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19)高中生物 必修1 第4章 第2节 细胞分化、衰老和死亡课件+课时练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2019)高中生物 必修1 第4章 第2节 细胞分化、衰老和死亡课件+课时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9-05 20:58:13

文档简介

课时分层作业(十九) 观察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和无丝分裂
(建议用时:40分钟)
题组一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
1.依据生理特点,鉴别一个正在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是植物细胞还是动物细胞,最可靠的方法是检查它(  )
A.DNA的复制方式    
B.是否出现星射线
C.细胞质分成两部分的方式
D.自身蛋白质合成的方式
C [DNA的复制方式在动植物细胞中相同,A错误;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在有丝分裂前期均出现星射线,B错误;植物细胞分裂方式是在赤道面位置出现细胞板,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并把细胞分为两个;动物细胞是细胞中部内陷,把细胞质缢裂为二,形成两个子细胞,C正确;合成蛋白质的方式动植物细胞相同,D错误。]
2.下列有关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细胞器的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间期的核糖体上合成有关的酶
B.在间期,线粒体为蛋白质的合成提供能量
C.在前期,两组中心粒之间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D.在末期,高尔基体为细胞壁形成合成多糖
C [高等植物细胞没有中心体,在前期由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C错误。]
3.下列关于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相同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分裂间期,DNA复制后含量加倍
B.在分裂前期,由中心粒周围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C.在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面上,含染色单体
D.在分裂后期,每一个着丝粒分裂成两个,染色体数目加倍,不含染色单体
B [本题考查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异同点。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是完全相同的。两者区别之一是分裂前期形成纺锤体的方式不同:植物(高等)细胞是从细胞的两极发出许多纺锤丝纵行排列在细胞中央,形成纺锤体;而动物细胞是在两组中心粒周围发出无数条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4.甲、乙、丙三个图是不同生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表示________(填“动物细胞”或“植物细胞”),理由是:______,________。该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是_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细胞中染色体有____条,DNA分子有____个。该细胞有丝分裂的结果是形成____个子细胞,每个子细胞中染色体有____条。
(2)乙图细胞处于____________期,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图表示________细胞的有丝分裂,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________期。
[解析] (1)甲图所示细胞中有细胞壁,无中心体,因此可以确定甲图表示高等植物细胞;细胞中核仁消失、核膜解体,出现了纺锤体,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纺锤体的中央,故可判断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前期。
(2)乙图所示细胞中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子染色体向两极移动,故为有丝分裂后期。
(3)丙图所示细胞无细胞壁,有中心体,且细胞质膜从细胞中部向内凹陷,故可判断为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后期。
[答案] (1)植物细胞 有细胞壁 无中心体 有丝分裂前期 核仁消失、核膜解体,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纺锤体的中央 6 12 2 6
(2)有丝分裂后 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成为两条子染色体
(3)动物 无细胞壁,有中心体,且细胞质膜从细胞中部向内凹陷 后
题组二 减数分裂和无丝分裂
5.(多选)下列描述中,不属于减数分裂特征的是(  )
A.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
B.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减半
C.细胞分裂过程中没有纺锤体的出现
D.真核生物进行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
