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戊戌变法》同步测试题
1、选择题
1.
1895年,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联名上书朝廷,
请求拒签合约。这次上书活动
(
)
A.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掀起了农民起义的浪潮
C.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基础
D.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蒂
2.梁启超在回忆19世纪80年代的情形时说:“
朝士皆耻言西学,有谈者,诋为汉奸,不齿士类”,而到了19世纪末,却出现了”举国若狂,人人竞言西学”。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当时中国
(
)
A.社会性质的变化
B.民族危机加深,救亡意识凸显
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自强求富理念的推广
3.1895-1898年,中国民间新增报刊约六十家,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报刊(见如表),主要传播的思想主张是
( )
A.自强、求富
B.三民主义
C.民主、科学
D.变法图强
4.从下图得到的有效信息是
( )
①出现于维新变法运动期间
②主要撰稿人有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
③宣扬民族、民权、民生主义
④宣扬维新变法思想,影响很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世纪。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落日的紫禁城里突然热闹起来。几个读书人呼号:‘变亦变,不变亦变’。”在读书人的呼吁下,皇帝“不甘作亡国之君”,实行变法,其具体措施有
(
)
A.废除科举制
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创办福州船政局
D.颁布剪辫法令
6.维新变法运动时期,湖南建立了算学会,随后上海出现了医学善会,广州建立农学会,他们招纳近代人才,翻译印刷书籍、进行科学实验、设立新式学堂,这些活动
(
)
A.有利于传播科学和启迪民智
B.揭开了学习西方的序幕
C.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D.激发了抵御外侮的决心
7.2020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亲切回信,令全体北大医学人深受鼓舞。北京大学的前身是成立于百日维新期间的(
)
A.
京师同文馆
B.京师大学堂
C.商务印书馆
D.北洋西学堂
8.“变法一开始,光绪皇帝就因不满自己的老师(翁同龢)……将其开缺回籍。大量裁减冗官,仅京师一地,涉及闲散衙门多处,失去职务者近万人,但是又没有安排出路。”这段材料说明了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
(
)
A.守旧派势力过于强大
B.变法的措施急躁冒进
C.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
D.改革派内部矛盾重重
9.“
百日维新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新学家们带来的思想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此处“
新学家们”的代表人物有
(
)
A.李鸿章、左宗棠
B.康有为、梁启超
C.黄兴、宋教仁
D.陈独秀、李大钊
10.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近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变法失败而消失,相反更加深入人心,体现在变法
(
)
A.对中国社会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B.推翻了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的统治
C.使中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D.虽最终失败但挽救了中华民族危机
2、材料分析题
11.材料一:甲午战败后光绪帝痛感危亡在即,锐意变法,他曾对庆亲王奕劻说:“太后若仍不给我事权,我远退让此位,不甘做亡国之君。”
材料二: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的“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随后,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令。
材料三:戊戌变法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强烈抵制和反对,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光绪帝主张变法的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令”的主要内容。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
12.材料一: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这些企业虽由官府控制,但吸收私人资本,产品投放市场。当时外商企业垄断民用工业,洋务派希望兴办民用工业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同时给军事企业提供资金、燃料。
——摘自《中国近现代史》上册
材料二:梁启超说:“李鸿章坐知有洋务,而不知有国务……其于西国所以富强之原,茫乎未有闻焉,以为吾中国之政教文物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惟枪耳,炮耳,船耳,铁路耳,机器耳。吾但学此,而洋务之能事毕矣。”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本,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1)根据材料一,指出洋务运动创办民用工业的目的和民用工业的特点。(用材料中的原文表达即可)
(2)根据材料二,梁启超认为洋务运动有很大的局限性,主要原因是他们只学习西方哪一方面的内容?
(3)根据材料三,指出梁启超认为变法成败关键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B
3.D
4.D
5.B
6.A
7.B
8.B
9.B
10.A
二、材料分析题
11.(1)原因:中国在甲午战争战败,危亡在即。(或中国危亡在即)
(2)内容: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
政治上,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军事上。训练新式军队。教育上,废八股,开办新式学堂。
(3)失败原因:一是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抵制和镇压;
二是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薄弱,把希望寄托在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没有群众基础(或脱离人民群众或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言之有理,符合题意即可)
12.(1)目的: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同时给军事企业提供资金、燃料。
特点:由官府控制,但吸收私人资本,产品投放市场。
(2)只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机器(或枪、炮、船)。
(3)改变官制或改变政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