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5张PPT)
1851年英国伦敦世博会
中国展品
对比两国展品有什么不同?
蒸汽机车
西方先进,东方落后
历史回眸:1851年5月1日,是英国历史上的重要时刻,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在英国伦敦开幕。今天让我们重温当时人们的评说与感受。
维多利亚女王:“5月1日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日子,是有史以来最美丽、最庄严、最激动人心的景观……这是我一生中最幸福、最自豪的一天”
成千上万的普通英国人
,眼中噙着泪水,秩序井然地走进展厅,他们每个人脸上洋溢着欢乐的色彩,他们为自己的国家而骄傲。
从女王到民众,你体会到他们对于在英国举办的首届世博会有什么共同的感受?
1854---1856年间英国制成品占领1/2的世界市场,工业品占领1/3的世界市场,其中,棉布占世界的1/2以上。
英国取得“世界工厂”地位
恩格斯说:“当革命风暴横扫法国时,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是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
这场“变革”指的是什么?
工业革命
何为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又叫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由工场手工业阶段过渡到工厂机器大生产阶段的一个飞跃。它是生产领域的一次大变革,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场革命。
首先发生在英国,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到19世纪中期基本结束。
?
工业革命前
工业革命后
大机器工厂
手工工场
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假如你是一位18世纪英国的商人,现在你想投资工业,你会首先考虑哪些因素?
资金
劳动力
技术
市场
原料
政府支持
17世纪末-18世纪中期的英国
图一
《权利法案》
图二
殖民地遍布全球
图三
三角贸易
图四
工匠经验的积累
图五
圈地运动农民失去土地
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资本原始积累、国内外市场广阔
手工工场的技术积累
大量自由劳动力
英国率先开始工业革命
结合图片,说一说工业革命为什么率先从英国开始?
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也不再能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
君主立宪制建立,政局稳定
政治前提
图说历史:为什么这场“变革”首先是从英国开始?
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也不再能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
——《共产党宣言》
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对棉纺织品的需求迅速增长,刺激了其生产方式的改进和新技术的发明。
英国拥有广大的殖民地为其提供了广大的商品销售市场,获得丰富的原料。
一、不失时机——英国开启工业革命
一、工业革命的原因
1.政治前提: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
3.直接原因: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
2.必要条件:
雄厚的资本
充足的劳动力
丰富的原料
广阔的市场
殖民掠夺
圈地运动
本国+殖民地
海外殖民地
还有大批熟练工人,为革新创造了条件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情景一:假设我是18世纪英国的一位商人,应该生产什么货物,才能保证风险最小,收益最大呢?
材料
:一位英国棉纺主,从他在伦敦的经理人那里得到这样的信息:“无论你能生产多少平纹布,好的次的我们都要。”市场上的迫切需求,首先出现在纺织业……
——《大国崛起》
工业革命最早从纺织业开始
材料一:新航路开辟后,英国积极进行殖民扩张,在世界各地夺取了大片殖民地,自诩为“日不落帝国”。海内外市场不断扩大。有一个英国的手工工场主声称:以后我生产的呢绒恐怕供不应求了。
思考: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哪个领域?
开始部门:棉纺织业
材料二:棉纺织业在英国是新兴行业,其传统纺织业是
毛纺织业。英国人喜欢棉布,但是需要从印度进口,
1700年英国国会颁布法令禁止进口外国棉布,
于是就迫使国内发展出新兴的棉纺织业。
直接因素:社会的需求
这种纺车发明于16世纪早期,它是通过工人脚踏踏板,带动纺轮转动来进行纺纱的。这种纺车能够同时进行搓捻棉线和缠绕棉线两项工作,但是生产力很低
。
织布机上的长线是经线,穿梭于经线间的是纬线,织布机下设有踏板,织工通过踏板来进行工作。
棉
纺
织
业
纺纱
织布
情景二:我们的小作坊终于开业了,各地的订单如雪片飞来…可我的心情既兴奋又发愁,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你能帮我想想解决方案吗?
技术的革新
1733年,凯伊
飞梭
织布工具
1765年,哈格里夫斯
“珍妮机”
纺纱机器
纺织技术的革新
飞梭是约翰
?凯伊在1733年发明的。他在机梭底下装上轮子,织工只要拉动牵引梭子的细绳,就能使机梭飞快地穿过织机下方的木板,把棉线从这头带到那头。
在棉纺织部门,织布速度加快,但是纺纱速度跟不上,怎么办?
飞梭将织布的速度提高了3倍多。过去是3个人纺线供一个人织布,现在是一个织工需要10-15个纺工。飞梭还克服了织机原有的缺陷、能够织出较宽的布幅。
1733年(机械师)约翰.凯伊发明“飞梭”一种能使纬纱来回穿越经纱的速度得到加快的简单的弹跳装置。
“飞梭”的发明使英国出现了“棉纱荒”
飞梭
“一脚踢出”的珍妮机
1765年的一天,英国纺织工哈格里夫斯一天晚上回家,开门后不小心一脚踢翻了他妻子正在使用的纺纱机,当他弯下腰来想把纺纱机扶正的时候,却突然愣住了,原来他看到那被踢倒的纺纱机还在转,只是原先横着的纱锭现在变成直立的了。他猛然想到:如果把几个纱锭都竖着排列,用一个纺轮带动,不就可以一下子纺出更多的纱了吗?
