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课件操作说明
一 课件按照教案设计分为导入、诗经简介、字词积累、画面意境、歌曲《在水一方》、示范朗读、及主题理解。课件致力营造一种柔美凄婉的诗歌气氛,同时又只制作了必要展示的图片音乐,简洁明了,有很强的实用性。
二 课件用FLASH8.0制作,并生成为EXE应用程序文件,可独立播放。
三 课件的按钮均为方印图标,可鼠标单击,也可按回车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5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21世纪教育网新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系列精品教学课件
第24课 诗经 蒹葭
《诗经两首·蒹葭》教学设计
课 题 诗经两首 蒹葭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读准字音,正确朗读;能根据意思和音节,有节奏地朗读;能用语音语调的变化来传达不同的感情;能根据内容进行个性化的朗读。从而能正确把握感情基调,边读边思,边读边悟,多角度感受古代优秀的诗歌。2、理解清新隽永的语言美,理解意象即形象性事物排列的组合美,理解意境蕴藉的情感美。理解《诗经》两首的四字句,双声叠韵,比兴等艺术手法所表现出来的传统诗歌的淳朴音乐美。
过程与方法 “读诗使人灵秀”(培根语),诗歌是文学的骄子,诗歌教学,应体现“诗教”。用联读的方法认识《诗经》的相关知识;用范读、跟读培养读诗兴趣;用对比诵读涵咏,提高美读意识;用唤醒审美经验,提高读诗水平;用整体感受意境,体味诗歌的语言;用白话扩读、图读或配歌曲读,提高想像联想能力,激发鉴赏兴趣;用对照品析字词,丰富语言,提高鉴赏能力;训练快读快背,提高背诵优秀诗作的能力,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开阔学生视野,扩大信息量,激发兴趣,提高语文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蒹葭》的意境感受和意绪的讨论学习,理解朦胧含蓄的美,理解抒情主人公心灵的追求;通过感知抒情人物的不确定,和它的感情追寻,从而理解诗中境界的象征意味,唤起学生更广泛的人生体验和哲理思考。
教学重点 感受诗歌的意境,品味诗歌的语言。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的内涵。
教学用具 CAI课件
教学流程教学流程教学流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语设计 驾一叶兰舟,行驶于诗歌的河流,静静的世界里,有天籁传来,我们的眼前浮现出醉红了夕阳的泪眼,点缀着沧海的云帆,回荡在零丁洋的绝响!是诗歌,是诗歌赋予了我们柔情、豪情和激情!现在就让我们溯洄而上,走进诗歌的源头——诗经,去聆听三千年华夏先民的吟唱,去感受公元前东方文明的辉煌!
介绍诗经 学习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诗经》,它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作品。《诗经》通称为《诗》或《诗三百》,宋代儒家把它奉为经典,才称《诗经》。《诗经》共 305 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优良传统的源头,其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对我国文学,尤其是诗歌的发展有着深广的影响。诗歌的形式,多数为隔句用韵,并普遍运用“赋”“比”“兴”的手法,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特点。这节课,我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诗经/秦风》中的一首极其优美的抒情诗《蒹葭》。 谈课外对诗经的了解认识,教师作必要的补充。
感知诗歌意境美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弄清读音和节奏。根据自己的理解读一读,读出意境,读出感情,读出味道。2、我们都知道,秦国是一个尚武好斗的国家,其诗歌也多表现战争狩猎的场面,它的风格也极其雄浑豪壮,那这一首《蒹葭》也是如此吗?请看大屏幕,通过画面和对诗歌的初步感知,根据这首诗给你的第一感觉,选择一首具有这种风格的乐曲。3、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其余学生边听边想象,看看脑海中会有怎样的画面?然后点评,你认为他(她)的哪一句读得好?这一句是什么意思?你能根据这一句描绘口头描绘一幅情景交融的图画吗?(有什么景物?有什么人物?他们的衣着打扮?各自的活动?而且发言时应该用一段话来描绘给大家欣赏。)(在点评中理解诗歌内容和意境)5、听歌曲《在水一方》,再次感知诗歌的意境。80年代,根据台湾著名女作家琼瑶的小说《在水一方》改编的电视剧主题歌《在水一方》的歌词“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就是诗经《蒹葭》的翻版,它通俗、易懂,为现代更多的人接受。因此,歌曲能传唱于全国各地而经久不衰。当缠绵而略带忧伤的乐曲飘扬在中国大陆上空时,有多少少男少女曾为之倾倒啊!现在就让我们在这深邃悠远的乐曲中去感受这首诗优美的意境吧! 1、自读课文,弄清诗歌的读音及节奏。2、根据自己的理解读这首诗。3、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具适合作为这首诗歌的背景音乐。4、小组合作,讨论诗歌内容及描绘的意象,再由小组推荐个别朗读,其余小组点评。5、学生分部读(女生读每节的第1、2句,男生读每节诗的第3、4句),读出美感。
