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美术-第7课 偶戏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上册美术-第7课 偶戏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0-09-05 10:56: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偶 戏
学科:美术 年级:五年级
一、教材解读
1.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
2.初步学习观察方法,逐步养成正确的观察喜欢。通过观察、体验活动,引导 学生发现偶戏带给咱们的视觉感受,了解民族传统文化并继承发扬光大。
3.通过多媒体的视觉欣赏、偶戏的现场表演、语言描述、学生触摸,配乐欣赏等辅助手段,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热爱中华传统艺术、提高学习兴趣以及感受造型表现及表演展示的乐趣。初步培养学生发现美、探究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意识。
二、学情分析
1.学生能说出偶戏的分类名称,[提线木偶、仗头木偶、布袋偶、皮影戏]并对不同的偶戏的传承与分部有一个初浅的认识,更深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艺术还有待加强。
2.学生生活中体验各种视觉艺术的机会颇多,但对偶戏的赏析就些欠缺,了解中华几千年流传下来的民俗文化艺术更是少之又少。
3.学生喜爱造型美的形象,他们渴望能够更深层的了解偶戏表演艺术带给人的精神愉悦。
4.玩偶及皮影的制作难度不大,主要问题是学会分类。各关节的制作及团队协作在配乐声中的幽默表演。
三、目标定位
1.学生认识偶戏,特别是传统的皮影戏的制作过程及方法。
2.知识与技能:了解和感受偶戏是一门综合性的表演艺术,发现和认识偶戏的各方面的知识,感受、体验和表演的协调美。
过程和方法:在观察、体验中提高制作及协作表演的能力、对偶戏的感受能力和艺术的签赏力。尝试在有序的合作学习中用自制的偶戏道具大胆创编、合作表演。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美术活动中感受合作的乐趣与益处,培养关心伙伴、帮助伙伴的合作学习方式,激发学生们热爱传统文化艺术、热爱生活的情感。
四、教学条件评估
1.本课内容为二课时。
2.教学场所在学生所在班级教室,每4人为一个小组,分为12个学习小组。
3.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提线木偶、仗头木偶、布袋偶、皮影戏]的展示道具、偶戏表演的综合戏台、音响等。
五、自学设计
本课重在赏析后的创意设计偶人形象,并协作制作。
六、教学过程设计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活动一: 全班学生听中国传统戏曲音乐,说说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场景。

活动二:
学生安静的观看课件,欣赏不同类别的偶戏展演。
说说看完后的感受,谈谈春天美在哪。
活动三:
1.玩偶戏,找出表演巧门。
每个小组选派一个代表,四人一团队,
组合既只随音乐协作表演。依次而上,
2分钟表演时间。
2.学生观众评说,哪组表演幽默有趣, 按顺序依次说出理由
活动四:
1.认真观察偶戏形象的图片及制作步骤图,在各环节中找出制作规律。摆在学生面前可触摸的偶戏道具,让学生们亲自感受和体验到偶戏的民族民俗文化中独特的表演艺术魅力。
2.说说你选择一个偶戏种类的理由。
3.总结,偶戏的道具制作特点——形象夸张、色彩鲜艳。
活动五:
1.欣赏偶戏大家的作品,及表演视频。并谈谈感受。
2.欣赏偶戏装扮中的各类形象,如服装、人物面貌特征等。
3.观察老师示范创作的方法。
活动六:
小组合作,用制作的偶人四人组合上台配乐既兴展演。
活动七:
1.作品展示。[偶戏道具]
2.作品展评。 引导学生闭眼倾听,从声音中想到具体画面。
教师配上既兴的幽默对白:你看,白斏子叫醒了徐仙,瞧!徐仙仿佛被带到别一个祌奇的世界。
徐仙高兴地唱啊:西湖美景三月天,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直尺手难牵。。。。。。
引导学生观看偶戏并进行小组讨论,谈论对偶戏的认识、观后的感受,并说说理由。

确认学生体验感受到偶戏表演的艺术特色,提出异议,为什么偶戏表演与其它形式的表演有些不一样,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

