,建设一个工业化的强国的伟大目标也开始提出。毛泽东主席于1954年夏于秦皇岛北戴河开会时创作了这首词。这首词描绘了北戴河壮阔的场景和渔民出海的情形,怀古思今,热情地歌颂了新时代的新生活,反映出了他对新中国所取得的建设成就无比欣慰。展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前无古人的雄伟气魄和汪洋浩瀚的博大胸怀,具有比《观沧海》更鲜明的时代感、更深邃的历史感、更辽阔的宇宙感和更丰富的美学容量。
3.《水调歌头·游泳》
毛泽东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注】1956年,中国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了突飞猛进的新局面。1954年中央人民政府决定修建武汉长江大桥。1955年毛泽东视察了全部工程。1956年毛泽东巡视南方,又视察了大桥的施工。6月1日、3日、4日毛泽东在武汉三次畅游长江,写下了此词,描绘了1956年中国积极建设的现象,表达了毛泽东对中国人民建设祖国和改变山河的豪迈气概,体现出来毛泽东对未来景象的展望,也表达出了一桥贯通大江南北的历史意义。
(二)名句
团结起来,振兴中华!——中国女排
我随时等待祖国的召唤!——姚明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吉鸿昌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我希望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叶挺
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毛泽东
一个人对人民的服务不一定要站在大会上讲演或是作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随时随地,点点滴滴地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诉人家,无形中就是替国家播种、垦植。——傅雷
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怕自己吃亏的人,才是高尚的有道德的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刘少奇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陆游
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
(三)人物
1.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李大钊
李大钊,字守常,河北省乐亭县人,生于1889年10月29日。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学习政治经济。1913年冬,他东渡日本,考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
当日本帝国主义向袁世凯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后,他积极参加留日学生总会的爱国斗争,起草的《警告全国父老书》迅速传遍全国,李大钊也因此成为举国闻名的爱国志士。
1916年李大钊回国后,积极参与正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极大地鼓舞和启发了李大钊,他先后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和演说。1919年,他又发表了《新纪元》《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再论问题与主义》等几十篇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
1920年3月,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0月,在李大钊发起下,北京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李大钊代表党中央指导北方的工作。1926年3月,李大钊领导并亲自参加了反对日、英帝国主义和反对军阀张作霖、吴佩孚的斗争。在极端危险和困难的情况下,继续领导党的北方组织坚持革命斗争。
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勾结帝国主义,闯进苏联大使馆驻地,逮捕了李大钊等80余人。李大钊备受酷刑,在监狱中,在法庭上,始终大义凛然,坚贞不屈。4月28日,军阀不顾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对和谴责,悍然将李大钊等20位革命者绞杀在北京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内。李大钊第一个走上绞架,从容就义,时年38岁。
2.从容就义气如虹——许建业
在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邻水中学校园内,革命英烈许建业的半身雕像格外引人注目。每年,邻水中学新生入学教育、学生入团入党宣誓仪式都在此举行,这位令学生敬仰的校友投身革命工作、献出年轻生命的事迹被后人广为传颂。
许建业,原名许明德,1920年出生于邻水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35年考入邻水县立中学。1937年全民族抗战爆发,他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1938年,许建业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中共邻水县特别支部委员会组织委员、书记。1938年底,他被调到重庆,以天府煤矿白庙子绞车站管理员的公开职业为掩护,从事工人运动。在这段日子里,许建业把微薄的工资大部分用于救济贫苦工人,很快和工人们建立了深厚友情。他教工人识字、学算术、唱歌,并逐步开展革命思想启蒙,宣传抗日救国真理,进而培养工人骨干,发展党组织。他多次机智果敢地领导工人进行罢工斗争,反抗资本家残酷压榨、克扣虐待工人。