ACD [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仅进行一次染色体复制,细胞连续分裂两次,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量减半,故A错误,B正确;细胞分裂过程中没有纺锤体出现的是无丝分裂,C错误;有丝分裂是真核生物进行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D错误。]
6.下列关于无丝分裂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分裂过程中无纺锤体和染色体的出现
B.无丝分裂过程中也存在DNA的复制
C.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能够进行无丝分裂
D.蛙的红细胞能进行无丝分裂
C [因为在分裂过程中无纺锤体和染色体的出现,所以叫作无丝分裂。分裂的实质是把遗传物质平均分配给子代,因此在无丝分裂过程中也存在DNA的复制。无丝分裂是真核生物的细胞分裂方式,蛙的红细胞能够进行无丝分裂。]
题组三 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7.洋葱是观察有丝分裂的理想材料,下列有关洋葱根尖分生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排列紧密呈正方形且有大液泡
B.处于分裂后期细胞中有两个中心体
C.解离液可以促进染液与染色体的结合
D.用苯酚品红溶液染色后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
D [分生区细胞排列紧密呈正方形,但不含大液泡,A错误;洋葱为高等植物,其细胞中不含中心体,B错误;解离液的作用是使细胞相互分离,不可以促进染液与染色体的结合,C错误;苯酚品红溶液是碱性染料,能将染色体染成深色,因此用苯酚品红溶液染色后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D正确。]
8.取生长健壮的洋葱根尖,制成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正确的做法是(  )
A.如果视野过暗,可以转动遮光器或反光镜以增加视野的亮度
B.如果在一个视野中不能看全各个时期,移动装片从伸长区细胞中寻找
C.可以选一个处于间期的细胞,持续观察它从间期到末期的全过程
D.若想进一步观察低倍镜视野中右下方的细胞,应先换上高倍镜,再将玻片朝右下方移动
A [观察有丝分裂应选择根尖分生区细胞,而伸长区细胞不再进行分裂,没有细胞周期;在制作临时装片时,经解离处理后所有细胞已经被杀死,所观察到的细胞被固定在死亡时间所处的分裂时期,因此不能观察到一个细胞连续分裂的过程;由低倍镜换高倍镜观察时,应先移动装片,后换高倍镜。]
9.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处于分裂间期和中期的细胞数目大致相等
B.视野中不同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可能不相等
C.观察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可清晰地看到赤道面和染色体
D.细胞是独立分裂的,因此可选一个细胞持续观察它的整个分裂过程
B [视野中的细胞大部分处于分裂间期,少数处于分裂期。处于分裂后期的细胞内染色体的数目为正常体细胞的2倍。赤道面是细胞中央的虚拟平面,不是细胞内的结构。显微镜下所观察的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分裂装片,在制片过程中,细胞经解离已死亡,所以不可能通过一个细胞持续观察细胞的整个分裂过程。]
10.图甲表示洋葱根尖的不同区域,图乙表示洋葱根尖处于有丝分裂各阶段一个细胞核中DNA的相对含量变化,图丙呈现的是细胞分裂过程中的某一物质的形态变化。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①②③④细胞属于分生区的是________。
(2)图丙中①→②表示的遗传物质变化过程发生在图乙的________(填字母),②→③表示的生理变化过程发生在细胞周期的________期。图乙曲线的获得是选择图甲中的________(填序号)区细胞为材料。
(3)在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制作临时装片的操作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发现即使操作正确,也难以看到很多处于分裂期的细胞,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图甲中①~④分别是成熟区(根毛区)、伸长区、分生区、根冠;图乙中a+b+c是间期,d是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图丙是间期染色质复制后进入前期变为染色体的过程。(2)图丙中①→②表示染色体复制,发生在图乙的间期(即b时期),②→③表示染色质变为染色体,发生在细胞周期的前期。图乙曲线的获得是选择图甲中的分生区细胞为材料,其他区细胞无分裂能力。(3)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制作临时装片的操作步骤是解离→漂洗→染色→压片;分裂间期在细胞周期中持续时间长,分裂期持续时间短,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间期的细胞数量最多。
[答案] (1)③ (2)b 前
 ③
(3)解离 漂洗 染色 压片 细胞分裂间期在细胞周期中持续时间长,分裂期持续时间短
11.如图是细胞有丝分裂模式图或部分结构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上述细胞有丝分裂的顺序是甲→丁→乙→丙
B.显微镜下观察到最多的细胞处于甲时期
C.开始出现染色体的时期是丁;染色体开始转变成染色质形态的时期是丙
D.丁一定是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
D [分析题图可知,甲为间期,乙为后期,丙为末期,丁为前期,故题图所示细胞的有丝分裂顺序为甲→丁→乙→丙,A正确;细胞周期中,间期历时最长,显微镜观察连续分裂的组织细胞,处于间期的细胞数目最多,B正确;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出现在前期,转变为染色质发生在末期,C正确;丁也可能是低等植物细胞,D错误。]
