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 13.2 内能 课后训练(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 13.2 内能 课后训练(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9-06 21:40: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
13.2
内能
课后训练(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道小题)
1.
如图所示是古人锻造铁器的过程,关于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加热和锻打属于热传递,淬火属于做功
B.加热属于热传递,锻打和淬火属于做功
C.加热和淬火属于热传递,锻打属于做功
D.加热和淬火属于做功,锻打属于热传递
2.
在下列实例中,用做功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
热水倒入茶杯,茶杯的温度升高
B.
将冰冻食物放在水中解冻,水变凉
C.
刚煮熟的鸡蛋放在冷水中,鸡蛋的温度降低
D.
寒冷的冬天,双手互搓,手的温度升高
3.
下列现象中,属于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
公园中的石凳被太阳晒热
B.
快速弯折铁条,铁条弯折处变热
C.
两手互相摩擦时手发热
D.
刀具在砂轮上磨得发烫
4.
元宵节吃元宵有团圆美满之意,如图所示.下列与元宵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煮元宵时冒的腾腾热气是升华现象
B.
油能把元宵炸得金黄是因为油的沸点高
C.
蒸元宵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了元宵的内能
D.
露出馅的元宵香气四溢是因为分子间有力的作用
5.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小,主要原因是水的比热容较大
B.
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得越快,物体的动能越大
C.
温度高的物体具有的内能多,温度低的物体具有的内能少
D.
0
℃的冰熔化成0
℃的水,由于温度不变,所以它的内能不变
6.
如图所示,对于图片中所描述的物理过程,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
图甲:厚玻璃筒内的空气被压缩时,空气的内能减少
B.
图乙:瓶子内的空气推动塞子跳起时,空气的内能增大
C.
图丙:试管内的水蒸气推动塞子冲出时,水蒸气的内能减少
D.
图丁:汽缸内的气体推动活塞向下运动时,气体的内能增大
7.
(多选)如图所示的情景中,通过做功使加点物体内能增加的是(  )
8.
如图所示过程,属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  )
9.
关于内能、热量和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一定多
B.物体内能增加,一定吸收了热量
C.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小的物体
D.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
10.
如图甲、乙所示,规格相同的容器装了相同质量的纯净水,用不同加热器加热,忽略散热,得到图丙所示的水温与加热时间的图线,则(  )
A.
乙中温度计示数为32

B.
加热相同时间,两杯水吸收的热量相同
C.
吸收相同的热量,甲杯的水升温比乙杯的多
D.
甲杯的水加热2
min与乙杯的水加热3
min吸收的热量相同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道小题)
11.
用燃气灶烧水是通过________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泡茶时满屋都可闻到茶的清香,这表明分子在不停地________________.
12.
学校举办春季运动会,参加拔河比赛的同学双手发热,这说明________可以改变手的内能,某同学用手握住棒棒冰给手降温,这是利用________的方法改变内能(选填“做功”或“热传递”).
13.
2016年2月6日,一颗陨石进入大气层后飞向大西洋,其重力势能________,由于空气阻力做功,其温度越来越________,最后在巴西海岸边的空中爆炸.
14.
汽油机一个工作循环的四个冲程按顺序依次是:吸气冲程、____________、做功冲程、排气冲程,汽油机是汽车的“心脏”,气缸外面有“水套”,汽车行驶时水的温度会升高,水的内能会增大,这是通过________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
15.
云南是爨氏文化的发源地,现存于云南某校的爨宝子碑被誉为“南碑瑰宝”,具有较高的书法艺术价值,被很多书法爱好者临摹,临摹时闻到淡淡的“墨香”是    现象;寒冷的冬天临摹时,用热水袋捂手,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手的内能。?
16.
非物质文化遗产——画“糖人”,是我国的一种民间艺术。其作画过程是:艺人先将红(白)糖放在热锅里,由于    (选填“做功”或“热传递”),糖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从而熔化。然后用小勺子将糖汁淋在玻璃上或刻画有戏曲人物、小动物等的造型模板上,待糖汁    (填物态变化名称)后,栩栩如生的“糖人”就制成了。?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1道小题)
17.