皖南事变后,许建业到重庆大溪河小学任教师,从事党的秘密工作。后考进重庆和成银行任会计,在中共川东特委工运委员的领导下做海员工人的工作。1943年夏,在中共巴县中心县委的直接领导下,先后以朝天门粮食仓库和沙湾仓库会计身份为掩护,从事工人运动。
1945年,根据组织安排,许建业到贵州遵义了解情况,开展工作。不久奉命返回重庆,在渝工轮渡公司任会计,继续从事工人运动。1947年5月,负责中共重庆市委工运工作。1947年10月,中共川东临时工作委员会成立,任重庆市委委员,分管工人运动。
1948年4月,因叛徒出卖,许建业在重庆磁器街一茶馆接头时被捕,先后被关押在白公馆和渣滓洞监狱,经受了敌人种种酷刑和劝降,始终坚强不屈。7月21日,他被押赴重庆浮图关刑场,在刑车上,许建业身戴刑具,昂首挺胸,沿途不停地高唱《国际歌》,高呼“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口号,慷慨就义,年仅28岁。
3.坚定的民主战士——李公朴
原名永祥,号晋祥、朴如等,原籍江苏扬州,生于镇江。1925年在上海沪江大学读书时参加“五卅运动”,加入中国国民党。1926年赴广东,在国民革命军东路军前敌总指挥部政治部工作。1928年到美国雷德大学政治系学习。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积极从事抗日救亡运动和群众文化教育工作,任环球通讯社社长。1932年后在《申报》总经理史量才的资助下,创办《申报》附设的流通图书馆、业余补习学校和妇女补习学校。1936年1月任上海各界救国联合会执行委员。同年11月23日与沈钧儒、邹韬奋、史良、沙千里、章乃器、王造时在上海被国民党政府逮捕,世称救国会“七君子事件”。抗日战争爆发后被释出狱。1938年在武汉与沈钧儒一起创办《全民》周刊。1939年6月起,带领抗战救国教育团深入晋察冀、晋冀鲁豫边区参观访问,并从事抗战救国的宣传教育工作。1940年写成《华北敌后——晋察冀》一书,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看作中国的希望。1942年在昆明创办北门书屋,出版进步书刊。1944年与闻一多等编辑《民主周刊》。1945年任中国民主同盟中央执行委员。1946年与陶行知共同创办社会大学,主编《民主教育》。同年2月在重庆“校场口事件”中被国民党特务打伤。6月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后,与闻一多发起、呼吁《和平宣言》的万人签名活动。7月11日晚遭国民党特务枪击,12日晨牺牲。骨灰葬于上海龙华公墓。著有《怒涛集》《读书问答集》等。
(四)影视
《建国大业》《建党伟业》《我和我的祖国》《我们走在大路上(第一集 新中国诞生)》
(五)文体
开幕词是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的领导人,在会议开幕时所作的讲话。开幕词通常要阐明会议或活动的性质、宗旨、任务、要求和议程安排等,集中体现了大会或活动的指导思想,起着定调的作用,对引导会议或活动朝着既定的正确方向顺利进行,保证会议或活动的圆满成功,有着重要的意义。
开幕词由首部、正文和结束语三部分组成。篇幅要求简短,快速切入正题,内容切忌重复、啰嗦;语言要求口语化、富有感彩,又要求生动活泼;语气要热请、友好,也要激动、慷慨。
开幕词具有宣告性、提示性和指导性。按内容可以分为侧重性开幕词和一般性开幕词两种。侧重性开幕词往往对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重大意义或会议的中心议题等作重点阐述,其他问题一带而过;一般性开幕词则只对会议的目的,议程,基本精神,来宾等作简要阐述。
三、课后阅读训练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剥(bō)削 挣(zhēng)扎 不屈不挠(náo)
B.复辟(pì) 或(huò)者 辛亥(haì)革命
C.勉强(qiáng) 企(qǐ)图 英(yīng)勇事迹
D.警惕(cì) 侮(wǔ)辱 大肆(sì)屠 杀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渴望 撕毁 撕杀 不可磨灭
B.妥协 屠杀 图钉 繁荣昌盛
C.松懈 阴谋 阴暗 毫无疑意
D.姿态 决议 抉择 坚苦奋斗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1)我们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是保障人民革命的胜利成果和反对内外敌人复辟阴谋的有力武器,我们必须牢牢__________这个武器。
(2)幸福的感觉总被思念__________,因为思念有时候是苦的。
(3)尽管有的地方的“政绩工程”看起来规模宏大,但是由于脱离了实际,弄得劳民伤财,_________没有使群众受益,__________加重了群众的负担。
A.掌握 湮没 不但/而且
B.把握 淹没 不但/而且
C.掌握 淹没 不仅/反而
D.把握 湮没 不仅/反而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国大地上的2010年8月15日,是蒙上了一层悲伤的时间段,全国各地的五星红旗为生命而降,所有的娱乐活动为逝者而停。
B.据介绍,为“小美人鱼”庆祝生日的传统在丹麦已经延续了近一百多年,此次生日庆典的全程都将通过设在馆内的视频装置传播到世界各地。
C.宝成线石亭江大桥,在暴雨引发的特大洪水中受到重创,致使西安开往昆明的K165次列车脱线,两节车厢落水,两个桥墩坍塌。
D.中国人民的团结坚韧让世人惊叹,中华民族进发出不畏艰难、百折不挠令世界瞩目;灾难撼不动人民的意志,摧不垮民族的脊梁。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近几十年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关于中国的国际地位、作用和责任的讨论方兴未艾。