他马上尝试着做,功效一下子提高了八倍。他用女儿的名字珍妮称呼这架机器,被他取名为“珍妮机”。经过改进纺线量达到了80根,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救星一:哈格里夫斯
珍妮纺纱机的发明,标志工业革命开始。
阿克莱特
(钟表匠)
动力:水力
特点:粗而结实
动力:水力
特点:细而结实
时间
(18世纪)
发
明
动
力
特
点
1764年
1769年
1779年
1785年
珍妮纺纱机
水力纺纱机
骡
机
水力织布机
人
力
水
力
水
力
水
力
细而易断
粗而结实
细而结实
效率提高40倍
珍妮机以及棉纺织生产领域一系列发明的出现,制约生产的不再是机器,而是……
动力
第一台成功运作的蒸汽机
1712年,铁匠纽可门制造了第一台成功运作的蒸汽机。早期发明的蒸汽机只用于矿井抽水,很不完善,且燃料消耗量大,效率低。
情景四:因为购买了新机器,我们的小作坊搬迁到离水源较近的地方。但是水流湍急的地方往往交通不便,要是有机器能够取代水流做动力就好了。
机器动力的革新
瓦特和蒸汽机的故事
先生,我们在此卖全世界都想拥有的东西——力量。
——瓦特的商业伙伴布尔顿
瓦特
改
进
在改良蒸汽机的过程中,瓦特的妻子因病去世,给予他实验基金的赞助商破产,顶着巨大的悲痛,在没有收入的情况下瓦特仍然坚持研究改良蒸汽机,通过20多年的努力,同时吸收前人成果,最终他成功了。
瓦特
优点:
不受时空限制,只要有原料就可以开工,效率高。
“蒸汽时代”
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
使人类社会进入了
瓦特
1769年,瓦特成功研制。1785年,改良蒸汽机开始用作纺织的动力机。
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工业繁盛的英国曼彻斯特
蒸汽时代的英国矿山
1819年,在瓦特的讣告中,对他的改良蒸汽机这样的评价:
“它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健全了人类的大脑以处理一切难题。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将有助并报偿后代的劳动。”
詹姆斯·瓦特
(1736-1819)
蒸汽机是第一个真正国际性的发明……
——恩格斯
瓦特改进的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后来,化工、冶金、采矿等许多生产部门都开始使用蒸汽机。到19世纪30年代,蒸汽机成为重要的动力来源。人类社会进入了“蒸汽时代”。
情景五:现在我们的作坊搬迁到了城市,我打算扩大生产规模,各位股东们,你们觉得我需要做到哪几点才能保证咱们的作坊越做越好呢?
集中的生产场所
面向市场
机器生产
劳动纪律
管理制度
工厂
19世纪,传统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工厂与工场的区别:
工厂以机器生产为基础,工场以手工劳动为基础。工业革命正是以“工厂”取代“工场”,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的过程。
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是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
工场
工厂
情景六:我扩大了规模,但这堆积如山的产品仅靠马车和牛车什么时候才能运完啊?
交通运输的革新
情景六:我扩大了规模,但这堆积如山的产品仅靠马车和牛车什么时候才能运完啊?
1825年斯蒂森孙设计的蒸汽机车
斯蒂芬森
1825年9月27日,斯蒂芬森在英国试车获得成功。“旅行者号”牵引着6节煤车,20节挤满乘客的车厢,载重达90吨,时速约24公里,由斯蒂芬森亲自驾驶。随着一声鸣叫,向全世界宣告了铁路时代的到来。
1825年,英国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铁路,斯蒂芬森的火车头拖着一长列客车和货车前进,时速达25公里
。
到1851年时,英国建成了总长约1万千米的铁路网。
铁路时代的到来
铁路时代的到来为社会提供了更为快捷、廉价、便利的交通,使生产和市场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密切。
英国早期的火车
1830年以后,英国掀起投资建设铁路的狂潮,人类由此进入了“火车时代”
铁路时代的到来为社会提供了更为快捷、廉价、便利的交通,
使生产和市场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密切。
过去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钟、秒计算;……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要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钱乘旦、许杰明《英国通史》
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制造了第一艘汽轮。以蒸汽机推动船两侧的明轮,称为“轮船”。并在哈得逊河试航成功。
补充拓展
(美)富尔顿—汽船
蒸汽轮船
蒸汽轮船横渡大西洋
1492年哥伦布的帆船代表人类首次横渡大西洋用了2个月
1838年第一艘完全用蒸汽动力航行的汽轮横渡大西洋用了18天
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成果
时间
人物
重大发明
影响
1733年
18世纪60年代
1785年
1807年
1814年
凯伊
哈格里夫斯
瓦特
富尔顿
斯蒂芬森
飞梭
珍妮纺纱机
改良蒸汽机
蒸汽轮船
蒸汽机车
提高织布速度,加速工业革命的到来
标志工业革命的开始
推动了机器的普及和推广
交通运输进入以蒸汽为动力的时代
蒸汽机是工业革命中最伟大的发明和最显著的标志
1840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生产已基本取代了工场手工业,工业革命基本完成。
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工业革命完成时英国的织布工厂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1、棉纺织业的技术革命
2、冶金、采煤等其他行业的革命
3、瓦特的改良蒸汽机出现
4、交通运输业的革命
5、1840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大量机器的发明和使用(“革命”的体现)。
动力的革新。
改良蒸汽机推动工业生产的大发展,对货物运输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机器生产基本取代手工劳动,工厂取代手工工场。
蒸汽时代
19世纪中期,法、美等国也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
机器生产
18世纪60年代开始
改良
蒸汽机
工
厂
手工工场
纺织
采矿
冶金
运输业
19世纪40年代基
本
完
成
二、工
业
革
命
的
历
程
英国
法国
美国
德国
俄国
开启了欧美社会工业化及现代化进程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法国、美国和德国也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
英国棉花加工量表
英国生铁产量表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材料一
1、生产力: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人类进入
“蒸汽时代”。
三
、
工业革命的影响
2、机器大工业逐步取代工场手工业,现代工厂制度建立,人类完成了从手工工场向现代工厂的过渡。
材料二:比较图片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由于采用机器生产,工厂越来越多,手工工场逐渐被击垮。资本主义生产制度最终取得了统治地位。
你知道吗?