在探究“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中,用铁夹将温度传感器及分别盛有水和色拉油的两个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温度传感器的探头部分与试管内的水和色拉油良好接触,两只温度传感器通过数据采集线与计算机相连接,如图所示.
(1)试管中加入的水和色拉油除初温相同外,还应保证________相同(选填“体积”或“质量”).
(2)实验中物质吸热的多少是通过________来反映的.
(3)由于没有直接测量比热容的仪器,因此这个实验是通过观察________的变化来比较比热容的大小.
物质
质量/g
初始温度/℃
加热时间/min
末温/℃

200
20
6
45
色拉油
200
20
6
75
(4)根据表中数据算出加热6
min水吸收的热量为________J.
(5)色拉油的比热容是________J/(kg·℃)(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并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2道小题)
18.
某燃气热水器工作时,燃料燃烧产生热量的功率为20
kW;水温升高25
℃时,每分钟的出水量为10
L,已知c水=4.2×103
J/(kg·℃),ρ水=1.0×103
kg/m3,求:
(1)1
min内水吸收的热量;
(2)热水器的效率.
19.
天然气是一种热值高、污染小的清洁能源,2016年三明市迎来了天然气时代.完全燃烧0.035
m3的天然气放出多少焦的热量?若这些热量完全被水吸收,能使多少千克的水温度升高50
℃?[水的比热容c=4.2×103
J/(kg·℃),天然气的热值取q=4×107
J/m3]
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
13.2
内能
课后训练(含答案)-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道小题)
1.
【答案】C 【解析】改变内能的方式通常分为两种,其中利用温度差进行热量传递的过程属于热传递,所以加热和淬火属于热传递,锻打属于做功.
2.
【答案】D 【解析】热水倒入茶杯,茶杯的温度升高,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的,A错误;将冰冻的食物放在冷水中解冻,水变凉,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的,B错误;刚煮熟的鸡蛋放在冷水中,鸡蛋的温度降低,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的,C错误;寒冷的冬天,双手互搓,手的温度升高,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D正确.故选D.
3.
【答案】A 【解析】石凳被太阳晒热了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石凳的内能,石凳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A项符合题意;当用两手将铁条快速地弯折时,手对铁条做功,铁条的内能增加,所以弯折处的温度会升高,通过做功改变内能,B项不符合题意;双手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可以转化为手的内能,C项不符合题意;刀具在砂轮摩擦下发烫,这也属于克服摩擦做功,以做功的形式改变物体的内能,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4.
【答案】B 【解析】煮元宵时,我们看到的冒出的腾腾热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A错误;油能把元宵炸得金黄是因为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高,B正确;蒸元宵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了元宵的内能,C错误;露出馅的元宵香气四溢是由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D错误.故选B.
5.
【答案】A 【解析】
选项
解读
正误
A
沿海地区靠近海洋,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白天,水吸收热量,水的温度升高的少;夜晚,水放出热量,水的温度降低的少,使得昼夜温差小

B
物体的动能大小取决于物体运动的速度和物体的质量,而与分子热运动无关
C
内能的大小同时决定于物体的质量、状态和温度三个因素,仅根据温度高低,不能确定内能的大小
D
0
℃的冰熔化成0
℃的水,温度不变,但这一过程需要吸收热量,故内能增加
6.
【答案】C 【解析】外界对物体做功时,物体的内能增加,故A错误;物体对外做功时,物体的内能减小,故B错误;试管内的水蒸气把塞子冲出说明水蒸气对外做功,其内能减少,故C正确;汽缸内的气体推动活塞向下运动是气体对外做功的过程,汽缸内气体的温度降低,内能减小,故D错误.故选C.
7.