12.如图是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某种细胞的分裂图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该图可能是高等植物根尖细胞的分裂图像
B.该图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中含有两条脱氧核苷酸链
C.该图可能是有丝分裂后期的图像
D.该图可能是动物细胞的分裂图像
D [题图所示细胞含有中心体,可能是动物细胞或低等植物细胞的分裂图像,A错误、D正确;题图所示细胞含有染色单体,此时每条染色体中含有两个DNA分子、四条脱氧核苷酸链,B错误;题图所示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散乱分布,中心体移向细胞两极,可能是有丝分裂前期图像,C错误。]
13.下图的a、b、c分别是一些生物细胞某个分裂时期的示意图,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A.a图表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
B.b图表示人红细胞分裂的某个阶段
C.c图表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
D.c图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单体
D [题图a细胞有细胞壁,并且正逐步形成细胞板,表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A错误;b图表示无丝分裂,可表示蛙的红细胞分裂的某个阶段,B错误;c图无细胞壁,有中心体,着丝粒排列在细胞中央,可表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C错误;c图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D正确。]
14.下列关于“观察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解离和压片都有利于根尖分生区细胞分散
B.先用低倍镜找到分生区细胞,再换用高倍镜观察
C.显微镜下绝大多数细胞中能观察到染色体
D.探究有丝分裂日周期性可为实验取材时机提供依据
C [“观察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解离、用镊子把根尖弄碎和压片都有利于根尖分生区细胞分散开来,A正确;观察时要先用低倍镜找到分生区的细胞,再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B正确;由于细胞周期中间期所占的时间最长,所以在显微镜下绝大多数细胞处于间期,而间期细胞中不能观察到染色体,C错误;一天的不同时间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数目不同,因植物品种、室温等的差异而有所不同,故探究有丝分裂日周期性可为实验取材时机提供依据,D正确。]
15.下图为两种不同生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1中有染色单体的细胞是__________(填字母),图D中与细胞质分裂有关的细胞结构是________。
(2)图2处于有丝分裂的________期,该时期细胞中着丝粒数目是________,用胰蛋白酶处理图2中结构3后,剩余的细丝状结构是________。
(3)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纺锤体的形成方式不同,动物细胞形成纺锤体与________有关。
(4)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生质壁分离现象的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不能观察到染色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3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该过程发生于细胞分裂的________期;图3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发生于细胞分裂的________期。
[解析] (1)图1中有染色单体的细胞是A、C,图D中与细胞质分裂有关的细胞结构是细胞板。(2)图2细胞中,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面上,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该时期细胞中着丝粒数目是4个。用胰蛋白酶处理图2中结构3染色体后,染色体中蛋白质被水解,剩余的细丝状结构是DNA。(3)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纺锤体的形成方式不同,动物细胞形成纺锤体与中心体有关。(4)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生质壁分离现象的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不能观察到染色体的原因是洋葱表皮细胞无分裂能力,染色体在细胞中以染色质的形式存在。(5)图3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复制,该过程发生于细胞分裂的间期,图3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发生于细胞分裂的后期。
[答案] (1)A、C 细胞板 (2)中 4 DNA
(3)中心体
(4)洋葱表皮细胞无分裂能力,染色体在细胞中以染色质的形式存在
(5)DNA复制(或染色体复制) 间 着丝粒分裂 后
混淆各时期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分子的数量关系
