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历史第6课 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课件(4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上册历史第6课 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课件(4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9-08 10:22: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0张PPT)
第二单元
古代欧洲文明
第6课
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古罗马历法——“生活的需求”
希腊神话——“人化的神灵”
希腊文学、雕塑——“英雄的赞歌”
希腊、罗马建筑——“人体的尺度”
古希腊哲学——“人性的思考”
古罗马法学——“行为的规范”
“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
——诗人爱伦坡
我知道古代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真的如此辉煌吗?他们的文化有什么特点啊?
是啊!古希腊和罗马在文化上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至于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特点嘛?!我带你一起去看看就知道了!
第6课
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你了解古希腊的文化吗?
我最熟悉的就是希腊神话了,小时候我妈妈给我讲过!
那你给大家讲述一个希腊神话故事行吗?
好啊!我记得希腊神话里有个“金苹果”的故事。管辖纠纷的女神厄里斯因为未被邀请参加英雄佩琉斯与海中女神忒提斯的婚宴,感到很生气。觉得受到冒犯的厄里斯不请自来,一言不发,在宴席上留下一个硕大华丽的黄金苹果,上面刻着“献给最美丽的女神”。雅典娜、阿佛洛狄忒和赫拉都觉得自己是“最美丽的女神”,她们要求宙斯进行评判。宙斯则请了帕里斯王子作仲裁。最后帕里斯将象征“最美女神”的金苹果给了爱神阿佛罗狄忒,因为她承诺帕里斯将会得到人间最美丽女子海伦的爱情。
希腊神话——“人化的神灵”
读了这则神话故事,同学们对古希腊神话中的这些神有什么看法呢?
这就是希腊神话的特点了:“神人同形同性”
我当时就在想:厄里斯因为没有被邀请就来搞破坏,她怎么这么坏啊!雅典娜、阿佛洛狄忒和赫拉好虚荣啊!
……
希腊神话——“人化的神灵”
所谓“神人同形”,就是神和我们一样,有着人的形态和肉体。
所谓“神人同性”,就是说神有着和人一样的的性情,有着人的七情六欲。他们非常任性,爱享乐,虚荣心、嫉妒心和复仇心都很强,好争权夺利。而且,希腊的神经常会犯错误,有些神还很愚蠢。
希腊神话——“人化的神灵”
“神人同形同性”的特点,使我们觉得希腊神话中的这些神除了神通广大外,其形其神和我们一样,但凡我们人有的情欲,他们也有;我们所犯的错误,他们也会犯。正因为他们有着我们同样的肉体和性情,甚至有着同样的过错,所以这些神才显得真实、亲近、可爱,像是我们中的成员,是人群中的某一类,只不过其形体更加完美罢了,而没有其他神话中的神那种令人恐惧敬畏、可望不可即的异类感。
希腊神话——“人化的神灵”
希腊文学、雕塑——“英雄的赞歌”
古希腊有一部宝贵的文学遗产,你知道是什么吗?
《荷马史诗》
《荷马史诗》是两部长篇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统称。《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处理的主题分别是在特洛伊战争中,阿基琉斯与阿伽门农间的争端,以及特洛伊沦陷后,奥德修斯返回伊萨卡岛上的王国,与妻子珀涅罗珀团聚的故事。史诗用神奇的笔调描写了许多英雄的形象,使我们看到了作者对人的智慧的赞美,对神的邪恶的嘲笑!
“在荷马的作品里,每一个英雄都是许多性格特征充满生气的总和,荷马借不同的情景,把这种多方面的性格都揭示出来了。”
——(德)黑格尔
“荷马的史诗以及全部神话——这就是希腊人由野蛮时代带入文明时代的主要遗产。”
——(德)恩格斯
《荷马史诗》是宝贵的文学遗产,也是了解早期希腊社会的重要文献。
希腊文学、雕塑——“英雄的赞歌”
希腊的人物雕刻艺术达到了一种完美的境界。奥林匹亚神庙中的宙斯像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还有《掷铁饼者》,这可是希腊雕塑艺术中的杰作。我给大家展示一下!
这个作品是古希腊雕塑艺术的里程碑,显示出希腊雕刻艺术已经完全成熟。雕塑赞美了人体的美和运动所饱含的生命力,表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技巧。虽然原作已经失传,但我们仍能从复制品中感受到那生命力爆发的强烈震撼,也是我们研究古希腊雕刻的重要资料。
希腊文学、雕塑——“英雄的赞歌”
你认为古希腊的文学和雕塑作品在塑造人物上什么共性吗?
