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名师学案
同步习题课件PPT
七年级上册(人教版)历史
智慧羽
第一单元整理与复习
考点」北京人
929年,中国考古学家裴文中在北京房山发掘出
块完整的古人类头盖骨化石,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
供了可靠的证据,下列史实与该考古发现的“北京
人”相符的是
(C)
①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②能直立行走③会
人工取火,过群居生活④能够使用磨制石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
D.③④
解题思路】题干给出的史实与该考古发现的“北
京人”相符的是①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②能直立
行走。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北
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他们使用打制的石器,过群居
生活,共同劳动(采集、狩猎),共同分享劳动成果;会使
用天然火,他们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照明、防寒
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北京人上肢与
现代人相似,直立行走,但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如
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嘴部前伸。
考点
原始的农耕生活
2.“这是一场巨大的社会和经济革命,这场革命的重要
性与深远影响无论如何估价都不会过分。由‘采集
食物进至生产食物’,被称为产食革命。相对于以后
的工业革命,这场革命被称为农业革命。”下列进入
“生产食物”时代的早期人类是
(D)
A.元谋人
B.山顶洞人
C.北京人
D.半坡人
解题思路】¨这是一场巨大的社会和经济革命,这
场革命的重要性与深远影响无论如何估价都不会过
分。由‘采集食物进至生产食物’,被称为产食革命。
相对于以后的工业革命,这场革命被称为农业革命。”
进入“生产食物”时代的早期人类是半坡人。我国是世
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生活在距今约6000年的陕西
西安半坡村(黃河流堿)的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
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他们居住在半地穴
式圆形房屋里,过着定居生活,还饲养猪狗等家畜,打
猎、捕鱼,会制造彩陶和纺织、制衣。
考点三尧舜禹的禅让”
3.它是中国上古“五帝时代”的一种“非血统继承制”,
即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它是
(B)
A.世袭制B.禅让制C.科举制D.分封制
【解题思路】本题以“上古‘五帝时代’的一种‘非血
统继承制”为切入点,考查禅让制的知识。尧舜禹都
是我国黃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相传,尧年老
的时候,征求各部落首领的意见,推举舜做他的继承
人。舜年老的时候,采用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转让给治
水有功的禹。这种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贤徳之人,民
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制”。(共24张PPT)
名师学案
同步习题课件PPT
七年级上册(人教版)历史
智慧羽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
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第1课中国境内早期
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习×导学
、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1.时间、地点:距今约170万年,云南元谋县
2.地位: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
古人类
二、北京人
3.地点: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t4.时间:距今约70万-20万年。
5.体质特征:北京人的头骨,前额低平,眉骨粗大,
颧骨突岀,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脑容量比现代十
人小。上肢与现代人相似,下肢较上肢略
长,能够直立行走
6.生产、生活:(1)会制作各类工具;(2)会用工具
猎取动物,采集植物果实;(3)会使用火
7.地位: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十
全的直立人遗址之
三、山顶洞人
8.生产、生活状况:山顶洞人依然使用打制石器,
但已经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他们已
经懂得人工取火,有爱美意识
A基础练→巩固新知
知识点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为“感知”170万年前的生活,寻找远古人类的足迹,
襄阳某校七(1)班同学准备去参观我国境内已确认
最早的古人类遗址,应该选择下列哪条线路(B)
A.襄阳——洛阳——龙门
B.襄阳——昆明——元谋
C.襄阳—北京—周口店
D.襄阳——西安——半坡
2.“你的两颗牙齿,揭开了中华大地人类活动的奥秘
那一块块粗糙的石器,在向我们诉说着人类智慧的
闪烁;那遗留着的炭屑和烧骨啊,是不是告诉后人
你们是已经征服了火的精灵……”这里的“你们”指
的是
(A)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3.(2020·襄州模拟)人类文明一般都发源于大河流
域,你知道元谋人生活在哪个大河流域吗(C)
A.淮河流域
B.黄河流域
C.长江流域
D.珠江流域
阳识点白北京人
4.(2019·青岛)为了纪念第
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发现90周年,2019年5月18日,周口店遗址博物馆
开展了“承载历史展望未来”主题系列活动。下列
图片能反映北京人生活状况的是
(C)
A.人面鱼纹彩陶盆
B.干栏式建筑
C.打制石器
D.骨耜
5.人类对火的认识、使用和掌握,是人类认识自然,并
利用自然来改善生产和生活的第一次实践。获知北
京人会使用火是通过
(C)
