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八年级上册历史
第五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作业
一、选择题
1.有学者认为,近代史上,战前列强的主要侵华方式是“贸易+特权”,战后则是“投资+特权”,这里的战争是指(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下图是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的局部,其中北洋海军全军覆没于(
)
A.①
B.②
C.③
D.④
3.如图示意图中①处应填的是(
)
A.戚继光抗倭
B.雅克萨之战
C.黄海海战
D.《马关条约》
4.下表显示的是列强在中国办厂数目的变化
导致列强办厂数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开辟五口通商
B.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
C.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增开汉口、南京等10处为通商口岸
5.中国近代史上发生的一系列侵华战争,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如下所示,处侵华战争后签订的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6.1895年3月,邵阳市籍湘军将领魏光焘率部抗击进犯牛庄(辽宁省境内)的敌军,三换坐骑,浴血奋战,表现出了不畏强暴勇于抗争的英雄气概。材料中的敌军是指(
)
A.英军
B.英法联军
C.日军
D.八国联军
7.1894年11月美国纽约《世界报》谴责日本时说:“日本是披着文明的皮而带有野蛮筋骨的怪兽。日本今已摘下文明的假面具,暴露了野蛮的真面具。”能佐证该报道的有力史实是(
)
A.参加八国联军屠杀北京市民
B.甲午战争日本制造了旅顺屠城事件
C.强行占领山东青岛等地
D.甲午战争中中日黄海大战的惨烈
8.1895年,康有为和梁启超联合了1300多名应试举人,上书光绪帝,反对议和,史称“公车上书”。他们反对的是(??
)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北京条约》的签订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
9.“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翻。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与此诗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
A.关天培
B.林则徐
C.邓世昌
D.李秀成
10.甲午中日战争发生在农历甲午年,“甲午年”是指(
)
A.1896年
B.1895年
C.1894年
D.1893年
11.下表是1894—1914年英、日等国占中国对外贸易总值的百分比。
年份
英国
日本
其他国家
1894
69.49
6.26
24.25
1900
62.99
11.20
25.81
1905
55.71
14.04
30.25
1910
50.89
16.14
32.97
1914
48.31
20.39
31.30
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
A.《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对英贸易比重降低,表示英国的国际地位明显下降
C.这一时期,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以商品倾销为主
D.对其他国家贸易比重变化,折射出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12.某校八年级(1)班的同学在模拟时事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活动中有如下表述。其表述与史实不相符的是(
)
A.“战争爆发于1894年,结束于1895年”
B.“战争中侵略者在旅顺进行了大屠杀,犯下了滔天罪行”
C.“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D.“威海卫大战中牺牲的邓世昌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二、判断题
13.《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加剧,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
)
14.黄海大战中,致远舰管带丁汝昌率舰冲锋在前,最后全舰官兵壮烈牺牲。(
)
15.1895年4月,中国议和大臣李鸿章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马关签订了《马关条约》。(
)
三、综合题
16.近代以来,在抗击外敌的战场上,涌现出一个又一个英雄人物,他们可歌可泣的事迹被载入史册,并将永远激励后人、启迪后人。请根据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是哪一事件的浮雕?图2再现了抗击外来侵略的哪一战役?图3再现了中国近代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它是哪一事件?
(2)李明同学为历史小报搜集了下列人物图片,请协助他完成资料卡。
姓名:林则徐
事迹:
____
姓名:
____
事迹:黄海海战中英勇杀敌,壮烈殉国
姓名:洪秀全
事迹:
____
(3)读下列言论,你觉得他们身上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邓世昌:“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
(4)中国军民在抗击外敌入侵的斗争中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却大都失败的根源是什么?
17.材料一:英国历史学家马士说:“当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就来到了;可是它并不是为了维持鸦片贸易而进行的斗争,它不过是一个持续了二十年,并且要决定东方和西方之间应有的国际和商务关系的斗争的开端。”
-----《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材料二:甲午战争后,一位外交官说:“欣慰的是,和约的签订,我们将获得巨大的权益,……毫无疑问对诸列强而言,新局面的取得是自鸦片战争以来成果的继续和完善”。
----《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1)马士认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你认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所说的“和约”指什么?“我们”最有可能指哪国侵略者?
(3)为什么说甲午战争后的局面是“自鸦片战争以来成果的继续和完善”?
18.
19世纪中期,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西方列强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资料,把侵略扩张的矛头指向中国,经过一系列侵略战争战争,一步步加剧了中国的危机。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对比1840年前的中国,你认为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
(2)你如何评价洋务运动?
(3)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1.C
2.C
3.C
4.C
5.B
6.C
7.B
8.C
9.C
10.C
11.A
12.D
13.错误
14.错误
15.正确
16.(1)虎门销烟。黄海海战。天平天国运动。
(2)虎门销烟。邓世昌。领导天平天国运动。
(3)忧国忧民、爱国爱民、忠贞不渝、坚强不屈的爱国精神。
(4)社会制度落后、国力衰弱、装备落后、政府腐败、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17.(1)中国人民的禁烟损害了英国的利益。马士把责任归结为中国人民的禁烟,实质是为英国的侵略行径辩护。工业革命后的英国想把中国变为它的原料产地和产品倾销地地。(或英国想打开中国的市场)
(2)《马关条约》。日本。
(3)中国自鸦片战争后,国家主权开始遭到破坏。《马关条约》签订,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因为①台湾等大片领土的割让,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的完整,此后,帝国主义各国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②巨额的赔款加剧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清政府无力偿还,不得不大量举借外债,便利了列强通过贷款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③新的通商口岸开放,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④允许日本在华投资设厂,掠夺中国的原料和廉价劳动力,便利了帝国主义列强的资本输出,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8.(1)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经过三十多年的建设,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但由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再加上其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3)清朝政治腐败,统治集团内部主战、主和派意见分歧,相互掣肘;战前没有明确的战略方针和作战计划,仓促应战;装备较日本处于劣势,军队训练废弛,战斗力低下。
试卷第6页,总6页
试卷第1页,总6页
答案第2页,总2页
答案第1页,总1页