都展现了人的力量、人的伟大、表达了对英雄的赞美!
希腊文学、雕塑——“英雄的赞歌”
希腊文学、雕塑——“英雄的赞歌”
建筑是凝固的艺术。希腊、罗马的建筑艺术对后世的建筑风格产生了深远影响。下面,让我和你好好说道说道……
希腊、罗马建筑——“人体的尺度”
希腊罗马古典文化是丰富多彩的,还有是什么令你印象深刻的吗?
希腊、罗马的古建筑!帕特农神庙,还有古罗马的大竞技场世界闻名。
帕特农神庙遗址
罗马大竞技场遗址
希腊建筑艺术主要体现在神庙。较为典型的如帕特农神庙。帕特农神庙是以陶立克柱式为构图原则的。
陶立克的柱头是简单而刚挺的倒立圆锥台,柱身凹槽相交成锋利的棱角,没有柱础,雄壮的柱身从台面上拔地而起,柱子的收分和卷杀十分明显,力透着男性体态的刚劲雄健之美。陶立克一般是柱高为底径的4--6倍,檐部高度约为整个柱子的1/4,而柱子之间的距离,一般为柱子直径的1.2--1.5倍。
帕特农神庙立面图
希腊、罗马建筑——“人体的尺度”
这些比例与规范,与这些柱式的外在形体的风格完全一致,都是以人体美为其风格的根本依据,它们的造型可以说是人的风度、形态、容颜、举止美的艺术显现,而它们的比例与规范,则可以说是人体比例、结构规律的形象体现。这就是希腊建筑艺术中的人体尺度。
厄瑞克忒翁神庙遗址
古希腊神庙常见的柱式还有爱奥尼克式,如厄瑞克忒翁神庙。爱奥尼克式柱高一般为底径的9--10倍,檐部高度约为整个柱式的1/5,柱子之间的距离约为柱子直径的两倍,其外在形体修长、端丽,柱头则带婀娜潇洒的两个涡卷,尽展女性体态的清秀柔和之美。
希腊、罗马建筑——“人体的尺度”
希腊、罗马建筑——“人体的尺度”
罗马建筑吸收了希腊建筑的特点,并有所创新。如石拱门、穹顶等,既坚固结实,又华丽宏伟。大竞技场是罗马的代表性建筑之一。
希腊、罗马建筑——“人体的尺度”
大竞技场的外部立面,就是古希腊柱式构图的复写。它的底层是多立克柱式,第二层是爱奥尼克柱式。但是,古希腊的这种柱式,在古罗马的这座杰作中已不再像在古希腊建筑中那样起结构作用了,它已蜕变成了一种单纯的装饰,真正起结构作用的部件是隐藏于墙壁之中的结构体。同时,古罗马人更是极大地革新了古希腊建筑的造型方式,将古希腊习用的梁柱结构,代之以一种更为有效的拱券支撑方法。
希腊、罗马建筑——“人化的空间”
古罗马的万神庙它的主体部分是一个带穹顶的巨大的混凝土圆桶,这种以“圆”为主的风格,是典型的古罗马建筑的特点;而在它的大门入口处,又靠着一个典型的古希腊的柱廊,柱廊由八根柱式组成,它的上面则是一处三角形的山尖。整个建筑活脱脱地显示着古罗马建筑继承与创新的形象。
万神庙遗址
希腊、罗马建筑——“人体的尺度”
古罗马的这种拱券结构不仅审美效果好,也很经济、实用,因此扩展到日常生活的一切领域,如道路、桥梁、引水道等。
高架引水桥
引水道
希腊、罗马建筑——“人体的尺度”
古希腊建筑中关于人的尺度,在古罗马建筑中又有了新的含义。古罗马人对人的崇拜,则更倾向于对世俗的、现实的人的崇拜的直接表现,“偏重于对个人的颂扬和物质生活上的享受”。古罗马的建筑最辉煌、最有艺术价值的大多是为经济服务或为人的生活(物质、精神)服务的建筑,如剧场、竞技场、广场、以及高架引水道等。
君士坦丁凯旋门
古罗马时期的方尖碑
引水道
万神庙遗址
大竞技场遗址
希腊、罗马建筑——“人体的尺度”
听我介绍完希腊、罗马的建筑艺术,给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建筑和人紧密联系,是人体比例的形象体现,也反映了人在精神和物质上的需要。
希腊、罗马建筑——“人体的尺度”
“哲学”是古希腊人创造的术语,其含意是“爱智慧”,即是人类为了提高认识思维能力,为了更有智慧而进行的思想认识活动。它研究宇宙的性质、宇宙内万事万物演化的总规律、人在宇宙中的位置等等一些很基本的问题。
古希腊哲学——“人性的思考”
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学与艺术辉煌灿烂,古希腊的哲学成就也很突出。我再给你介绍一下古希腊的哲学吧!
