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堂
欢迎走进
不是英雄
用阴谋阳谋
明说暗夺 淡薄
一心要那荆州
曹操不罗嗦
月光太温柔
走下长板坡
寂寞 独自
怎么能不懂
若是英雄
不读三国
纷纷扰扰
说不清对与错
是三国
尔虞我诈
有谁来煮酒
为乱世左右
儿女情长
烽火连天不休
分三国
东汉末年
千百年以后
一切又从头
魏
洛 阳
蜀
成都
吴
建业
第16课 三国鼎立
会宁县思源实验学校 李妮妮
一、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发生在什么样的背景下?
这场战役有什么影响?
东汉末年,朝廷腐败,天灾频发,各地起义不断……
其中,“黄巾起义”规模最大
为镇压起义,汉灵帝允许各州郡自行招募兵马……
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地方势力逐渐膨胀,形成地方割据,群雄并起的局面,东汉政权名存实亡。
白骨露于野,
千里无鸡鸣。
——曹操《蒿里行》
袁 绍
曹 操
政治上:
把汉献帝从洛阳接到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处于有利地位。
经济上:
采用屯田的措施。组织农民垦荒,兵士耕田,实力不断增强。
袁绍出身“四世三公”之家,依靠家族势力诛何进,反董卓,击败公孙瓒,成为北方最大的军阀,兵多粮足实力强大。
官渡之战背景
曹操和袁绍都想吞并对手,称雄北方。
粮
袁军十一万
十万袁军度过黄河,包围白马。
曹操声东击西,佯攻延津。
曹军立刻东调,前往白马解围,此地袁军几乎全军覆没。
鉴于敌强我弱,曹操只能撤退至官渡一线设防。
袁绍自恃兵多粮足,继续南下,与曹军在官渡僵持。
袁绍谋士许攸降曹,告知袁军粮草在乌巢,率五千轻骑,伪装成袁军,直达乌巢,烧毁袁军粮草。
袁军人心动摇,不战而乱,7万人全军覆没。袁绍带800骑兵逃回。
(公元200年)
白马
黎阳
乌巢
延津
官渡
官渡之战
曹操
袁绍
官渡之战的过程
{ED083AE6-46FA-4A59-8FB0-9F97EB10719F}战争名称
官渡之战
时间
交战双方
兵力对比
战争特点
结果
意义
200年
曹操VS袁绍
袁绍:10万
曹操:3万左右
以少胜多
曹操胜
官渡之战的胜利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二、赤壁之战
交战双方是谁?
这场战役后,出现了什么局面?
曹操
官渡之战后,曹操乘胜追击,基本统一了北方。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曹操的“壮心”是什么?
统一全国
曹操
刘备
孙权
曹操统一北方后天下形势
完成北方统一的曹操,想一鼓作气,乘机消灭孙权和刘备,统一全国。
南下荆州投靠刘表的刘备,虽有诸葛亮,但立足未稳。
占据江东的孙权,因长江天险,又深得民心,统治日益巩固。
襄阳
江陵
乌林
夏口
樊口
柴桑
(襄樊)
(荆州)
(洪湖东北)
赤壁
(赤壁西北)
(九江西南)
(鄂州西)
(汉口一带)
刘备
孙权
曹军进攻方向和驻屯地
刘军退却方向
孙、刘联军驻屯地和进攻方向
曹军败退方向
主要战场
孙、刘联追击方向
水
水
汉
江
(九江西南)
公元208年,曹军南下。
刘备不敌,撤军南逃,欲往存有物资的江陵。
曹军在长坂追上刘备。
刘备率兵东逃,败退至樊口。
曹操前往江陵。
刘备派诸葛亮前往联合孙权。
周瑜率3万兵马沿江西进。
5万孙刘联军行至赤壁,与正在渡江的曹操水军相遇。
赤壁初战,曹操水军失败,退至乌林,会合陆军,隔江与孙刘联军对峙。
最终曹军败退,孙刘联军乘胜追击。
赤壁之战
{ED083AE6-46FA-4A59-8FB0-9F97EB10719F}战争名称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时间
200年
交战双方
曹操VS袁绍
兵力对比
袁绍:10万
曹操:2.3万
战争特点
以少胜多
结果
曹操胜
意义
官渡之战的胜利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208年
曹操VS孙刘联军
曹操:20万
孙刘:5万
以少胜多
孙刘联军以少胜多
赤壁之战对当时整个局势有关键性的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
建安十八年(213年) (孙)权乘大船来观军,公(曹操)使弓弩乱发,箭著其船,船偏重将 覆,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还。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草船借箭
《三国演义》的描述
《三国志》等记载
草船借箭后,诸葛亮不谋而合地与周瑜一起提出火攻曹操的作战方案。
瑜部将黄盖 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孙刘联军采用了火攻战术
《三国演义》的描述
《三国志》等记载
诸葛亮智算华容
关云长义释曹操
公船舰为备所烧,引军从华容道步归,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
曹操败走华容道
《三国演义》的描述
《三国志》等记载
曹冲208年病危时,曹操悔不该杀华佗。而关羽是在219年北伐攻打樊城时受伤。
关羽刮骨疗伤
《三国演义》的描述
《三国志》等记载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
杜牧认为如果不是东风给予孙权便利,赤壁之战曹操就有可能获胜,你是否同意他是说法,为什么?
2.曹操兵多将广,骄傲轻敌。
3.孙刘联军团结抗敌,战略战术得当。
1.曹军来自北方,水土不服,不习水性。
统一全国的条件尚不成熟(根本)
三、三国鼎立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三国鼎立局面的发展
刘璋
曹操
孙权
刘备
赤壁之战后的形势
曹操
刘备
孙权
220年,曹丕在洛阳废汉自立,国号魏。
229年,孙权在建业称帝,吴国建立,标志着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
三国鼎立(222-263年)
{ED083AE6-46FA-4A59-8FB0-9F97EB10719F}国名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魏
220年
曹丕
洛阳
蜀
221年
刘备
成都
吴
229年
孙权
建业
说一说: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三国分别是怎样来巩固政权的?
合作学习
魏
蜀
吴
屯田、兴修水利,北方生产明显恢复发展
发展经济(蜀锦),改善民族关系,加速西南地区的开发。
开发江南;造船业发达,发展海外贸易。
230年,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台湾),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
三国鼎立局面的发展:三国的治理与开发
大家觉得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想一想
结束了东汉末年众多军阀混战局面,实现了局部地区的统一;
政治
经济
全局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
局部统一,为大一统创造条件
多
少
政权林立
三个局部统一政权
结束了东汉末年众多军阀混战局面,实现了局部地区的统一;
为西晋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三个政权为了战胜对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恢复和发展生产,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政治
经济
全局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
如何评价历史人物曹操?
首先,一分为二,全面客观;把历史人物放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中。
其次,论从史出(理由依据)。
是否有利于促进国家统一、维护民族团结;
是否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是否有利于文化的繁荣发展;
功过界定
*曹操戎马一生,统一北方,对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推动历史的进步。
*当然,曹操也有多疑、奸诈的一面。但他统一北方之大业是最主要的,所以我们评价曹操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提示: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东汉名士许绍对曹操的评价
依据本课内容概括总结 :
①一种局面:
②两大战役:
③三国鼎立:
④四个人物:
⑤五个时间:
三国鼎立
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魏蜀吴
袁绍、曹操、孙权、刘备、
200年、208年
220年、221年、 222年
三国,这个人才辈出的时代,至今仍让我们追思那些风云人物,那些热血传奇。直到今天,三国的人物、事件仍是人民津津乐道的话题,是电视、电影、游戏热门题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