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辛亥 · 轨迹
渐近的轨迹
孙中山年表1866年,生于广东香山,贫苦家庭。1879年,13岁随母赴檀香山。得长兄孙眉资助,先后在檀香山、广州、香港等地比较系统地接受西方式的近代教育。16岁,回广州入博济医学校。一年后转入香港西医书院。1884年,中法之战给中山先生很大的刺激。1892年,孙中山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1894年,中日之战所给刺激更大。期间曾上书李鸿章,提出改良主张,但未被接受。随后在檀香山组织革命团体兴中会。1896年 在英国伦敦曾被清公使馆诱捕。期间酝酿三民主义。1905年,孙中山与黄兴等人创建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并提出同盟会十六字纲领,在《民报》发刊词中提出“三民主义”。1888年,孙中山在香港学医期间与友人合影。
1898年,孙中山与革命友人在日本的合影。
满清王朝可以比作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从根本上彻底地腐朽了,难道有人只要用几根小柱子斜撑住外墙就能够使那座房屋免于倾倒吗?我们恐怕这种支撑行为的本身反要加速其颠覆……显而易见,要想解决这个紧急的问题,清除妨害世界和平的根源,必须以一个新的、开明的、进步的政府来代替旧政府。
—孙中山《中国问题的真解决——向美国人民的呼吁》(1904年8月31日),《孙中山全集》第1卷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孙中山为什么走上推翻清政府革命之路
清政府的腐败无能阻碍了社会进步
孙中山有何计划?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说:
……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
内容
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内容
“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
内容
三民主义的内容
革命派创办或主持的主要革命报刊革命派撰写的革命书籍邹容:《革命军》陈天华:《警世钟》《猛回头》“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革命者,世界之公理也。”宣传民主共和思想资产阶级革命运动高涨 意映卿卿如晤:
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摘自林觉民《与妻书》
家国情怀让人动容
辛亥革命前十年的清朝1901年1月,清政府在西安发布“变法”上谕,实行“新政”。1903年,袁世凯任会办练兵大臣。练兵处的实权为袁世凯所掌握。1903年,清政府设立商部,倡导官商创办工商企业颁布一系列工商业规章和奖励实业办法。1905年,停科举以广学校;设立学部;选派学生出洋学习。1906-1908年,江浙两省因饥饿农民抢米达300多起。1909年,各类新式学堂达59117所,在校学生超过160万。至1910年,全国共有666个商会。1910年,立宪派连续三次请愿活动,遍及16省。但遭拒绝。1910年,直隶山东河南多次农民暴动,最大规模2万人。1911年5月,皇族内阁出台。立宪派认为清政府无意立宪,转而支持革命。1911年5月,清政府宣布“铁路国有”政策。1911年6月,四川保路运动发展为武装起义。清王朝统治出现了哪些危机?轨迹将如何铺就?经过庚子以来十年的千曲万折之后,历史在革命、改良、民变和清廷的自我挽救之间做出了自己的选择。——陈旭麓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腐朽的清政府阻碍社会进步;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三民主义的提出;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的建立;革命党人发动系列武装起义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基础;孙中山、华侨等具有革命爱国精神;导火线:保路运动造成武汉兵力空虚。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国内外背景
武昌起义
爆发的
那一刻
辛亥革命的基本过程1911.10.10武昌首义。1911.10.11湖北军政府成立。1911.11月底 十四省及上海宣布独立,清政府统治分崩离析。1911.12.28南北议和开始。1912.1.1孙中山正式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中华民国成立。1912.1.20临时政府向袁世凯提交了淸帝退位优待条件。1912.1.22英国公使朱尔典会同法俄日公使声明赞成清室退位。1912.2.12隆裕太后携宣统帝颁发逊位诏书。1912.2.15 临时参议院选袁世凯任临时大总统。1912.3.10 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3.11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临时约法》。1912.4.1 孙中山正式解任临时大总统。溥仪与隆裕太后
二、辛亥革命的过程及特点1.重要历史事件:爆发标志:1911年10月10日 武昌起义重要成果:中华民国成立、清帝退位、《临时约法》颁布结果:袁世凯篡夺革命成果。2.特点革命进程迅猛 ,在短时间内众多省份宣告独立;革命党和清政府力量分数南北,北方是旧官僚和封建势力,南方是革命党势力。旧官僚投机革命,新旧势力斗争激烈。革命过程受列强影响;南北议和与清帝退位避免大规模战争;《临时约法》的分析
1.内容:规定国家性质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主权在民的思想,否定封建君主专制
国民享有民主权利,包括自由平等,天赋人权
2.《临时约法》的评价
地位: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影响:肯定了辛亥革命成果,
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
革命果实落入袁世凯手中
帝国主义支持
革命派经济乏力
立宪派:
拥护旧官僚
对 清:逼宫退位
对革命派:
迫孙中山让位
依托:在军队中的影响
1912年2月12日,清帝正式退位,同一天袁世凯宣誓拥护共和。
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宣布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年3月3日,法国Le Petit Journal关于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的报道,标题为:《袁世凯剪下他的辫子》。画家以袁世凯剪去辫子这一场景对整个事件进行了概括,告示一个旧时代的终结。
延伸的轨迹
材料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材料二:奖励和保护工商业,鼓励人民兴办实业,鼓励华侨在国内投资,设立实业部……——摘自南京临时政府的法令和措施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民主共和思想渐入人心袁世凯专权袁世凯复辟帝制(83天)张勋复辟(12天)段祺瑞专权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第二次护法运动失败把具有悠久历史的封建传统社会引向现代社会的发展轨道,是中国由传统社会迈人现代社会的转折点。——张宪文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新文化运动讨逆运动护法运动五四运动国共合作辫子割了孙中山割辫子于1895年;黎元洪割辫子于武昌起义的枪口逼迫之下;袁世凯割辫子于就任民国大总统之前夕;辜鸿铭在辛亥后很久还拖着辫子,自诩“残雪犹有傲霜枝”。辫子是一束头发,在不同时期展示着人性的种种,直接地让每个普通老百姓感受到革命浪潮的冲击。“亚洲的觉醒”“亚洲的觉醒”:辛亥革命在亚洲打响了民主的第一枪,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对帝国的影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和侵略势力对亚洲的影响:推动了近代亚洲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特别对越南、印尼等国的反殖民斗争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振兴亚洲思想、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等思想对亚洲各国、对世界的影响。辛亥革命对当今中国的意义“辛亥革命……但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 ——2011年胡锦涛在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三、辛亥革命的评价
1.性质: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积极影响
政: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封建帝制(君主专制),
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沉重打击帝国主义势力;
激励当代民族振兴;
经: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
思:民主共和的观念渐入人心,
社会:推动了社会风俗的近代化
国际:推动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
辩论:拱手让权是孙中山个人的软弱吗?革命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的表现:政治纲领——反帝反封不彻底;群众基础——没有发动并依靠下层劳动人民;政党基础——同盟会后期力量涣散;军事基础——武装力量不强政权基础——对外(列强)妥协;对内(立宪派、旧官僚)的妥协;经济基础——财政紧张
3.局限性:
(1)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2)没有实现民族独立
(3)缺乏科学的革命纲领
(4)没能发动群众
(5)没有组织严密的政党的领导
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 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B. 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 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D. 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
课后思考(选一题)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是实至名归还是厚颜无耻?
参观辛亥革命博物馆,认识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思想渐入人心的表现。
如何理解立宪派是革命派的同路人?
如何评价南京临时政府的功绩?
历史为何选择了“革命”的方式?
对比辛亥革命与维新变法运动
对比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
绘制辛亥革命(狭义)的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