哲学?!哲学是关于什么的学科啊?
德谟克里特
万物的本原是原子与虚空。宇宙的一切事物都是由在虚空中运动着的原子构成。从事物中不断流溢出来的原子形成了“影像”,而人的感觉和思想就是这种“影像”作用于感官和心灵而产生的。
古希腊哲学——“人性的思考”
德谟克里特提出了“原子论”,认为宇宙万物是由微小的“原子”组成。
苏格拉底
“我的朋友不是城外的树木,而是城内的人”
古希腊哲学——“人性的思考”
“认识自己的无知就是最大的智慧”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快乐的猪,一种是痛苦的人。做痛苦的人,不做快乐的猪。”
“认识自己方能认识人生。”
“美德即知识,无知即罪恶”
苏格拉底指出,求得知识的最好办法是有系统的问和答;他还主张“人应该认识你自己”,对认识人的内心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古希腊哲学——“人性的思考”
亚里士多德
“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亚里士多德解剖了许多动物,奠定了动物学的基础。
他是逻辑学的创始人,提出的演绎等方法称为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人生最终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
我们中国也很了不起啊!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我国也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思想家!你知道他们是谁吗?
真是了不起啊!从德谟克里特到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从对宇宙的认识到对人和人类社会的认识,古希腊哲学家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把
“人”作为研究的中心,开始了关于“人性的思考”。
古希腊哲学——“人性的思考”
古希腊哲学——“人性的思考”
我知道,有老子、孔子、孟子……
古希腊哲学——“人性的思考”
“仁者爱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老子
孔子
荀子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古希腊哲学——“人性的思考”
中西文化有异曲同工之处:
都强调了道德的重要性;
都关注人、关注人与社会。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写道,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当时古代希腊、古代中国、古代印度等文明都产生了伟大的思想家,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文化传统,并一直影响着人类生活。
儒家思想历程
处理人与社会关系的着眼点不同:
儒家思想强调社会的等级秩序,古希腊思想家们强调人的平等。
孔子:恢复“周礼”
孟子:主张“仁政”
董仲舒:“君权神授”
朱熹:“存天理,灭人欲”
对人的属性的关注点不同:
儒家思想强调“社会”的人,古希腊思想家们强调“个体”的人。
古希腊哲学——“人性的思考”
《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学生问:“舜做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抓起来就行了。”学生又问:“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学生问:“那舜又该怎么办呢?”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也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
人伦高于法律
古希腊哲学——“人性的思考”
“真正的法律应该对一切人有效,应该永远有效”
——罗马政治家西塞罗
古罗马法学——“行为的规范”
法学是罗马人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十二铜表法》
由于贵族操纵司法权,引起平民不满。平民们为了改变这种不平等的地位,主动组织起来,向政府施加压力,
要求政府编纂成文法。
元老院被迫于公元前454年成立了十人立法委员会,还派人到希腊考察法制。于公元前451年制定法律十表公布于罗马广场。次年,又制定法律二表,作为对前者的补充,构成了所谓的《十二表法》,由于这些表法当时都是由青铜铸成的,所以又称《十二铜表法》。
古罗马法学——“行为的规范”
《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十二铜表法》
对于自己承认或经判决的债务,有三十日的法定宽限期。期满,债务人不还债的,债权人得拘捕之,押其到长官前,申请执行。
杀人者处死刑;过失致人于死的,应以公羊一只祭神,以代本人。夜间在城市举行扰乱治安的集会的,处死刑。
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民法
刑法
如当事人双方能自行和解的,则讼争即认为解决。如当事人不能和解,则双方应于午前到广场或会议厅进行诉讼,由长官审理。
诉讼原则
立法原则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外来人口的增多,各种新的社会矛盾日益凸显。罗马帝国的法学家们对法律进行了广泛论证,包括适用于罗马公民与非公民之间关系的万民法,关于商品生产和交换的经济法,以及众多的法律概念。它们共同构成了完整的罗马法体系。
古罗马法学——“行为的规范”
随着罗马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法律逐渐影响到国家和个人生活的各个领域。各种法规的及时制定和有效执行,提高了国家各级官吏的办事效率,规范了他们的从政行为;裁决了大量的商业纠纷,保护了正当的商业利益,规范了商人的交易行为;同时还调节了债务,继承等个人财产关系,减轻了社会各阶层关系的紧张程度,有利于罗马帝国的长治久安与繁荣进步。
古罗马法学——“行为的规范”
古罗马法学——“行为的规范”
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说:“罗马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是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和平、最为持久的征服。”
“以法律征服世界”怎么理解?
