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8张PPT)
统编版
语文
二年级
上册
第一课时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件与扁担有关的故事。
1.自由朗读课文,用“
”圈出要求会认的字,用“
”标出要求会写的字,并给段落标上序号。
2.对照老师的标注,检查是否标注清楚了,再把标出的生字读一读。
把画出的生字读一读。
1
2
3
4
同
队
毛
东
人
路
走
打
着去
心
不
爱
zhū
dé
biǎn
dàn
zé
dí
zhēnɡ
dǒu
nán
zhàng
téng
zhì
liào
jìng
wǔ
dé
未定左手
把礼敬
双人十四一心
朱
德
朱砂
朱红
zhū
品德
道德
扁担
扁平
重担
担子
biǎn
dàn
偏心没有人,行骗没有马。
手拿“元旦”
的“旦”
扁
担
zhì
wǔ
同志
志向
队伍
入伍
战士的心
“五”个人
伍
志
zé
dí
翻译无言遇到水
巧舍进攻工人走
泽
敌
润泽
大泽
敌人
敌军
dǒu
nán
陡峭
陡坡
又来把手推
陡
难
耳朵走在左
困难
难过
zhēnɡ
一落千丈
争
仗
挣钱没有手
战争
争论
打仗
依仗
zhàng
一斗米
疼
料
病生了一冬天
心疼
疼痛
téng
不料
材料
liào
敬
警察无言有礼貌
jìng
敬爱
尊敬
读一读:
在灾难(nàn)面前不要过分难(nán)过,要勇敢去面对。
?
?
难
nán
(难过)
nàn
(灾难)
关注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从井冈山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
非常难走。”
?
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敌
朱德
志
疼
难
伍
陡
泽
仗
扁担
争
料
敬
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讨论书写注意事项。
结构:半包围
组词:扁豆
扁舟
笔画:
九
扁
户字头撇稍长向左下伸展
第八笔竖在竖中线上
部首:
户
biǎn
结构:左右
组词:担子
重担
笔画:
八
担
“扌”瘦长
部首:
扌
dàn
“旦”字“日”宽扁,横稍长
结构:上下
组词:志向
志气
笔画:
七
志
“士”上横长下横短,心字底卧钩有弧度
第二点稍高,写在竖中线上
部首:
士
zhì
结构:左右
组词:为伍
伍分
笔画:
六
伍
横折沿横中线上起笔,末笔横稍长。
部首:
亻
wǔ
“五”第二笔竖稍斜
结构:左右
组词:老师
师范
笔画:
六
师
左边第二笔是竖撇
右边“帀”首笔是横,不要写成撇。
部首:丨
shī
结构:上下
组词:军人
军队
笔画:
六
军
“车”第二笔撇折的折段在横中线下侧
第三笔横宽于“冖”,末笔竖在竖中线上。
部首:
冖
jūn
“冖”宽扁覆盖“车”
结构:左右
组词:战斗
战机
笔画:
九
战
“戈”的斜钩从竖中线起笔,写至右下格向上提,似弯弓待发
末笔点勿丢掉
部首:
戈
zhàn
结构:独体
组词:士兵
士气
笔画:
三
士
竖修长笔直,写在竖中线上
末笔横较短
部首:
士
shì
首笔长横写在横中线上
自读课文,想一想: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
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一支队伍到井冈山跟毛泽东同志会师。
填一填:
课文讲了
同志和战士们为了坚守
革命根据地,一起到茅坪
的故事,展现了一个
的红军指挥官形象。
朱德
以身作则
挑粮
井冈山
1.看
拼音,写词语,注意不写错别字。
kàn
pīn
yīn
xiě
cí
yǔ
zhù
yì
bù
xiě
cuò
bié
zì
朱德
拿着
和
一起去山下挑粮。
tónɡ
zhì
biǎn
dɑn
hónɡ
jūn
zhàn
shì
同
志
扁
担
红
军
战
士
2.选
一
选,填一
填。(填
序
号)
xuǎn
yi
xuǎn
tián
yi
tián
tián
xù
hào
②
③
①
③
①
②
第二课时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说一说: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一起去茅坪挑粮的故事。
1.围绕“朱德同志为什么要去挑粮?为什么还要在扁担上做上记号?”来理解课文,感受朱德同志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
2.借助人物外貌体会人物品质,同时学习运用动宾短语。
自由读第1自然段,说一说:井冈山会师后的形势如何?
