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展开合作,进行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又称“大革命”。然而,由于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国民革命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了。
中国共产党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反抗国民党的统治。毛泽东等人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创造“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开展土地革命,探索中国革命的新道路。1934年,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围剿”,红军进行战略转移。中国共产党率领红军历经艰难险阻,胜利完成了长征,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新课导入
1922年和1924年,孙中山先生曾两次亲临韶关督师北伐。1924年9月20日,北伐军在韶关誓师北伐,孙中山亲临韶关南校场(现中山公园内)检阅北伐军。
国共合作的实现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北伐胜利进军
重点:北伐战争
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1920-1922
1917
1915
1911
1913
辛亥
护法
1、孙中山的伟大转变:
二次
护国
护法
多次斗争,多次失败
国共合作的实现
共产党:
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争取一切可能的同盟者,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国民党是比较革命的民主派,是首先考虑的对象。
2、中共三大
1923年6月
时间:
地点:
内容
广州
? 决定同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 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国民党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
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
中国共产党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合作,联合国内各革命团体,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为此,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共三大确定的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策略,促进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为波澜壮阔的国民革命作了准备。
1924年1月
时间:
地点:
内容:
广州
?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把旧三民
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3、国共合作的实现——国民党一大召开
1924年1月,经过改组后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共产党员李大钊、毛泽东、瞿秋白等参加了大会的领导和组织工作。
国民党一大
意义:
标志着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国民革命运动开始。
人员:
孙中山主持,李大钊、毛泽东等共产党员参加领导与组织工作
新三民主义是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新旧三民主义最大区别是新三民主义明确了反帝革命任务
国民党一大旧址
(文明路215号)
外观及会场
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
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以后,孙中山认识到过去自己进行的不懈的革命过程中,所依靠的对象只是会党、新军、各派军阀等,始终没有自己的革命军队,这是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要想挽救国家危亡,就必须针锋相对,动用枪杆子来解决问题。所以,他希望创建一支革命的军队,挽救中国的危亡……
4、黄埔军校的建立(国共合作的重要成果)
黄 埔 军 校
黄埔军校是国共两党合办的一所军事学校
黄埔军校
1924年5月
成立时间
广州黄埔
地点
全称
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4、黄埔军校的建立(国共合作的重要成果)
黄埔军校
总理
校长
政治部主任
孙中山
蒋介石
周恩来
4、黄埔军校的建立(国共合作的重要成果)
孙中山说:中国革命之所以迟迟不能成功的原因,就是没有真正的革命武装队伍;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诸位已看到校门上的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横批“革命者来”。请诸位谨记!
根据材料分析:
1、孙中山为什么要创办黄埔军校?
2、对联说明黄埔军校的办学宗旨是什么?
孙中山为什么要创立黄埔军校?
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孙中山
合作与探究一:
希望通过黄埔军校创造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
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 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国父孙中山
1925年3月12日于
北京逝世,终年59岁。
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一生以革命为己任,立志救国救民,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孙中山诞辰 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国 民 革 命 军
国共合作实现以后,革命形势迅速发展。随后,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推动下,广东国民政府决定1926年北伐,目的是把革命自南向北推向全国,以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下图为北伐誓师大会,宣誓者为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