用鲜艳的色彩装饰一个偶戏人物,选色的意图、用笔的方法及整体构图意识。(我让学生多用强烈对比色)使偶戏的装饰性和民族性更能体现展示出来。
巡视辅导,引导学生过程中要轻声互助、友好、谦让。
肯定作品,提炼建议。 听戏曲音乐可以使学生更专注的进行联想回忆,课堂氛围好,能够提升学习的专注力。
听觉、视觉同时感受偶戏的幽黙展演。初步体验偶戏带给人的赏心悦目视觉亨受。
进一步认识偶戏的综合性的艺术特性,并找到偶戏演示的规则 。
让学生体验伙伴学习模式的高效与乐趣,培养有秩序、认真协作的团队精神。
学生通过制作偶戏形象、绘画及制作的相结合,这些都是可以引发学生们课堂学习兴趣的学生们的亲自实践过程。让学生感知到民族文化艺术的代表性和多样性。
引导学生意识到美术学习的实用性,教会学生用夸张的形象装饰的色彩表现所想。
促进伙伴学习过程中的品格形成,认识美术运用的广泛性,了解并运用学美、用偶戏表演我们的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热爱生活的情感。
充分的展示建立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欣赏他们人、尊重他们。感受学习的成绩感。
板书设计 课题:偶戏
出示偶戏道具,[提线木偶、仗头木偶、布装偶、皮影]。
家庭作业 上网观察偶戏的相关历史、表演特色,体验更多的偶戏带给人们的快乐。
七﹑教学反思
通过系列的教学活动,我发现以学生学习兴趣入手,再延伸发展其他能力。
1、通过掌握表演偶戏方法,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并得到同伴的赞扬和肯定,自信心得到了提高。
学习偶戏表演可以带来快乐,同时也锻炼了其脑与手的协调配合能力,是真正的动脑又动手的一种表演活动。当一个学生能够深入剧情进行如醉如痴的表演时候,获得的更多是别的同学投来羡慕的眼神,这些羡慕的目光将给予这个学生更多的自信,他也可以将这种自信投入到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使其在学习中取得更大的进步,久而久之,这个孩子也将变得更加优秀。
在课堂上展开系列的偶戏活动,是学生在校园系列学习活动中不可多得的新鲜事物和拓展活动。我将在探索和实践中继续努力!

3、戏曲人物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收集资料和欣赏戏曲表演等活动,了解中国戏曲的艺术特色及戏曲人物的表演特征。?
2.运用水墨画的基本技法表现学生喜爱的戏曲人物。?
3.通过欣赏和表现戏曲人物,让学生感受戏曲的魅力,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戏曲人物图片、戏曲人物有关故事等资料;准备水墨画的相应工具。?
(教师)课件、各种戏曲人物造型图片,小组学习任务图片(将一张完整的水墨戏曲人物图片按小组撕成若干张碎图片),?
水墨画工具。?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进入学习状态。?
(1)欣赏京剧开场音乐进课堂。?
(2)组织纪律,安定情绪,进入学习状态。?
2.导入激趣。?
(1)谈话导出小组学习任务。(请各小组长领取小组学习任务图片)?
(2)小组任务:尝试用水墨表现各自小组领到的纸片上的图像。(提示:引导学生运用中锋、侧锋来表现线条,注意墨色?
浓淡的变化,同时探索墨破色、色破墨等基本水墨技巧的运用)?
(3)各小组展示作业,表扬能用中锋、侧锋来表现线条,并注意墨色浓淡变化的同学,鼓励学生大胆探究。?
(4)揭示碎片的完整图案,揭示课题《戏曲人物》。?
3.感知引趣。?
(1)分小组交流各自收集和准备的有关戏曲资料,表扬准备了资料的同学;?
(2)教师小结有关戏曲表演及戏曲人物的知识;?
(3)欣赏戏曲表演片段,学生感受并模仿戏曲表演的动作造型,体验其表演特色;?
(4)欣赏艺术作品中的戏曲人物,观察分析如何用水墨表现戏曲人物的神态、动作等主要特征,体会夸张、变形的艺术作?
用。(提示:关良的《武松打虎》笔简意劲,用夸张、变形的水墨造型抓住戏曲人物的动作和神态。引导学生观察和体会水墨语言?
的大胆运用。)?
4.尝试探趣。?
(1)作业要求:用水墨的形式表现自己最喜爱的戏曲人物;?
(2)依据自己收集的图片或心中的戏曲人物形象进行大胆自由地造型表现,教师在巡视中给予学生鼓励与及时提示。对发?
现的普遍问题,如构图大小、用墨浓淡、形象拘谨等,给予及时点拨、启发、帮助学生解决。?
5.评价延趣。?
(1)即时用数码相机或摄影机把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让学生自评、互评,进一步开拓学生思维。?
(2)教师总体评价优点及存在问题,评价要点可以是水墨语言的自如运用,戏曲人物的动作、神态的表现等方面。?
(3)欣赏不同的材料表现的戏曲人物,体会文化与生活的关系。?
课后请学生关注身边的戏曲表演,并尝试运用更多的材料来表现戏曲人物。
6、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