罗马法的有关私法体系,被西欧大陆资产阶级民事立法成功地借鉴与发展。
《法国民法典》和《德国民法典》就是对罗马法的继承和发展。法、德两国的民法体系,又为瑞士、意大利、丹麦、日本等众多国家直接或间接的加以仿效。尤其是对欧洲大陆的法律制度影响更为直接。正是在全面继承罗马法的基础上,形成了当今世界两大法系之一的大陆法系,亦称为罗马法系或者民法法系。
罗马法中许多原则和制度,也被近代以来的法制所采用。
如公民在私法范围内权利平等原则、契约自由原则、遗嘱自由原则、“不告不理”、一审终审原则等,权利主体中的法人制度、物权制度、契约制度、陪审制度、律师制度等。
古罗马法学——“行为的规范”
古罗马历法——“生活的需求”
看来罗马法对后世法律制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啊!
古罗马文明对世界的影响可不仅仅是法律啊!在很多方面都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
我们今天使用的公历,是古代罗马人创设的。
古罗马历法——“生活的需求”
古罗马在凯撒当政时期历法变得颇为混乱。由于古罗马人使用的阴历中关于闰月的添加是由罗马神官们自行决定的,所以在战争时代或者其他一些宗教活动荒废的时候会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无法宣布一年为闰年,这样一来历法就会大大偏离太阳规律。到了公元前46年,凯撒需要在特别月里加入90日,才能恢复月份的季节。同时由于消息传播的方式并不发达,远离城邦居住的居民甚至有时并不能了解到神官发布的闰年通告,经常会导致许多人对这天的日期一无所知。
因此凯撒决定进行历法改革,让历法和太阳运行规律结合起来,不受宗教活动或其他人为因素的影响。
恺撒
?(罗马共和国独裁官)
古罗马历法——“生活的需求”
古罗马历法——“生活的需求”
凯撒命人以古埃及人使用的太阳历为蓝本编制新的历法,称“儒略历”。
为纠正每年将近6小时的误差,采取每4年增加一天的办法进行调整,即每逢能被4整除的那一年为闰年,闰年的2月增加1天。
4世纪,罗马教皇以此作为基督教历法。
“儒略历”
古罗马历法——“生活的需求”
希腊神话——“人化的神灵”
希腊文学、雕塑——“英雄的赞歌”
希腊、罗马建筑——“人体的尺度”
古希腊哲学——“人性的思考”
古罗马法学——“行为的规范”
了解了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后,你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
人!
“希腊可称为光荣,人类精神自由创造,自由思索,自由信仰之光荣;罗马可称为伟大,权利、纪律和一致之伟大。”
“在生活给人们所提供的范围内,充分发挥人的各种主要能力,是生活臻善臻美。”
——汉密尔顿《希腊方式——通向西方的文明源流》
西方著名的古典文化学者安邦纳曾说:“全部希腊文明的出发点和对象是人,它从人的需要出发,它注意的是人的利益和进步,为了求得人的利益和进步,它同时既探索世界也探索人,通过一方探索另一方。“安邦纳的这一概括也同样适用于古时代的罗马。
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是人文主义的起源。希腊、罗马文化中的这种人文主义精神可以说已经渗透到了文化领域的各个方面,如文学作品中对人的情感、人性、人的价值和尊严的大胆描绘和讴歌,艺术作品中对人体的着力刻画和赞美,古典建筑学中“人体的尺度”,如此等等。可以说,人文主义是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一个主题。
人文主义
历史的思辨:
有人认为:西方文化概念和实践中所谓的人文主义实际上只是个人主义,只是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以及为此而没有底线地损害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利益。中国的文化才是真正的人本主义。中国的文化和思想中,最重视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利益,注重整体、注重他人、注重奉献,充满了对他人的慈与爱。
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认识中国与西方文化中的人文主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