①也高于同时期世界的平均水平
②中国日益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③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④中国的综合实力大幅度提高
⑤尽管对增长的原因有不同的看法,然而谁也无法否认增长的事实
⑥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发达国家
A.②④③⑥①⑤
B.②⑤⑥③④①
C.⑥⑤④②③①
D.⑥①②④⑤③
二、现代文阅读
(一)课内阅读
我们的会议包括六百多位代表,代表着全中国所有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各民族和国外华侨。这就说明,我们的会议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
这种全国人民大团结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我们战胜了美国帝国主义所援助的国民党反动政府。在三年多的时间内,英勇的世界上少有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胜了美国援助的国民党反动政府所有的数百万军队的进攻,并使自己转入反攻和进攻。现在,数百万人民解放军的野战军已经打到接近台湾,广东,广西,贵州,四川和新疆的地区去了,中国人民的大多数已经获得了解放。在三年多的时间内,全国人民团结起来,援助人民解放军,反对了自己的敌人,取得了基本的胜利。在这个基础上,召开了今天的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我们的会议之所以称为政治协商会议,是因为三年以前我们曾和蒋介石国民党一道开过一次政治协商会议。那次会议的结果是被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破坏了,但是已在人民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那次会议证明,和帝国主义的走狗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一道是不能解决任何有利于人民的任务的。即使勉强地做了决议也是无益的,一待时机成熟他们就要撕毁一切决议,并以残酷的战争反对人民。那次会议的唯一收获是给了人民以深刻的教育,?使人民懂得:和帝国主义的走狗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决无妥协的余地,或者是推翻这些敌人,或者被这些敌人所屠杀和压迫,二者必居其一,其他的道路是没有的。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在三年多的时间内,很快地觉悟起来,并且把自己组织起来,形成了全国规模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及其集中的代表者国民党反动政府的统一战线,援助人民解放战争,基本上打倒了国民党反动政府,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恢复了政治协商会议。?
  现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在完全新的基础上召开的,它且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它获得全国人民的信任和拥护。因此,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宣布自己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自己的议程中将要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组织法,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组织法,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共同纲领,选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全国委员会,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和国徽,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的所在地以及采取和世界大多数国家一样的年号。?
  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国人从来就是一个伟大的勇敢的勤劳的民族,只是在近代落伍了。这种落伍,完全是被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反动政府所压迫和剥削的结果。一百多年以来,我们的先人以不屈不挠的斗争反对内外压迫者,从来没有停止过,其中包括伟大的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所领导的辛亥革命在内。我们的先人指示我们,叫我们完成他们的遗志。我们现在是这样做了。我们团结起来,以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打倒了内外压迫者,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了。我们的民族将从此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以勇敢而勤劳的姿态工作着,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时也促进世界的和平和自由。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我们的革命已经获得全世界广大人民的同情和欢呼,我们的朋友遍于全世界。?
