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山歌
教学内容:歌曲 《放牛山歌》
课时:一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能完整、流畅地演唱《放牛山歌》,表达四川牧童劳动时欢乐、愉悦的心情。
2、知识与技能:
1) 通过聆听和演唱,了解山歌感受其高亢、嘹亮的风格特点。
2)用互相应和的演唱形式,表现歌曲。
3、过程与方法:
运用感受聆听学会歌曲,通过欣赏、体验及合作感受山歌的魅力(丰富的衬词,多变的演唱形式)
教学重难点:用高亢、嘹亮的歌声演唱歌曲《放牛山歌》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师生相互问好!
二、导入:
1、欣赏教师演唱
(很高兴今天能和同学们一起学习音乐,老师想送给大家一首歌)
2、评价老师的演唱:
刚才我的歌声是高亢嘹亮的还是低沉浑厚的?
3师生探讨山歌的特点:
高亢嘹亮、互相应和
三、聆听感受
刚才老师给大家演唱的是广西的山歌,在中国山歌流传广泛,老师再请大家欣赏一首四川的山歌
1、初次聆听《放牛山歌》
学生简单表述聆听后的感受
这首歌曲叫《放牛山歌》(板书)
2、 再次聆听《放牛山歌》
再欣赏一次,随音乐打节拍(第一段强弱拍,第二段只打强拍)
3、 师范唱,要求学生关注衬词(或找出喜欢的乐句)
现在老师完整的为大家演唱,这首歌曲中有很多没有实际意义的感叹词,听到的时候请举手示意。“呦啥……”这些衬词是四川山歌中经常出现的,能很好的烘托热烈的气氛,表达欢乐的情绪。
4、师生对唱歌曲片段
老师特别喜欢这句(范唱)“哥儿喽喂”请你们和我一起唱唱吧。
(师生对唱)
今天我们就用相互应和的方法学习这首歌
四、探究学习
1、先让我们来熟悉旋律,师唱歌词,大家用LA哼唱。
2、大家唱的非常连贯,现在我想和大家一唱一和,请同学们来分配任务,那句我来唱,哪句你们唱。(通过讨论探究,发现更合适的分配方案)
3、用选定的方式演唱。(师唱歌词,学生唱旋律)
4、生加歌词和老师再配合一次
(熟练后互换)
4、学生分组配合演唱(交换)
五、拓展
山歌可分为一般山歌、田秧山歌、放牧山歌三类。我们今天学习的《放牛山歌》应该属于?
放牧山歌是放牧者为吆喝牲畜或互相问答逗趣所唱的山歌,多为少年儿童所唱,曲调活泼,唱词生动,富有情趣,常带有吆喝性的衬词。
(图片、音乐展示)
六、小结
山歌是中国民歌的基本体裁之一。在我们国家各个地区都有自己的民歌,而且都很有特色,以后有机会老师再跟小朋友们一起来学学祖国各地的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