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拳赤子心 深深爱国情
屈原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小学语文
五年级(上) RJ
12 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语文要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示儿》。
阅读
2.能借助题目、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示儿
[宋]陆游
资料推送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齐名,称“南宋四大家”。
《示儿》写于南宋北方的领土被金人占领,北方的人民也被金人所奴役,南宋小朝廷只能偏安一隅,在敌人的威胁压榨下苟延残喘。
2.写作背景
生字导学
nǎi
乃
1.会认字
2.会写字
笔画
结构
jì
11画
上下
祭祀 祭天
祭奠 祭祖
组词
笔画
结构
nǎi
2画
独体
乃翁 乃至
乃是 乃文乃武
组词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nǎi)翁。
给儿子看。这首诗是陆游临终前写给儿子的。
平定,这里是收复的意思。
阅读策略
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时代背景法。
时代背景指作者写作时所处的时代特点。很多文章都是作者在当时的社会情况下有感而发的,所以了解了作者写作时所处的时代特点,才能更深入地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如,《示儿》的写作背景是南宋时期北方的领土被金人占领,北方的人民也被金人所奴役,南宋小朝廷只能偏安一隅,在敌人的威胁压榨下苟延残喘。了解了这些内容,就很容易理解诗人忧国忧民、盼望国家统一的感情了。
从诗歌的题目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示儿”的意思是给儿子看,从题目可以知道这是诗人写给儿子的诗。
整体感知
《示儿》一诗,陆游在临终前最牵挂的是什么?
精读课文
诗人在临终前最牵挂的是祖国何时能够统一。
他对儿子的嘱托是什么?
当南宋朝廷的军队收复了失地,实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在家祭时不要忘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自己。
表达了诗人渴望祖国统一的爱国之情。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结构导图
至死不变
的爱国情
示儿
叙事
抒情
万事空 不见同
中原日 告乃翁
题临安邸(dǐ)
[宋]林升
1.作者简介
林升,字云友,又名梦屏,南宋诗人。
主编作品:《长相思》《洞仙歌》等。
资料推送
2.写作背景
南宋小朝廷对外屈膝投降,对内迫害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
此诗写在南宋皇都临安的一家旅舍墙壁上,是一首古代的“墙头诗”,这首诗就是针对这种黑暗现实而作的。
生字导学
xūn
熏
1.会认字
笔画
结构
xūn
14画
上下
熏陶 熏制
熏肉 利欲熏心
组词
2.会写字
笔画
结构
hánɡ
8画
左右
杭州
苏杭 杭椒
组词
题临安邸(dǐ)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xūn)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biàn)州。
停止。
简直,差不多。
音频朗读
精读课文
“熏”字,暗示了那些歌舞场面的庞大与热闹,为“游人们”营造了靡靡之间的氛围。
《题临安邸》一诗中的“熏”“醉”用得好,你是怎样理解的呢?
“醉”字,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游人们”在这美好的“西湖”环境中表露的丑态。
由诗中的“醉”字说一说带“醉”字的成语。
结构导图
忧愤深沉
的爱国情
题临安邸
写景
抒情
青山 高楼 歌舞
游人醉 作汴州
第二课时
己亥(hài)杂诗
[清]龚自珍
1.作者简介
龚自珍(1792—1841),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末思想家、文学家。“今文经学派”重要人物,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先驱者之一。中国近代著名的启蒙主义思想家。
主编作品:《定庵文集》。
资料推送
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作者意识到帝国主义的侵略更加暴露出封建主义衰朽没落的本质。起而议政“医国”,宣传变革,终因“动触时忌”因厌恶仕途,辞官离京返杭,后因迎接眷属,又往返一次。
这首诗是他在路过镇江时,应道士之请而写的祭神诗。
2.写作背景
生字导学
hài
亥
1.会认字
shì
恃
sǒu
擞
笔画
结构
hài
6画
独体
己亥 亥时
组词
2.会写字
笔画
结构
shì
9画
左右
有恃无恐
恃强凌弱
恃才傲物
组词
笔画
结构
āi
9画
上下
悲哀 哀求
哀伤 喜怒哀乐
组词
笔画
结构
jū
8画
左右
拘束 拘谨
拘泥 不拘小节
组词
2.多音字
jiànɡ
降
降落 降低
运用:当无数的炮弹降(jiànɡ)落在敌人的阵地上之后,敌人吓得纷纷投降(xiánɡ)了。
xiánɡ
投降 降龙伏虎
己亥(hài)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shì)风雷,
万马齐喑(yīn)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sǒu),
不拘一格降人材。
重新振作起来。
活力,生命力。诗中指朝气蓬勃的局面。
精读课文
提到“万马”,你想到了什么?
看到“万马齐鸣”这个词语你又想到了?
诗人用“万马齐喑”来写腐朽的统治下,人们思想被禁锢,人才被扼杀,到处是昏沉、庸俗、愚昧,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现实状况,十分形象。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三首诗都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三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鉴赏
《示儿》
表达了诗人至死不渝、
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题临安邸》
表达了诗人渴望变革和出人才的爱国热情。
表达了诗人忧愤、深沉的情感。
《已亥杂诗》
先叙事后抒情
嘱咐盼望、渴望统一。
责问痛恨、揭露警告。
先写景后抒情
揭露矛盾、批判现实。
结构导图
渴望变革、出人才
己亥杂诗
现实
希望
恃风雷 究可哀
重抖擞 降人材
死气沉沉
不拘一格
课后扩展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宋]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