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舟唱晚》教学设计
教材
人民教育出版社音乐五年级下
单元
第五单元
课题
《渔舟唱晚》
课型
欣赏
课时
1
教材分析
《渔舟唱晚》是一首古筝独奏曲,它的标题选自唐代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的“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乐曲的意境优美,好像是一幅水墨画。它表现了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映照在湖面上,远处青山朦朦、白帆点点,随风飘来阵阵欢快的渔歌声,渐渐地,歌声远去,湖边只留下一片寂静。
学情分析
该阶段学生学习态度积极,思维敏捷,接受能力较强,对于新事物有很强的兴趣,在音乐欣赏课中能够较为准确感受乐曲的情绪,并积极主动地参与乐曲表现,但对于音乐知识的储备以及乐曲的结构分析还略显不足。
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古筝的形制和音色,了解乐曲的结构,能够选择合适的表情术语描绘乐曲三部分的情绪变化。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段欣赏、示范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刻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意境。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对乐曲意境美的体验,激发学生对我国传统民族音乐的喜爱。
教学重点
认识古筝的历史、形制及音色。
掌握音乐表情术语,能够为音乐选择合适的表情术语。
能够体会乐曲所表达的意境之美。
教学难点
音乐知识:表情术语。
乐曲各个乐段表现的意境。
教学策略
启发式教学、情景教学、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智 慧 课 堂 环 节
设计意图
信息技术运用
听课建议
课前
预习内容
请同学们观看微课,了解关于古筝的基本知识。
让学生课前进行微课学习,能够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优学派课前导学
课中
导入环节
利用耳熟能详的天气预报主题曲导入,该曲改编自筝曲《渔舟唱晚》从而引出课题。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视频
探究内容
为乐曲部分段落的画出旋律线。
能为其他音乐片段选择适当的情绪词。
通过画旋律线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的感受乐曲的意境之美,从而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通过本课的欣赏学习,能够掌握音乐表情术语。
1.画板2.互动题板
小组探究有效性
了解了乐曲第一部分所描绘的画面,请同学们发挥想象,为乐曲第二部分画出旋律线。将学生分成六个小组,每组讨论后提交一份答案。该组成员发言说一说本组旋律线的画法。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乐感,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此项题目。
1.画板2.答题进度监控
巩固练习
完整欣赏乐曲,并为乐曲各个段落选择适当的表情术语。
为其他音乐片段选择适当的情绪词。
通过对本课乐曲的情绪分析,学生能够掌握辨别其他乐曲情绪的能力。互换题板实现生生互评。
互动题板
课后
拓展练习
《渔舟唱晚》是一首优秀的古曲,被改编变成许多不同的演奏形式,请同学们课后欣赏中西合奏《渔舟唱晚》。将自己的感受分享到班级空间。
使学生感受不同乐器的表现力。
板书设计
渔舟唱晚
(旋律线图)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