体会诗歌情感美 1、这位伊人这么美,值得这位追求者上下求索,确实很美。诗人为什么不把这种美直接地写到诗歌里面呢?(诗中的景物描写对抒情主人公有什么作用?)用环境描写更能够表现他的美,表达她的爱意。诗中借景抒情,触景生情,这是一种“比兴”手法。2、这首诗一共三节,我们刚刚着重品味了第一节诗的内容。那第一节会背了吗?(抽生背诵)如果第一节会背了,第二三节好不好背?为什么?找到三章诗中不同的地方,作上记号,理解它们的意思。介绍一唱三叹的艺术表现形式。三章只一意,特换韵耳。其实首章已成绝唱。古人作诗,多一意化为三叠,所谓一唱三叹,佳者多有余音。(清 方玉润《诗经原始》)重章叠句、一唱三叹,是上古民歌,也是现代民歌常用的形式。它的美感价值,主要应从两个方面去看:一是从情感方面看。十个重在以情动人。情感不是一次性概念告知所能奏效,须反复感染方能起到动人心弦的效果。二是从音乐方面看。上古民歌都是口头传唱的,是以声调和旋律来感染人的情感,唱者须反复才能尽情,听者须反复才能动情。因此,一唱三叹,回环往复本身,就是在层层推进感情,就是在不断强化美感效应,并非一定要在每章的内容上有了发展变化,才算是有了推进。这是应当意识到的。3、根据理解,回答下面的问题。(1)白露“为霜”、“未晞”“未已”从时间变化上说明了什么?(2)伊人所在地“方”、“湄”、“涘”三字突出地点的变化写出了抒情主人公怎样的心理?(体会可望而不可即的情感)(3)“长、跻、右”的反复运用,取得了什么效果?从不同的道路和方位上描述了他寻见伊人困难重重,想见伊人心情急切的情景。(5)当白露已唏、白露已已的时候,追寻伊人的脚步会停下吗?(6)这个追寻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4、听朗读录音,体会感情。5、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学生思考,回答了解比兴的写作手法了解诗歌一咏三叹的艺术表现形式齐读课文
理解诗歌内涵美 1、主人公苦苦追寻的伊人,指的仅仅是一个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女子吗?除了追求美好的爱情时会出现这样的情感体验,对哪一些事物的追求也有相同的感受呢?诸葛亮辅佐刘备,希望“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可是星落五丈原,出世未捷身先死,使的他的愿望成了“所谓伊人”永远“在水一方”;岳飞抗金、精忠报国,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可是却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害死于狱中,他的志向也成了“所谓伊人”永远“在水一方”;我们不妨把“伊人”视为一种美好事物的象征,她既可以是我们心目中的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也可以是我们一直苦苦追求却无法实现的理想,还可以是我们的一种信仰,一份期盼,一个甜蜜的梦。2、人世间有太多太多的遗憾,有太多太多的梦想无法实现,因此,这个时候阅读《蒹葭》往往产生心灵的共鸣,我认为这也许就是《蒹葭》最打动人的地方吧!?我们伫立在梦的河边,一次次遥望那缥缈的身影,专注地等待“她”的一次回眸。为此我们甘愿化作河底的水草,日夜荡漾在她心湖的柔波里。我们守候着这份美丽,任凭冬去春来,日复一日。带着对这份美丽情感的感动,让我用声音来倾诉,来表达——蒹葭苍苍…… 1、 根据提示举例2、 谈自己的感受。3、齐读诗歌。
结束语设计 人生的道路被千难万险阻隔,恰似“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时候,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是啊,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让我们用夸父追日的勇气、愚公移山的执著,去追寻明天的太阳!
板书设计 诗经·蒹葭 追寻者——蒹葭——白露——道——伊人(理想) 苍苍 为霜 阻且长 水一方 萋萋 未晞 阻且跻 水之湄 采采 未已 阻且右 水之涘
练习安排 课堂练习 1、 有感情朗读诗歌,并尝试背诵诗歌。2、 用描绘诗歌的意境。3、 联系实际理解的主旨。
课外作业 1、 有感情地背诵诗歌。2、 自己选择一首诗经中的抒情诗,并理解。
教后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5 页 (共 5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