16.下面的图1和图2表示细胞周期中不同时期染色体与核DNA分子的数量关系。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处于图1的CD段
B.图1中DE段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但核DNA分子含量不变
C.图2中a对应图1中的AB段,c对应图1中的EF段
D.有丝分裂过程不会出现图2中d所示的情况
C [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形态稳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CD段包括前期和中期,A项正确;图1中DE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但核DNA分子含量不变,B项正确;图2中a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末期,对应图1中的EF段,c表示分裂间期的G1期(此期DNA尚未复制)或末期结束时,若为分裂间期的G1期,则对应图1中的AB段,C项错误;图2中d表示染色体∶核DNA分子=2∶1,这种情况不存在,D项正确。]
9/9课时分层作业(二十) 细胞分化、衰老和死亡
(建议用时:40分钟)
题组一 细胞分化
1.下列关于细胞分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分化意味着不同细胞内合成了功能不同的特异性蛋白质
B.细胞分化是动物和植物发育的基础,且贯穿于其整个生命进程中
C.通常体内已分化的细胞将一直保持分化后的状态,直至衰老、死亡
D.分化的细胞一定会失去分裂能力,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一定没有分化
D [分化程度越低的细胞,其全能性越高,分裂能力越强;分化程度越高的细胞,其分裂能力越弱,但分化的细胞不一定完全失去分裂能力,D项错误。]
2.下列关于细胞分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白细胞和红细胞都是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的
B.细胞在分化的过程中一定会伴随着细胞分裂
C.同一个体的小肠上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所含基因不同
D.同一个体茎尖分生组织细胞的分化能力比叶肉细胞的高
C [血细胞都由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而来,故A正确;细胞分化是在细胞增殖的基础上发生的,故B正确;同一个体不同的体细胞都来自于受精卵的有丝分裂,所以基因是相同的,故C错误;茎尖分生组织细胞的分裂、分化能力比已高度分化的叶肉细胞高,故D正确。]
3.观察图中细胞的形态、结构的变化和数量变化,回答问题:
(1)①→②和①→④的过程叫作________。
(2)①→③的过程叫作________。
(3)③→⑤的过程叫作________。
(4)②③④的细胞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不同,它们属于不同组织的细胞。
(5)①~⑤所示各细胞群中,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群是________(填标号)。
[解析] (1)①→②和①→④过程中细胞形态发生改变,属于细胞分化。
(2)①→③过程中细胞形态相同,数目增加,属于细胞分裂。
(3)③→⑤过程中细胞形态相同,体积增大,数目不变,属于细胞生长。
(4)②③④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不同,它们属于不同组织的细胞。
(5)②④细胞已经分化,不再分裂。
[答案] (1)细胞分化 (2)细胞分裂 (3)细胞生长 (4)形态 结构 生理功能 (5)①③⑤
题组二 细胞的全能性
4.关于细胞全能性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植物体内某些体细胞没有表现全能性,其原因是所含基因不同
B.细胞内含有个体发育所需的全部基因是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内在因素
C.经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试管苗,是植物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表现全能性的结果
D.大量的科学事实证明,高度分化的植物体细胞仍具有全能性
A [细胞的全能性是指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产生完整有机体或分化成其他各种细胞的潜能和特性。同一植物体内所有的体细胞都是由同一个受精卵经过有丝分裂形成的,都具有相同的基因。]
5.(多选)下列关于植物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高度分化的成熟叶肉细胞不具备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能
B.植物细胞在有氧条件下的呼吸终产物与无氧条件下的不同
C.种子胚根和胚芽中的所有细胞都是由受精卵分裂分化而来的
D.叶肉细胞和根尖细胞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差异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BCD [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含有该生物全套的遗传信息,具有发育的全能性,A项错误;植物细胞无氧条件下产生有氧条件下没有的产物乙醇,B项正确;种子中的胚由受精卵经有丝分裂、分化而来,C项正确;叶肉细胞和根尖细胞在结构和功能上的不同是细胞分化的结果,D项正确。]
题组三 细胞衰老
6.细胞衰老的“自由基学说”认为,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细胞不断地进行各种氧化反应,在这些反应中很容易产生自由基。自由基产生后,即攻击和破坏细胞内各种执行正常功能的生物分子,如磷脂。根据这一观点,试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葡萄糖进入线粒体中氧化分解减少