我不牺牲,
国将沉沦。
我不流血,
民无安宁。
国既沉沦,
家孰与存。
北伐胜利进军(国共合作的重要成果)
北
伐
战
争
出师时间
1926年
组织者
广东国民政府
北伐目的
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北伐对象
军阀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主要战场
湖南、湖北
北伐路线
1广东—湖南湖北—江西—南京
2福建—浙江—上海
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声势震动全国。
主要战果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
武昌战斗
北伐战争前形势图
浙江
福建
河南
上海
北京
江
西
江苏
直隶
广东
广西
湖
南
安
徽
山东
黑
吉
辽
张作霖兵力35万
吴佩孚兵力20万
孙传芳兵力20万
湖北
广东
广西
国民政府
兵力约10万
军阀
控制地区
吴佩孚
湖南、湖北、河南和直隶的一部
孙传芳
江苏、江西、安徽、浙江、福建
张作霖
黑龙江、吉林、辽宁、热河、
山东、察哈尔和直隶
北伐战争进军示意图
广州
浙江
福建
郑县
北京
南昌
桂林
南京
直隶
广州
桂林
长沙
安
徽
山东
黑
吉
辽
武昌
武昌
汉口
汉阳
╳
╳
╳
3个北伐对象
3大战场
3场主要战役
吴佩孚 孙传芳 张作霖
湖南湖北(主)
上海
汀泗桥
贺胜桥
1926.7. 北伐开始
北伐军迅速打下长沙,攻入湖北。吴佩孚在武汉外围粤汉铁路上的汀四桥和贺胜桥布置重兵固守武汉,以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为骨干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奋勇突破敌军阵地,大部队全线跟进,攻克汀四桥。北伐军又乘胜夺取贺胜桥和武昌,消灭了吴佩孚的主力。
北伐战争进军示意图
广州
浙江
福建
郑县
北京
南昌
桂林
南京
直隶
广州
桂林
长沙
安
徽
山东
黑
吉
辽
武昌
安
徽
湖南
江
西
福
建
湖北
浙江
安
徽
河
南
江
苏
江西战场
闽浙战场
上海
武汉
3个北伐对象
吴佩孚 孙传芳 张作霖
湖南湖北
3场主要战役
3大战场
湖南、湖北激战之时,在江西的北伐军蒋介石嫡系部队由于排斥共产党员而丧失战斗力,被孙传芳的军队围困在南昌几乎全军覆灭。第四军在湖北战场大获全胜之后迅速东进江西增援,很快消灭了孙传芳的主力,夺取九江、南昌,又乘势攻取南京。
东路北伐军也在福建、浙江战场全线告捷,夺取了福州、杭州等重要城市,还进入上海。三路大军胜利会师于南京。
1927年初,为适应革命形势,国民政府从广州北迁到武汉。
北伐战争进军示意图
广州
浙江
福建
郑县
北京
南昌
桂林
南京
直隶
广州
桂林
长沙
安
徽
山东
黑
吉
辽
武昌
安
徽
湖南
江
西
福
建
湖北
浙江
安
徽
河
南
江
苏
上海
武汉
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震动全国,大大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基础。北伐战争迎来了国民革命的高潮。
北伐军中,共产党员有1500多人,如周恩来、林伯渠等,北伐先锋第四军叶挺独立团中,有85%官兵为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正是他们在战场上英勇善战,奋勇冲锋,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为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称号。叶挺也被誉为“北伐名将” 。
随着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各地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在湖南、湖北、江西等省广大农村,到处燃起革命的烈火,给了北伐军极大支持。农民建立自己的组织和武装,把统治几千年的封建特权和土豪劣绅打得落花流水,真正做到了“一切权力归农会”。
在城市,工人在党的领导和工会的组织下,建立了武装纠察队。一些城市相继举行罢工。上海工人在党的领导下举行了三次武装起义,最后取得胜利,迎接北伐军进入上海,书写了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光辉的一页。
合作与交流二:北伐战争能够胜利进军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三: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叶挺独立团英勇善战,屡破强敌,为所在的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美誉。
材料一:从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可以看到:如果先打孙传芳,左边有吴佩孚的军队;而右边沿海一带有强大的帝国主义势力,他们一贯仇视革命,会随时干涉中国革命。所以,北伐军先打孙传芳就很有可能遭到左右夹击,所遇到的威胁大、损失大,因此不可取。然而,若是先打吴佩孚,形势就不一样了。在吴佩孚的左边没有强大的军阀,右边虽有孙传芳的部队,但很难对北伐军形成的包围之势,北伐军可进可退。消灭吴佩孚之后,北伐势力增强,就可以东进孙传芳。若张作霖要南下救援孙传芳,则可以调冯玉祥的国民军阻拦敌人的增援部队,控制住战场上的主动权。待消灭孙传芳的势力之后,到时候要消灭当时势力最大、距离最远的张作霖将是指日可待了。
材料二:为了配合北伐的胜利进军,中国共产党积极领导全国工农运动在这一时期也掀起一波高潮。农民运动以湖南为中心蓬勃发展;工人运动则以1927年3月周恩来在上海领导工人武装起义解放上海影响最大。
北伐军作战方针和策略正确
工农群众的密切配合和有力支持
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北伐官兵英勇善战
北伐战争能够胜利进军的原因:
1. 北伐作战方针正确;
2. 北伐将士浴血奋战;
3. 共产党员模范作用;
4. 工农运动密切配合;
根本原因:国共两党齐心协力。
北伐战争取得巨大胜利,基本打垮了北洋军阀,迎来了国民革命的高潮。然而,就在北伐取得巨大胜利的同一年(1927年),国民革命却风云突变,在血雨腥风中走到了尽头,因为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了革命……
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蒋 介 石