A.神话传说
B.大胆想象
C.遗骨遗迹
D.文献资料
6.北京人使用的劳动工具主要是
(B)
A.磨制的石器
B.打制的石器
C.石器和铁器
D.石器和铜器(共22张PPT)
名师学案
同步习题课件PPT
七年级上册(人教版)历史
智慧羽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顶习X导学
原始农业的发展
1.兴起和发展的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
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是
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2.作用: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
重要的物质基础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
3.地点、时间:位于浙江余姚的河姆渡遗址,t
距今约7000年
t4.生产、生活状况:河姆渡人的房屋主要是干栏t
式建筑,主要种植水稻
三、半坡居民的生活
5.地点、时间:半坡遗址位于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
带,距今约6000年
+6.生产、生活状况:半坡人的房屋主要是半地穴+
t式圆形房屋;他们主要种植粟;生活用具
主要是陶器,最具特色的为彩陶
A基础练→巩固新知
知识点原始农业的发展
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粟和黍均发现于(C)
A.英国B.印度C.中国D.法国
2.下列哪些属于我们的祖先对人类文明作出的重要
贡献
(A)
①稻②粟③黍④红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促进人口的繁衍和人类文化的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是
(D)
A.火的使用
B.磨制工具的使用
C.打制工具的使用D.原始农业的发展
知识点白河姆渡人的生活
4.晋朝张华所著的《博物志》记载:“南越巢居,北朔穴
居,避寒暑也。”史料中“巢居”与下列哪个原始居民
的生活环境相
(A)
A.河姆渡居民
B.半坡居民
C.北京人
D.山顶洞人
5.(中考·沈阳)“河姆渡文化”是中国长
江流域下游地区古老而多姿的新石器
文化。在该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了
大量人工栽培的稻谷遗存。这是目前
发现的世界上最古老、最丰富的稻类
文化遗址。上述考古发现能为“河姆渡文化”哪一表
现提供直接佐证
(A)
A.种植作物
B.磨制石器
C.饲养家畜
D.打猎捕鱼
6.(2019·德州)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芭芭拉
沙尔和纽约大学的迈克尔·普鲁加南联合开展了
项DNA研究,最终得出结论:栽培稻的确起源于中
国,你还能从下面哪个遗址中找到水稻起源于中国
的证据
(B)
A.北京人遗址
B.河姆渡遗址
C.半坡遗址
D.龙山文化遗址
知识点自半坡居民的生活
7.《舌尖上的中国》反映了我国丰富的饮食文化。假如
你参与拍摄半坡原始居民的饮食文化,你在他们的
餐桌上可能看到
(C)
A.主食是麦,副食有肉和蔬菜
B.主食是米饭,副食有鱼和野果
C.主食是粟,副食有鱼、肉和野果
D.主食是玉米,副食有鱼、肉和蔬菜(共21张PPT)
名师学案
同步习题课件PPT
七年级上册(人教版)历史
智慧羽
第3课远古的传说
预×习导
、炎黄联盟
影响:炎帝黄帝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
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
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
“炎黄子孙”自称
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2.炎帝的发明:传说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十
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还制作陶器,发明十
纺织,会煮盐,教人们交换物品。传说炎帝
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
3.黄帝的发明:相传黄帝已能建造宫室,制作
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并十
发明了弓箭
三、尧舜禹的禅让
4.禅让制:即将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
+之人
5.大禹治水:采用疏导的方法,开凿河渠疏导
洪水入海。他全身心投入治水,曾三过家门而
不入,经过10多年的努力,终于消除了水患。
+禹治水有功,得到民众爱戴,被尊称为“大禹”。十
A基础练→巩固新知
知识点炎黄联盟
炎帝、黄帝结成联盟打败蚩尤的地点是
(B)
A.牧野B.涿鹿C.阪泉D.巨鹿
2.在“最强大脑”的角逐中,主持人请你根据下图的两个提
示依次说出我国古代两个著名的传说人物
(B)
提示1:他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谷物和蔬菜
提示2:本姓公孙,后改姬姓,故称姬轩辕
A.炎帝、盘古
B.炎帝、黄帝
C.黄帝、女娲
D.盘古、女娲
华夏儿女同根同祖,血脉相连,在抗击新型冠状肺炎
疫情中展现出了极强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中华
民族共同的人文初祖是
(A)
A.炎帝和黄帝
B.大禹
C.孔子
D.蚩尤
知识点白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4.丰富多彩的神话传说,体现了我们祖先的创造力和
智慧。根据传说,以下搭配错误的是
(D)
A.黄帝
箭
B.仓颉——文字
C.伶伦—一音律
D.嫘祖——一房屋
知识点自尧舜禹的禅让
5.《礼记·礼运》中提及的“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现象
发生在
(D)
A.北京人时期
B.大汶口文化时期
C.夏朝建立初期
D.尧、舜、禹时期
6.我国古老的传说中,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
个有名的人物叫尧、舜、禹,他们都是通过什么方
式成为部落联盟领袖的
(B)
A.投票制
B.禅让制
C.武力夺权
D.世袭制
7.以身作则、公而忘私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之一。中国历史上曾经为治理黄河水患,三过家门
而不入的是
(D)
A.尧
B.舜
C.鲧
D.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