B.自由基的产生可能影响Na+的主动运输
C.自由基产生后可能会导致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减少
D.自由基也可能会使光反应产生的NADPH、ATP减少
A [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进行氧化分解形成丙酮酸,丙酮酸进入线粒体中进行氧化分解,即葡萄糖不会进入线粒体,A错误;自由基产生后,即攻击和破坏细胞内各种执行正常功能的生物分子,如磷脂分子,从而破坏细胞质膜,进而影响Na+的主动运输,B正确;自由基产生后可能会导致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减少,C正确;自由基也可能会使光反应产生的NADPH、ATP减少,D正确。]
7.每条染色体的两端都有一段特殊序列的DNA—蛋白质复合体,称为端粒。细胞衰老的端粒学说认为,端粒DNA序列在每次细胞分裂后会缩短一截,随着分裂次数的增加,截短的部分会逐渐向内延伸。在端粒DNA序列被“截”短后,端粒内侧正常基因的DNA序列就会受到损伤,结果使细胞活动渐趋异常。以上信息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或4个端粒
B.端粒中含有与细胞衰老有关的基因
C.能无限增殖的细胞在细胞分裂时端粒可能不会缩短
D.端粒对染色体中基因起着保护作用
B [每条染色体的两端都有一段特殊序列的DNA—蛋白质复合体称为端粒,染色体复制后含有两条染色单体,因此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或4个端粒,A正确;端粒在决定动植物细胞的寿命中起着重要作用,端粒变短可能会导致细胞衰老,而不是端粒中含有与细胞衰老有关的基因,B错误;随着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加,截短的部分会逐渐向内延伸。在端粒DNA序列被“截”短后,端粒内侧正常基因的DNA序列就会受到损伤,结果使细胞活动渐趋异常。由此可知,能无限增殖的细胞在细胞分裂时端粒可能不会缩短,C正确;端粒能稳定染色体末端结构,端粒DNA序列被“截”短后,端粒内侧正常基因DNA就会受到损伤,因此端粒对染色体中基因起着保护作用,D正确。]
题组四 细胞死亡
8.细胞凋亡是细胞死亡的一种类型。下列关于人体中细胞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胎儿手的发育过程中不会发生细胞凋亡
B.小肠上皮细胞的自然更新过程中存在细胞凋亡现象
C.清除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过程中不存在细胞凋亡现象
D.细胞死亡的方式只有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
B [胎儿手的发育过程中发生细胞凋亡,才会形成成形手指,A错误;小肠上皮细胞自然更新过程中存在细胞凋亡,B正确;清除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过程属于细胞凋亡,C错误;细胞死亡的方式主要包括由细胞自噬导致的自噬性细胞死亡、细胞坏死和细胞凋亡,D错误。]
9.脊椎动物在胚胎发育中产生了过量的运动神经元,它们竞争肌细胞所分泌的神经生长因子,只有接受了足够量神经生长因子的神经元才能生存,并与靶细胞建立连接,其他的则发生凋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脊椎动物细胞凋亡仅发生在胚胎发育时期
B.一个存活的神经元只与一个靶细胞建立连接
C.神经元凋亡是不受环境影响的细胞程序性死亡
D.神经元凋亡是由基因控制的、自动的细胞死亡
D [脊椎动物的细胞凋亡可发生在生命活动任何时期,且受到环境的影响,故A、C错误;一个神经元轴突可有许多末梢(或突触小体),可以与多个靶细胞建立联系,故B错误;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故D正确。]
10.细胞到了一定时期就会像树叶那样自然死亡,但是这种死亡是细胞的一种生理性、主动性的“自觉自杀行为”,而非病理性死亡,所以叫细胞程序性死亡。
(1)对一个有机体来说,某些细胞的程序性死亡的积极意义是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维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抵御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在胚胎初期是有尾的,但在胚胎发育成熟时尾消失了,从细胞水平看这是______________的结果。该过程与细胞坏死相比,细胞的________没有释放到细胞外,不会导致________________。人类中也出现一些返祖现象,如毛孩,从细胞水平上分析是由于__________过程受阻。
(3)细胞凋亡是由细胞中________决定的________结束生命的过程。
[解析] 本题阐述了细胞的凋亡是由调控基因控制的正常的生理性死亡,能够维持机体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维持内环境稳态,促进生物体的正常发育。
[答案] (1)生物个体正常发育 生命活动的稳定状态 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 (2)细胞凋亡 内容物 炎症 细胞凋亡 (3)基因 自动
11.下列关于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分化使各种细胞的遗传物质有所差异,导致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
B.植物的成熟体细胞比动物的成熟体细胞更容易实现全能性
C.女性月经期子宫内膜脱落是细胞凋亡的结果
D.自由基学说认为,自由基能攻击和破坏细胞内多种执行正常功能的生物分子,最终致使细胞衰老
