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13.2内能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B.物体内能增加,一定要从外界吸收热量
C.温度为0℃的物体没有内能
D.在相同物态下,同一物体温度降低,它的内能会减少
2.下列现象中,属于热传递的方法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刚从蒸笼里拿出的馒头,放一阵子变凉了
B.冬天天冷,通过搓手发热取暖
C.用锤子敲打石头时,锤子发热
D.给自行车车胎打气,打气筒壁变热了
3.将“气压火箭”发射筒内充满气体,并在发射管外安装好纸火箭外壳。如图所示,按下发射气阀,随着“砰”的一声响,火箭飞出,同时看到下端管口出现了明显的“白气”。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白气”是水蒸气
B.“白气”是由于外界水蒸气吸热产生的
C.发射筒内气体与外界气体发生热传递,内能增加
D.发射筒内气体对筒身与纸火箭做功,内能减小
4.关于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一定增加
B.物体对外做功,内能一定减少
C.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D.物体的温度不变,内能一定不变
5.下列事件中,在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上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搓手取暖
B.玩滑梯,臀部发热
C.放大镜聚光烤焦纸片
D.压缩空气引火
6.如图所示,用电火花发生器点燃塑料盒内的酒精气体,能将盒盖喷出很远。此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方式与汽油机的哪一个冲程相似
A.压缩冲程
B.吸气冲程
C.排气冲程
D.做功冲程
7.下列有关“温度不变”时“内能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内能也不变
B.液体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不变,内能也不变
C.0℃的水凝固成
0℃的冰时,温度不变,内能增加
D.0℃的冰熔化成
0℃的水时,温度不变,内能增加
8.为了探究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低温物体温度变化的特点,小明做了如下实验,将盛有30℃冷水的小烧杯放入盛有70℃热水的大烧杯中,分别用温度传感器测量两杯水的温度变化情况,绘制成如图所示的图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热水和冷水到达同一温度的时间是相同的
B.热水温度下降比冷水温度升高得快
C.热水放出的热量等于冷水吸收的热量
D.热水的质量可能小于冷水的质量
9.在探究“海波和石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时,小军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画出了如图所示的图像。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石蜡是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B.海波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分子热运动的激烈程度不变,内能不变
C.海波的熔点是48℃
D.海波在第8min的内能比它在第6min的内能大
10.如图所示,把图钉按在铅笔的一端,手握铅笔使图钉钉帽在粗糙的硬纸板上来回摩擦,然后用手轻触钉帽,感觉钉帽的温度明显升高了,甚至发烫。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钉的温度升高,内能减小
B.图钉的内能增加,纸板的内能也增加
C.改变图钉内能的方式是热传递
D.图钉内能的大小等于图钉克服摩擦力做功的多少
二、填空题
11.冬天搓手会让手暖和,是通过_____改变的内能;冬天嘴对手哈气取暖是通过_____改变内能的。
12.钻木取火是通过_____(选填“做功”或“热传递”)的方式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桃花香气袭人、飘香万里,这属于_____现象.
13.物体都是由________组成的;在水结冰过程中,质量_______,内能_______(后两空均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14.牛肉面是全省人民“舌尖上的美食”.端上一碗牛肉面,香味扑鼻而来,是由于分子的____造成的;端碗时很烫手,是通过____方式增加了手的内能.
15.病人发高烧时,可以用冰块辅助降温,这是通过_______(选填“做功”或“热传递”)来改变病人的内能。冰块从冰柜里取出来时,它的周围会出现“白雾”,这是一种_______(选填“液化”或“汽化”)现象,这些“白雾”在空中会________(选填“上升”或“下沉”)。
三、综合题
16.阅读短文,然后回答文后问题:
青藏铁路,世界级的超级工程,为西藏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而在铁路建设过程中,最难克服的是高原冻土难题,为了避免因融沉和冻胀等现象对路基造成损害,就必须依靠材料或结构增大热阻,减少传入地基多年冻土的热量,冷却地基冻土层,保持冻土地基的稳定,从而保证工程建筑物的稳定。在冻土区全线设计和施工中主要采用下面两种措施:
一是热桩路基结构。热桩是一根密封的管子,其下端为蒸发器,里面注有液态氨等物质,上端为冷凝器,中间为绝热段。当热桩下端吸收热量后,液态氮等物质由液态转化为气态,然后上升至冷凝器,热量通过冷凝器发散,氮等物质再由气态液化为液态,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回热被下端,如此循环往复降低周围冻土温度,提高冻土热稳定性:从而保证路基的稳定性:
二是铺设通风管路堤。通风管路堤是在堤身横向铺设通风管,通风管可以凭借空气流动使堤身散热,特别是冬季冷空气在通风管内流动,能有效地降低基底的地温,增加基底的冷储量,保护基底多年冻土。保证路基稳定。
中国铁路人凭借着设计、建造、运营和维护青藏铁路获得的大量经验积累和技术积累,使中国在高原冻土区的铁路修建领域居于世界领先水平。
(1)文中描述的“融沉”现象指的是______过程(填物态变化名称);
(2)在堤身铺设通风管,能有效降低基底地温,是通过______方式改变内能;
(3)根据热桩的工作原理,判断热桩散热的工作季节______(冬季/夏季),简述判断依据______。
17.根据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向瓶内打气,空气将塞子冲出时,瓶口出现白雾,这是_____现象;此实验说明物体对外做功,内能_____(选填“增加”、“减小”或“不变”);
(2)图乙中,迅速向下压缩活塞,硝化棉燃烧,说明筒内空气的温度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试卷第1页,总3页
试卷第1页,总3页
参考答案
1.D
2.A
3.D
4.C
5.C
6.D
7.D
8.C
9.B
10.B
11.
做功
热传递
12.做功
扩散
13.物质
不变
减少
14.无规则运动
热传递
15.热传递
液化
下沉
16.熔化
热传递
冬季
冬季气温低于地温,热棒蒸发段吸收冻土热量,将冻土层中的热量传送至地上
17.液化
减小
升高
答案第1页,总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