6.下面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这篇开幕词,先是历史回顾,道出了召开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历史必然性。
B.这是历史的伟大转折,缅怀先烈,既深感胜利来之不易,又有无比的信心,相信人民能够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
C.这次政治协商会议,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组织上和舆论上的准备。
D.开幕词观点鲜明,态度坚诀,充满着无比的自豪、无比的自信。
7.请简要概括本次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和职能。
8.“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的深刻内涵是什么?
(二)课外阅读
为人民服务①
毛泽东
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②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 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发达起来。
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我们还要和全国大多数人民走这一条路。我们今天已经领导着有九千一百万人口的根据地,但是还不够,还要更大些,才能取得全民族的解放。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奋斗。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不过,我们应当尽量减少那些不必要的牺牲。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今后我们的队伍里,不管死了谁,不管是炊事员,是战士,只要他是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们都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这要成为一个制度。这个方法也要介绍到老百姓那里去。村上的人死了,开个追悼会。用这样的方法,寄托我们的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注】①本文是毛泽东主席1944年9月8日在中共中央警备团追悼张思德大会上的讲演。②张思德,四川仪陇人,中共中央警备团的战士。他在1933年参加红军,经历长征,负过伤,是一个忠实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员。1944 年9月5日在陕北安塞县山中烧炭,因炭窑崩塌而牺牲。
9.文章第一自然段在表达上具有怎样的特点?
10.从使用的场合看,本文应为悼词,它与一般悼词有什么不同?
11.本文在结构上具有怎样的特点?
参考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
1.A【解析】B项,辟bì;C项强qiǎng;D项惕tì。
2.B【解析】A项,厮杀; C项,毫无疑义; D项,艰苦奋斗。
3.C【解析】①掌握: 控制,主持;了解、 熟习并加以运用。把握:成功的根据或信心。②“淹没”指大水漫过、盖过,引申指一物盖过一物;“湮没”现在常用的意义是“埋没,没人知道”。句子的意思是说“思念”盖过了“幸福的感觉”选“淹没”。③“不但/而且”表示前后的顺进;“不仅/反而”表示前后的反进。选词句表达的语意是前后反进。
4.A【解析】B项,“不合逻辑,近一百多年”中删除“近”或“多”。C项,语序不当,“两个桥墩坍塌”调至“受到重创”后。D项成分残缺,“百折不挠” 后添加“的意志精神”,“迸发出”后加“的”。
5.A【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要注意分析空格前后的语句,特别是词语“国际地位”“作用”“责任”。由此可以推断出②应该在第一句,因为首先是“国际地位”,然后横向、纵向延伸,先“中国的综合国力”,然后“现代化建设”, ④③紧随②之后,紧接着写“中国的发展速度”是⑥,从“也高于”推断⑥后面应是①,⑤是针对“增长的原因”做的阐述,应在①之后。
二、现代文阅读
(一)
6.C【解析】C项“舆论”应为“法律”。
7.(1)性质: 代表全国人民。(2)职能:制定政协组织法,制定政府组织法,制定共同纲领,选举政协全委会,选举政府委员会,制定国旗国徽,决定国都和年号。
8.“站起来了”的意思是新中国成立了。中国人民经过百余年的不屈不挠的斗争。打倒了内外压迫者,从此当家作主了,在政治上真正有地位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中国人民从此可以扬眉吐气地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了!
(二)
9.文章连用四个判断句,从大到小,逐层推进,亮明观点——革命的队伍,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一下子把听众的注意力吸引到演讲的主题上来。
10.悼词一般赞颂死者事迹,表达哀思;而本文虽有对死者赞颂,却更提倡一种精神与工作态度,提出一种主张与要求。
11.从表面看,全文由五个并列的段落组成,似乎它们之间并无直接的联系,其实不然。第一段是全文的基本观点,提出“为人民的利益工作”,其余四段围绕这一观点,从不同角度阐述了革命战士应有的“生死观”(第二段)、“工作观”(第三、四段)及“群众观”(末尾段),使全文紧密融于一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论述,即怎样“为人民服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