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必修4(新人教)课后强化训练(含详解):2.2 第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一数学必修4(新人教)课后强化训练(含详解):2.2 第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新课标A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1-08-19 16:16: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2 第2课时
一、选择题
1.化简-++的结果等于(  )
A.     B.    
C.     D.
[答案] B
[解析] 原式=(+)+(+)
=+0=.
2.已知△ABC的三个顶点A、B、C及平面内一点P满足+=,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P在△ABC的内部
B.P在△ABC的边AB上
C.P在AB边所在直线上
D.P在△ABC的外部
[答案] D
[解析] 由+=可得
=-=,∴四边形PBCA为平行四边形.
可知点P在△ABC的外部.选D.
3.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A.=
B.+=
C.-=
D.+=0
[答案] C
[解析] A显然正确.由平行四边形法则知B正确.C中-=,故C错误.D中+=+=0.
4.(07·湖南)若O、E、F是不共线的任意三点,则以下各式中成立的是(  )
A.=+     
B.=-
C.=-+
D.=--
[答案] B
[解析] 由向量的减法的定义求解.
5.在平面上有A,B,C三点,设m=+,n=-,若m与n的长度恰好相等,则有(  )
A.A,B,C三点必在一条直线上
B.△ABC必为等腰三角形且∠B为顶角
C.△ABC必为直角三角形且∠B为直角
D.△ABC必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答案] C
[解析] 以,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ABCD,则m=+=,n=-=-=,由m,n的长度相等可知,两对角线相等,因此平行四边形一定是矩形.∴选C.
6.已知向量a与b反向,且|a|=r,|b|=R,b=λa,则λ的值等于(  )
A.    B.-   
C.-    D.
[答案] C
[解析] ∵b=λa,∴|b|=|λ|·|a|
又∵a与b反向,∴λ=-.
7.已知O是△ABC所在平面内一点,D为BC边中点,且2++=0,那么(  )
A.= B.=2
C.=3 D.2=
[答案] A
[解析] ∵+=2,
∴2+2=0,∴=.
8.已知P是△ABC所在平面内的一点,若=λ+,其中λ∈R,则点P一定在(  )
A.△ABC的内部
B.AC边所在直线上
C.AB边所在直线上
D.BC边所在直线上
[答案] B
[解析] 由=λ+得-=λ,∴=λ.则与为共线向量,又与有一个公共点P,∴C、P、A三点共线,即点P在直线AC上.故选B.
9.G为△ABC内一点,且满足++=0,则G为△ABC的(  )
A.外心   B.内心  
C.垂心   D.重心
[答案] D
[解析] 由于++=0,所以=-(+),即是与+方向相反,长度相等的向量.如图,以,为相邻的两边作 BGCD,则=+,所以=-,在 BGCD中,设BC与GD交于点E,则=,=,故AE是△ABC中BC边上的中线且||=2||.
从而点G是△ABC的重心.选D.
10.(2010·河北唐山)已知P、A、B、C是平面内四个不同的点,且++=,则(  )
A.A、B、C三点共线
B.A、B、P三点共线
C.A、C、P三点共线
D.B、C、P三点共线
[答案] B
[解析] ∵=-,∴原条件式变形为:
=-2,∴∥,∴A、B、P三点共线.
二、填空题
11.已知x、y是实数,向量a,b不共线,若(x+y-1)a+(x-y)b=0,则x=________,y=________.
[答案]  
[解析] 由已知得 .
12.若|a|=5,b与a的方向相反,且|b|=7,则a=________b.
[答案] -
[解析] ∵|a|=5,|b|=7,∴=,
又方向相反,∴a=-b.
13.(2010·浙江宁波十校)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e1,=e2,=,=,则=________(用e1,e2表示).
[答案] -e1+e2
[解析] ∵==e2,∴=-e2,
∵=,+==-=e2-e1,
∴=(e2-e1),∴=+=(e2-e1)-e2=-e1+e2.
三、解答题
14.如图,ABCD是一个梯形,AB∥CD,且AB=2CD,M、N分别是DC和AB的中点,已知=a,=b,试用a、b表示和.
[解析] 连结CN,∵N是AB的中点,AB=2CD,
∴AN綊DC,
∴四边形ANCD是平行四边形,
∴=-=-b,又++=0,
∴=--=-a+b.
=+=a-b.
15.若a、b都是非零向量,在什么条件下向量a+b与a-b共线?
[解析] 因a、b都是非零向量,向量a+b与a-b中至少有一个不为零向量,不妨设a+b≠0.则由a+b与a-b共线,知存在实数λ使a-b=λ(a+b),
∴(1-λ)a=(1+λ)b,
∵a≠0且b≠0,∴λ≠±1,
从而b=a,从而a∥b.
由上可知,当a∥b时,a+b与a-b共线.
16.如图,在△ABC中,D、E分别为AC、AB边上的点,==,记=a,=b,求证:=(b-a).
[解析] 因为==(-)=(-a-b),==-b,所以=-=-a-b+b=(b-a).
17.点E、F分别为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的中点,设=a,=b,试用a,b表示.
[解析] 如图所示,取AB中点P,连结EP,FP,
在△ABC中,EP是与BC平行的中位线,∴==a.
在△ABD中,FP是与AD平行的中位线,
∴==-b.在△EFP中,
=+=-+
=-a-b=-(a+b).
18.已知 ABCD的边BC、CD的中点分别是M、N,设=a,=b,试用a、b表示、.
[分析] ∵M、N分别为 ABCD的边BC、CD的中点,故以、作为基向量较易表示出、,然后,解方程组即可求出、.
[解析] 在 ABCD中,M、N分别是边BC、CD的中点,
∴=,=.
∴=+=+,
=+,∴
解得=a-b,=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