工厂与工场的区别:
工厂以机器生产为基础,工场以手工劳动为基础。
工业革命正是以“工厂”取代“工场”,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的过程。
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
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材料三
3、阶级关系:
(社会关系)
在进行交易的资产阶级
在辛苦劳作的无产阶级
材料三:
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工业资本家大量增加并逐渐形成了工业资产阶级。工业资产阶级逐渐成为资产阶级的主导部分。在英国,工业无产阶级的历史是从18世纪后半期蒸汽机和棉花加工机的发明开始的,到19世纪20年代,英国已有200万工厂工人和运输工人,无产阶级也正式形成。掌握生产资料的资产阶级为了获取利润,无情地剥削无产阶级,尤其是对童工和女工的残酷压榨,成为工厂初期的普遍现象。
引起社会关系的变化:出现两大对立的阶
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英国在不同时期城市和人口比重统计表
17世纪中期
18世纪中期
19世纪中期
农村人口百分比
城市人口百分比
农村人口百分比
城市人口百分比
农村人口百分比
城市人口百分比
78%
22%
67%
33%
48%
52%
4、社会经济结构:工业取代农业成为主导,城市化进程加快。
材料四:
农业65%
工业79%
农业21%
工业革命前
工业革命后
5.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工业革命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在世界的统治
“大洋洲是我们的牧场,阿根廷和北美西部草原上有我们的牛群,秘鲁送来它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而且我们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
工业革命的影响:
1、社会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英国成为第一个世界工业中心。
2、现代工厂制度建立起来,人类完成了从手工工场向现代工厂的过渡。
3、产生了现代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这两个阶级。
4、新城市兴起,旧城市改观,大量农村人口涌向城市,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世界面貌发生了巨变。
说一说:
下列图片反映工业革命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消极影响?
工业的发展,造成住房、贫富差距、环境污染等问题。
启示:
发展经济的同时注意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延伸思考
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
有何启示?
1.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为扩大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发动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
3.激发国人探求新知,向西方学习,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使国家繁荣富强,我们必须大力发展科技,应坚持“科教兴国”战略
3.科技是一柄双刃剑,我们应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相协调。
2、我们要学习科学家们勇于创新、探求科学奥秘的精神。
工业革命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课堂小结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上半期
机器的应用
解决动力问题
解决运输问题
从棉纺织业开始
★瓦特改良蒸汽机
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史蒂芬孙发明火车
珍妮机的发明和使用
时
间
主要成就
开始标志
同步训练
1.
英国学者尼尔·弗格森认为:“如果没有以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的动态消费社会的同步发展,‘工业革命’就不会在英国发端,更不会蔓延至西方世界的其他地区。”其主要观点是(
)
A.
市场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推动力
B.
英国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
C.
人们对廉价商品的追求过于盲目
D.
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到世界
A
2.
18世纪60年代,从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导致了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的变化。这里“革命性的变化”是指(
)
A.
人力的解放
B.
机器的使用
C.
分工的细密
D.
技术的改进
3.
“极其漂亮的廉价棉织品给人民群众带来的利益……(19世纪)贫苦阶层也能像18世纪的中上层人士那样穿得非常整洁,甚至享受服装的乐趣。”该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
珍妮机的出现
B.
纺织工厂的涌现
C.
火车的投入运营
D.
远洋轮船的使用
B
A
4.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是(
)
A.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B.海外贸易和殖民掠夺积累了大量资本
C.圈地运动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
D.市场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A
5.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的是(
)
A.哈格里夫斯发明纺纱机
B.凯伊发明飞梭
C.瓦特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D.火车的出现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