A [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的遗传物质并没有改变,只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导致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A错误;成熟的植物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可以表现出全能性,但成熟的动物体细胞全能性受限制,B正确;细胞凋亡指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如女性月经期子宫内膜脱落,C正确;自由基常带有未配对的电子,表现出高度的反应活跃性,会攻击和破坏细胞内各种具有正常功能的生物分子。最终会导致细胞衰老,D正确。]
12.细胞凋亡又称细胞程序性死亡,其大致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凋亡是细胞在特定条件下的被动死亡过程
B.细胞凋亡过程中以小泡形式形成凋亡小体,需要消耗能量
C.细胞凋亡发生过程中,细胞内容物不释放出来
D.吞噬细胞吞噬凋亡小体与溶酶体释放的水解酶密切相关
A [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行结束生命的过程;依题图可知,细胞凋亡过程中细胞崩溃,分解成多个凋亡小体,被小泡包裹,使细胞内容物不释放出来,然后被吞噬细胞吞噬,这一过程需要消耗能量。吞噬细胞中含有大量的溶酶体,能释放出水解酶消化凋亡小体。]
13.在凋亡诱导因子与细胞质膜受体结合后,通过细胞内信号传导激活凋亡相关基因,细胞凋亡的关键因子DNase和Caspases被激活,DNase能切割DNA形成DNA片段,Caspases能切割相关蛋白质形成不同长度的多肽,导致细胞裂解形成凋亡小体,被吞噬细胞吞噬清除。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DNase、Caspases被激活,是不同细胞遗传信息执行情况不同的结果
B.在生物体发育过程中的不同时期均能表达机体固有的凋亡相关基因
C.凋亡小体内含DNA片段及多肽
D.吞噬细胞以主动运输方式吞噬凋亡小体后,通过溶酶体中水解酶分解
D [由题意可知,DNase、Caspases被激活,导致细胞凋亡,细胞凋亡是基因的程序性表达,是不同细胞遗传信息执行情况不同的结果,A正确;细胞凋亡在个体发育不同时期都会发生,B正确;由题干可知,切割形成的DNA片段、不同长度的多肽形成凋亡小体,C正确;吞噬细胞以胞吞形式吞噬凋亡小体后,通过溶酶体中的水解酶分解,D错误。]
14.科学家利用人类干细胞在实验室中培育出了“微型人脑”,该组织已经达到9周胎儿大脑的发育水平,但不能独立思考。下列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
A.将人体干细胞培育成微型人脑,体现了动物细胞的全能性
B.在培育微型人脑的过程中发生了细胞分裂、分化、衰老等过程
C.若培育过程中出现了细胞凋亡,其根本原因是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D.若培育过程中发生了细胞坏死,则属于基因控制下的细胞程序性死亡
B [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能力,A错误;干细胞被培育成“微型人脑”的过程中发生了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凋亡等过程,B正确;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控制的细胞程序性死亡,细胞的遗传物质并没有发生改变,C错误;细胞坏死不同于细胞凋亡,是一种病理性死亡,D错误。]
15.科学家为了进一步探究细胞衰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Ⅰ:分别在相同的条件下,体外培养胎儿、中年人和老年人的肺成纤维细胞,结果见表:
细胞来源
胎儿
中年人
老年人
增殖代数
50
20
2~4
实验Ⅱ:分别将鼠、鸡、人和龟的体细胞在体外进行培养,结果如图所示:
实验Ⅲ:将老年男性体细胞和年轻女性体细胞混合培养,当老年男性细胞停止分裂时,年轻女性细胞依然分裂旺盛。
分析以上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每个实验可以分别得出怎样的结论?
实验Ⅰ:细胞分裂能力随着生物体的年龄增大而减弱。
实验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影响细胞衰老的内在因素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Ⅲ的设计是否严密?若不严密,应怎样改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由实验Ⅰ表中数据显示细胞分裂代数随着生物体年龄的增大而减弱。实验Ⅱ显示,细胞分裂次数与具体物种的特异性有关,一般来讲,寿命越长的物种,体细胞分裂的最高次数越高。实验Ⅲ表明,细胞衰老速度不仅与年龄有关,也与性别有关。(2)分析题中实验可知影响细胞衰老的因素有生物的种类、年龄、性别等。(3)该实验因缺乏对照组而不够严谨。
[答案] (1)细胞分裂次数与具体物种的特异性有关,一般来讲,寿命越长的生物体细胞分裂的最高次数越高 细胞的衰老与年龄和性别有关
(2)生物的种类、年龄、性别等
(3)不严密,应增加两个对照组,具体如下:第一组:同年龄的男性体细胞和女性体细胞一起混合培养,然后观察实验结果,以探究性别对细胞分裂能力的影响。第二组:同性别的男性或女性体细胞分不同年龄一起混合培养,探究在同一条件下年龄对细胞分裂能力的影响
不能区别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
16.下列关于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细胞凋亡是主动的,细胞坏死是被动的
B.细胞凋亡是生理性的,细胞坏死是病理性的
C.细胞凋亡是基因调控的,细胞坏死是外界因素引起的
D.细胞凋亡是急性的,细胞坏死是慢性的
D [细胞凋亡是基因控制的细胞主动死亡,细胞坏死是在不利因素下导致的细胞被动死亡,A、C正确。细胞凋亡是正常的生理现象,细胞坏死属于病理现象,B正确。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没有急性和慢性之分,D错误。]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