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
六年级(上) RJ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25 好的故事
第一课时
语文要素
联系上下文,借助资料理解难懂的词语。能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梦境的美好。
借助“阅读链接”中的资料,进一步读
懂课文,学习用象征寄托情感的写法。
写作
阅读
资料推送
创作背景
《好的故事》是《野草》中比较突出的一篇散文诗,写于1925年,最初发表于1925年2月9日《语丝》周刊第13期。当时的中国极其混乱,帝国主义正在迫害中国,广大的劳动人民生活较为艰苦。在这种艰难的情况下,作者同广大人民一样,期望美好的未来尽快来到,故作此文寄以希望。
生字导学
朗读课文,扫清障碍
1.会写字
笔画
结构
12画
左右
搁置 耽搁
搁笔 搁放
组词
ɡē
笔画
结构
11画
左右
错综 综合
综述 错综复杂
组词
zōnɡ
笔画
结构
15画
左右
澄碧 澄澈
澄净 澄清天下
组词
chénɡ
笔画
结构
11画
上下
萍藻 浮萍
绿萍 萍水相逢
组词
pínɡ
笔画
结构
19画
上下
萍藻 水藻
辞藻 海藻
组词
zǎo
笔画
结构
14画
左右
荡漾 漾起
漾着 漾开
组词
yànɡ
笔画
结构
12画
左右
焰火 烈焰
光焰 气焰万丈
组词
yàn
笔画
结构
9画
左右
瘦削 剥削
削弱 削足适履
组词
xuē
笔画
结构
17画
左右
瞬间 转瞬即变瞬时 瞬息万变
组词
shùn
笔画
结构
16画
左右
凝视 凝结
凝望 屏气凝神
组词
nínɡ
笔画
结构
17画
左右
骤然 骤雨
步骤 疾风骤雨
组词
zhòu
笔画
结构
11画
左右
投掷 掷地有声抛掷 孤注一掷
组词
zhì
笔画
结构
9画
左右
陡然 陡峭
陡坡 山高路陡
组词
dǒu
削
xuē
xiāo
瘦削 削弱
削苹果 刀削面
运用:这个瘦削(xuē)的老人正在厨房里认真地削(xiāo)苹果。
2.多音字
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边读边思考:鲁迅先生的梦境是什么样子的?
“好的故事”在文中具体是指什么?
一个梦境。
这是一个怎样的梦境?
江南郊野河边的景致。
写梦中回忆故乡绍兴山阴道上美的人美的事。
澄碧清新的江南水乡,百花竞放的山野风光,勤劳朴实的农夫村妇。
第二课时
阅读策略
借助相关资料,理解主要内容——结合时代背景和课后资料,体会作者的情感。
《好的故事》选自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结合当时北洋军阀统治下的社会背
景,借助“阅读链接”中作品评价的内容,我们可以理解文中“好的故事”描绘了一
个美好的梦境,展现了江南水乡变幻的风光,作者用此文来表达对黑暗现实的厌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精读课文
题目之中有“故事”,文章中也说“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可是,全篇中并没有什么故事。请你说说这是为什么。
因为是写梦境,梦境常常记忆不够真实;事和人俱在景中。
请同学们朗读第四、五自然段梦境部分。
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随着每一打桨,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
请同学们朗读第5-12自然段。品析蓝色词语的表达效果。
倒影表现了大面积的,相对静止的景物;
夹带则表现了斑斑点点的动态;
而荡漾则表达了作者对河水、对水乡浓浓的、沉醉的爱,那河水就像醇醇的米酒,荡漾在作者的心头。
文中反复提到昏暗的灯光和《初学记》这本书,这对了解作者所处环境和心情起怎样的作用?
《初学记》是本资料书,灯光又很昏暗,这些都让作者昏昏欲睡,同时这些也和作者当时所处的重重重压下的环境相似,也表现出作者郁闷的心情。
联系上文,谈谈你对第11段的理解。
作者想要表达他对故乡的热爱。
谈谈你对开头和结尾两次写到“昏沉的夜”的理解。
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两次提到“昏沉的夜”。他用“昏沉的夜”暗喻旧中国的黑暗,但同时也表达了另一种期盼:既是昏沉的“夜”,就总会过去,天总是要亮的,太阳终究会照亮大地的。
你觉得作者在这篇文章里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愿望呢?
是对过往美好生活的回忆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现实是否像鲁迅先生的梦境一样美好?鲁迅先生为什么会做这样一个梦?
文中两次提到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这三个词语描绘的其实就是鲁迅先生当时内心一种美好的向往与憧憬。
鲁迅先生将自己内心的美好愿景寄托于他梦中看到的情景,乌桕、新禾、野花等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的景象,大红花和斑红花在水中的浮影,锦带、狗、白云、村女等都是鲁迅先生美好愿景的表达与寄托。
作者的这个梦有什么含义?
这篇文章是鲁迅作品中少有的表现美好的文章。文中描写了很多美好的意象,但是最后鲁迅先生心中的梦醒了,他想要记录下这美好的梦境,奈何眼前已没有了“一丝碎影”,只有“昏暗的灯光”,表现了作者的失望与怅惘、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习作要素
合理地运用象征手法
象征手法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 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
那么,应该怎样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呢?
1.可以将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2.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
范例
①鞭爆的繁响在四近,烟草的烟雾在身 边:是昏沉的夜。
②但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
结构导图
好的故事
现实
黑暗总会过去
光明终会到来
梦境
现实
昏沉的夜
昏沉的夜
美丽 幽雅 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