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 认识立体图形北京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 认识立体图形北京版(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9-05 16:51: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学科:数学 年级:一年级 备课人:
课题: 认识立体图形 课时数:1课时
教材解读:《认识图形》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内容。本单元第一课时是初步认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教材通过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引入教学,让学生感知两者之间的关系,从立体图形中分离中平面图形,从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面从体上来”,并概括抽象出不同的平面图形的一般特征。在这部分知识中,应考虑到学生认识事物都有一个从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所以对于每一种图形,都要按三个层次进行:从实物引入――抽象为一般模型――给出图形名称。最后,让学生说出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分别是这四种立体图形,使学生尝试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描述所处的生活空间,体现了数学的应用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和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弄清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2)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培养探究新知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 难点 重点: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板块 教师指导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第一板块: 质疑导学 1、谈话导入:你收集到哪些物品?跟组里的小伙伴说一说。
2、你能把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吗?
3、揭示课题,教师板书。 1、拿出各自的物品,在组里说名称。
2、小组合作,试着分一分。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边的各种体验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板块: 点拨助学 1、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问:你们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组内小朋友轮流说学具
第三板块: 探究解疑 探究球的认识
师:我发现咱们班的很多同学都喜欢球。请各组从桌子上拿出一个球。
问一个学生:你拿的是什么球?(小皮球)再问其他学生:你呢?其他同学呢?
虽然他们拿的是不同的球,仔细观察,你们发现它们的形状怎样?
(出示图)我们把这样的形状,统称为“球”
师:除了刚才你们手里拿的这些形状是球,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也是球?
探究圆柱的认识
教师拿起一个圆柱形的物体,放在硬纸板上,滚一滚,问学生:这个物体也能滚,它的形状是球吗?为什么不是?
师:请你从桌上拿一个圆柱形的物体,摸一摸,再看一看,你还发现什么了?
教师用教具演示上下两个面一样大。(出示图)我们把这样的图形叫做“圆柱”
师:生活中你见过形状是圆柱的物体吗?
3、探究正方体的认识
教师指大屏幕中正方体这组物体问:你们把这几块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了一起,谁知道它们的形状叫什么?
请你拿一块形状是正方体的物体,用手摸一摸,说说你有什么感觉。(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平的。)
谁还有不同的发现?
小结:我们通过数,知道了正方体有6个面。用心观察发现正方体的6个面一样大。
探究长方体的认识
教师指大屏幕中长方体的物体问:这些物体的形状是正方体吗?
师:请你从这堆物体中任意拿出一个,用刚才研究正方体的方法,来研究一下这样的物体有什么特点。
汇报交流。每个面都是平的。
问:你是用什么方法发现的?(摸一摸)
长方体也有6个面。
长方体对着的两个面一样。
这些物体的形状叫什么?(长方体)

引导学生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数一数等活动,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研究长方体的特征,采取放手让学生根据总结出的研究正方体的方法,进行独立研究,从而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对学习方法的反思。
第四板块: 分层测练 1、连一连
2、数一数
3、猜一猜 学生各自先做,再交流汇报。
1.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五板块: 应用升华 找一找,是用哪些形状的物体制作的机器人呢?
学生找图形,填一填,汇报。 能正确区别各种立体图形。
板书设计 认识立体图形

圆柱体
正方体
长方体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