汪 精 卫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1、“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高涨的工农革命运动触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原因1.),帝国主义国家也极力破坏中国革命。国民党右派蒋介石很快就成为了帝国主义破坏中国革命的理想代理人。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之下(原因2.),身为北伐军总司令的蒋介石突然叛变革命,加快了他反共的步伐。各种反动势力迅速地勾结在一起。
反动军队在街头巡逻
随着北伐的胜利,1927年蒋介石到达上海,随后,他就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在上海密谋实施反革命政变。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帝国主义以及江浙一带的财阀、帮会的支持之下,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上海的工人纠察队、共产党员及革命群众被大量屠杀,倒在血泊之中。这就是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时间:
2)地点:
3)人物:
1927年4月12日
上海
蒋介石
蒋介石发布查禁工人集会的命令,并逮捕、射杀革命进步人士。
4月 13日中午,宝山路上群众请愿大游行遭到血腥镇压。
上海街头被杀害的革命群众
上海街头的电线杆上,挂着被杀害者的头颅
1927年4月蒋介石制造“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在南京也建立了一个所谓的“国民政府”。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由国民党一党专政,因此这个政府又称为国民党政府。
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标志着国民党反动统治在中国的确立。这个政府从它一建立开始就与人民为敌,大肆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许多优秀的共产党干部都在这一时期被国民党杀害。
1)时间:
2)地点:
3)人物:
4)性质:
1927年4月
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
南京
蒋介石
2、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1927年4月18日,南京“国民政府”举行成立典礼
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不顾国民党左派宋庆龄等人的坚决反对,竟然在武汉公开召开“分共会议”,正式宣布与共产党决裂,随后,汪精卫提出“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的血腥口号,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展开疯狂屠杀。这就是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汪精卫集团发动反共政变,表明第一次国共合作最后破裂,孙中山的三大政策被国民党完全抛弃。至此,国民革命失败。
3、“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时间:
地点:
人物:
1927年7月15日
武汉
汪精卫
两次反革命政变比较表
名称
时间
地点
祸首
结果
“四·一二”反
革命政变
“七·一五”反
革命政变
1927.4.12
1927.7.15
上海
武汉
蒋介石
汪精卫
国共合作破裂,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
1926年1月
武汉国民政府
1927年4月
南京“国民政府”
反革命政变
汪精卫在武汉叛变革命后,南京国民政府与武汉国民政府合并在一起,合称南京国民政府,两股反革命势力同流合污。从此,内战代替了团结,独裁代替了民主,中国进入十年内战时期。
合作与交流三:
北伐战争把国民革命推向了高潮,那么,国民革命的最终结果如何呢?针对这一问题有两种不同的看法,请同学们判断哪一种观点是正确的?并说明理由。
客观方面:国际帝国主义联合支持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反革命
的力量大大超过革命的力量;
主观方面:中国共产党还处在幼年时期,缺乏斗争经验。领导人
陈独秀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放弃对革命的领导
权,以致在敌人发动突然袭击时不能有效地组织人民
反抗。
思考:国民革命运动为什么会失败?
经验教训:
无产阶级必须掌握革命领导权,掌握革命武装,开展武装斗争,革命才能取得胜利。
4、统一全国
继续北伐
南京政府建立后,在“分共清党”、镇压工农运动的同时,继续北伐。1928年6月,北伐军进至北京、天津一带。
奉系军阀张作霖在退往关外途中被日本人炸死(史称“皇姑屯事件”)1928年,张作霖的儿子张学良发表通告,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 。至此,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了一全国。
统一全国
评
本课小结:
北伐战争
国共合作
时间:1924年1月
标志:国民党一大召开
基础:新三民主义(实质:“三大政策”)
北伐战争
时间:1926年7月
结果:基本消灭北洋军阀,因四一二政变失败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
建立:
统一:
1928年底
1927年4月
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
表现:建立黄埔军校
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快速抢答
1、北伐战争中的主战场及主战
场的主要对象是( )
快速抢答
A.两湖战场、吴佩孚
B.广东战场、孙传芳
C.江西战场、吴佩孚
D.闽浙战场、孙传芳
A
2、北伐战争的先锋队伍是( )
B.北伐军中的东路军
A.叶挺独立团
C.北伐军中的西路军
D.国民革命军
A
3、蒋介石发动的一场反革命政变名称叫( )
A、“五卅惨案”
B、“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C、“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D、“二七”惨案
B
4、导致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是历史事件是:( )
A、孙中山逝世
B、国民政府迁往武汉
C、蒋介石、汪精卫发动政变
D、吴佩孚主力被消灭
C
5、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就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实现了“饮马长江”的誓言,其主要原因是( )
A.叶挺独立团英勇善战
B.国共两党齐心协力
C.人民群众支持配合
D.北洋军阀不堪一击
B
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