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鸡叫咯咯》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歌曲《母鸡叫咯咯》是一首活泼有趣的德国民歌,旋律轻快、节奏明朗,表现了母鸡生蛋后向人报喜的可爱形象。2/4拍,由带再现的两段体构成。歌曲的节奏规整,旋律巧妙地运用了同音反复和小跳、重复和变化重复等手法模仿了母鸡生蛋的啼叫声,很形象、有趣。歌曲只有六度,也只用了六个音,易唱易记,是一首能博得学生喜爱的外国民歌。
【教学目标】
一、体验、学唱歌曲《母鸡叫咯咯》,感受歌曲所表现出母鸡下蛋的欢乐音乐形象,表达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二、采用情景式的教学方法,歌唱与竖笛结合的学习方式,在聆听、模唱、表演、创编等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体验歌曲。
三、引导学生用不同方式体验歌曲的音乐要素,用轻松自然地声音演唱《母鸡叫咯咯》,鼓励用3、5两个音为歌曲的节奏编创旋律,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教学重点】
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母鸡叫咯咯》,初步感受歌曲的音乐形象。
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方式体验歌曲,运用3、5两个音创编歌曲。
【教学用具】
多媒体、竖笛、钢琴、响板、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律动体验:老师以农场管理员的身份做自我介绍,并改编《母鸡叫咯咯》的歌词介绍农场,带学生律动。
新课教学
(一)找母鸡
老师介绍魔法棒——竖笛
用“魔法旋律”的方式介绍竖笛
听辨、模唱“魔法旋律”
3 3 3 3 | 3 5 5||
(由阳翟小学的学生进行模唱,并带动白交祠的学生一起模唱)
整体感受歌曲,猜猜母鸡去干什么了?
听辨“魔法旋律”在歌曲中出现了几次?
(先由白交祠的学生听辨,再由阳翟小学的学生进行补充)
6.出示课题《母鸡叫咯咯》
(二)扮母鸡
1.出示歌曲主要节奏型,学生用“咯”朗读
(要求:学生用轻巧,有弹性的声音进行朗读,两个会场的学生互相聆听,并进行互评)
2.随老师打响板读节奏
3.分组扮演角色熟悉节奏
(阳翟小学分三组,白交祠小学一组,一共四组的学生进行节奏接龙。要求:两个会场的学生能够通过多媒体设备,互相合作,尽量使节奏平稳地进行)
4.随音乐模唱整曲
(三)唱母鸡
1.播放歌曲,学生聆听并感受,找出表现母鸡报喜动作的乐句。
2.引导学生创编动作学唱第三乐句,解决歌曲难点。
3.师生合作演唱并表现歌曲。
(第一遍由老师和阳翟小学的学生合作演唱,第二遍由老师和白交祠小学的学生合作演唱,引导学生学会认真聆听)
(四)演母鸡
1.引导学生在音乐活动中体验“速度”与“情绪”。
2.通过“母鸡啄米”和“母鸡散步”进行比较,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会用弹性、轻快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3.鼓励学生模仿母鸡形态演唱歌曲,引导学生感受并理解强弱规律。
4.引导学生体验并模仿母鸡下蛋处理歌曲的力度变化,进一步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三、创编活动
学生分组讨论用3.5两个音为指定节奏创编两小节的旋律。
阳翟小学学生分三组创编前三条节奏,白交祠小学学生创编第四条节奏。
请四组各指定一名同学上台展示。
将阳翟小学跟白交祠学生的创编的内容合成一首新的曲子。
全班一起演唱新创作的歌曲。
四、小结
1.学生谈收获
2.老师对学生的表现及时评价与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