【答案】AD [解析]搓手取暖时,克服摩擦做功,摩擦生热,手的内能增加,属于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物体内能,故A正确;水蒸气将塞子冲出,是利用水蒸气的内能来做功,把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属于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塞子的机械能,但水蒸气的内能减小,故B错误;烧水时,水吸收热量,使水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物体内能,故C错误;压缩冲程中,活塞对燃料混合物做功,燃料混合物温度升高,内能增加,属于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物体内能,故D正确。
8.
【答案】C [解析]从滑梯上滑下时臀部发热,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A错误;电热水壶烧水时电流做功,将电能转化为内能,故B错误;内燃机做功冲程,燃料燃烧推动活塞运动,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C正确;下压活塞引燃棉花,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D错误。
9.
【答案】D [解析]热量是过程量,不能说含有或者具有热量,故A错误;物体内能增加,可能是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故B错误;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存在温度差,不是存在内能差,故C错误;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故D正确。
10.
【答案】D 【解析】乙图中温度计的示数为37
℃,故A选项错误;由题可知,两杯水的质量相同,而加热器不同,因此,加热器在单位时间内放出的热量不同,则加热相同时间,两杯水吸收的热量不同,故B选项错误;因为两杯水的质量相同,在吸收相同的热量时,升高的温度相同,故C选项错误;由图丙可知,甲杯中的水加热2
min与乙杯中水加热3
min之后,升高的温度相同,根据Q=cmΔt可知,两杯水所吸收的热量相同.D选项正确.故选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道小题)
11.
【答案】热传递 做无规则运动 【解析】用燃气灶烧水时,水从燃气灶的火焰上吸收热量,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使水的温度升高;泡茶时满屋都可闻到茶的清香,是茶的香气分子扩散到空气中,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2.
【答案】做功 热传递 【解析】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做功,二是热传递.摩擦生热是通过做功使物体的内能增加;熔化吸热降温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
13.
【答案】减小 高 【解析】本题考查重力势能的影响因素以及内能的改变.陨石进入大气层后飞向大西洋,质量不变,高度减小,故重力势能减小;由于空气阻力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其温度越来越高,最后在空中爆炸.
14.
【答案】压缩冲程 热传递 【解析】汽油机的四个冲程按顺序依次是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冲程;汽车行驶时自身做功会产生热量,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水吸收热量,内能增加.
15.
【答案】扩散 热传递
[解析]闻到“墨香”,是因为墨水分子运动到空气中,进入人的鼻腔引起嗅觉,属于扩散现象;寒冷的冬天临摹时,用热水袋捂手,使手暖和,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
16.
【答案】热传递 凝固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1道小题)
17.
【答案】(1)质量 (2)加热时间 (3)温度 (4)2.1×104 (5)1.9×103 【解析】(1)探究实验采用控制变量法,影响物质的吸热能力有多个因素:物质的质量、种类、初始温度等,所以除了保证初温相同还要保证质量相同;(2)采用相同的加热器,是为了保证在相同的时间内物质吸收的热量相等,故为加热时间;(3)在质量和吸收热量相同的情况下,温度变化越大,物质的比热容越小,故通过观察温度变化的大小来比较比热容的大小;(4)根据公式Q=cmΔt计算得Q=2.1×104
J;(5)根据公式Q=cmΔt,水和色拉油吸收的热量相等所以:
c水mΔt水=c油mΔt油解得c油≈1.9×103
J/(kg·℃).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2道小题)
18.
【答案】
解:(1)根据公式代入数据
m=ρV=1.0×103
kg/m3×10×10-3
m3=10
kg
Q吸=cmΔt=4.2×103
J/(kg·℃)×10
kg×25
℃=1.05×106
J
(2)根据公式W=Pt,代入数据,热水器做功为
W=Pt=20×103
W×60
s=1.2×106
J
燃气热水器做功转换为水吸收的热量为
Q放=W=1.2×106
J
η=×100%=×100%=87.5%
19.
【答案】
解:天然气放出的热量Q=Vq=0.035
m3×4×107
J/m3=
1.4×106
J;
水的质量m==≈6.67
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