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24点”》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2、让学生掌握算“24点”的基本方法与技能。
3、使学生知道几张牌可以算出24或算不出24;相同的几张牌有不同的算法。
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在学习算“24点”的游戏规则以及玩算“24点”游戏的过程中,丰富对四则混合运算的认识,提高按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能力,增强学习计算、练习计算的积极性。
2、通过试算、调整等思考过程,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课堂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算“24点”的规则和技巧。
教学难点:用四张牌算“24点”的方法。
教学准备:每位学生准备A—10十张扑克牌,多媒体课件,练习纸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1、将全班分为4个小队,分别是红桃队、黑桃队、方块队、梅花队。(贴在黑板上)四个小队比一比哪个小队得到的星星最多。
2、由扑克牌的玩法引出用扑克牌来玩“算‘24点’”的游戏。(板书课题)
学生先介绍游戏的玩法,教师再介绍游戏的规则。
(出示课件)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活动一:新手上路。
每人准备扑克牌A—10各一张(A表示1)。
找一找:①找出两张牌算出“24”。
师:你是怎么想的?(2张牌用乘法计算出“24”)
②7、6再添一张牌算出“24”。(出示课件)
学生添一张牌并说说方法。
2、试一试:给出三张牌“7、8、9”算“24”。(出示课件)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同桌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再指名汇报。
3、小结算“24点”的基本方法:根据3张牌上的数,从中选出两个数进行第一次运算,把第一次算得的结果和另一个数进行第二次运算,使算出得数为24。
4、学生交流算“24点”的基本技巧。
5、算出3张牌的“24”。
(出示课件:2、3、4;3、8、9;3、5、9。)
分3组计算后学生汇报算法。
活动二:能手展示
1、尝试四张牌“1、2、5、8”算“24”。
自己独立完成,指名汇报,师板书不同方法。
小组讨论、交流,师生共同小结方法。
课件出示三组四张牌,算出“24”。
(出示课件:4、5、7、8;3、4、7、9;2、6、A、6。)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指名汇报。
追问:“有不同的算法吗?”
活动三、:高手擂台——“24点”争霸赛
视频播放:四人算“24点”的比赛场景。(让学生感知游戏方法。)
2、分组比赛:四人一小组,评选出每组的“神算子”。
师强调比赛规则:四人一组,各人从自己的扑克牌中任意拿出一张,谁先算得24,谁就获胜。如果计算的结果得不到24,就换牌再算。(限时5分钟,组长记录谁获胜次数多谁就是“神算子”。)
3、“神算子”介绍算“24点”技巧。
4、对全班比赛进行点评。表扬优胜组,还想比吗? 如果时间够多的话,我们可以一直比下去。在你们学习了更多的数学知识后,有些现在不能算出24点的题目,以后就能算出来。
三、全课小结
1、师:“回顾活动过程,谈谈你有什么收获?”
2、请回家组织一次家庭算“24点”比赛。
板书设计:
算“24”点
+-×÷
3×8=24
4×6=24
7-3=4 4×6=24
1 2 5 8
(1)5+1=6 (2)5-2=3 (3)5-1=4
6÷2=3 3×8=24 8-2=6
3×8=24 24×1=24 4×6=24
教学反思:
这节活动课以玩扑克牌的形式,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组织学生自主活动。我先让学生试着介绍“算24点”游戏的规则,我再解释规则。然后我设计了三个活动,从两张牌到三张牌再到四张牌循序渐进的算“24点”,层次分明,环环相扣。设计时是想让孩子主动思考,从他们自主的算法中体会方法的多样性,学生自主总结归纳出方法,我的目的是让学生“玩”的有组织,“玩”的有目标,“玩”的有方法,“玩”的有收获。
最后设计的“24点”争霸赛,源于比赛是学生喜欢的活动之一。比赛肯定会有胜负,同时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比赛结果。胜者戒骄戒躁,主动帮助其他同学;负者要有耐挫能力,不气馁,虚心向别人学习。从小组里的竞争开始,帮助学生保持良好心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整个课堂气氛是可以的,但是总的效果还是不尽人意,上课时我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思考、计算、归纳,但是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来不及巩固算出“24点”的方法,当别人算得不亦乐乎时,这一部分学生却还是云里雾里,不会算“24点”。再者,不管是什么方法,都需要一定的习题来支撑巩固,所以仅仅一节课肯定不行,还需要强化练习,这一课只是一个开始,我们将把算“24点”贯穿整个小学阶段学习的始终,定期开展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