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5课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深远的空间) 人美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5课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深远的空间) 人美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0-09-05 10:58: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深远的空间
  新课标思想:
  本课为“欣赏?评述”课,旨在通过引导学生欣赏古今中外艺术家们的作品,了解平面绘画表现物象深远的三维空间的方法,感受客观物象呈现的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从而培养他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行为习惯,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在欣赏古今中外艺术家们的绘画作品中,了解平面绘画表现物象深远的三维空间的方法及规律,感受客观物象呈现的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应会:能够运用近大远小的透视知识评论美术作品。能找出部分绘画作品中的视平线和消失点,了解它们在表现透视现象中的作用及使用方法。
  2、隐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提高学生对绘画艺术的鉴赏能力及小组合作能力,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感受生活中客观物象所呈现的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2、欣赏绘画作品,能够了解表现物象深远的三维空间的方法。
  难点:能找出部分绘画作品中的视平线和消失点,了解它们在平面的绘画作品中表现透视现象的作用及使用方法。
  教学准备:尺,铅笔,橡皮,图画纸。
教学过程:
导入:
播放课件。从一张风筝图片来导入课题,让学生发现风筝在空中排列时出现的“近大远小”的现象。老师带领学习依次从生活中的图片发现“近大远小”的现象。  
2、讲授新课:
(1)出示林风眠的中国画《莲塘》。 思考问题:
  说一说画面中的莲花发生了什么变化。(近处的莲花和远处的莲花一样大吗?)引导学生从大小变化和色彩变化上分析透视的现象。
(2)分析美术作品中表现出的深远的空间感。 出示霍贝玛的油画《米德尔哈尔尼斯的道路》。引导学生从画面中找到“视点”,并逐步学习“视平线”、“透视线”,从而更加全面地让学生了解到透视现象的基本规律。
  (3)出示:达?芬齐的油画《最后的晚餐》,董希文的油画《开国大典》继续探寻透视的现象。老师提问,学生回答。
  (4)找一找透视规律。进一步分析梵高绘画作品中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并由学生主动寻找透视细节,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
  教师出示相应的图片资料,并进行相应的板书。 以小组为单位,每组研究一幅绘画作品。
  ①《凡?高的卧室》(油画凡?高)
  ②《好力堡的两架马车》(油画)龙力游
  ③《满床芴》(年画,清)
  (也可以是学生收集的图片资料。)
  研究提纲:
  ① 找一找这幅作品中哪
  些地方表现出了透视现。
  ②表现方法有什么规律?
  ③这幅作品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学生进行研究汇报。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艺术实践活动 ,老师先进行范画讲解,再组织学生进行艺术实践。
  帮助学生借助板书进行归纳。 同学之间互相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这些透视现象有什么规律? 逐步使学生养成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变化规律的习惯。
  4、欣赏评析师生绘画作品, 布置课下观察内容。
  (1)观察你的家里有没有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2)你家附近有什么地方有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请把你看到的透视现象讲给你的家长和伙伴听。 提高学生课下自主学习的能力。
  5、板书: 深远的空间
透视现象 =近大远小
视点 视平线 透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