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队伍到井冈山,跟毛泽东同志带领的队伍会师了。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
井冈山会师,形式紧张
时间
地点
人物
“不远处就是敌人”说明井冈山周边环境很危险,为下文的艰苦挑粮做了铺垫。
井冈山五指峰
井冈山的红旗
读课文第2自然段,想一想:战士们为什么要去茅坪挑粮?
井冈山上生产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宁冈的茅坪去挑粮。从井冈山上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
“五六十里”“山高路陡”说明从井冈山到茅坪挑粮很辛苦,不仅路程远,而且路还难走。在这样的前提下,战士们却“争着去”,可见他们非常团结,非常能吃苦。
巩固根据地,争着挑粮
“常常”说明战士们经常要到山下去挑粮。
崎岖的挑粮小道
读课文第3自然段,想一想:大家为什么要藏起朱德同志的扁担?
找来扁担,坚持一起跳梁
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
通过外貌描写,“穿着草鞋”“戴着斗笠”说明朱德与战士们一样艰苦朴素;
从“一块儿”可以看出朱德同志以身作则、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品质。
填一填:
第3自然段一共出现了
次“一块儿”,这个词语表现了朱德同志和战士们
的精神。
两
同甘共苦
通过人物外貌体会人物品质
外貌描写也称肖像描写,即对人物的体貌特征我(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着、体形等)进行描写,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感情,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阅读时,我们可以通过外貌描写体会人物的品质。如阅读本文时,我们可以通过朱德同志的外貌描写
“穿着草鞋,戴着斗笠”去体会朱德同志艰苦朴素、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品质。
白天挑粮爬山,晚上还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
朱德同志白天挑粮爬山,
晚上还要研究作战计划,说明他比战士们更辛苦。
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不料,朱德同志又找来一根扁担,写上‘朱德的扁担’五个字。”
战士们心疼朱德,藏起了他的扁担,他却又找来一根,还在上面写了字。
战士们为什么藏起了朱德的扁担?
因为朱德同志工作很忙,
白天挑粮爬山,晚上还要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很辛苦,大家心疼他,所以把他的扁担藏了起来,想着这样朱德同志就不用挑粮了。
朱德同志为什么在自己的扁担上写上“朱德的扁担”五个字?
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苦,他了解战士们关心体贴自己的一片深情,他这样做,是以委婉的方式表明自己与大家同甘共苦的决心。
读课文第4自然段,想一想:朱德同志在扁担上写上“朱德的扁担”后,结果怎么样?
不再藏扁担,越发敬爱朱德同志
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战士们理解、尊重、敬佩他,也就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
朗读课文。说说为什么大家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了。
作为领导,朱德同志以身作则,带头挑粮,非常负责。朱德同志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极大地鼓舞了大家。所以大家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了。
选一选,连一连。
挑着
穿着
戴着
草鞋
斗笠
粮食
学写动宾短语
学方法:前边是动词,后边受动词支配的宾语。二者构成动宾关系称为动宾短语。在动宾短语中,宾语一般由名词、代词等充当。如本文“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粮食”
中“穿、戴、挑”都是动词,后面的“草鞋”“斗笠”“粮食”表示事物的名称,是名词。
记方法:写动宾短语时,要注意动词和宾语之间搭配的合理性。
用方法:请试着写几个动宾短语。
示例
栽树、背书包、踢足球、挎着篮子、撑着雨伞
这篇课文写的是为了巩固井冈山根据地,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一起挑粮的故事,表现了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也表现了战士们对朱德同志的关心和敬爱。
团结互助
朱德同志虽是革命领袖,但能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这样的领袖真是让人尊敬。我们要学习革命先辈不怕吃苦的精神,与同学、朋友团结互助,互相关爱,同甘共苦。
1.仿
写句子。
fǎnɡ
xiě
jù
zi
强强
帮助需要帮助的同学
我
热爱学习了
2.挑
粮
不易。
tiāo
liánɡ
bú
yì
从井冈山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
(1)“非常”换一个词:__________。
十分
(2)这条路又________又________,非常________,可见挑粮________(是 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高
陡
难走
不是
3.“藏”的
深
意。(选
一
选,理解句子的意思)
cánɡ
de
shēn
yì
xuǎn
yi
xuǎn
lǐ
jiě
jù
zi
de
yì
si
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
大家为什么要把朱德同志的扁担藏起来?( )
A.因为战士们要经常下山挑粮,扁担不够用。
B.因为朱德同志为了国家和人民日夜辛苦,战士们看了很心疼。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